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利用分析。方法 研究时间段选自2020年3月到2021年11月,对120名呼吸内科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探究对其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120名患者中使用抗菌性药物109人占率90.83%,抗生素新品种统计30种,其中一联用药61人(55.96%),二联用药32人(29.36%),三联用药11人(10.09%),四联用药5人(4.59%)。患者中使用抗生素最短3d,最长30d,平均(12.11±2.31) d。结论 呼吸内科正确使用抗菌性药物基本合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改进、完善,减少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现象,呼吁临床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生素 临床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患者采取化疗过程中选择血管通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接诊的100例需化疗的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中心静脉导管,而实验组患者采取的是外周静脉短导管进行化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情况探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并发症概率和对血管通路装置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概率发现,实验组患者采取的外周静脉短导管的并发症概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14.00%),研究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短导管在化疗过程中并发症概率更低,患者对于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受到患者、护士、医生和社会四方面因素影响,可以通过建立通路装置评估小组、发挥医生决定作用、护士管理和相关人员建议四种方面方式为患者提供个体化选择指导。

  • 标签: 肿瘤 化疗 血管通路装置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部位选择对实习生采集动脉血的影响分析方法:从2022年7月到2023年4月,共纳入40例采集动脉血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20例选择桡动脉,20例选择足背动脉,对比采血动脉血成功率。结果:选择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成功率高(p<0.05)。结论:部位选择对实习生采集动脉血成功率影响明显。

  • 标签: 采集动脉血 实习生 部位选择
  • 简介:【摘要】 临床应用止血带,可提高术中清晰度,降低手术失血量。若是止血带应用不合理,也会增加诸多并发症,进而加重患者痛苦。止血带充气压的选择至关重要,驱血带以及止血带应用所带来的伤害逐渐备受人们关注。止血带充气压通常上肢为 <300mmHg ,下肢 <600mmHg ,过高的压力容易引起神经麻痹,过低压力难以阻断动脉,进而使得肢体产生淤血,不仅增大了手术失血量,还会引起神经内血性渗出,最后增大神经内压,无法发挥正常的神经传导功能。本文对照发现,高于血压一倍的止血带充气压,手术失血量更低,术后并发症更少,与高于血压一半的止血带充气压的效果更好。由此说明,骨科下肢手术过程中,止血带充气压的设置应当高于血压一倍为宜。  

  • 标签: 骨科 下肢手术 止血带 压力 护理   文献标识码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ISSN.2095.6681.2019.33..01
  • 简介:【摘要】 探讨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患者血压的测量方法。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2年6月来我科进行化疗的40例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患者,采用腘动脉和踝动脉血压测量的方法并比较优越性。结果 踝动脉血压测量在准确性、可行性方面均优于腘动脉血压测量。结论 踝动脉血压测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术后 picc  血压测量部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前列腺增生症(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尿路梗阻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尽感、尿线变细、尿线分叉等,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传统术式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割术(Trasurethralresectionofprostate,TURP),但术中出血较多,术后并发症多。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汽化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发病特点以及护理方式进行分析和整理。方法:以我院 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40例。对所有患儿发病特点进行整理,对照组患儿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比较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为 95.0 %,对照组为 77.5 %,统计有差异( 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 6个月内疾病复发率( 2.5 %)低于对照组( 15.0 %),统计有差异, P< 0.05,结论:开展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儿病情治疗效果。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发病特点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B超下选择性减胎术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865例因辅助生殖助孕技术而造成多胎妊娠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71例(27例3胎减1胎,6例3胎减2胎,38例2胎减1胎)采用经阴道B超下选择性减胎术病人为研究组,给予手术前心理疏导、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手术后随访追踪.794例未减胎者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流产率为9.86%(7/71),对照组流产率为6.05%(48/79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例3胎减胎中3例流产,流产率为9.09%(3/33);38例2胎减1胎中4例流产,流产率为10.53%(4/38);对照组早产率为27.71%(220/794),研究组无一例发生早产.[结论]多胎妊娠病人进行选择性减胎术是一种良好补救措施,减胎未增加自然流产率,特别是对于高风险双胎妊娠病人有效的护理与积极引导可降低早产率.

  • 标签: 多胎妊娠 B超 减胎术 护理 流产率 早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助产士门诊分娩教育对孕妇分娩方式选择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本院2022年2月—2022年6月108例孕晚期孕妇进行调查。给予其中54例孕妇产前基本教育(对照),给予其他54例孕妇助产士门诊分娩教育(观察),对比两组顺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产妇产后2h失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孕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平均时间。结果:观察组孕妇顺产率偏高、失血量偏低、新生儿Apgar评分偏高,产程时间短,(P

  • 标签: 助产士门诊分娩教育 孕妇分娩方式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剂选择及使用方法,以提高消毒效果和保障人员安全。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结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消毒剂选择和使用流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和指导。结果表明,新的消毒剂选择和使用方法能够提高消毒效果,降低感染风险,为消毒供应中心的正常运行和人员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消毒剂选择 使用方法 感染风险 培训指导
  • 简介:[目的]探讨高流量阴茎异常勃起症行选择性阴部内动脉栓塞术的护理。[方法]总结7例高流量阴茎异常勃起症行选择性阴部内动脉栓塞术的护理特点和具体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加强阴茎局部的观察和护理、出院指导。[结果]7例手术均获成功,异常勃起均获缓解,无发生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介入手术成功率,促进术后病人康复。

  • 标签: 高流量阴茎异常勃起 选择性阴部内动脉栓塞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产后再孕安全教育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再次妊娠选择的影响。方法便利取样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某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前后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教育,观察组通过开设"好孕大讲堂"、发放"再孕安全册"、建立"孕妈微信交流群"等多种形式给予剖宫产术产妇再次妊娠安全教育,并对两组产妇健康教育结果及再孕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观察组产妇对再孕时限、意外妊娠风险、避孕方式选择、健康性生活、如何监测排卵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内,观察组产妇再孕率为5.00%(3/60)、人工流产率为8.33%(5/60)、平均再孕时间为(1.92±0.46)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再孕安全教育可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再次妊娠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有助于减少其短时再孕率、人工流产率,并合理延长再孕时间。

  • 标签: 剖宫产 再次妊娠 瘢痕子宫 健康宣教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能力状况的差异性及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合理管理养老资源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选取7所养老机构、8个社区、378户居家养老的918名老年人对其养老方式选择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居家养老老年人在综合能力及4个维度上与社区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机构养老组相比,80岁以下、有配偶、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有3个及以上子女、主要经济来源于自己或配偶、未患慢性病、综合能力完好和轻度失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P〈0.05);80岁以上、有配偶、文盲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养老(P〈0.01)。结论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能力存在差异,根据老年人的基本特征和能力等级,选择合适的养老方式,提供养老服务资源,对满足老年人需求并合理利用养老资源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老年人 能力 居家养老 社区养老 机构养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助产士门诊分娩教育对孕妇分娩方式选择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本院2022年2月—2022年6月108例孕晚期孕妇进行调查。给予其中54例孕妇产前基本教育(对照),给予其他54例孕妇助产士门诊分娩教育(观察),对比两组顺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产妇产后2h失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孕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平均时间。结果:观察组孕妇顺产率偏高、失血量偏低、新生儿Apgar评分偏高,产程时间短,(P

  • 标签: 助产士门诊分娩教育 孕妇分娩方式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突发性耳聋的患儿高压氧治疗的时机与疗效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的患儿80例,对所有的患儿均实施高压氧治疗,分析不同的时机产生的治疗的效果。结果:高压氧介入时间1~14d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4%,高压氧介入时间在15d以上治疗的总有效率是73.33%,比较1~14d和15d以上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时间高压氧介入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高压氧介入治疗的时间大于15d的患者痊愈、显效和有效的治疗次数明显的多于1~14d的患者,说明高压氧越早介入治疗,患者的治疗次数就越少。结论:对于突发性耳聋的患儿,尽早的进行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患者的治疗次数。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儿童 高压氧治疗 介入时间 疗效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并不是所有CTO都需要介入治疗。由于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特殊性,目前还缺少有力的临床研究证实CTO-PCI可以改善CTO患者的预后。介入治疗手段多用于改善有明确缺血证据的患者症状以及生活质量。CTO-PCI是目前PCI领域难度最大的一类手术,存在一定的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实践中应合理选择需要进行CTO-PCI的患者,根据现有的流程图制定首选策略,并在不同策略中进行安全、合理、高效的转化,从而保证手术的成功。

  • 标签: 冠状动脉 慢性完全闭塞 介入治疗 患者选择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Orem自理理论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21.1-2023.1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2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Orem自理理论护理。对比焦虑抑郁水平、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Orem自理理论能够帮助患者建立起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改善原有不良行为习惯。有利于焦虑抑郁以及血压水平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Orem自理理论 老年高血压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