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在发热门诊患者护理干预的课题研究中,探析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发热门诊2021年7月-2022年8月收录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表法将240患者分为120例常规护理健康宣教的对照组、120例规范化护理健康宣教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发热知识知晓度、护理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  发热知识知晓度评分:实验组各维度的评分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健康教育满意度:实验组满意度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发热门诊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取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策略,可以有效增强发热门诊患者对发热知识的知晓度,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满意度。

  • 标签: 发热门诊 规范化护理 健康教育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慢性胃炎患者通过运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促康复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达到97.14%、对照组85.71%,P<0.05;施护前中医症候积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中医症候积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对于慢性胃炎患者通过运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促进其病情康复。

  • 标签: 慢性胃炎 中医适宜技术 护理 价值
  • 简介:目的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研究罗森塔尔效应对高专“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影响效果。方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实验组在技能模拟情境演示程序基础上注重罗森塔尔效应,对照组采用讲授、示教、练习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对照组分别进行情境模拟演示技能考核;开设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通过优化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中注重罗森塔尔效应,极大地增强了高专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实践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结论注重罗森塔尔效应对护理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大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在其他专业的教学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教育 护理学基础 罗森塔尔效应 情境模拟技能演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肿瘤患者中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护理模式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之间接收的PICC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心理护理,研究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护理模式。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PICC肿瘤患者中进行护理干预期间,选择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护理模式干预措施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危急值,还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临床作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领域借鉴推广。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 深静脉血栓 PICC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乳腺癌放化疗病人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对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接受放射性治疗或化学治疗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的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中的患者采用的是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疾病发生率进行比较,实现对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观察组中患者出现皮肤敏感、肺部感染以及肝肾毒性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比对照组低,且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等有着明显的升高,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失眠以及气促等症状也在下降。结论:开展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乳腺癌病人放化疗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缓解患者在治疗中出现抑郁情绪等,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乳腺癌 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乳腺癌放化疗病人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对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接受放射性治疗或化学治疗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的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中的患者采用的是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疾病发生率进行比较,实现对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观察组中患者出现皮肤敏感、肺部感染以及肝肾毒性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比对照组低,且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等有着明显的升高,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失眠以及气促等症状也在下降。结论:开展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乳腺癌病人放化疗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缓解患者在治疗中出现抑郁情绪等,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乳腺癌 放化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构建新生儿院内转运流程,降低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 成立新生儿院内转运小组,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HFMEA)方法,列出转运过程中每个流程步骤及子流程,进行危急值计算及决策树分析,拟定行动计划与结果评价,对实施转运的 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后实施转运。比较流程方案实施前与实施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低体温、溢乳、输液管滑脱或堵塞、窒息、氧饱和度下降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均 P<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儿家属对转运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 P<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 HFMEA构建新生儿院内转运流程,可以提高新生儿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治疗期间开展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40例作为观察对象,展开随机模式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抽取20例展开护理工作,前者开展疾病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开展全面优质护理干预,将两组新生儿干预后SNAP-I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予以对比。结果:两组均在开展治疗与护理工作前,测得SNAP-II评分值较高(P>0.05);实施干预后观察组分值更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面优质护理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并发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重症亚专科伤口造口患者护理中实施双重结构护理模式的价值,以及建设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21年0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ICU内大便失禁患者60例  依据患者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结构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以及两组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的IAD发病1例(3.33%),对照组发病6例(20.00%),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重症亚专科伤口造口患者护理小组中进行双重结构护理模式,可显著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技能、综合素质,有助于降低对应患者的IAD发生率及IAD危险情况,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双重结构护理模式 重症亚专科 伤口造口 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气管切开患者感染控制中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2年4月,选取106例ICU气管切开患者为对象,通过抽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应用一般化护理模式、集束化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3.77%小于对照组16.9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11%大于对照组81.13%(P<0.05)。结论:ICU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可预防感染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气管切开 一般化护理模式 集束化护理模式 感染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其病情发展迅速,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本文旨在探讨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有效应用。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发现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均能显著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文章进一步阐述了两种护理模式的具体应用方法及其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患者采用罗森塔尔效应进行护理干预对术后康复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颈 脊髓损伤的患者,将其采用入院先后顺序的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19例和参照组19例,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的为参照组,采取罗森塔尔效应护理干预为研究组,比对两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康复包括首次下床和住院时间均比参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脊髓损伤 罗森塔尔效应 护理干预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在肿瘤科护士姑息护理中,职业倦怠与认知水平及护理态度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抽取我市各大医院的肿瘤科专业护士82名进行研究。并根据各问卷调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职业倦怠感与姑息护理认知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与护理态度呈负相关,在姑息护理认知水平与护理态度之间可起到显著的中介效应。结论 肿瘤科护士表现出职业倦怠感对姑息护理认知水平及护理态度均有影响,所以,医院要强化姑息护理认知水平,消除护士职业倦怠感,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 标签: 职业倦怠 肿瘤科 姑息护理 认知水平 护理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提高恶性肿瘤患儿生活质量中的有效应用。方法:选择我院(1)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恶性肿瘤患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患儿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之后,实验组患儿发生抑郁和焦虑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之后,实验组患儿生活质量较好的患儿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护理 肿瘤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微信互动式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院88例我院接收的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4例,分别采用常规出院护理、微信互动式延续护理。结果:观察组康复锻炼分高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互动式延续护理效果良好,可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身体锻炼评分,可推广。

  • 标签: 微信互动式延续护理 脑梗死偏瘫 康复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FMEA)康复护理对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 于2023年01月-2023年08月期间,选取48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4例)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FMEA)康复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患者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FMEA)康复护理,可以降低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帮助患者提高预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模式 康复护理 重症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毒供应中心采取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其可复用医疗器械管理质量的改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洁的可复用医疗器械实施研究,视2020年1月~6月为对照组(n=200,未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视2020年7月~12月为观察组(n=210,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比较实施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器械管理质量表现更高(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采取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其可复用医疗器械管理质量具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可复用医疗器械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在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FMEA分析ICU患者发生CAUTI的主要原因,查找潜在失效模式,对流程进行分析探讨,计算危急值并制定改进措施。结果:引起CAUTI的主要原因有尿管留置时间过长、医务人员手卫生等8个原因;在进行流程改造及培训后,8个流程风险指数(RPN)较改进前明显降低,明显减少了患者CAUTI的发生。结论:运用FMEA前瞻性对ICU患者留置尿管的过程进行评估及改进,能够有效降低RPN及CAUTI发生率。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降低使用镇痛药物后发生跌倒、坠床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4月1日-8月1日与8月10日-12月10日各4个月我科接收跌倒高危494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失效模式进行预防跌倒坠床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宣教方法。对两组发生的跌倒、坠床的例数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跌倒坠床发生率为15.26‰,FMEA运用观察组跌倒率为4.31‰,项目目标达成率为106.72%,超出目标值,项目有效。但因数据体量较小,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FMEA的运用,降低了患者在使用镇痛药物后发生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增加患者的就医体验及满意度。

  • 标签: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镇痛药物 跌倒坠床 高危患者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骨科全麻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引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体温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麻醉复苏期不良事件包括躁动、非计划拔管、恶心呕吐,其中观察组患者总发生率2.50%,比照对照组的15.00%较低。结论 骨科全麻术后麻醉复苏期护理干预引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预防躁动等不良事件。

  • 标签: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骨科全麻手术 麻醉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