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支持伴行为干预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自我效能和健康行为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入选2019年1月到2022年3月DLBCH患者107例,分别运用家庭支持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价量表-II对患者进行测试,运用相关性分析家庭支持与自我效能、健康行为的关系。结果 与低家庭支持组(42例,39.3%)相比,高家庭支持组(67例,62.6%)的自我效能评分(31.5±4.8分 vs 24.1±7.5分)、健康行为评分(17.3±4.2分 vs 13.8±6.7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家庭支持 自我效能 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患者应用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患者设置成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接受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的观察组。将两组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暴力行为评分、保护性约束维持时间和病情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行为干预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 暴力行为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患冠心病患者展开介入手术治疗后,采用术后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心脏康复护理内容,探究此种护理方式对于患者各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时间在2020年1-12月患有冠心病症状的患者共80例,划分为两组。常规组开展关于临床常规护理内容。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心脏康复护理内容给予本次研究的试验组患者。结果:通过对两组心储备功能情况展开比较后发现,试验组通过干预后在各方面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临床上采用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再其术后采用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对于患者各方面功能恢复均兼具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心脏康复护理 心绞痛
  • 简介: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规则和要求,需重新审视护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从而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就护理病历书写,履行患者合法的权益,规范护理的技术操作等护理行为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导致护理纠纷的危险因素,其目的是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工作 护士病人关系 护理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音乐疗法对痴呆老人激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度05月至2020年度的10月期间因老年痴呆就诊于本院的98例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分得49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研究组则采用音乐疗法。分析两组最终治疗结果。结果:对比组病人认知功能减退轻度、中度、重度者激越行为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音乐疗法 痴呆 激越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以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我院收治 90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一组为实验组予以行为护理,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饮食、用药、生活、运动依从性提升明显,数据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行为护理 冠心病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孕期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20年1月~12月间接收的96例孕期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8)以及对照组(n=48)。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PSQI评分。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5,P=0.701);经过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水平更低(t=4.617,P=0.000)。结论 对孕期失眠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能够进一步缓解其睡眠障碍。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孕期 失眠
  • 简介:分析急诊病人这一特殊群体存在的种种异常行为.从提高护士素质入手,通过控制、矫正、调节等策略,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抢救治疗,获得最佳预后及转归.

  • 标签: 急诊病人 异常行为 行为矫正
  • 简介:护士不良护理行为包括护理意外、护理差错、护理事故;护士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分析了护士不良护理行为发生和护士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总结了防范法律责任发生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护士 护理行为 法律责任
  • 简介:目的探索病房内护理行为的类别属性,为临床护理信息系统中护理行为描述的统一命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研究法,对病房内的护理行为进行观察与记录,根据护理行为属性进行分类与命名,采用连续比较法进行修订直至无分歧。结果护理行为可分为护理技能、感染控制、护理政务及专科特殊护理4类。护理技能包括生活护理、护理技术操作、健康教育与指导、仪器使用、辅助检查、级别护理及护理文书等;感染控制包括清洁、更换、消毒及监测等;护理政务包括简单文书工作、领取收发工作、清点、补充、保养、清洁整理及沟通联系等;专科特殊护理涉及新生儿、精神疾病、特殊疾病、化疗及助产等。结论病房内护理行为繁杂,具有维系病房运转与为患者服务的功能;但绝大部分护理行为属技术层次不高的无偿劳动,其价值无法通过收费机制体现。

  • 标签: 护理行为 护士 实地研究 医院 分类体系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结核病住院患者对营养指导的行为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结核病住院患者营养干预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 采用NRS2002营养筛查评估单对2021年10月至2021年11月住院的166例结核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并对评分结果为≥3分的患者进行营养行为问卷调查,针对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营养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营养行为得分分析患者营养行为依从性,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患者营养行为依从性影响因素。结果 营养风险筛查结果≥3分的患者共49例,占30%。通过营养干预后患者营养行为依从性差18例,占36%。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住院患者营养行为依从性的因素与患者年龄、性别有关,p<0.05。结论 影响住院患者对营养指导的依从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有必要对结核病患者加强结核病与营养的关联的宣教,提高患者对营养指导的依次性。

  • 标签: [] 肺结核 营养风险 营养干预 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结核病住院患者对营养指导的行为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结核病住院患者营养干预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 采用NRS2002营养筛查评估单对2021年10月至2021年11月住院的166例结核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并对评分结果为≥3分的患者进行营养行为问卷调查,针对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营养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营养行为得分分析患者营养行为依从性,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患者营养行为依从性影响因素。结果 营养风险筛查结果≥3分的患者共49例,占30%。通过营养干预后患者营养行为依从性差18例,占36%。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住院患者营养行为依从性的因素与患者年龄、性别有关,p<0.05。结论 影响住院患者对营养指导的依从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有必要对结核病患者加强结核病与营养的关联的宣教,提高患者对营养指导的依次性。

  • 标签: [] 肺结核 营养风险 营养干预 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在躁狂病人护理中应用冲动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40例躁狂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甲组(20例,常规护理干预),乙组(20例,冲动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乙组激惹、迟滞、精神状态评分均低于甲组,乙组兴趣、社会能力评分显著高于甲组(P<0.05);乙组治疗依从率90.00%明显高于甲组60.00%(P<0.05)。结论 冲动行为干预在在躁狂病人护理中应用,可以稳定患者病情,减轻患者不遵医嘱行为,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躁狂病人 冲动行为干预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科门急诊患者冲动行为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门急诊于2021年04月~2022年04月收治的74例有冲动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7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暴力因子、心理应激反应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的情绪稳定具有极大的作用,同时还能减少其冲动行为。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 标签: 精神疾病 冲动行为 护理
  • 简介:摘要:帕金森(PD)伴行为精神症状是指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的与运动障碍相关的行为和精神症状,包括抑郁、焦虑、幻觉、妄想、认知障碍等。本文就PD的精神症状表现及护理等方面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意义。帕金森伴行为精神症状患者的护理需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制定。同时,及时与医生沟通和合作,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帕金森病 精神症状 危险因素 心理护理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新生儿行为与神经发育的关联一直是神经科学和发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探讨了新生儿行为与神经发育之间的关系。我们分析了新生儿行为表现与神经系统发育的密切联系,包括出生时的自主行为、感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运动技能的习得。我们重点关注了环境因素对新生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探讨了母婴互动、早期刺激以及社会环境对婴儿大脑发育的重要作用。我们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主要发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旨在深入探讨新生儿行为与神经发育的复杂关系。

  • 标签: 新生儿行为 神经发育 环境因素 母婴互动 早期刺激
  • 简介:摘要:护士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对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然而,护士手卫生行为的合规率普遍不高,影响因素复杂多样。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护士手卫生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护士手卫生行为的合规率和质量。通过分析了护士个人因素、医院环境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对手卫生行为的影响,并针对不同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旨在为改善护士手卫生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护士 手卫生 影响因素 改进研究 医院感染
  • 简介: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决定因素。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指导下,护士的工作内涵、专业技术和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对当今的护理教育提出了挑战。护理教育是建设高水平护士队伍的基础,护理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 标签: 创新能力培养 创造性思维训练 学生 护理教学 “以病人为中心” 护理教育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的方式总结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的具体内容首先从护理干预的定义出发将护理干预主要分为临床护理干预和社区护理干预。提出了健康教育普及、建立患者档案、药物护理、建立患者中心、家庭支持与监督、心理护理六个方面的对策提升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精神病人是一特殊的群体,在失去正常思维的情况下,他们的行为有较大的盲动性和不可预料性,常对他人和自己造成危害。少数精神病病人有肇事肇祸,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据统计。约有10%的精神病人会违反法律。防范精神病病人的攻击性暴力,不但是为了保护善良无辜的人们,同时也能保护病人本身。

  • 标签: 暴力行为 精神病人 精神病病人 护理 肇事肇祸 社会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