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智能监护巡查系统在精神专科安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均分为智能护理组、普通护理组,分别接受智能监护巡查护理和常规护理。比对护士对两组患者的查房次数及护理时长,比对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对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①智能护理组患者的平均查房次数及护理总时长均低于普通护理组,P<0.05。②智能护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2.50%,高于普通护理组的70.00%,P<0.05③智能护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0%,低于普通护理组的37.50%,P<0.05。结论:智能监护巡查系统应用于精神专科安全护理领域时,可有效降低护士查房次数及护理时间。在护士按照要求,为患者提供智能巡视服务之后,患者出现自杀、暴力倾向的概率大幅度降低,表明智能监护巡查系统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智能监护巡查系统 精神障碍类疾病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开展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使用双盲分组法将本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精神病患者分成两组(2020年2月~2022年6月),其中1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管理,2组患者加用人文关怀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对比的不良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差异十分显著(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将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应用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和效果较为显著,能改善精神科护理管理环境和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尽可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增进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管理 人文关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工作的开展方式和路径也实现了一定的创新与改进。对于中职护理礼仪课程的教学工作而言,为了实现对学生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需将工匠精神融入其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实现整体教学工作的改革发展。本文以中职护理礼仪课程为研究对象,就工匠精神融入其教学工作当中的有效策略展开简要的探讨。

  • 标签: 工匠精神 中职护理礼仪课程 策略
  • 简介:摘要: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ICU的120例由重症监护谵妄筛诊断为谵妄的患者,按入住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谵妄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入科当日至第5日,每日采用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的发生天数以评价集束化护理措施对ICU谵妄的干预效果。结果 经配对 t 检验分析发现,对照组护理后谵妄评分低于护理前( P <0. 01) ;干预组组护理后谵妄评分低于护理前( P <0.01) ; 经 t 检验分析发现,干预组护理前后谵妄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P <0.01) 。干预组治护总有效率( 96.7%) 高于对照组( 73.3%) 。症状管理模式及循证指导下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危重病人谵妄的发生率及谵妄发生的时间,有效预防及控制谵妄的发生发展。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谵妄 症状管理 循证
  • 简介:摘要:精神疾病具有病因了解复杂或不明、临床表现和变化丰富多样、行为言语活动发展规律紊乱复杂、干扰严重疾病或可能影响其病人家属心态生活行为等特点,而健康教育则希望通过引导教育,以逐渐减轻或消除各种疾病隐患,提高各种疾病患者个体对临床医生及护理过程行为的客观有效和依从性,促进精神健康疾病群体自身的良性快速治疗康复,科学且系统计划为患者及亲属及时解决困难患者更多的具体实际的健康问题。

  • 标签: 健康教育 精神科护理 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周程化在精神科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于2021年6月在本院精神科实施护理周程化,评价并比较干预前后精神科护理质量。   结果:实施护理周程化后,精神科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护理周程化通过合理安排一周工作,实施计划性、制度性、程序性的护理管理,有效提高了精神科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周程化 精神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提升精神科病案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的精神科住院病案中,选取300份病案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份,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结果:在病案质量方面,实验组总质量99.33%,对照组总质量90.00%,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病案质量管理中,行PDCA循环管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精神科病案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PDCA循环 精神科 病案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討“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8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在“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指导下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IPROS评分。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分析。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实验组中,33例对护理满意,15例基本满意,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中,20例对护理满意,17例基本满意,不满意13例,护理满意度为74.00%。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 精神科 护理 护理管理 以人为本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2-2022.5,选取60例精神科患者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1月后观察组的攻击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科患者治疗期间应用风险管理,可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攻击行为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神科 风险管理 常规管理 用药依从性 攻击行为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科门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从精神科门诊患者中选择120例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精神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使患者的就诊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促进精神科门诊工作的顺利实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的根本是为了患者提供适宜、满意的医疗服务和康复照理,改善病人的生存品质,提高他们的恢复能力。而人文关怀作为护理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要素,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情况,还能够与病人展开交流和互动,为病人树立重返正常生活的信心,帮助病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为病人带来心灵的抚慰和优质的护理,让病人感受到尊重和平等,从而提升护理的质量与效果。

  • 标签: 人文关怀 精神科 体会
  • 简介:摘要:分析和总结精神病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护理进展,其中就包括了改善病人的组织管理,心理干预,社会与技能训练等方面对临床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精神病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中将明确精神科护理安全强化期间,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以期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和参考。方法:选取院内确诊并收治的共计100名精神科病患为主要研究对象,时间范围在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两年时间内,按照应用护理方式差异性分作两组后,分别对比不同的指标数据,以明确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两组精神科病患接受差异性管理模式后的详细指标数据比对见正文表格处,通过表格数据比对可以看出,均是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组50名病患数据占优势,对比对照作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研究意义,P<0.05。结论:通过早前实践研究以及本次的指标结果比对可以看出,要想促使精神科护理安全目标的达成,需要积极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尽可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强化护理满意度,值得相关领域的推广和广泛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康复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儿少精神病房护理管理中的风险与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3月精神科收治的76例精神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参照组,各38例,分别运用常规护理管理、风险防范护理管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患儿不良事件出现概率为5.26%(2/38),明显比参照组21.05%(8/38)低(P<0.05)。结论:通过对儿少精神病房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加以分析,并予以有效处理,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少精神病房 护理管理 风险分析 对策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科心理护理中言语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方法:以40例精神科患者为对象,分为参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沟通技术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安全护理对减少老年精神科安全隐患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精神科90例老年患者以性别分组,观察组安全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安全隐患发生率6.67%(3/45)、护理满意度95.55%(43/45)。对照组安全隐患发生率22.22%(10/45)、护理满意度为满意度84.44%(38/45)。统计差异显著(P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老年精神科 安全隐患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精神科护理管理中使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进行管理的效果分析,进而降低护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方法:本研究将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精神科患者120例,并将其分为均等的A组和B组,分别使用常规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两种方式对患者展开护理,并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汇总,了解此次不同护理方式呈现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方式对精神科的患者进行护理,可以大大降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提升对患者护理的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论:以上研究内容和结果显示,精神科的患者更适合使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方式进行护理管理,以此来提升对患者护理的效果,使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大大降低。

  • 标签: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精神科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年抑郁症患者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青年抑郁症患者130例进行研究。随机将之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5人。对照组采用精神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结合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调查对比,观察组患者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疏导 精神护理 青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语言沟通技巧干预用于精神病护理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8月-2022年5月本科接诊精神病病人(n=6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4人,前者采取语言沟通技巧干预,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BPP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HAMD和HAMA评分,在干预结束之时:试验组数据分别是(14.23±2.04)分、(12.11±2.62)分,和对照组(20.58±3.15)分、(18.03±2.97)分相比更低(P<0.05)。关于BPPS评分,在干预结束之时:试验组数据(19.65±2.52)分,和对照组(28.47±4.15)分相比更低(P<0.05)。结论:精神病护理用语言沟通技巧干预,效果显著。

  • 标签: 语言沟通技巧干预 价值 精神病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