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目前护士工作倦怠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和缓解护士工作倦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象研究方法,对9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文本登录、编码、类属分析和提炼主题。结果①工作倦怠感很普遍。②导致护士工作倦怠的因素包括7个主题:护理检查导致护士极大的身心压力、不断学习的要求占用护士很多时间和精力、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工作要求使护士工作量越来越大、更换班次影响护士身心状态和社会交往、管理者负性评价方式打击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护士认为收入和付出不平衡、病人及家属的态度影响护士工作情绪。③缓解护士工作倦怠的因素:自我调节和来自家人的支持、获得的成就感和奖励、个人发展空间。结论目前护士工作倦怠现象很普遍,改进管理方法是缓解护士工作倦怠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护士 工作倦怠 现象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对本科实习护生的评价和对护理的需求,为护理管理者及护理教育者制订本科护理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研究者参考文献设计访谈提纲,对10名住院患者进行了深入访谈,对访谈内容加以录音之后整理,然后进行阅读、反思、编码分析及提炼主题。结果患者对护生的评价可以归为6个主题:即态度问题、临床护理技能、对患者病情的了解、护生的知识面、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沟通与合作能力。结论患者对护生的评价有其侧重点,患者对护生各方面的评价较高。

  • 标签: 临床能力 评价 护理 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在职腹膜透析患者的主要心理压力源,帮助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法采用现象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3—4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行腹膜透析的在职患者20例,以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收集资料,运用Nvivo7.0定性资料辅助分析软件及Colaizzi现象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在职腹膜透析患者的压力源主要包括疾病对回归工作的影响;个人角色冲突与失衡;职业发展与现实存在矛盾;期盼社会支持和心理认同感。结论在职腹膜透析患者在多方面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存在生理、心理双重的不良体验。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压力来源,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其压力。

  • 标签: 腹膜透析 在职患者 心理压力源 半结构式访谈 质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索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沉浸体验,形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工作沉浸体验的诠释性描述。方法运用质性研究的现象研究方法,在自然情景下对12名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Giorgi分析方法分析收集的资料。结果急诊科护士工作沉浸体验的5个主题:专注于当前的工作任务忘却自我;自己能控制工作任务并有清晰的目标;行动与意识的融合,了解工作的进程;时间感的改变;体验能激发自身的工作动力。结论激励急诊科护士工作的是一种责任,包括对家庭的责任和工作责任感;急诊科护士的工作需要得到领导、同行和社会的认可,同时需要得到理解和尊重。

  • 标签: 急诊室 医院 护士 沉浸体验 定性研究
  • 简介:采用开放式访谈法对5名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生合作式教学法经历的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进行了访谈.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前提约束的情况下自由地谈论他们的经历。访谈结果得到3个主题:对教与学的视点,应对行为和情绪反应,以及人际关系得以强化。这提示合作式教学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平台,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 标签: 学生 护理 教学方法 质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真实体验和内心感受,以便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9月在本院介入科住院的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患者照顾者10名,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应用Colaizzi现象7步分析法分析材料,了解患者照顾者的照顾体验。结果通过访谈归纳出3个主题,包括患者照顾者心理压力过重、疾病知识缺乏、支持系统薄弱。结论医护人员要重视125I放射性粒子患者照顾者身心健康,利用医院和基层网络资源为照顾者提供连续性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减轻其负性情绪,增加疾病应对知识和增强社会支持。

  • 标签: 照顾者 125I放射性粒子 现象学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精神康复护理对患者精神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22.1~2023.1就诊于我院的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分析,29例予以精神康复护理者纳入试验组,29例予以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79.31%)对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较高(P<0.05);NOSIE评分、SDSS评分、BPRS评分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护理后NOSIE评分(342.80±2.10)分、SDSS评分(6.80±2.30)分、BPRS评分(49.60±5.30)分明显更佳(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精神康复护理效果突出,可使护理满意度、精神状态、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建议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康复护理 精神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神康复训练;入院、出院时均用两个量表进行评定,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测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结果:护理后实验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SFP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P〈0.01)。结论:精神康复训练可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康复训练 精神残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精神康复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 2023 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人,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即可,给予观察组患者精神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认知功能、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以及康复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认知行为、疾病知识、思维态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结论:精神康复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治疗依从性和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精神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患者实施精神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10——2021.12期间就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共计60名,按照随机分组法分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0名。予以常规组患者基础护理,予以实验组患者精神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不良情绪评分、不良行为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不良情绪评分更低,不良行为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精神康复护理后恢复进程加快不易产生不良情绪,不良行为发生控制理想,建议推广实施。

  • 标签: 精神分裂 康复护理 不良情绪 效果
  • 简介:结合国外对职业精神的诠释,追溯护士的职业精神起源,分析国内护士的职业精神所面临的现状及问题,明确护士的职业精神之精髓,阐述了护士的职业精神除职业性质外,还涵盖了道德、责任、伦理、尊重、诚实等方面内容,从而找寻加强护士职业精神的方法。

  • 标签: 护士 教育 护理 职业精神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以及竞争压力的日渐增强,精神疾病的发生率年复一年地攀升。从世界卫生组织的调研结果来看,地球上大约有十亿人遭受着精神疾病的困扰,换句话说,平均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有过精神疾病的阅历。在中国,精神障碍的病患者人数已突破亿人大关,重度精神障碍的病患者也达到了一千六百万人次,然而民众对这一病症的了解程度不足五成。

  • 标签: 精神疾病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精神科封闭病区开展精神康复护理对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精神科封闭病区开展精神科特色康复护理“心身康复,心灵驿站”活动后收治的245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开展该项活动前收治的228例患者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出院时,根据患者的自知力、合作程度、文化程度,采取个别谈话、与家属谈话、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形式,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将两组患者的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精神科封闭病区开展“心身康复,心灵驿站”精神康复科特色的康复护理,提高了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精神康复护理 封闭管理 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和价值。方法:从前来我院接受生化检验的群体中筛选出86例样本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范围以内,所有样本的检验时间均集中在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内;以上样本中共包含男性46人,女性共计40人,年龄集中在22-65岁的区间,平均年龄为(44.23±1.57)岁;抽取以上样本的4ml血液并平均分为2ml每组,一组常规保存,纳入正常样本组;另一组血液进行震荡后保存,纳入溶血样本组;统计分析两组血液样本的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尿素氮四项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相较于正常样本组而言,溶血样本组的谷氨酰转肽酶、尿素氮两项指标结果明显更低,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两项指标结果更高,可见溶血样本、非溶血样本间的生化检验结果存在较为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正常的妊娠期女性,存在妊娠期糖尿病疾病的孕妇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耐糖量会出现较为显著的升高,可见对该类孕妇进行早期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有利于临床上在早期对其实施有效的干预,以此确保母婴双方的健康和安全。

  • 标签: 溶血现象 临床生化检验 应用价值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共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结果:观察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改善患者的用药态度。

  • 标签: 精神活性物质 精神障碍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流浪乞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实验。实验方法则是实验组采用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在6个月内进行对比两组患者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WAIS-RC、MMSE、ADL治疗效果评估要优异于对照组(P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流浪乞讨精神发育迟滞 WAIS-RC MMSE A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