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武汉市儿童医院临床分离高产质粒AmpC酶和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肺炎克雷伯与大肠埃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8月-2006年8月住院患儿临床分离的头孢西丁中介或耐药的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161株。采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表型确认试验检测ESBLs,质粒转化试验定位耐药基因;采用PCR技术扩增质粒AmpC与CTX—M基因;使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确定CTX—M基因簇的特征;利用基因测序确定AmpC酶及CTX—M的基因亚型。结果DHA-1型和ACT-1型为主要的质粒AmpC酶基因型,发现1种新的ACT型质粒AmpC酶,其与ACT-1的同源性仅为84%。CTX—M-14型和CTX-M-3型为主要的ESBLs基因型。最常见的大肠埃希SSBL基因组合为CTX-M-14+DHA-1+ACT-1型,肺炎克雷伯的为CTX—M-3+DHA-1+ACT-1。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和大肠埃希中,产SSBL菌株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单产质粒AmpC酶菌株;CTXM-14/CTX—M-3+DHA-1+ACT-1是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中最常见的SSBL基因型。

  • 标签: 质粒AmpC型β内酰胺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儿童
  • 简介:目的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不同年度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进行整合子基因盒检测,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其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对2006--2008年临床分离的420株铜绿假单胞进行整合子检测,对阳性PCR产物采用HinfI内切酶作限制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并对整合子阳性株进行耐药基因盒的扩增与测序。结果420株铜绿假单胞中116株(27.6%)检出I类整合子,未检出Ⅱ、Ⅲ类整合子。对2006年及2008年的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基因盒扩增得到7种不同的基因盒图谱,片段大小在710~2526bp,基因盒为介导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aadB、aadA族和介导甲氧苄啶耐药的dfrA1和dhfrXVB。结论该院铜绿假单胞中整合子检出率随年度呈上升趋势,携带的基因盒与其耐药表型有相关性。

  • 标签: 整合子 基因盒 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
  • 简介:近30年来,克雷伯属已逐渐成为亚洲地区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病原体.近年研究发现引起肝脓肿的是-种高毒力/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hypervirulent/hypermucoviscousK.pneumoniae,hvKP),可引起侵袭综合征,包括眼内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坏死性筋膜炎等,引起前列腺脓肿的少有报道.而前列腺脓肿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本文报道1例肺炎克雷伯引起肝脓肿并发肺脓肿、前列腺脓肿的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侵袭综合征 肺炎克雷伯菌 前列腺脓肿
  • 简介:近年来,非白念珠所致侵袭性念珠病持续性增多,现将我院4例病例报道如下.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73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胸闷、心悸、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以肺间质纤维化合并双肺感染收入院.入院当日体温37℃,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Velcro啰音,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旋氧氟沙星治疗肺部感染.入院第2天患者呼吸衰竭加重,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入院第4天患者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及Velcro啰音,予深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 标签: 血流感染 近平滑念珠菌 非白念珠菌
  • 简介:肺炎克雷伯是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中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致病菌之一,可引起肺炎、尿路感染、血流感染等。自1986年中国台湾首先报道肺炎克雷伯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肝脓肿伴多发转移性脓肿后,国内外多所医院相继从肝脓肿患者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肺炎克雷伯导致的肝脓肿中高达78.3%为亚洲患者,这种肺炎克雷伯变异株被称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hypervirulentKlebsiellapneumonia,hvKP)。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毒力因子 铁载体
  • 简介:目的研究复数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江苏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的呼吸道分离阳性病例,分析比较肺部单一与多种病原感染因素及对预后和经济负担的影响。结果复数肺部感染患者252例,以医院感染为主。与519例单一细菌感染比较,两组性别无差异(P〉0.05),复数感染患者年龄略高(P〈0.05),原发病主要以脑血管意外和脑外伤为多,与开放气道(气管插管或切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及住院时间密切相关(P〈0.01),治疗总费用和药费均高于单一细菌感染。复数肺部感染时对患者预后影响最大,病情恶化或病死率高(P〈0.01)。结论复数肺部感染多发生于ICU住院患者,住院时间长,预后差,治疗费用高。加强呼吸道病原监控,避免发生复数肺部感染,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部感染 复数菌感染 医院感染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军团肺炎(CALP)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0月经免疫荧光法及血微量凝集法(MAT)检测军团血清抗体诊断明确的21例CAI。P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阿奇霉素或莫西沙星的疗效。结果①21例CALP患者中,重症肺炎占57%。无基础疾病11例,糖尿病患者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患者4例。②主要临床症状发热≥38.0℃,干咳,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胸痛,多汗,腹痛、腹泻。血白细胞〉10×10^9/L72.7%,CRP〉100mg90.9%,低钠血症及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血尿素氮增高〈50.0%。③胸部CT表现为肺实变、间质改变、渗出、网织状阴影及胸腔积液。病变累及2叶以上多见。④21例CALP患者经血清抗体检测分别为血清型Lp6,Lp3,Lp1,Lp4。⑤21例CALP患者(包括12例重症肺炎)经阿奇霉素500mg/d或莫西沙星400mg/d序贯治疗后痊愈。结论当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多系统损害时要考虑军团肺炎的可能。早诊断,尽早选用合适的抗菌药治疗至关重要,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治疗军团肺炎的一线用药。

  • 标签: 嗜肺军团菌 肺炎 社区获得性
  • 简介:目的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的临床资料和药敏试验数据,为临床控制和预防嗜麦芽窄食单胞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嗜麦芽窄食单胞感染的临床病例及药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描述。结果共152例嗜麦芽窄食单胞感染患者,感染多发生在人院2周以后,以呼吸系统感染症状表现为主。有基础结构性肺病和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嗜麦芽窄食单胞感染,且以肺炎居多。患者感染前使用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广谱抗生素、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老年、免疫力低下、肿瘤为高频致感染因素。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科、胸外科。药物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米诺环素(94.7%),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90.1%),左氧氟沙星(86.8%),头孢哌酮.舒巴坦(57.8%),替卡西林.克拉维酸(54.6%),头孢他啶(51.3%)。老年组和成年组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率和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青霉烯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侵袭性操作、免疫力下降的患者更易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加强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的检测,依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感染 治疗
  • 简介:艰难梭感染(clostridium-difficileinfection)是指艰难梭所致的感染。它是导致医院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约20%的AAD由艰难梭感染引起,故又称艰难梭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difficile-associateddiarrhea,CDAD)。艰难梭感染的确诊依赖于检出艰难梭或艰难梭毒素,国内相关的研究较少。现就艰难梭的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艰难梭菌 生物学特性 致病特点 实验室诊断
  • 简介:目的了解2010-2014年上海市各区县医院139株福氏志贺的耐药性,探讨福氏志贺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环丙沙星E试验条测定其最低抑浓度;采用PCR法检测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拓扑异构酶IVC亚单位(parC)基因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同时对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qnrA、qnrB、qnrS和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变异基因aac(6′)-Ib-cr进行筛选。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福氏志贺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四环素、萘啶酸的耐药率都达到了90%以上,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到了40.3%,同时有30.2%菌株对头孢吡肟产生了耐药。gyrA和parC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98.6%和97.8%。gyrA基因存在Ser83、Asp87和His2113个位点的突变,parC基因只检测到Ser801个位点的突变;共检测到9株qnrS和6株aac(6′)-Ib-cr喹诺酮耐药质粒。结论上海地区福氏志贺耐药情况严重。QRDR相关基因突变率高,Asp87的突变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起着主导作用,而耐药质粒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 标签: 志贺菌 喹诺酮类 耐药基因
  • 简介:目的分析2007-2009年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分离病原的耐药特点.方法收集住院患者连续分离的、不重复的病原7444株.采用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药敏试验结果,数据录入WHONET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肠杆菌科细菌对抗菌药物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头孢吡肟88.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为83.2%~62.7%,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分别为60.8%和56.1%,阿米卡星为90.8%.大肠埃希产ESBLs的检出率为53.6%,高于肺炎克雷伯的25.8%和奇异变形杆菌的3.8%.铜绿假单胞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为90.2%,其次对妥布霉素,为87.9%,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82.9%~78.3%,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70.6%和63.9%.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依次为50.1%、46.1%和46.5%,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34.4%和42.3%.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2007年的分离率为17.3%,2008年为49.8%,2009年上升为59.4%.甲氧西林耐药金葡(MRSA)除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率为100%、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为84.0%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低于10%.MRSA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高达99%,MSSA仅为11.9%;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占9.8%,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屎肠球菌占屎肠球菌的68.7%,高于粪肠球菌的47.7%.结论临床应积极有效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多重耐药性发生及传播.

  • 标签: 住院患者 临床分离菌 耐药性分析 during 敏感率 左氧氟沙星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耐药情况的现状,为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09年HAP患者100例的分离进行细菌耐药性分析。结果金葡占第1位,耐甲氧西林金葡(MRSA)检出率为52.4%;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87.5%;除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利福平外,MRSA、MRCNS与甲氧西林敏感金葡(MSSA)之间的耐药率有很大的差别。产超广谱D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检出率为42.9%;产ESBLs和非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之间的耐药率有很大的差别。嗜麦芽窄食单胞排列第2位。结论HAP患者中MRSA的检出率高于该院2005年的检出率;MRCNS的检出率与该院2005年检出率相近;产ESBLs肺炎克雷伯的检出率比该院2005年的检出率稍高。HAP患者中MRSA、MRCNS、产ESBLs肺炎克雷伯的细菌耐药率比2008年本市平均水平低,建议各地区建立自己的细菌耐药情况数据库。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肺炎 细菌耐药性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 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简介:目的了解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儿童患者血培养分离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状况,为儿科医师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度门诊及住院儿科患者血培养的分离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患者血培养共分离细菌257株,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31.5%;其次是大肠埃希(占18.3%),肺炎克雷伯(占15.2%),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占11.3%),肠球菌(占9.7%)等。金葡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菌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相对较高,对利福平、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肠球菌属对红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低。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的革兰阳性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27.6%,MRCNS检出率为53.1%。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ESBL阳性的大肠埃希和肺炎克雷伯检出率分别为31.9%和23.1%。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医院儿童患者血培养主要分离。应加强对儿童患者血培养中的分离进行耐药性监测,掌握其耐药特点以便有效地控制和防止多重耐药现象的发生。

  • 标签: 血培养 儿童 分离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监测重症医学科临床分离的分布和耐药状况,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7月—2008年12月ICU患者各类标本分离出的菌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自动微生物分析仪ATBExpression及配套试剂、试条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鉴定出1207株病原,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15株(75.8%),革兰阳性球菌87株(7.2%),真菌205株(17.0%)。革兰阴性杆菌中不发酵糖占92.0%。大肠埃希中产ESBLs占64.3%,肺炎克雷伯中产ESBLs占75.0%,金葡中MRSA占81.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MRCNS占86.7%,肠球菌属中VRE占22.2%。结论ICU临床分离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日益严重。定期的细菌学监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非发酵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肠球菌属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PDRPA)感染的杀菌能力,寻求有效的抗菌药物联合。方法收集20株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的PDRPA,进行抗菌药物联合杀菌试验(MCBT),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PDRPA对多黏菌素β单药最敏感;阿米卡星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他啶、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菌活性增强最显著(P〈0.05);2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头孢他啶与氨曲南、头孢他啶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也表现出对部分菌株抗菌活性增强。结论对PDRPA进行个体化的MCBT可能有助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PDRPA的选择。阿米卡星联合β内酰胺类或两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 标签: 抗菌药物联合杀菌试验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目的了解呼吸内科中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初始抗感染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3155份下呼吸道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同时与2011年、2012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年来下呼吸道分离居前3位的一直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肺炎克雷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分离率上升,嗜麦芽窄食单胞、肺炎链球菌分离率一直较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除对米诺环素敏感率达60%以上,对其他各类抗菌药物敏感率都不足40%,ICU较普通病房中敏感率更低,非ICU中敏感率有下降趋势;非ICU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药物敏感率〉7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ICU中各类抗菌药物敏感率在50%-70%,3年中敏感率无明显变化。然而分离到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株。嗜麦芽窄食单胞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敏感率较高。金葡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在100%,但耐甲氧西林金葡(MRSA)逐年增多。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巴唑坦、头孢吡圬敏感率在80%以上,但存在产ESBL肺炎克雷伯。流感嗜血杆菌对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在85%以上。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的敏感率在80%-96%。结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肺炎克雷伯成为住院患者下呼吸道分离主要细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产ESBL肺炎克雷伯开始出现,MRSA分离株数逐年增多,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率的增长是当务之急。

  • 标签: 下呼吸道 分离菌 耐药性 敏感性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分析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原谱特征,提供感染性角膜炎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溃疡刮片或术中切除的角膜溃疡组织标本资料,对普通细菌及真菌培养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感染病原谱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1046例(只眼)的角膜溃疡标本培养阳性率为35.3%。分离的病原以真菌为主(53.1%),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31.2%)、革兰阴性杆菌(11.1%)及革兰阳性杆菌(4.6%);而真菌中以镰刀霉属构成比最高,为69.4%,其次是曲霉属(21.9%);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50.4%)。结论该院感染性角膜炎以真菌性角膜炎多见,主要病原是丝状真菌,以镰刀霉属的感染为主。

  • 标签: 感染性角膜炎 病原菌 丝状真菌 分布特征
  • 简介:目的应用白念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比较山苍子油处理前后白念珠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分析山苍子油对白念珠整个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用山苍子油处理白念珠ATCC900028株90min,将处理后的菌株命名为白念珠ATCC90028-L,分别抽提细胞总RNA,经杂交、洗涤后,通过扫描分析白念珠ATCC90028株和ATCC90028-L株全基因组表达谱的差异。结果基因芯片共筛选出491个差异表达基因,与白念珠ATCC90028株比较,在ATCC90028-L株中有216个基因表达上调,有275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表达的基因数量约占总基因数量的11%(491/4634),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包括白念珠麦角固醇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靶酶编码基因(ERGs)、应激反应相关基因、DNA复制与损伤修复相关基因、跨膜分子转运相关基因、能量代谢酶类相关基因等。结论山苍子油可使白念珠基因组中约11%基因产生差异性表达,影响较为显著,我们推测山苍子油与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相似,均通过对白念珠麦角固醇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靶酶的影响而起作用,基因芯片筛选出的其他差异表达基因也可能与山苍子油的抗真菌作用机制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山苍子油 白念珠菌 基因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