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 分析追踪方法学在肝胆胰外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我院于 2019 年 3 月起在外科病区护理管理中使用追踪方法学。将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2 月期间的护理理工作情况作为参照组,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4 月期间的护理工作情况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 : 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较高 ( P < 0.05) ,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 P 均 <0.05, 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在肝胆胰外科护理管理中使用追踪方法学,可以显著提升护理质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胆胰外科 护理管理 追踪方法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庭大腺囊肿术后护理中追踪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区间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的68例前庭大腺囊肿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并对其平均分成两组,每小组有34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施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使用追踪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例数与术后恢复良好例数分别为32、30,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例数与术后恢复良好例数分别为28、26,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复发率仅为2.9%,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1.8%,远远高于观察组患者。结论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采用追踪护理的干预效果更加明显,更有利于前庭大腺囊肿患者恢复健康,患者满意度也更高,因此建议日后为前庭大腺囊肿患者术后护理时,使用追踪护理方式。

  • 标签: 前庭大腺囊肿 追踪护理 干预效果 常规护理方法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对左心功能的研究多集中于左心室功能的研究,随着对心脏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左心房功能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左心房功能的损害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表现及危险因素[1],左心房大小对某些心血管疾病危险分级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因此,早期准确、可靠地评价左心房功能及大小对临床有重要价值。左心房追踪技术(leftatrialvolumetrackingmethod,LAVT)是近年来研发的评价左心房功能的一项新技术,能够全面快捷地评价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本研究对LAVT评价左心房功能的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左心房功能 临床研究 追踪 心血管疾病 早期表现 左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放疗患者实施追踪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进行食管癌放疗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进行对比分析,按平行分组法分为追踪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追踪组患者实施追踪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追踪组患者生活质量与微型营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追踪组营养指标中HB( g /L)、ALB( g /L)、TLC(109 /L)数值显示均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放疗患者实施追踪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患者营养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食管癌 放疗 追踪护理模式 干预效果 生活质量 营养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追踪管理法在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我院中西医结合科、杂病科等临床科室的护理人员58名作为本文研究对象,58名护理人员组建成追踪管理小组,在门诊护理中实施追踪管理方法,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上报不良事件率以及患者对门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追踪管理方法实施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上报不良事件率均低于实施前,追踪管理方法实施前后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中开展追踪管理方法,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门诊护理的满意度,因此追踪管理方法有极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对促进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追踪管理法 门诊护理 安全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实施实时追踪法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生活质量进行观察。方法:纳入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老年患者50例,开展本次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25例)方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时追踪组(25例)方案:实施实时追踪法护理管理。观察护理管理满意率,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Barthel指数(BI)评分、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实时追踪组的护理管理满意率96.00%,同参照组的72.00%比较更高(p<0.05);护理3个月后,实时追踪组的BI量表评分(90.56±5.39)分、KPS量表评分(94.25±4.12)分,与参照组的(79.59±4.32)分、(82.57±3.88)分比较更高(p<0.05);护理3个月后,实时追踪组的生理评分(20.09±3.11)分、心理评分(20.19±3.18)分、社会关系评分(21.14±3.44)分、环境评分(22.13±2.09)分,同参照组的(16.25±2.45)分、(17.79±2.06)分、(18.45±2.17)分、(17.89±1.34)分比较均更高(p<0.05)。结论:老年患者接受实时追踪法护理管理的效果更加显著,其护理管理满意率更高,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生活质量获得更大改善。

  • 标签: 实时追踪法护理管理 老年患者 日常生活能力 功能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急性自发性脑实质出血临床上较常见,多以CT扫描作为诊断手段,我们对80例诊断明确,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自发性脑实质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其CT表现特点及其血肿的演变规律,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急性自发性脑实质出血 CT表现 追踪 影像 临床资料 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追踪管理方法在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n=75)和实验组(n=7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实施追踪法管理,对比两组安全认知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追踪法管理可完善护理风险管理体系,增强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减少风险事件,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追踪法 护理安全管理 安全认知度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且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本病的预后较差。早期干预治疗对孤独症儿童至关重要,父母作为患儿的主要照顾者和养育者,是患儿寻求早期干预的核心力量。基于此,通过追踪研究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家庭服务需求的成效性,对持续有效地促进特殊儿童家长的成长,进一步提升早期家庭干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三个阶段追踪研究,借以探寻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家庭服务需求的成效性,以为孤独症儿童寻求家庭支持以改善儿童预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孤独症儿童 早期干预 家庭服务需求 成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综合分析追踪方法学在血透室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为保证本次研究的真实性,根据我院发展现状设计追踪路线图,采用现场查看、人员访谈、患者追踪和系统追踪相结合的手段对血透室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质量评价,具体从病区管理、护理安全、专科质量、感染预防与监测 4 个方面开始质量评分,比较追踪方法学与传统质量评价结果的差异。 结果: 研究结果证明,追踪法检查能够切实反映出血透室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现状,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质量改进,较之传统质量评价结果,实施追踪法的血液透析室的病区管理、护理安全、专科质量、感染预防以及监测质量 4 个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P < 0.05 )。 结论: 研究表明,追踪方法学能够有效帮助规范科室护士行为,预防临床护理安全风险的发生,进一步提升科室临床护理效果,切实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血液透析室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追踪管理法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1-2021.02之间,将100例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50例)。对比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基于前组上应用追踪管理法。比较2组护理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2组对比护理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等数据后实验组更具优势,组间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追踪管理法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运用于临床输血质量评价中的价值.方法自2017年1月起,对本院27个临床科室依据追踪方法学原理,由输血科、护理部、医务部等部门建立输血追踪小组.对实施前、实施后6个月的临床输血质量进行评价,并比较分析.结果27个临床科室实施追踪方法学原理6个月后,患者输血质量中的患者隐私,护理输血质量中的标本采集、血袋返还、输血核对,医生输血质量中的患者告知、用血申请、输血指征、申请审核、术前检测、病程记录、输血反应、效果评价、应急用血、血液保护,输血制度中的目标管理、质量控制、制度建设,输血科输血质量中的仪器设备共18项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追踪方法学原理运用于临床输血质量评价中价值显著,可促进医护人员建立系统、全面的思维方式,推动医院管理机制及其规章制度的改善,不断改进临床输血质量.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临床输血质量 评价结果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健康状况。方法选取对象为昌吉州和克拉玛依市住院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221例,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每次电话随访获得的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情况、营养状况、糖尿病控制情况以及患者治愈结果等,对从进行抗结核治疗开始计算定期复查达一年的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并统计分析。结果221例患者随访到168例,随访成功率76.02%。电话随访成功率与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有关。年龄在40-60岁的患者随访成功率高于年龄小于40岁和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P<0.05),文化程度是小学和初高中的患者随访成功率高于文化程度是文盲和大专以上的患者(P<0.05)。随访到的168例患者中治愈的有145例,未治愈的有23例,治愈率与患者的营养状况(P<0.05)、糖尿病控制情况(P<0.05)、吸烟(P<0.05)有关,出院后患者营养状况越差、糖尿病控制越差的患者治愈率越低,出院后未戒烟的患者治愈率低于已戒烟的患者。结论电话随访成功率受年龄、文化程度等的影响。出院后患者的治愈率受患者的营养状况、糖尿病控制情况以及吸烟情况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在心内科出院随访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心内科成立出院随访质量追踪检查小组,根据追踪方法学的理论基础,对该科2016年8月-2016年9月出院患者得到电话或短信随访服务质量进行全面连续关注,其中对干预组进行个案与系统追踪,8月发现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9月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实施追踪方法学干预组的出院随访的失访发生率及随访护士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5)。结论追踪方法学应用于心内科出院随访质量控制工作中,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失访发生率,提高患者和护士满意度,值得护理质量专项管理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中青年初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影响,为探索非药物治疗控制中青年初诊高血压的有效方法。方法随机选取经我院门诊监测筛选20-45周岁60例初诊高血压中青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于2、4、6月分别监测血压,并与原始血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降压总有效人次为28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人次为32例,总有效率为76.67%。总有效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未见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5例患者发生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结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中青年初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为中青年初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健康教育 行为干预 初诊高血压患者 中青年 社区医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互动式造影剂追踪技术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患者进行双侧或单侧互动式造影剂追踪下肢动脉造影,远端血管显示不佳的行超选择造影。结果27名患者共进行造影35例次,清晰显示病变29例次,良1例次,差5例次。结论互动式造影剂追踪技术能一次大范围显示下肢动脉形态、结构,缩短检查与治疗时间,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 标签: 互动式造影剂追踪 下肢 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