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追踪方法是新一轮医院评审评价运行作业中逐步应用和推广的评审评价工具,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将追踪方法应用到医院质量管理控制中有助于医院管理的发展,也有助于临床科室管理的精细化。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通过运用追踪方法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方法全面了解医院运行情况,评价医院管理体系、综合服务能力,查找隐患并进行分析、整改,落到实效,使护理服务质量得以持续改进,本文对追踪方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探讨。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护理 质量 安全 持续改进
  • 简介:目的探索科学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保障围手术期的质量与安全。方法根据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围手术期相关管理制度,采用追踪检查法对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监控及医疗指标的分析。结果通过个案和系统追踪,围手术期的死亡率由1.82%。降至1.47%。,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由0.28%降至0.2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由0.68%降至0.38%。结论追踪方法是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围手术期管理 追踪方法学 手术安全 医疗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追踪方法运用于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借鉴追踪方法提供的有关治疗、护理、服务的安全与质量主题,成立追踪管理小组,结合医院实际组织平台,用于护理安全管理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对患者所接受的诊疗护理服务经历进行追踪检查,全面分析提供治疗、护理、服务中的不安全因素,制订并实施改进方案,收集个案发生的相关原因,追踪个案的处理方法追踪个案补救效果及反馈。结果追踪管理法应用后,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的上报率也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追踪管理法对护理安全防范起积极作用,使患者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管理者的管理理念逐渐转变,为建立患者安全管理共享平台奠定了基础,降低了护理风险,提升了护理品质,保障患者安全,和谐护患关系。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追踪管理法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手术室病理标本是外科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准确及时地做好手术标本交接是保证手术标本及时送检、避免差错发生、尽快明确患者疾病诊断的重要前提条件。可以有效地防止标本丢失、信息错误、标本混淆,为病理诊断提供材料,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若标本交接不当则会给临床诊断及患者带来严重损失。追踪方法是近年来国际医院评价中出现的一种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评价方法

  • 标签: 病理标本 国际医院 疾病诊断 巡回护士 临床诊断 评价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高危药品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高危药品管理存在问题,建立高危药品管理体系,制订高危药品管理系统追踪方案和建立金字塔式的高危药品分级管理模式。了解运用追踪方法前后高危药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运用追踪方法后,高危药品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运用追踪方法前,前后比较,χ2=5.379,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在高危药品管理中应用追踪方法可降低高危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药品的安全管理。

  • 标签: 高危药品 追踪方法学 药物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追踪方法在肛肠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肛肠科患者13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肛肠科的患者。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肛肠科患者13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则采用的是追踪方法方案进行护理血管外科的患者。最终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130例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的患者有75人,一般的有25人,不满意的有30人,满意度为73.28%,观察组的130例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的患者有121人,一般的有7人,不满意的有2人,满意度为98.28%。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天,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6%,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23%。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天,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3%,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23%。结论:两组数据表明,对照组无论是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还是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要比观察组得出的数据差。足以说明在肛肠科护理管理中实施追踪方法,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低术后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肛肠科 护理管理 应用实施
  • 简介:为更好地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将近年来在国际医院评价中出现的一种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追踪方法(TM)理论及方法引入到患者安全目标管理中,结合具体案例,运用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方法评判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持续改进方案,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减少医疗风险,从而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确保医疗安全。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患者安全 安全目标管理 医疗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将追踪方法应用在住院压疮监控管理中,建立压疮管理新体系中。方法使用追踪方法理论基础,对院内压疮患者进行追踪,确定追踪路线及难免性压疮申请表标准。对全院5个护理单元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压疮管理监控,追踪方法使用前(2013年1月-12月,简称方法1)38例患者和实施后(2014年1月-12月,简称方法2)100例患者两种方法进行分析住院患者压疮发生原因、比较院内压疮患者年发生率。结果发现两种不同的监控管理方法院前压疮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院内压疮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方法2监控方法能降低住院患者院内压疮的发生率。结论通过对院内压疮患者应用追踪方法进行监控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院内压疮的发生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压疮 监控 护理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透室护理质量评价中追踪方法的运用。方法本研究设计了相应的追踪线路图,对施工现场进行查看,同时对相关人人员进行访谈,对患者从就诊到出院各种指标进行追踪,将这些工作相互结合,针对血透室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性评价,从病区的安全和专科质量、感染预防、监测工作等方面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和传统志平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施追踪方式之后,在病区管理、护理安全、专科护理、感染预防和监测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升,和实施前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和实施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透室护理质量进行评价,采用追踪方式效果较好,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血透室 护理质量评价 追踪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追踪方法的基础上对内科护理教学进行应用,随后探究护理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科锁定重点个案进行护理查房的护理人员62人,每组分为31人。将62名护理人员进行随机分组,其中一组为普通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对于普通组来说采用传统的护理管理,对于观察组来说采用追踪方法。结果:通过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的护理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实际操作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水平高。结论:追踪方法在现阶段的个案护理查房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护理查房 个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肝胆胰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追踪方法所起到的护理效果。方法:以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肝胆胰外科护理管理采用常规管理方式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肝胆胰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追踪方法管理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通过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了解来分析不同护理管理方式起到的效果。结果:肝胆胰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追踪方法的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追踪方法的应用能够规范肝胆胰外科护理工作的规范性,也能从护理质量保障中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肝胆胰外科 护理管理 分析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追踪方法在提升个案护理查房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内科锁定重点个案进行护理查房的6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使用信封抽取法将这60例护理人员平均分成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内科个案护理查房中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在内科个案护理查房中采用追踪方法。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9.25±10.15)分,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73.02±10.12)分(P〈0.05);实验组的专科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及安全护理质量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追踪方法在提升内科个案护理查房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个案护理 查房
  • 简介: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在基层医院儿科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在医院儿科病区的口服药、注射药、高警示药品、抢救药品管理中采用追踪方法进行管理。比较分析采用追踪方法前后儿科护士输液操作所需时间和用药缺陷发生率。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追踪方法后,护士输液操作所需时间及用药过程中的缺陷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儿科病区的药品管理中采用追踪方法,能缩短护士输液操作所需时间,降低用药缺陷发生率。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儿科 药品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追踪方法在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5月在新疆喀什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静脉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实施前组,另选取2018年6~10月在该院进行静脉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实施后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治疗工具,治疗中发生的相关问题情况及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组钢针的使用率较低,而留置针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使用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主要问题为导管维护欠佳、贴膜固定欠佳、贴膜维护欠佳、穿刺部位选择不正确、相关并发症及输液部件连接问题,且在该制度实施后,其各项问题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施后组患者及其家属对静脉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追踪方法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静脉治疗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发生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其治疗效果,并对增进护患关系均有重要益处,值得推广。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静脉治疗 质量管理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追踪方法于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挑选50例于2019年11月-2020年12月进入我院进行静脉治疗的患者展开研究分析,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追踪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各项事件产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并发症率为4.00%,对照组为12.00%,与此同时,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度大,统计学有研究分析意义P<0.05。结论:追踪方法运用于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可以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率,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静脉治疗 护理质量管理 不良事件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 : 分析追踪方法在肝胆胰外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我院于 2019 年 3 月起在外科病区护理管理中使用追踪方法。将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2 月期间的护理理工作情况作为参照组,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4 月期间的护理工作情况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 : 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较高 ( P < 0.05) ,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 P 均 <0.05, 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在肝胆胰外科护理管理中使用追踪方法,可以显著提升护理质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胆胰外科 护理管理 追踪方法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追踪方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 200 例患 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100 例,给予常规的管理模式,研究组 100 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采取追踪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管理后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在管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管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 ( P <0.05 ) ,两组 间差异,不符合统计学意义 。 结论 : 对护理质量管理中采取追踪方法,其能有效降低患者在管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此方法值得在护理质量管理学中应用。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护理质量管理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追踪方法在护理质量改进中的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儿科实施追踪方法,分别对实施前(2012年1月—2013年1月)和实施后(2013年1月—2014年1月)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临床医生以及相关科室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儿科护理质量各项得分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临床医生、相关科室对儿科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与实施前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应用追踪方法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优化护患关系,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追踪方法学 护理质量改进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