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络筋骨散治疗腰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通络筋骨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通络筋骨散热熨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疗程14天。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症状改善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及治疗后三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及治疗后三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结束后1周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96.67%,对照组分别为67.85% 和53.57%,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筋骨散外熨治疗腰背筋膜炎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外熨法 腰背肌筋膜炎 中药 通络筋骨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子宫腺症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抽取我院2018年8月~2020年2月接诊的70例子宫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予以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观察并分析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子宫体积、痛经评分和月经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子宫动脉栓塞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利用术中血管外超声及动脉压力梯度测定对浅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血管进行精准评估,为浅动脉病变支架的植入与否提供客观依据,探索一条精准、经济、客观的评价方式,最终达到少用或不用支架,提高病变血管远期通畅率。方法 回顾2019年8月─2020年8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血管外科20例(均为单侧病变)浅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患者均针对靶病变进行球囊扩张,其中10例囊扩张后依据DSA造影评估决定是否进行支架植入,10例球囊扩张后依据术中体外B超联合压力梯度测量决定是否行支架植入,比较两组患者的支架植入比例 2年期靶病变通畅率及整体花费,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及治疗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术后皮温、跛行距离、ABI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DSA组10例患者植入支架12例,B超联合压力梯度测量组10例患者植入支架6例,DSA组患者与B超联合压力梯度测量组患者24个月靶病变通畅率分别为90%VS90%;DSA组患者与B超联合压力梯度测量组患者平均花费4.34 VS 3.54万元;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1) B超联合压力梯度测量对浅动脉短段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组支架植入数量及整体花费显著少于DSA组的同时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2) 术中B超评估联合压力梯度测量为浅动脉短段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是否植入支架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可以在该类患者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股浅动脉 术中B超评估 压力梯度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高龄产妇盆底锻炼防治产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 自我院 2016年 3月 -2017年 3月收治的高龄产妇中选取 10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 52例,观察组产妇 52例,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各项指标恢复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各项指标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后 12个月时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产后 1个月,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认可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高龄产妇产后进行盆底锻炼能够有效提高产后恢复效果,减少尿失禁情况的出现,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龄产妇 盆底肌锻炼 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痉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价值。 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 2017.06 到 2019.06 时间段内诊治的 80 例面痉挛患者,划分为 A 组和 B 组,各 40 例。患者均施以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但 A 组采用常规护理, B 组采用围术期综合护理,对比各组总有效率、护理总满意度。 结果: A 组总有效率为 75.00% , B 组为 92.50% ,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B 组护理总满意度为 87.50% , A 组为 67.50% ,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面痉挛患者,于微血管减压术的基础上联合围术期综合护理,既可增强总有效率,还可提高护理总满意度,应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位间沟神经阻滞对锁骨骨折患者手术安全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20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采取高位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利用传统麻醉,比较两组手术安全、麻醉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10.00%,对照组不良反应20.00%,两组术后疼痛评分、麻醉完成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锁骨骨折患者采取高位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高,值得重视。

  • 标签: 锁骨骨折 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筋膜疼痛综合征主要以触激点、筋膜激痛点以及扳机点等为关键点,虽然在其疾病治疗与基础研究方面不断深入,但是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筋膜疼痛综合征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随着对其病因、疾病模型等研究的加深,其治疗方法也愈加多样。基于此,本文对筋膜疼痛综合征在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现作一综述,具体内容如下。

  • 标签: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康复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解毒生汤直肠点滴应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在2018年12月到2021年1月期间本院接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抽取100例纳入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利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解毒生汤直肠点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疼痛、感染、皮疹等不良反应,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利用解毒生汤直肠点滴治疗的效果十分突出,能够促进患者的疾病治愈,且安全性高,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行适用。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结合 解毒生肌汤 直肠点滴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采用 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开展经颈带状间入路治疗,进一步分析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1 月~ 20 20 年 6 月 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 作为研究的对象。 在患者选取中可采用数字随机 分 组法,并对 120 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 对照组患者采用颈白线入路组,观察组则为经颈带状间入路治疗,分析治疗成果。 结果: 从 治疗 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人数占比 6.7% ( 4/60 ),对照组则为 18.3% ( 11/60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患者喉上神经探查时间、术后嗓音障碍指数上,观察组分别为( 8.51±0.62 ) min 和( 4.71±0.35 )分,对照组则为( 5.33±0.41 ) min 和( 2.30±0.28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 经颈带状间入路治疗方案,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显著,有利于为手术开展提供良好的视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颈带状肌间入路治疗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白线入路 嗓音障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超声引导下经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50例接受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周各25例。对照组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经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2.00%,对照组优良率为64.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的辅助下,经由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满意的麻醉效果,为手术的顺利时候奠定良好基础。

  • 标签: 超声引导 肌间沟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以我科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79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自愿原则,将患者分成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呼吸功能锻炼的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情况及发绀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中出现了1例发绀(2.5%),对照组中出现了7例发绀(17.95%),经统计比较,结果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显示有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加强呼吸功能锻炼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肺部功能,降低发绀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健康。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呼吸肌功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和腹部超声在子宫腺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取2020年4月到2021年10月时段内子宫腺症患者100例,甲组为腹部超声诊断,乙组为阴道超声诊断,比较超声诊断准确率和误诊率。结果:乙组超声诊断准确率(94.00%)高于甲组(80.00%)、误诊率(6.00%)低于甲组(20.00%),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腺症患者中,阴道、腹部超声诊断均可起到诊断效果,但前者准确率更高、误诊率更低,应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阴道超声 腹部超声 子宫腺肌症 准确率 误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患者选用磷酸酸钠,对于此次治疗经验、体会进行总结。方法:时间选择范围主要从2019年10月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子宫腺症治疗中采用子宫动脉栓塞对患者卵巢功能和月经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子宫腺症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常规组接受手术切除治疗,观察两 组卵巢功能和实验组 月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 LH 、 FSH 、 E2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实验组 FSH 、 E2 、 LH 均显著高于常规组( P<0.05 )。实验组 30 例患者中 28 例( 93.3% )月经改善, 2 例闭经( 6.7% )。 21 例患者月经量减少 50% 以上, 5 例减少 30% 以上。 结论:在子宫腺症患者治疗中应用子宫动脉栓塞,可明显改善患者卵巢功能和月经,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 手术切除 子宫腺肌症 卵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腰背功能锻炼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时间设置为2020年2月--2021年8月期间,观察对象设置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观察方法为随机分为一般组(采用一般康复护理方式)和腰背组(采用腰背功能锻炼),观察两组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一般组和腰背组腰椎功能对照中,腰背组临床体征、主观症状、日常生活受限度、膀胱功能评分明显优于一般组,(t=5.901,p=0.022),两组有差异。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中采用腰背功能锻炼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护理 腰背肌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效贴在内科疾病引起的肢端水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内科疾病引起肢端水肿的7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组别为两个,观察组和对照组,针对肢端水肿,对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冰敷治疗,对观察组实施常规西药+内效贴贴敷治疗,选取疗效观察指标,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治疗1w,观察组的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w、2w,观察组的患肢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肌内效贴 内科疾病 肢端水肿 疼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腓骨肌腱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中的运用及自体腓骨肌腱在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护理体会。方法 对 18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同侧 3腓骨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对侧 4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密切观察患肢情况,做好术后监护,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训练及出院指导。结果 本组病例均完整取出腓骨肌腱,修整后腱 30.1±2.3cm,折成 3编织成肌腱移植物平均直径 10.2mm。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 13~ 38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腓骨肌腱性部分长且光滑,直径粗,折成 3后适合于重建后交叉韧带,切取腓骨后对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关节镜 腓骨长肌腱 腘绳肌腱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管骨创伤骨折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计50例研究对象,均为四肢管骨创伤骨折患者,来源于2018年11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背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对照组(奇数号60例)接受常规康复综合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偶数号60例)则在以上基础上再进行腰背功能锻炼指导(护理人员执行),对比护理前后的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背肌功能锻炼 疗效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改善产后盆底功能中实施心理护理配合盆底康复训练的价值。 方法 : 在 2017 年 8 月到 2018 年 8 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阴道分娩产妇中选取 4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24 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行心理护理配合盆底康复训练。分析 2 组患者的产后盆底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Ⅰ类肌纤维电值、Ⅱ类肌纤维电值、Ⅰ类肌纤维疲劳度高于参照组,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 p < 0.05 )。 结 论 : 在改善产后盆底功能中实施心理护理配合盆底康复训练,患者的盆底功能发生明显改善,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盆底肌功能 心理护理 盆底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