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肩关节镜下肱头肌腱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术治疗大及巨大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采用肱头肌腱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术治疗的大及巨大肩袖损伤患者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58.7±18.4)岁(范围45~72岁)。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肩关节前屈上举、体侧内外旋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行MR检查,评估肩峰下间隙大小或肩袖愈合、再撕裂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2±33.5)个月(范围13~53个月)。患者VAS评分由术前(6.4±1.8)分降至术后6个月(4.6±2.2)分、术后12个月(1.9±2.1)分、末次随访时(1.7±2.0)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47,P<0.001);ASES评分由术前(56.4±20.9)分降至术后6个月(48.3±29.1)分,术后12个月增加至(77.2±18.2)分、末次随访时(82.3±13.8)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4,P<0.001);Constant-Murley评分由术前(52.7±17.5)分降至术后6个月(49.4±27.5)分,术后12个月增加至(80.1±20.1)分、末次随访时(87.4±11.9)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8,P<0.001);前屈上举活动度由术前102°±24°增加至术后6个月121°±33°、术后12个月140°±17°、末次随访时148°±15°,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24,P<0.001);体侧外旋活动度由术前57°±32°降至术后6个月45°±37°,术后12个月增加至70°±31°、末次随访时75°±30°,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8,P=0.042);内旋活动度评分术前(8±3)分、术后6个月(7±4)分、术后12个月(9±3)分、末次随访时(10±2)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6,P=0.015)。6例经MRI证实出现再撕裂,其中4例于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2例于术后6个月复查发现。结论采用肱头肌腱转位固定联合肩袖修复术治疗大及巨大肩袖损伤,无需额外取材,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及改善肩关节功能,再撕裂率较低。

  • 标签: 回旋套损伤 关节镜检查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玻璃酸钠局部注射配合手法推拿治疗肱头肌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以单纯手法推拿治疗肱头肌腱鞘炎为对照组,对照配合玻璃酸钠5ml作结节间沟肱头肌腱鞘内注射治疗68例肱头肌腱鞘炎患者并观察疗效。结果从显效、好转及总有效率统计对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玻璃酸钠配合手法推拿治疗肱头肌腱鞘炎效果显著,达到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手法推拿 局部注射 玻璃酸钠注射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肱头肌腱鞘炎采用肌骨超声介入、放射式冲击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肱头肌腱鞘炎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纳入时间2021年2月-2022年1月,按入院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放射式冲击治疗,试验组40例予放射式冲击+肌骨超声介入联合治疗,统计治疗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好转率、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比较高(P

  • 标签: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放射式冲击治疗 肌骨超声介入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治疗肱头肌腱鞘炎,应用肌骨超声介入联合放射式冲击波,效果如何成为研究重点。方法:资料收集时间2020年2月-2022年5月,临床收治,确诊肱头肌腱鞘炎110例,为本次入组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放射式冲击波,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肌骨超声介入治疗;对治疗情况进行比较,跟踪随访。结果:临床效果方面,研究组有效率高,对照组偏低,组间(P

  • 标签: 肌骨超声介入 放射式冲击波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肱头肌肌腱(LHBT)转位增强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2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54~79岁[(63.9±6.8)岁]。均采用肩关节镜下LHBT转位增强修复巨大肩袖撕裂。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12个月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术后12个月根据MRI的Sugaya分级标准评定肩袖愈合情况。观察LHBT脱位或回缩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7.0±3.8)个月]。术后3个月肩关节主动前屈162.5(160.0,170.0)°,外展170.0(160.0,170.0)°,较术前的90.0(73.8,120.0)°、85.0(70.0,112.5)°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3个月外旋60.0(48.8,70.0)°,与术前的50.0(37.5,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肩关节主动前屈170.0(160.0,175.0)°,外展170.0(170.0,177.8)°,外旋60.0(48.8,70.0)°,与术后3个月比较,肩关节活动角度未进一步改善(P均>0.05)。术后3个月肩关节VAS为1.0(0.8,2.0)分,UCLA评分为23.0(23.0,25.0)分,ASES评分为79.1(72.9,83.3)分,较术前的7.0(8.0,9.0)分、9.0(10.0,14.0)分、25.0(16.6,31.6)分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12个月肩关节VAS为0.0(0.0,1.0)分,UCLA评分为33.0(31.0,35.0)分,ASES评分为91.6(86.6,93.3)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UCLA评分和ASES评分进一步改善(P均<0.05),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 UCLA 评分优6例,良16例。术后12个月MRI提示16例肩袖肌腱连续性良好,愈合率为72.7%;6例冈上肌腱部分撕裂,再撕裂率为17.3%。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LHBT无脱位或向远端回缩,2例伴有肩关节前方疼痛。结论肩关节镜下LHBT转位增强修复巨大肩袖撕裂,关节活动度和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疼痛减轻,肩袖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肩损伤 腱损伤 关节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袖损伤合并肱头肌腱(long head of bicep tendon,LHBT)病变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680例,男260例,女420例;年龄(56.1±8.7)岁(范围27~74岁)。左侧250例、右侧430例,主力侧436例,术前存在明确外伤者274例。Post肩袖损伤分型:部分损伤133例、中小全层损伤473例、大及巨大损伤74例;LHBT病变Habermayer-Walch分型:0型302例,1型216例,2型29例,3型104例,4型20例,5型9例。记录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简单肩关节测试(simple shoulder test,SST)、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分析不同Post肩袖损伤分型组患者年龄、性别、是否主力侧、是否有外伤、是否合并LHBT病变的差异。将年龄、性别、是否主力侧、有无外伤、肩袖损伤分型代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肩袖损伤合并LHBT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680例肩袖损伤患者中合并LHBT病变者378例(55.6%)。其中1型216例(占57.1%)、2型29例(占7.7%)、3型104例(占27.5%)、4型20例(占5.3%)、5型9例(占2.4%)。部分损伤、中小全层损伤、大及巨大损伤组LHBT病变的合并率为35.3%(47/133)、57.5%(272/473)、79.7%(59/74)。单纯肩袖损伤组VAS评分为(5.20±1.52)分、UCLA评分为(14.81±4.12)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41.45±4.93)分、SST评分为(4.56±1.96)分,合并LHBT病变组分别为(5.29±1.65)分、(14.34±4.01)分、(41.60±5.88)分、(4.47±1.97)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部分损伤患者组,单纯肩袖损伤患者VAS评分为(5.16±1.41)分、合并LHBT病变患者为(5.68±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肩袖损伤程度是肩袖损伤合并LHBT病变的影响因素。结论肩袖损伤合并LHBT病变常见,损伤越重LHBT病变发生率越高,60及60岁以上的肩袖损伤患者更容易合并LHBT病变。合并LHBT病变并没有影响肩袖损伤患者的疼痛程度与肩关节功能。

  • 标签: 关节镜检查 肩关节 回旋套 腱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肱骨结节间沟内肱头肌腱鞘内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与曲安奈德混悬剂治疗肱头肌腱鞘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诊断为肱头肌腱鞘炎共53例,于患侧肱骨结节间沟内肱头肌腱鞘内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与曲安奈德混悬剂,10天治疗1次,治疗1至3次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局部疼痛恢复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本组53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为3~6个月,平均(4.8±3.34)个月,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愈45例,好转7例,未愈1例。结论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与曲安奈德混悬剂肱骨结节间沟内肱头肌腱鞘内注射治疗肱头肌腱鞘炎,操作简单,见效快,疗效确切,费用低廉,值得推广。

  • 标签: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当归 曲安奈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阔筋膜补片桥接联合肱头肌腱转位治疗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四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31例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患者的病历资料。17例行关节镜下自体阔筋膜补片桥接修复(补片组),男10例、女7例,年龄(61.47±6.63)岁(范围51~72岁);14例行关节镜下自体阔筋膜补片桥接修复联合肱头肌腱转位(联合组),男4例、女10例,年龄(62.57±6.11)岁(范围53~71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6、12个月进行患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术后第2天及1年复查患肩MRI评估肩袖愈合及补片转归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3±6.8)个月(范围12~27个月)。均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补片组VAS评分为(3.47±2.43)分,高于联合组的(2.07±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48);术后12个月两组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和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为(65.07±6.17)分、ASES评分为(72.64±5.56)分,均高于补片组的(53.41±6.19)分和(63.88±5.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P<0.001;t=4.45,P<0.001);术后12个月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患肩MRI,补片组补片变薄(Sugaya分级Ⅲ型)发生率为53%,补片结构失败率(Sugaya分级Ⅳ、Ⅴ型)为18%;联合组补片变薄(Sugaya分级Ⅲ型)发生率为36%,结构失败率(Sugaya分级Ⅳ、Ⅴ型)为7%,两组补片转归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P=0.028)。结论阔筋膜补片桥接修复联合肱头肌腱转位技术治疗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术后1周疼痛更轻、术后半年患肩功能恢复更好,术后1年MRI提示了更好的补片愈合。

  • 标签: 回旋套损伤 阔筋膜 肱二头肌长头腱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肱头肌腱部分重建上关节囊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研究本院 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0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 50 ~ 70岁,平均(60.3±3.7)岁,左肩8例,右肩22例。术前症状平均持续时间6-24个月,平均(10.8±3.4)个月。随访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前屈上举、体侧外旋和外展外旋)、UCLA评分、Constant-Murley 评分进行肩关节疼痛和功能评价;结果 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中所有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 VAS 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 评分,所有患者术后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关节镜下 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分重建 上关节囊重建 巨大肩袖撕裂
  • 简介:摘要肱头肌作为人体至关重要的一块肌肉,它的功能完成对于机体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肱头肌屈肘功能得以实现的微观原理分析,通过Ca2+,ATP,粗细肌丝等在肱头肌完成屈肘动作时的活动及功能进行阐述,对肌肉功能得以实现的流程从宏观到微观有个整体把握。

  • 标签: 肌纤维,收缩,Ca2+,能量供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切口锚钉固定和双切口骨隧道技术固定肱头肌远端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肱头肌远端肌腱断裂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单切口锚钉固定和双切口骨隧道技术固定进行治疗。结果单切口锚钉固定组远期疗效的优良率高于双切口骨隧道技术固定组,并且并发症少于双切口骨隧道技术固定组。结论单切口锚钉固定治疗肱头肌远端肌腱断裂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且疗效较为明确的一种方法。

  • 标签: 肱二头肌 肌腱断裂 锚钉固定 骨隧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利用肱头肌肌腱(LHBT)转位重建肩关节上关节囊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50~75岁[(62.5±4.8)岁]。在关节镜下利用LHBT转位行肩关节上关节囊重建。记录和评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肩-肱距、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借助MRI评估末次随访时重建结构的完整性以及肩袖再撕裂发生率。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3~25个月[(18.2±4.3)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为(149.5±7.8)°,外展为(162.0±6.6)°,外旋为(60.6±11.8)°,肩-肱距为(7.4±0.6)cm,VAS为1.0(0.0,1.0)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90.5±2.6)分,ASES评分为(90.8±4.2)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前屈:(73.8±5.3)°,外展:(85.8±5.5)°、外旋:(34.3±5.8)°,肩-肱距:(5.9±0.8)cm,VAS:6.5(6.0,7.0)分,Constant-Murley:(41.8±5.4)分,ASES评分:(41.4±6.1)分](P<0.01)。5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重建结构完好,7例患者重建结构小撕裂予以翻修,1例患者重建失败予以翻修,肩袖修补术后再撕裂率13%(8/64)。患者术后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出现,切口无感染。结论利用LHBT转位重建肩关节上关节囊修复巨大肩袖撕裂,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并减轻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

  • 标签: 肩关节 关节镜检查 腱转移术 关节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SLAP),是维持肩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SLAP的损伤常常造成肩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但在临床上通过常规查体却很难确诊。目的:验证我们发现的一个新的临床试验用于诊断SLAP损伤。方法:选取因肩关节疼痛初次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均进行4项常用的SLAP损伤的临床检查法Speed、Yergason、O'Brien、及我们的新试验(Reverse-Biceps-Load-test)进行检查做初步诊断。之后所有患者进行肩关节镜检查,术中镜下对有SLAP损伤的患者进行记录并分型。结果:从2010年2月至2010年8月大约有137名肩关节疼痛的患者进行了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其中52名患者存在有SLAP或头肌腱的损伤。其中对于SLAP及头肌腱的损伤,新试验敏感度76.92%,特异性为43.53%。当肩关节后伸,前部极度外旋时SLAP及头肌腱处于高张力状态。此时轻微的外力就可诱发疼痛,因此新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此位置时前关节囊及部分肩袖亦处于高张力状态,所以特异性会受一定影响。结论:新试验对于SLAP及头肌腱损伤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作为SLAP损伤的筛选试验运用于临床。

  • 标签: SLAP损伤 肩关节试验 关节镜
  • 简介:运用表面电测试仪器,对部分短跑运动员递增负荷下全蹲训练进行测试,对所测表面电现象进行分析。测试结果:随着负荷的递增,头肌的IEMG随着负荷的递增而逐步增加,臀中、臀大IEMG、IEMG/S和RMS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头肌、臀中、臀大随着负荷的递增而最大振幅也逐步增大,振幅最大时的膝关节角度范围分别为:88.94~106.33°,101.345~121.667°,88.779~101.591°;平均角度分别为99.77°,113.157°,93.91°

  • 标签: 递增负荷 全蹲 臀部肌肉 股二头肌 表面肌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下肱头肌腱(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LHBT)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治疗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massive irreparable rotator cuff tear,MIRCT)时LHBT远端切断对生物力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取8具新鲜成人肩关节尸体标本,切断冈上及冈下肌腱构建MIRCT模型,将LHBT转位固定于冈上肌腱大结节足印区内侧缘中点,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转位后根据LHBT远端切断与否分为保留组和切断组,每组4具标本,测量LHBT固定的刚度、极限强度及断裂部位至上盂唇止点的距离。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LHBT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术治疗MIRCT患者41例,男17例、女24例,年龄(62.6±7.3)岁(范围46~76岁)。术中LHBT远端保留18例、切断23例。术后观察肩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复旦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Fudan University Shoulder Score,FUSS)。术后12个月采用MRI检测重建组织结构的完整性,结构性再撕裂主要指转位LHBT固定失效或撕裂,可伴有部分修补的冈上肌腱再撕裂。结果生物力学试验中,LHBT保留组的刚度[(54.0±6.6)N/mm]、极限强度[(141.8±15.9)N]、断裂部位至上盂唇止点的距离[(93.3±12.4)mm]均大于切断组[分别为(25.7±4.2)N/mm、(80.8±8.0)N、(47.4±2.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4.5±1.8)个月(范围12~18个月)。术后1年远端保留组及切断组的肩关节活动度、VA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FUS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保留组与切断组的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体侧外旋、内旋(椎骨水平)分别为144.3°±15.5°和148.0°±10.3°、145.1°±14.1°和142.3°±11.2°、67.3°±14.4°和62.7°±11.7°、8.3±2.1和7.8±2.5]、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FUSS评分[分别为(2.3±1.6)分和(1.5±1.2)分、(88.2±11.4)分和(85.6±9.6)分、(29.3±2.8)分和(31.4±3.5)分、(86.8±11.8)分和(82.6±9.2)分、(92.1±10.1)分和(88.3±8.2)分]及术后结构性失败率(分别为35.2%和30.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HBT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术中LHBT远端保留可获得更强的力学强度,但术后短期未发现LHBT远端切断对功能改善及结构失败产生明显的影响。

  • 标签: 回旋套 撕裂伤 修复外科手术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成形术治疗膝关节伸直位僵直,在临床上已广泛使用,但有并发症发生。作者根据常规方法,作了改进,减少了伸膝机能减退,髌韧带撕裂,切口裂开等并发症。

  • 标签: 膝关节粘连 股四头肌成形术 膝关节强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定位间沟臂丛神经诱发肱头肌运动反应阻滞成功率。方法择期上肢手术120例,在PNS定位间沟臂丛阻滞下,随机分为A组诱发肱头肌运动反应,B组诱发三角运动反应。比较两组注药时最小刺激电流量、麻醉维持时间、上肢区域各神经分支感觉阻滞时间、阻滞成功率。结果A组与B组注药时最小刺激电流量与麻醉维持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阻滞成功完善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神经阻滞成功率高于B组(P<0.05)。结论诱发肱头肌运动反应可以提高阻滞成功率。

  • 标签: 肌间沟 臂丛 肱二头肌 神经刺激器
  • 简介:股骨干中下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四粘连,致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给病人生活,工作带来不便。我院自1987年起对50例股骨中下段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同时,应用医用硅胶膜衬垫预防四粘连,尤其中间和股骨干的粘连,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硅胶膜 股四头肌粘连 股中间肌 切开复位 膝关节粘连性僵直 股骨干中下段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