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并分析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玉屏县合管局调玉屏县疾控中心在2014年1月~2014年9月之间1000例给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儿童和1000未给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儿童为研究对象,以给予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为实验组,未给予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麻疹发生率。结果给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儿童的麻疹发生率0.001,未给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儿童的麻疹发生率为0.004,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给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可以有效的降低麻疹的发生率,应该积极的推广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

  • 标签: 儿童 麻疹疫苗 强化免疫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患病心理开导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儿科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80例患儿,对其心理开导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心理开导,患儿的恐惧、孤独、烦躁或自卑等不良情绪得到缓解,依从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大多患儿均愿意配合医护工作,治疗效果得到了保障,患儿身心健康得到了恢复。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达到了98.8%。结论恰当的心理开导方法可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达到保证患儿身心健康的目的。

  • 标签: 儿童 患病 心理 开导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以及病情的临床特征,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针对40例儿童髋关节脱位患者进行分析,并及时对其进行复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同时分析病情的临床特征,入选的4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40例患者经过复位治疗,35例患者在2周内痊愈,5例患者在3周后完全恢复,患者未出现其他不适。结论儿童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探讨发现,其在4岁左右的儿童中较为多见,病情发生症状以疼痛和跛行为主,对患者进行复位治疗后,基本能够改善脱位情况,但是同时需要注意保证休息和减少活动,使得脱位得到良好纠正。

  • 标签: 儿童 髋关节脱位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儿童发育评估属于一种测量技术,借助该种测量技术可以获取儿童发育行为心理变化数据。儿童发育评估作为一种重要的监测工具,主要用于儿童保健与儿科临床诊疗中。本文对儿童常用的发育评估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 标签: 儿童 常用 发育评估 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弱智儿童色一词干扰效应现象,智力落后是否影响Stroop效应。方法用于实验走三套板块,每套板块含四块纸板。第一套板块(称属A条件),用于封颜色读名实验;第二套板块(称为B条件),用于封黑字读名实验;第三套板块(称为C条件),用于读用不同颜色写的但与颜色相矛盾的字读名实验。被试按实验要求,依次进行A、B、C条件实验。主试用记时器记绿被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读名时间及误差次数.结果读字名比封读色名速度快。Stroop效应(C条件)现象,在弱智儿童中表现得比正常儿童更为强烈,结论智商低下会出现更明显Stroop效应。

  • 标签: 弱智儿童 正常儿童 STROOP效应 智力落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咳嗽变异哮喘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7-2018年来就诊的80例咳嗽变异哮喘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儿,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结果。结果两组患儿缓解咳嗽的差异以及恶化次数,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结果要好于对照组的结果。结论对儿童咳嗽变异哮喘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恶化次数。

  • 标签: 儿童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临床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小儿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它是指婴儿时期发生的而且伴有发热的惊厥发作,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曾有无热惊厥病史者。小儿热性惊厥有比较复杂的发病因素,多数热性惊厥患儿具有良好的预后,但仍有部分患儿由于家长对热性惊厥的临床症状的认识不足,从而预后不理想,甚至会复发。近年来,国内国外对热性惊厥的患儿做过很多的研究,从这些治疗经验、研究证据及临床分析等,可以了解到目前对儿童热性惊厥的治疗进展。

  • 标签: 儿童热性惊厥 诊治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收治的264例儿童急性中毒病例,总结患儿急性中毒的原因、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收治的264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按患儿的性别、年龄、中毒原因、中毒途径、毒物种类等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264例中毒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361。发病年龄在8天~14岁之间,1~7岁年龄段最易发生,占87.12%。1、2、7、8月为中毒多发月份。中毒主要原因为误服,毒物以药物为主,占53.41%,其次是化学制剂,占23.86%,中毒途径主要为经消化道中毒,占96.59%。中毒患儿大部分在6小时内送至医院就诊,共222例(84.09%)。中毒后6小时内送院者的治愈率(81.08%)明显高于超过12小时才送院者的治愈率(57.14%)。结论我院收治的儿童急性中毒以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多见,药物中毒占半数以上,误服误食是中毒的主要原因,中毒途径主要为经消化道,其次为经呼吸道、皮肤等。预防和及时救治是关键,同时应重视儿童的心理变化,避免有意识行为所致的中毒。

  • 标签: 儿童 急性中毒 临床分析 救治 预防
  • 简介:摘要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严重合并症之一,起病2年内90%都会有肾脏损害,在青春期儿童中存在发病高峰。以往,WHO分类Ⅳ型狼疮性肾炎(弥漫增生型)的5年生存率不到20%,是预后极差的继发性肾炎,而近些年其5年生存率已近80%,这不仅与治疗方法的进步有关,而且也得益于专业的护理。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护理 儿童
  • 简介:所谓阅读疗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指导阅读,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简单地说,阅读疗法就是以阅读促健康。国外儿童阅读疗法研究开始较早,成果较为丰富。本研究旨在对国外儿童阅读疗法研究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能够促进国内儿童阅读疗法的快速发展。

  • 标签: 阅读疗法 阅读治疗 注意力缺陷 问题行为 行为障碍 强迫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接种流感疫苗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总共56例,设研究组;将同期未接种流感疫苗60例,设对照组。对比两组流感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流感发生率较低,医疗费用少,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流感发生率,减少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 流感疫苗 接种 效果
  • 简介:摘要延迟满足是指个体为了在日后某个时间里获得更大的回报而甘愿放弃当下较小的回报,并通过自我控制来坚守这种选择的能力。大量研究发现,儿童期的延迟满足能力是成年早期学习成绩,危险性性行为,成年期的健康状态,成年后期的学术成就等的重要预测因子。本文梳理了近一年来延迟满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结果发现了普遍信任这一新的影响因素,注意训练和仪式能有效提升延迟满足,纯粹等待这一新的延迟满足范式。

  • 标签: 延迟满足 影响因素 最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儿童保健对18个月内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参与儿保的136例18个月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儿童进行不规律社区儿童保健;观察组儿童进行规律社区儿童保健。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儿童的生长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没有出现体重超低和超高儿童,正常发育儿童占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正常发育率。两组儿童在生长发育具有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个月内儿童采用规律社区儿童保健方法能够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社区儿童保健 18个月内儿童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临床药师在儿童合理用药工作中的指导作用。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身体的免疫系统、肝肾功能、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不健全,用药过程中表现出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与成年人有本质区别,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显得非常重要。临床药师科学合理的用药可以帮助儿童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作用,开展药物使用指导,对处方点评,可以避免和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本文就医院临床药师在儿童合理用药中的干预研究作用进行浅析。

  • 标签: 临床 儿童 合理用药 干预作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出,现阶段对流动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成因上。通过梳理不同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我们也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标签: 流动儿童 心理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儿童急性中耳炎患者中抽选12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63例,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进行治疗;观察组63例,采用头孢地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头孢地尼治疗儿童急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童 急性中耳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儿童抗癫痫指南、丙戊酸钠药品说明书,对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的适应症,用法用量,联合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丙戊酸钠为儿童抗癫痫的首选药物之一,因为其特殊的药理作用,与其药物相互作用较多,肝药酶抑制剂引起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提高西咪替丁;肝药酶诱导剂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降低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利福平;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致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降低。结论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疗效安全是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强直发作、肌阵挛发作、和失张力发作这5种发作类型唯一的初始单药首选药物。治疗儿童癫痫时,当两个单药先后使用治疗均未奏效,原则上应考虑联合用药。丙戊酸钠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监测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标签: 丙戊酸钠 儿童 癫痫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1岁以内儿童参与保健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参与儿童保健儿童7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依据参加是否规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未保持规律性参加,观察组儿童规律参加保健,对两组儿童1岁时身高与体质量情况观察,并比较鱼油添加率、VD缺乏性佝偻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出生时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时观察组儿童身高、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儿童1个月内鱼油添加率82.05%(32/39)高于对照组61.54%(24/39),VD缺乏性佝偻病观察组2.56%(1/39)低于对照组15.38%(6/39),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岁以内儿童规律性参与保健,对促进其生长发育、保持健康体质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实践中推广。

  • 标签: 1岁以内儿童 保健 效果
  • 简介:摘要攻击行为,亦称侵犯行为,是针对他人做出以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包括以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为目的的一切行为。攻击行为普遍存在于儿童之间,阻碍了儿童的社会性、个性以及认知的发展,严重影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多种,既有生物学因素,又有家庭、学校、社会文化传统和大众传媒等社会因素,还有个体认知因素等。因此,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干预矫正策略可以从认知训练,情绪宣泄,意志培养和行为干预等四个方面入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干预和矫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 标签: 儿童,攻击行为,影响因素,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