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的78例保健门诊儿童,随机分组,对照组用护理常规,心理健康教育组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满意度;儿童家长对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的认知、儿童遵医行为;护理前后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生长发育情况;儿童疾病发病率。结果心理健康教育组满意度、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生长发育情况、儿童家长对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的认知、儿童遵医行为、儿童疾病发病率方面相较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保健门诊儿童实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理想。

  • 标签: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门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延迟满足是指个体为了在日后某个时间里获得更大的回报而甘愿放弃当下较小的回报,并通过自我控制来坚守这种选择的能力。大量研究发现,儿童期的延迟满足能力是成年早期学习成绩,危险性性行为,成年期的健康状态,成年后期的学术成就等的重要预测因子。本文梳理了近一年来延迟满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结果发现了普遍信任这一新的影响因素,注意训练和仪式能有效提升延迟满足,纯粹等待这一新的延迟满足范式。

  • 标签: 延迟满足 影响因素 最新进展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导致儿童出现弱视的重要原因为屈光不正。在传统的治疗中,对儿童弱视主要采用戴镜以及遮盖等方法进行治疗。而对于存在严重屈光参差因此无法耐受角膜接触镜的患儿,存在面部发育异常以及神经行为出现异常的患儿,其使用戴镜和遮盖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比较差。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屈光手术在多次的研究以及设备的更新中得到不断的改革,逐渐成为较常使用的眼科手术。本文对屈光手术在儿童弱视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屈光手术 儿童弱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干预对儿童计划免疫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的300名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的150名儿童按免疫程序进行接种。观察组150名儿童在免疫程序接种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计划免疫率。结果观察组接种率为96.0%,对照组为82.0%。观察组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在儿童计划接种工作中的应用更有利于提高儿童计划免疫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 标签: 健康教育 儿童 计划免疫 接种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总结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20例乳牙龋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行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治疗期间将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颌面洞、邻颌面洞修复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颌面洞、邻颌面洞修复成功率(90.0%)、(8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8.3%)、(66.7%),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牙龋齿患儿行非创伤性修复治疗过程中,对其增加术前体位指导及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配合护理干预,将能有效提升患儿整体预后效果。

  • 标签: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 儿童乳牙龋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DCA护理模式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8月—2018年8月间我院儿科接收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共84例,按入院顺序分组护理,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则将常规作为基础,实施PDCA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患儿相关指标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肺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扁桃体充血时间、止咳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PDCA护理模式对患有支原体肺炎疾病患儿护理,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儿童 PDCA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枯草杆菌联合蒙脱石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段自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选定本院儿科收治的急性腹泻患者8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分对照组(44例,蒙脱石治疗)、研究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枯草杆菌治疗),比较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症状消失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45%)显著比对照组(70.45%)高,P<0.05。结论枯草杆菌与蒙脱石联合可有效改善儿童急性腹泻患者腹泻、腹痛症状,促进机体康复,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枯草杆菌 蒙脱石 急性腹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药物治疗小儿多动症对儿童和家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样本都是在某医院进行治疗的多动症患儿54例,选择的时间段是2017年7月—2018年7月。全部患儿选择心理和药物治疗。结果患儿进行治疗后的Conners儿童行为评分与家庭影响情况都比治疗前要低很多,呈现以P<0.05的检验结果,拥有突出的分析价值。结论小儿多动症选择心理与药物治疗之后能够改善对于儿童自身以及家庭的影响效果,值得后期借鉴。

  • 标签: 心理 药物治疗 小儿多动症 家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为管理应用于儿童口腔门诊中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200例在本院口腔门诊进行医治的儿童口腔疾病患者,并且将所有的患者通过随机数表的方式随机平均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行为管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行为分级和对照组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更加配合治疗,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8%的总有效率,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管理应用于儿童口腔门诊中可以明显提高儿童的依从性并且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 标签: 行为管理 儿童 口腔门诊中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医疗辅导游戏在恶性肿瘤患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38例住院恶性肿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儿童医疗辅导游戏活动,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技术操作的依从性及患儿家长的焦虑水平。结果实验组患儿护理技术操作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3,P<0.05);实验组家长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患儿中开展儿童医疗辅导游戏活动可帮助住院患儿及其家庭正确应对住院期间的情绪体验,可提高患儿对护理技术操作的依从性,减轻患儿家长的焦虑水平。

  • 标签: 儿童医疗辅导 游戏 恶性肿瘤患儿 依从性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儿童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预防接种室进行预防接种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40例为观察组。并按照12的比例,选取同性别,年龄相当,接种同等疫苗的患儿为对照组。随访预防接种后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接种儿童在年龄、性别、身高、BMI、接种种类、接种季节等方面无差异(P>0.05)。观察组40例儿童中,8例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3例,轻微局部不良反应2例,头晕1例,乏力2例。有2例异常反应,均为急性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的皮疹,所有不良反应均自愈。对照组80例儿童中,10例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5例,轻微局部不良反应2例,头晕1例,乏力2例。有1例异常反应,均为急性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的皮疹,所有不良反应均自愈。两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大于健康患儿,但是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均可自愈,先天性心脏病儿童预防接种仍较安全。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预防接种 安全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0~6岁的智力低下儿童采用环境刺激及早期干预训练后的疗效,并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本中心在2018年1月到2018年8月收诊的50例0~6岁智力低下的儿童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男童30例,女童20例,0~1岁患儿有14例;1~2岁患儿有8例;2~3岁患儿有9例;3~4岁患儿有5例;4~5岁患儿有8例;5~6岁患儿有6例,对其进行环境刺激和行为训练,并利用统计学的相关方法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选取的50例患者经诊断包含轻度、中度和重度病情,病情发展情况不一,对其进行环境刺激和早期干预训练之后发现疗效显著,并于治疗之前的检测结果差异较为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训练后的患儿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患儿们经过治疗以后再智力水平、行为水平上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说明环境刺激以及早期干预训练在智力低下儿童的临床应用中前景广阔。

  • 标签: 智力低下儿童 环境刺激 早期干预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引导式教育训练辅助治疗脑瘫儿童言语障碍的康复效果评价分析。方法研究时间选取为2017年6月开始,至2018年6月结束,随机将在此期间至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瘫儿童进行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例)和观察组(n=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引导式教育训练辅助治疗,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语言功能评分及发育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于脑瘫患儿的治疗中采用引导式教育训练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及发育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引导式教育训练 脑瘫儿童 言语障碍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儿童免疫功能状况及其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EB病毒(EBV)感染儿童患儿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5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仪展开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3+/CD4+)。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中的IgM和IgG水平明显升高,P<0.05,Ig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及CD3+/CD4+水平明显降低,CD3+和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儿童EBV感染会直接损伤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且人体的免疫功能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且体液免疫细胞的降低程度可提示患儿的疾病预后。

  • 标签: EB病毒 感染 儿童 免疫功能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瘫儿童语言障碍康复治疗效果观察及有效率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瘫儿童语言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挂号单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语言训练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均采取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饮食状况、是否是早产儿。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对治疗有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有效率在90%以上,而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低于7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调查记录的分析发现对治疗有效率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家庭环境、饮食、早产。结论在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时综合语言训练治疗和语言认知系统治疗效果更显著,在治疗的过程中也要与监护人及时沟通将可变因素进行改善,促进患儿的康复。

  • 标签: 脑瘫儿童 语言障碍 康复治疗 效果 有效率 影响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伴吞咽障碍脑瘫儿童予以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以此评价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伴吞咽障碍脑瘫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伴有吞咽障碍的脑瘫儿童,门诊及住院治疗时间于2016年6月—2018年2月,随机数字表分研究组、对照组,分别予以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单一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对组间的临床总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8.00%)、生存质量评分(89.76±5.21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研究组(2.00%)与对照组(3.00%)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伴吞咽障碍脑瘫儿童的生存质量,可以获得有效的功能训练效果。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瘫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PCR与血清学检测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治工作提供有效建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收治680例疑似EB病毒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应用PCR检测技术的诊断过程设定为Ⅰ组,应用血清学检测技术的诊断过程设定为Ⅱ组,对比两组患者的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率。结果综合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疑似病例中共有566例被确诊为儿童EB病毒(EBV)感染;Ⅰ组(全血EBV-DNA)的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率达到85.68%(485/566),远高于Ⅱ组的43.64%(347/566),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R(全血EBV-DNA)检测技术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临床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PCR 血清学检测 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年龄小于18周岁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采用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康复性心理治疗观察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均见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病情。

  • 标签: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药物治疗 康复性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保健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及营养性疾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进行健康检查并接受儿童保健的200例儿童,分别纳入研究组和常规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研究组予以个体化儿童保健,对比两组发育情况和营养性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与对照组相比PDI、MDI量表评分均更高;观察组儿童与对照组相比随访期间营养性疾病发生率更低,组间数据互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婴幼儿开展儿童保健能够提高儿童发育效率,减少营养性疾病发生风险,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 标签: 婴幼儿 儿童保健 成长发育 营养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