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空腹血糖(FBG)联合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糖尿病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78例就诊检验者进行筛查,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39例,观察组采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对照组仅采用空腹血糖检测,两组患者均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筛查结果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阳性率为23.8%,准确率为98.2%,对照组的阳性率为21.3%,准确率为88.2%,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检测方法更可靠。结论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筛查及诊断方面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可筛查出更多具有糖尿病风险的人群。

  • 标签: 空腹血糖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空腹血糖(FPG)、果糖胺(FMN)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测在糖尿病(DM)诊治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三者的关系。方法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我院收治的1027例患者进行检测分析,分为糖尿病组(DM组)352例和非糖尿病组(非DM组)675例,分析两组人群中FPG、FMN、HbA1c对DM诊治的价值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DM组FPG、FMN、HbA1c三者水平均高于非DM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FPG与FMN、HbA1c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43和0.42。结论DM患者FPG、FMN、HbA1c三者关系密切,可反映不同时段的血糖控制情况,若三者联合检测,将为DM患者提供一个即刻、近期和长期的血糖监控信息,有助于DM的筛查、诊断、治疗方案选择以及疗效评估、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等。

  • 标签: 糖尿病 果糖胺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5例发病1周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以11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以葡萄糖氧化酶法、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健康体检者的空腹血糖和HbA1c,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分析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个数和预后情况与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都高于正常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多个梗死病灶和预后差的患者HbA1c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水平在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个数和预后的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个数和预后情况密切相关,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对其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在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时的作用。方法研究选取2017年—2018年我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健康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值。结果观察组孕妇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时,其准确性、灵敏度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检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时具有着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其联合空腹血糖检测时,能够更加有效提高筛查效果。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妊娠期糖尿病 空腹血糖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FPG)在糖尿病前期(IFG)诊断中的相关性及诊断性能。方法收集2013.1.1至2013.12.31在我院进行HbA1c、FPG测定的疗养人员303例,均未诊断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以FPG为“金标准”,其值6.1=<FPG<7.0mmol/L为糖尿病前期,同时测定HbA1c,其值5.9%=<HbA1c<6.5%为糖尿病前期。评定HbA1c在糖尿病前期诊断中的敏感性(S),特异性(Sp),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结果FPG升高组中HbA1c升高22例,未升高30例,HbA1c升高占FPG升高组42.31%;FPG正常组中HbA1c升高23例,未升高228例,HbA1c升高占FPG正常组9.16%。经Radit分析,x2检验,P<0.005,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差异。HbA1c诊断糖尿病前期的S为48.89%,Sp为90.83%,+LR为5.33,-LR为0.56。结论HbA1c在诊断糖尿病前期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FPG相比,其诊断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低,目前还不能作为独立的检测指标,需与FPG协同诊断。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糖尿病前期 相关性 诊断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含量检测对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效果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以2017年3月-2018年5月间在我院筛查出的4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做检查的41位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值,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筛查效果。结果研究组孕妇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10±0.81)%明显高于对照组(5.23±0.66)%,差异显著(t=11.4599,P<0.05)。且该组孕妇的空腹血糖值(6.15±0.69)mmol/L较对照组(4.32±0.58)mmol/L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12.9996,P<0.05)。空腹血糖检测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准确性分别为78.05%、92.68%,差异不显著(χ2=3.514,P=0.061)。两种检测联合,筛查准确率可达100%。讨论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检测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筛查效果(准确性)较空腹血糖检测佳,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可以明显提高筛查效果,提高结果稳定性,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检测 妊娠期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群体血糖升高的原因;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老年人患者群体219例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血糖检测,分析老年人群体血糖状况及血糖升高的原因。结果以空腹血糖﹥7.0mmol/L视为糖尿病,31.2%男性患者罹患糖尿病,39.6%女性患者罹患糖尿病。糖尿病诱因中,精神压力大、过度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占比明显高于其他诱因,居前三位。结论精神压力大、过度肥胖、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老年人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临床应结合具体诱因针对性调节患者血糖水平。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升高 血糖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体检者空腹血脂水平来了解高海拔地区藏族成人血脂水平现状及其血脂异常患病率。方法应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高海拔地区藏族6500例成人空腹血脂,血脂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血脂水平差别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差异。结果高海拔地区藏族成人总体血脂异常患病率65.9%,男性78.5%,女性48.9%。男性TC(5.26±0.86)mmol/L、LDL-C平均(3.45±0.85)mmol/L、HDL-C平均1.35±0.31)mmol/L、TG中位数1.29mmol/L;女性TC平均(4.85±0.89)mmol/L、LDL-C平均(3.01±0.88)mmol/L、HDL平均(1.56±0.35)mmol/L、TG中位数0.87mmol/L。男性和女性4种血脂成分异常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0.01)。高海拔地区藏族成人(18-69岁)TC、LDL-C、TG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0.01),70岁以上女性略高于男性。HDL-C水平随年龄增加而下降趋势,HDL-C水平各年龄组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高海拔地区藏族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显著高于北京地区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藏族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男女性别间血脂异常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高海拔 蛋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患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血糖波动因素及动态血糖监测的实际作用。方法收集我院1年之内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血糖仪定时血糖监测,即对患者实施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觉前的血糖监测,观察组患者使用动态血糖系统对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22%,观察组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12%,差异为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能够较好的监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血糖波动因素 动态血糖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OCT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两种方法检测糖尿病患者血糖结果差异。方法对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60例分别于餐前、餐后2h、睡前7个时间点行上述两种两种方法检测血糖,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情况差异。结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静脉血血糖值略高于POCT血糖仪检测末梢血,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方法检出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仪组,P<0.05。结论POCT血糖仪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且准确性值得肯定,但不宜及时发现低血糖

  • 标签: POCT血糖仪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血糖检测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OCT血糖仪实施血糖信息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0名2018年8月-2019年3月在我院工作的护士,本组护士共来自于26个科室。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名。对照组护士采用便携式血糖仪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测,并采用人工转抄数据。观察组护士则应用POCT血糖仪对患者行血糖信息化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率、血糖的漏测率、血糖记录的准确率、仪器质量控制的完成率、血糖转抄的错误率、组中高血糖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率、血糖记录的准确率、仪器质量控制的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血糖的漏测率、血糖转抄的错误率等均低于对照组,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高血糖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院在对患者进行血糖管理时,应用POCT血糖仪实施血糖信息化管理,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POCT血糖仪 血糖信息化管理 血糖控制 漏检率
  • 简介:摘要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控,从而对低血糖的发生达到预防的目的。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对患者血糖监测方法的不同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由25例患者所构成。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监测,而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的血糖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饭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对两组患者的低血糖的发生率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饭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mmol/L)分别为(5.06±0.46)、(7.56±1.96),而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饭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mmol/L)分别为(7.52±0.98)、(10.32±2.6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的发生率为8.0%(2/25),对照组患者的低血糖的发生率为24.0%(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可以帮助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2型糖尿病 低血糖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检验血糖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50例患者在排除其他因素下进行快速血糖仪和常规生化仪进行血糖监测,其中快速血糖仪测定标本采用静脉血、末梢血,常规生化仪测定标本为血清、血浆标本。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检验结果。结果常规生化仪测得血清葡萄糖为7.27±3.12mmol/L,血浆葡萄糖为6.92±3.07mmol/L。快速血糖仪测得毛细血管血糖浓度为7.74±3.29mmol/L,静脉血为7.88±3.47mol/L,快速血糖仪测得血糖值高于常规生化仪,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在检验血糖方面有不同的差异,其中快速血糖仪使用较为简便和快速且经济,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患者负担,有利于帮助医生及时确诊和快速制定救治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糖 快速血糖仪 常规生化仪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且总结临床血糖检验中使用快速血糖仪和常规生化反应仪器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门诊2012年6月~2015年6月进行健康体检人员2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对象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研究组使用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对照组使用常规生化仪检测血糖。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血糖结果和检测所需时间。结果研究组检测血糖结果均值与对照组检测血糖结果均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检测血糖时间2.3±1.5min,对照组检测血糖时间20.2±5.1min,研究组血糖监测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快速血糖仪检测结果可靠,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可以在临床急救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快速血糖仪 生化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在血糖波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80例血糖波动患者相关病例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BG、早餐后2h、午餐后2h以及晚餐后2h血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FBG、早餐后2h、午餐后2h以及晚餐后2h血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糖波动患者在胰岛素泵治疗基础上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效果理想,根据血糖监测调整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胰岛素泵 动态血糖监测 血糖波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腹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到2014年5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住院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对同一项标本同时放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内,进行测定其生化指标。结果将标本放置1小时后和2小时后以及3小时后,放置2小时后和3小时后其血糖检测的结果相对于采血后1小时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将标本放置3小时后,其氯检测结果相对于采血后1小时显著上升,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采血后标本放置2小时后和3小时后,钠、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相对于1小时后有略微上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肌酐、尿素氮标本放置1小时后和2小时后以及3小时后,其检测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一名患者的血液标本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进行测定,检测结果差异较为明显,所以,血液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去检验,实验室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检验标准和要求,对标本进行及时检测,才可以保证标本最终检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标签: 空腹静脉血 标本 放置时间 常规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危重症患者从某些情况下能够出现糖代谢异常,应激性高血糖症为非常明显的外在展示。但是血糖异常往往能够产生恶劣的影响。所以进行血糖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其恶劣影响,保证质量效果。本文以近期国内外研究为基础,就危重症患者发生高血糖的原因,对如何进行重症患者血糖管理的用药在血糖管理目标及胰岛素用药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籍此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危重症患者高血糖的重视。

  • 标签: 重症 患者 血糖管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