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外治法在常见疮疡与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接收诊治的疮疡与皮肤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临床治疗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整合、分析,对全部患者应用中医外治法展开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结果、患者痊愈时间、过敏反应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选取的96例疮疡与皮肤病患者均应用中药外治法展开治疗,其中病情相对严重的患者增添中药内服方式辅助治疗,均获得良好治疗结果,患者痊愈时间在两天至一周之间,平均痊愈时间为(4.3±1.2)天,全部患者治疗后均未产生过敏反应或毒副作用。结论中药外治法在常见疮疡与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相关症状的改善、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均有积极作用,治疗过程中不存在过敏反应或毒副作用,,且配制方法简单,操作性较强,适合家庭应用,同时治疗适应症范围较为广泛。

  • 标签: 中药外治法 疮疡 皮肤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去甲肾上腺素外渗引起皮肤坏死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本文分析的资料是1例接受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后引起外渗导致皮肤坏死的患者,先予以高渗葡萄糖注射液加维生素B12注射液湿敷治疗,之后改为湿润烧伤膏外敷及清创处理,由于创面愈合不良,改为磺胺嘧啶银乳膏换药治疗,并予以对应护理干预,分析本例去甲肾上腺素外渗引起皮肤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本例去甲肾上腺素外渗引起皮肤坏死患者的创面最终得以愈合。结论对去甲肾上腺素外渗引起皮肤坏死患者开展对应临床治疗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呈现良好效果,展示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 外渗 皮肤坏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防晒护理在皮肤激光美容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6月—2017年8月实施皮肤激光美容术的患者8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会暂防晒护理,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避光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5/43),较比对照组37.21%(16/43)的发生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调查结果93.02%(40/43),较比对照组81.41%(35/43)的调查结果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防晒护理在皮肤激光美容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利于患者的预后,患者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防晒护理 皮肤激光美容术后 效果
  • 简介:摘要激光在皮肤科的应用已经有30年以上的历史了。随着1984年由Parrish与Anderson提出的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短脉冲激光及强脉冲光(IPL)在皮肤科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一大批难治性皮肤病在治疗效果方面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实现了我们皮肤科医生无创伤性治疗疾病的梦想。事实上,应用于皮肤科的激光种类很多。下面我主要介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皮肤科激光治疗仪及应用1。

  • 标签: 皮肤科 激光仪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特定时间段(2017年3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收的68例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床位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办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疼痛评分和治疗有效率。结果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治疗之后,患者的瘙痒疼痛评分明显有所改善,治疗有效率也相对来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中医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瘙痒疼痛程度,并且很好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医护人员在临床中推广并使用。

  • 标签: 中医治疗 糖尿病 皮肤瘙痒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烧伤整形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皮片移植修复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明显(P<0.05)。结论针对烧伤整形患者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疗效显著,不仅可有效促进创面皮肤血运恢复及创面愈合,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烧伤整形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治疗慢性硬下血肿采用传统双孔引流术与改良单孔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1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的慢性硬下血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予以传统双孔引流术和改良单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血肿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慢性硬下血肿采用单孔引流术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单孔引流术 双孔引流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覆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6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覆支架植入术围术期护理干预案例研究。结果通过术前和术后及时有效地护理干预,2~3周后均可度过危险期并康复出院,术后治愈率为100%。结论加强对覆支架置入术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大大提高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植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M液体敷料在PICC患者皮肤脱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科进行治疗的98例PICC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研究。对照组患者使用3M换药包进行换药,观察组患者在3M换药包换药基础上,联合使用3M液体敷料。结果观察组皮肤脱皮阳性率6.12%;对照组为65.31%,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皮肤脱皮疼痛发生率30.61%,对照组为61.22%,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PICC患者使用3M液体敷料能够减少皮肤脱皮的发生,减轻患者皮肤脱皮疼痛,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3M液体敷料 PICC 皮肤脱皮
  • 简介:摘要1例58岁结核性胸膜炎男性患者于当地医院住院1月,给予异烟肼0.3g,qd,顿服;乙胺丁醇0.75g,qd,顿服;利福平0.4g,qd,顿服,左氧氟沙星0.5g/次,qd,空腹服用。由于病情无好转,遂转至我院肺科,给予异烟肼0.3g,qd,顿服;乙胺丁醇0.75g,qd,顿服;利福喷丁0.15g,qd,顿服。服药2个月后,病人全身逐渐开始出现瘙痒、皮疹,为弥散分布的针尖大小的红色皮疹,尤以四肢,脖颈多见,考虑为抗结核药物过敏所致,确切的说是利福喷丁导致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利福喷丁 每日顿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SD皮肤扩展器在骨科四肢创口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诊治20例四肢皮肤缺损或皮肤张力较大无法一期闭合;10例采用皮肤扩展器(SSD)闭合切口,10例采用传统方法(VSD联合植皮)闭合切口(VSD组);比较2组术后伤口感染例数、再次手术例数、伤口愈合时间。结果20例均获得2个月随访,未见伤口裂开或骨外露;VSD组1例在第1次手术后感染,SSD组1例术后出现感染,2组术后感染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7,P=0.60)。SSD组再次手术例数明显少于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7,P=0.008)。SSD组伤口愈合时间较传统方法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41,P=0.015)。结论与传统方法技术相比,应用SSD修复四肢创口简单、方便,缩短创口愈合时间,愈合瘢痕小。

  • 标签: 皮肤缺损 SSD 牵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烧伤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复合皮移植治疗,实验组给予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与创面皮肤血运恢复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针对皮肤软组织烧伤瘢痕形成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且并发症控制效果更为明显,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烧伤 整形
  • 简介:摘要肾脏病理中IgG亚型的分布对鉴别特发性性肾病(IMN)与继发性性肾病(SMN)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公认IMN以lgG4分布为主,SMN以IgG1分布为主。本文就特发性性肾病领域的IgG亚型研究作一综述并发现如下问题IMN肾组织中IgG亚型分布是否随病程存在转换,其他足细胞抗原如THSD7A是否在早期起主要作用。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IgG亚型 PLA2R
  • 简介:摘要磷脂酶A2也称之为磷脂酶2-酯酰水解酶,其PLA2R抗体被认为是控制脂介质的核心酶,分为非钙离子依赖型,胞质型及分泌型。PLA2R包括M型及N型,而人体肾组织中表达的是M型PLA2R,研究发现PLA2R作为主要抗原对性肾病有鉴别作用,但临床上反复行肾穿刺活检较困难且存在有创操作等相关风险,因此血清学抗PLA2R抗体具有可动态检测且无肾活检相关风险等优点,能够反映疾病的活动性,对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判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性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指导方面取得了广泛研究。本文就国内外M型PLA2R及其抗体在性肾病领域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MN PLA2R 抗PLA2R抗体
  • 简介:摘要患者,男,71岁,被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约后出现左眼视力下降,诊断为双眼玻璃体混浊、左眼视网膜脱离,20天后随访,出现右眼视力急剧下降至光感,因患者病情加重,故未能入院行眼科检查,根据其病情发展及相关检查,该患者可能是淋巴瘤转移至脉络引起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急剧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该病例提醒眼科医生注意此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 标签: 化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 脉络膜转移 视网膜脱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难治性皮肤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患者总例数为160例,其入院治疗的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远远低于观察组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81.25%,对比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难治性皮肤病护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效果理想,对患者的康复十分有利。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难治性皮肤病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硫代硫酸钠在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2016年4月筛选患者,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入组,每入选1名对象随机分组,截止2018年4月,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30例,对照组常规透析管理、生活管理,观察组联合硫代硫酸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第2周、第4周、第8周改良Duo量表评分逐渐下降,观察组第2周、第4周、第8周改良Duo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结论硫代硫酸钠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肯定,起效速度快,但是也存在不良反应。

  • 标签: 尿毒症 皮肤瘙痒 硫代硫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例结节病的诊治,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结节病患者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61岁女性,主因发现四肢皮肤结节半年,肺部结节1月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扪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可见散在大小不等对称性红色皮下结节,表面光滑,轻微隆起,质硬。最大约3×3cm。胸部HRCT示“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部分融合;双肺胸膜下多发网格影,双肺散在大小不等结节影。”免疫全套ANA可疑阳性,ANCA阴性;肺功能FEV1/FVC76.79%,弥散功能正常。心脏彩超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EUBS-TBNA检查各级管腔通畅;刷片未查见抗酸杆菌及恶性细胞;7组淋巴结活检查见少许上皮样肉芽肿;六胺银(-);未查见抗酸杆菌及结核杆菌DNA片段;特殊染色未查见真菌感染。皮肤活检示纤维脂肪组织中查见非干酪性肉芽肿性炎,部分结节有融合。六胺银(-);未查见抗酸杆菌及结核杆菌DNA片段。确诊后开始服用泼尼松20mg每日一次。治疗半年患者四肢皮肤结节完全消失,复查胸部CT示双肺散在大小不等结节影及纵隔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结论结节病是波及多系统的原因不明的疾病,发生于肺门纵隔的最容易被误诊为肺结核、淋巴瘤及转移肿瘤,早期获得病理学可以提高诊断率,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获得理想效果。

  • 标签: 结节病 临床症状 影像 病理 误诊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皮肤病患者在使用心理护理后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2例皮肤病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护理1组与护理2组,41例护理1组采用心理护理,另41例护理2组采用常规护理。探讨实施不同护理对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心理的影响。结果护理1组在护理满意度上(97.56%)显著比护理2组(82.93%)高(χ2=7.207,P<0.05),而在汉密顿评分(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上,护理1组显著比护理2组少(t=18.169、4.670,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于皮肤病患者时,能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皮肤病 心理护理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