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外科术后静脉形成的价值。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82 例脑外科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41 ),一组进行常规干预(对照组),另一组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护理干预在脑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预防静脉形成,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预防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形成后综合征的价值。方法:以2018.9-2019.12收治66例患者为对象,确诊下肢静脉形成后综合征,划分为对照组(常规二维超检查)与研究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均33例,观察患者诊断效果。结果:对照组19例阳性,占57.5%,14例阴性,占42.4%,研究组31例阳性,占93.9%,2例阴性,占6.0%,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66例患者中,患侧肢体血管内径与血流速度均差于健侧肢体(P<0.05)。结论:在下肢静脉形成后综合征患者诊断时,选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可以显著提升准确性,为患者有效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胸腰椎骨折术后静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计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静脉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0.00%,护理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77.50%(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预防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见性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探讨优质护理对预防骨科手术后患者下肢静脉的效果。 方法: 将 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间收治的 100 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 50 例,给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给实验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不同护理的条件下,下肢静脉发生率的差异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 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而且实验组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程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进行骨科手术后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能够有效预防患者下肢静脉形成,从而帮助患者减轻了机体的疼痛,使得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术后 优质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静脉的临床预防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 2016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接收并手术治疗妇科恶性患者 50例,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共 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联合的护理预防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凝血指标变化。结果:两组采用不同护理干预与预防方法后,观察组凝血指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 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术后采用联合的护理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下肢静脉发生,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意义。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妇科恶性肿瘤 凝血指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直肠癌手术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应用循证护理对于降低患者出现下肢静脉(DVT)这种并发症的有效性。方法:将2020/11-2021/11期间治疗的22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10例和加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110例。探究患者术后出现DVT概率及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24hD-二聚体D-D)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术后应用循证护理的直肠癌观察组患者比术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出现DVT的概率更低(P<0.05);与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观察组APTT与PT指标更高、D-D指标较低(P<0.05)。结论:对直肠癌手术患者在术后采用循证护理能促进患者凝血功能恢复并减低患者患有DVT概率。

  • 标签: 循证护理 直肠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预防护理措施针对 危重患者形成下肢静脉 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危重患者为对象 ,并需要开展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8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 预防护理措施。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 察组的发生率为 7.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0.0% ,组件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平均为( 95.6 ±4.1 )分,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平均为( 76.7 ±2.9 )分,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预防护理措施针对 危重患者 能降低 形成下肢静脉 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进一 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预防护理 危重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下肢静脉的预防及治疗手段。 方法 : 选取 2013 年 3 月到 2017 年 3 月在我院进行骨科创伤手术治疗的 70 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 70 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中出现合并下肢静脉患者随的具体情况及病情进展进行探究,以此分析前期如何预防、如何药物保障,进而研究实际应用价值。 结果: 结合具体细节从患者年龄、治疗效果、手术后恢复、抗生素使用、导管溶栓效果等多个情况展开,得出使用导管溶栓对于并发下肢静脉治疗有效率为

  • 标签: 骨科创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治疗 痊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患者下肢静脉形成原因及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患者40例,分别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手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62.50%;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5.0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满意率为65.00%;观察组满意率为97.50%,两组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到ICU患者中,可降低静脉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预防下肢外伤患者静脉形成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科下肢外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下肢外伤术后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基础上运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根据评估风险级别不同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术后通过复查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2组患者DVT形成情况及调查2组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DVT2例(4%),对照组发生DVT例15例(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下肢外伤患者 护理临床路径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体位干预在妊高症产妇产后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妊高症产妇76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8例接受常规护理的将纳入对照组,其余38例接受早期体位干预的将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下肢静脉发生率为5.26%,对照组的下肢静脉发生率为21.05%;观察组的下肢肿胀发生率为10.53%,对照组的下肢肿胀发生率为31.58%,从下肢静脉发生率以及下肢肿胀发生率上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早期体位 妊高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 产妇
  • 简介:摘要:静脉是指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造成的一类并发症,静脉形成会使患者造成静脉功能缺损的结果,严重者还会使患者的肺发生阻塞最后窒息死亡。对于患者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静脉形成的预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静脉形成的预防主要是通过降低对患者静脉内膜层的损害,并且使患者的静脉的流动加速,抑制患者的血液凝聚情况,从而降低患者形成静脉的概率,对于静脉的预防在患者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都需要进行相应任务,从而使患者更快的康复。本文主要对静脉形成的一系列预防手段进行简述。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静脉功能缺损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89例,将其分为分为对照组92例、观察组9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策,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DVT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DVT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护理 骨科 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病例,信封法随机纳入干预组与普通组(n=34)。普通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病例下肢静脉形成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普通组下肢静脉发生5例,干预组无病例出现下肢静脉,普通组的下肢静脉形成率较高(x2=5.397,p=0.02)。护理后干预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普通组,且干预组NIHSS、Fugl-Meyer分数更优,与普通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预防脑卒中偏瘫病患下肢静脉形成,改善其肢体与神经功能状态,适合临床使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下肢静脉形成的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以及预防与护理等内容。在探讨下肢静脉形成机制时,重点介绍了血栓形成的生理过程和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在介绍下肢静脉的临床表现时,详细描述了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内容。对于下肢静脉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涵盖了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内容。对下肢静脉的预防与护理进行了综述,包括了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对下肢静脉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了解 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其心功能以及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82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间,并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分组方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实施常规护理的 4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再将实施预见性护理的 41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并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下肢静脉( LDVT)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L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在内科 ICU脑卒中住院患者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4月 ~2018年 12月 我院内科ICU收治的 10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10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下肢静脉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内科ICU脑卒中住院患者中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预防性护理干预 内科 ICU 脑卒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医护一体化护理在预防髋部骨折术后静脉形成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1月--2021.5月收治的髋部骨折术患者72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持续医护一体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静脉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医护一体化 髋部骨折 满意度 深静脉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