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自 2010年 1月至 2011年 5月在我科血液透析室接受透析治疗患者 50例,男 33例,女 17例,年龄 21~ 70岁,平均 46.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 3个月以上,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意识清楚,基本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的器质性并发症。结果 加强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宣教,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手段,是心理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帮助患者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鼓励患者回归社会,从事力能所及的工作。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理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自 2010年 1月至 2011年 5月在我科血液透析室接受透析治疗患者 50例,男 33例,女 17例,年龄 21~ 70岁,平均 46.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 3个月以上,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意识清楚,基本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的器质性并发症。结果 加强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宣教,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手段,是心理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帮助患者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鼓励患者回归社会,从事力能所及的工作。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理问题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Cuff管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减少其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间就诊于我院的63例Cuff管功能障碍患者资料,按照障碍类型分为血栓组和感染组,分别与我院血透中心Cuff管功能正常35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比较。结果63例功能障碍患者中血栓组40例,感染组23例。血栓组、感染组的平均年龄、置管时间、糖尿病患病率、平均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感染组糖尿病患病率、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分别高于血栓组、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三组间性别构成、平均血浆白蛋白水平、平均血红蛋白水平及平均甘油三酯水平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导管留置时间、总胆固醇水平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与Cuff管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缩短导管留置时间、控制胆固醇水平及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可能降低血液透析相关Cuff管功能障碍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Cuff导管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做好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对9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进行总结,其中有16例患者不同原因内瘘闭塞行第二次内瘘吻合术。结果提出正确把握内瘘使用时机,掌握合适的穿刺方法,透析结束时的正确处理。结论加强卫生宣教是保护内瘘的关键。

  • 标签: 老年 血液透析 内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ARF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透析后患者Scr、BUN显著下降,尿量明显增多,同时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纠正或改善,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透析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透析治疗ARF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Scr、BUN等生理指标,纠正或改善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透析频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中医证候变化特征。方法将82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且以固有透析频率维持血液透析时间大于3个月的患者根据其透析频率分为3组。A组(2周4次透析)12例、B组(2周5次)27例和C组(2周6次透析)43例。分别于透析前和透析3个月时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脉诊断其中医证候,并检测比较透析3个月时3组残余尿量、溶质清除指数(Kt/V)、血肌酐、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血压等相关指标、年龄、透析龄、单次透析时间、单次透析超滤量等临床资料及2年生存率。结果与B组和C组比较,A组透析3个月时的残余尿量更多,年龄更大,透析龄更短,单次透析时间更长;与C组比较,B组透析3个月时的残余尿量更多,年龄更大,透析龄更短,单次透析时间更长(P〈0.05)。3组2年生存率和透析前后中医证候频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透析3个月中医证候频数从高到低均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透析3个月,3组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证候频数均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加趋势,而脾肾阳虚和阴阳两虚证候频数则均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结论较低频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在取得较好预后情况的基础上有助于维持患者肾功能,不同透析频率对其中医证候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以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等中医证候为主,且治疗可进一步加重其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

  • 标签: 透析频率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中医证候 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