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哮喘持续状态的急救措施与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我院抢救的133例哮喘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综合治疗后,103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占77.44%;11例患者症状缓解,占8.27%;总有效率占85.71%。1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张力性气胸7例、痰栓阻塞气道5例、呼吸衰竭7例;死亡9例、占并发症47.37%。结论哮喘持续状态时给予综合治疗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积极抢救并发症,可提高缓解率和抢救成功率;哮喘持续状态出现并发症时,死亡率会明显增加。

  • 标签: 哮喘持续状态 并发症 临床冶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孕产妇对剖宫产后疼痛管理的期望与实际体验。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我们收集了孕产妇对剖宫产后疼痛管理的期望以及她们在剖宫产后的实际疼痛体验。研究发现,孕产妇对疼痛管理的期望与实际体验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孕产妇的心理和生理变化以及对疼痛管理的认知有关。本研究结果对改善医院疼痛管理服务、提升孕产妇心理健康以及未来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孕产妇   剖宫产   疼痛管理   期望与实际体验
  • 简介:摘要:微性状鉴定法是中药饮片鉴别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等优点,近年来成为医院中药饮片质量问题评价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针对微性状鉴定法在中药饮片掺假、霉变等品质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阐明了微性状鉴定法在剔除假冒、劣质中药饮片,提高中药材质量,确保临床疗效中的重要作用,为中药饮片微性状鉴定的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中药饮片 微性状鉴定法 鉴别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014年-2021年某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并分析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通过统计某区居民2014-2021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并计算死亡率、人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和寿命折损年等,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及对期望寿命产生的影响。结果:2014-2021年某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6.403%,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0.297%,且呈逐年升高趋势,2021年最高(0.466%),2014年最低(0.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21年期间,平均去心脑血管疾病死因期望寿命89.09岁明显高于平均人均期望寿命的83.3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4-2021年某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去心脑血管疾病死因期望寿命明显低于平均期望寿命,因此,通过有效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防控,能够有效提升居民期望寿命。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死亡趋势 期望寿命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心理弹性状况及影响因素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 201 9 年 1—12 月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 88 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心理弹性现状及其一般资料,分析妇科肿瘤化疗期间心理弹性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弹性总平均分为 (60 . 87±8 . 53) 分,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坚韧 (36 . 75±5 . 49) 分、自强 (17 . 63±4 . 72) 分及乐观 (8 . 71±2 . 69) 分 ; 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肿瘤分期及化疗疗程均为妇科肿瘤化疗期间心理弹性现状的独立影响因素 (P < 0 . 05) 。结论影响妇科肿瘤化疗期间心理弹性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转变医学模式,采取整体护理,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化疗 心理弹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我国于19世纪90年代正式启动护理硕士教育事业,至今已经历10多年的发展历程1。与国外相比,我国护理研究生起步尚晚,但发展迅速,招收护理硕士位点不断增加,自1992年的3个增加至2011年的65个2。我国自2004年开始招收护理博士研究生至今,现能招收护理博士学位院校已发展有20多所1。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高学历人才不断增加,加之我国临床护理发展缓慢,对高学历护理人员需求不增,其就业形式不容乐观。高学历人才对自身发展要求高,相对对职业期望增加,而以往对职业期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本科生3。笔者认为对护理研究生职业期望的研究很有必要,以下将从护理研究生职业期望的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展开论述。

  • 标签: 护理研究生 职业期望 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