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正>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的天台山,巍然矗立于东海之滨,千数年来,天台山以其魁巍多姿的自然形貌和深邃厚实的社会内涵,孕育出华夏文明苑囿中一种具有相对独立体系的文化——天台山文化.

  • 标签: 天台山文化 台州 天台宗 名山文化 道教 宗教文化
  • 简介:厉祭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当时主要流行于社会上层。此后,历代王朝大多沿袭了这一传统。不过,直到明代才开始按照"里"为单位设置厉坛,从而将厉祭推行到了乡村,开启了厉祭"庶民化"的趋势。至清代,"分坛"的出现使得厉祭在乡村中更为普遍,其意义也随之产生了变化。今天所看到的闽西保乡村中的"无祀"习俗,正是由此而来。此个案展示出礼化为俗的过程,为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礼俗互动问题提供了线索。

  • 标签: 厉坛 无祀 礼俗互动 闽西四保
  • 简介:<正>一、天台宗概述[天台宗的建立]我国的天台宗是以中国天台山高僧智者大师的《法华经教学》为基础而建立发展起来的,所以,“天台宗”又叫“天台法华宗”。天台智者大师生活在中国南北朝时的陈隋年间,因其创立了古今无与伦比的《法华经》中心佛教学而被尊为东方小释迦。天台大师的法流分为两支,一支在中国大陆流传,称中国天台宗;

  • 标签: 天台宗 妙法莲华经 阿弥陀佛 五时八教 止观 日本
  • 简介:是明代中叶以后出现的一部小说,它由"武松杀嫂"一段故事演化而来.全书以新兴商人、暴发户西门庆发迹暴亡为中心情节线,描写西门庆原有一妻二妾,又先后谋取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为妾,以致纵欲身亡;作者还描写了他与地痞流氓、地方势力、宰相太尉、巡抚大臣等串通一气,鱼肉人民的种种勾当,多方面地描绘了上自封建最高统治机构,下至市井无赖所构成的一个鬼蜮世界.被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连同、、一起称为大奇书,又被清初著名文艺理论家张竹坡称为"第一奇书".鲁迅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同时说部,无以上之".

  • 标签: 《金瓶梅》 民俗学价值 《水浒传》 明代中叶 地方势力 西门庆
  • 简介:在媒介的发展推动下,民俗艺术传播的"意义空间"发生了衍变,从着重于文化共享过程与风俗传承认同的初始意义,渐变为由媒介科技化介入之后的被表述、被干预的意义呈现。通过现代媒介传播的民俗艺术能够被媒介能动地反映与创造,而媒介技术的影像传播也造成了民俗艺术传播现场感的缺失与人际交流的淡化,媒介科技化与民俗艺术传播的互动关系将进一步促进关于民俗艺术传播"意义空间"的探寻、阐释与反思。

  • 标签: 民俗艺术 传播 媒介 意义空间
  • 简介:本文从经济史角度考察艺术起源,认为实用艺术为艺术之父,装饰艺术为艺术之母,宗教是艺术的助产婆,图腾是新石器时代艺术的特色。从而概定了图腾艺术对于促进社会分工的重要历史地位,并认为交换产生于私有制之前,艺术商品化亦发生在人类的远古时代,远古艺术品是一般等价物的早期形态。

  • 标签: 装饰艺术 物质生产活动 中国原始社会 图腾艺术 实用艺术品 物质生产劳动
  • 简介:山川之神的神名在先秦两汉文献中名目繁多,但先民对其祭祀的原因却极为一致,即山川之神能兴云致雨,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故而享受着崇拜与祭祀。对山川之神的祭祀礼仪和时机中蕴含着强烈的农业期许,具体表现为祭祀山川之神以祈雨或祈晴,这种农业期许也使得山川之神拥有了极强的农业神格,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神系的重要神祗。

  • 标签: 山川之神 农业神格 山川祭祀 祈雨祈晴
  • 简介:泰山石敢当是石敢当的传承与发展.泰山石敢当的信仰和传说,是泰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带有民族性的民间信仰.泰山石敢当信仰和传说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2005年8月18日我们用百度搜索"泰山石敢当",用时0.103秒,检索出相关网页14000篇;同时用Google搜索,用时0.40秒,检索出相关网页10800条,说明泰山石敢当信仰分布的普遍性.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课题组,从2004年开始,对泰山石敢当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敢当研究 泰山石 石敢当
  • 简介:<正>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的人才问题便突出的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好的博物馆既应是珍贵文物和标本的集合地,也应是人才的聚汇场所,好的藏品如果没有人才去整理、鉴别、陈列、研究、宣传,那么,这个博物馆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里我丝毫没有贬低藏品在构成博物馆诸因素中的作用,而是要特别提醒人们,应该十分重视人才的作用.为此,笔者认为,重视人才是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关键.

  • 标签: 博物馆事业发展 人才问题 散论 对博 藏品 文物鉴定
  • 简介:路易·杜蒙(LouisDumont,1911-1998)是战后法国人类学界的代表人物,马塞尔·莫斯最有成就的弟子之一.杜蒙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上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在理论上,他修正并深化了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使结构主义从语言学的仆人回归到民族志的事实,从而复兴了社会学年鉴派的基本主张.在方法上,他结合了田野民族志和意识形态研究,落实了莫斯提出的"总体社会事实"原则.他成功地把社会人类学和印度学结合在一起,使两个学科不再维持它们本不应有的隔阂,也使印度学成为东方学中第一个被人类学突破的学科.杜蒙一生最重要的学术贡献,首推他对印度种姓制的研究,主要成果集中体现他在1966年出版的(HomoHierarchicus)一书中.

  • 标签: 种姓制 印度 意识形态研究 结构主义 代表人物 斯特劳斯
  • 简介:<正>《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选录了不少孔氏宗族的族规家训,所谓“祖训’是族规的原则,族规则是具体的条文。孔府保存的明代档案中,有《衢州知府沈杰为条陈孔氏家规以彰圣教事》一文,这是现存最早的一件孔氏族规。孔府的清代档案中有福建建宁、湖北枝江、江苏丹桂、江西临江、岭南保昌、广东潮州、川顺庆和安徽等各支孔氏族谱里的族规。前后相距虽有数百年,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分析这些材料更能看清封建宗法制的实质。

  • 标签: 孔氏 族规 孔府档案 封建宗法制 论析 族权
  • 简介:隐性特征是民俗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民俗文化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是民众生存斗争和生活实践的智慧表达。民众在追求生存资源的时候不得不面对国家在场的权威控制和约束,为了缓和矛盾求得生存和实现自身话语权的表达,民俗文化就表现出一种隐性特征。

  • 标签: 民俗文化 隐性特征 生存智慧
  • 简介:浙江的青铜时代,正值中原夏、商、周奴隶王朝(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起)到越国兴灭的阶段.研究这一时期的青铜文化,对证实和探索浙江的先秦历史,尤其是越国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国以来,浙江各地陆续出土了一些青铜器,但多数非为考古发掘所得,通过科学手段发掘的先秦墓葬出土品,更是廖廖.另一方面,越王勾践以前的浙江古代史,除了一些传说之外,在文献记载上几乎等于空白.在这种情况下,就现有的青铜器资料,还难于对浙江的青铜文化作全面总结,更不可能对器物作深入的类型学分析和断代研究.因此,本文仅就浙江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结合有关资料作初步分析,并对浙江青铜文化的若干问题,阐述自己的粗浅看法,希望能就正于关心浙江青铜文化的同志们.

  • 标签: 青铜文化 浙江 文物 商周青铜器 图版 兵器
  • 简介:<正>笔者提出“文化元典”概念,用以称呼各文明民族的首创性文本.本篇讨论这种特殊文本的内涵、外延及产生的历史背景.(“文本”又称“本文”,指由书写固定下来的话语,构成诠释的对象和基础.)关于“元典”之含义,见本文之附部分.

  • 标签: 元典 轴心时代 公元前 希腊 希伯莱 民族
  • 简介:<正>本世纪30年代,郭沫若先生在《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序》中,将中国古代青铜器划分为南北二系,提出“江淮流域诸国南系也,黄河流域北系也”,并认为“徐楚乃南系之中心”。这个论点曾为学术界所广泛接受,至今仍然流行。然而,1949年以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青铜文化发展史上,徐楚能否相提并论,是否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系青铜器风格的形成决定于楚抑或决定于徐,徐楚关系如何等等。本文试图对徐楚青铜文化的发展水平、发展机制,以及青铜器的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研

  • 标签: 徐人 楚国青铜器 楚人 青铜文化 徐国 楚墓
  • 简介:本文以山东莱阳地区为例,认为民间唱书的衰落源自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唱书传播活动的参与者一一艺人、讲述者、听众的消失,以及唱书传播所依托的文本的损坏流失都是造成其衰落的原因。但唱书的衰落并不能完全消弭其文化影响,唱书依然通过其他方式在本地转化、借用,在地域文化中存留延续。

  • 标签: 唱书 衰落 民间曲艺
  • 简介:<正>一遍存于全世界各民族之中的传统习俗融汇了详尽入微的人类行为,这些行为不仅延续了整个人类、造就了不同的民族,同时也塑造了界限明确的两性角色。因此,“没有人会用不受任何影响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人们总是借助于一套确定的风俗习惯,各种制度和思维方式来观察这个世界的”。①即使是在性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人们也不可

  • 标签: 两性角色 角色社会化 传统习俗 社会化过程 社会习俗 各民族
  • 简介:义和团仪式源于多种文化成分。武术的表演性元素构成了义和团仪式的武力炫耀式内涵,民间系列杂耍构成了其诱惑性表演根性。义和团文化形态的核心是请神上法附体仪式,团民仪式的外在形式为融合了诸多民间文化元素的产物,其兼容武戏、武术、杂技、巫术元素于一体,共同融会成义和团仪式的动作性和技术性内容。义和团仪式的原始核心是其动作性本体,而如此内容则源于多元的民俗性娱乐表演。

  • 标签: 义和团仪式 演拳传统 杂技隐寓 戏巫舞蹈 集团符号
  • 简介:鲁迅美术学院所藏的条屏——《季仕女图》是费丹旭晚年所作的幅仕女组画。《季仕女图》顾名思义是春夏秋冬中的仕女,这几幅图中的季节性景物特征很明显,《碧桃闻莺图》中的题诗“困人天气近清明”对季节作了暗示,《寒梅倩影》中的梅花点明了季节,《绿柳双娇图》中从人物手执羽扇纳闵可以知道此图是夏季。

  • 标签: 《四季仕女图》 费丹旭 艺术题材 艺术风格
  • 简介:在瓷苑中,彩瓷的出现相对来说是比较晚的,而釉上彩绘瓷的出现就更晚。撇开东吴国宝——南京市博物馆所藏的釉下彩羽人神兽纹盖罐和东晋时期的点彩、斑彩、条彩不谈,因为前者毕竟是孤证而后者则为单调简单的点缀,唐代长沙窑大量彩绘瓷的出现比东汉初期成熟青瓷的出现晚了八百年,以后虽有宋、金、元定窑系的红绿彩瓷和磁州、吉州窑的白地黑花瓷,但毕竟色调单一。

  • 标签: 汉初 青瓷 东吴 东汉 长沙窑 东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