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宋人倡言“王弼传学”,后人翳然从之,至今不废。历考诸史,其实宋人的说法缺乏依据。王弼实与学立异,王弼之学乃出自荆州古文经学。

  • 标签: 易学 王弼 荆州学
  • 简介:历代学者对玄、王肃学说对立都有各种不同的评论,但未能深入探讨他们达到那些结论的思维过程。本文分析王礼说最重要的几个问题,认为王之间,解经的目的、性质完全不同,指出玄对经纬文献记载互相矛盾之处,往往解释为不同情况,以便避开矛盾,因而形成庞大复杂、脱离现实的观念理论体系;王肃关注礼说的实践性,对经书进行合情合理的解释,为此目的敢于忽视各种文献中本来存在的各种差异及矛盾。

  • 标签: 郑王 礼说 亲庙 祭法 历代学者 圜丘
  • 简介: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1945发生在云南昆明的一二·一运动,是继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之后第三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这次昆明一二·一运动,是由以伯克为书记的地下党云南省工委发动和领导的。如今回顾和纪念一二·一运动,对于发扬革命光荣传统、激发爱国热情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五四运动 伯克 中国现代革命史 云南昆明 爱国运动 光荣传统
  • 简介:本文作者吴道安,字德远,号稻庵,别号倬安、佩韦,贵州镇远人。1898生,1926毕业于北京大学。解放前历任贵州省政府秘书长、南京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大夏大学教授。1946.4——1948.12任省参议会副议长。解放后为贵阳市政协秘书长,致力文史研究。1972在贵阳病逝,终年74岁。吴道安擅长书法,肆力文史,尤精考证。撰有《论衡校释》、《贵州型的社会》、《贵州政局演变史》、《中国古代史讲义》、《子尹先生年谱》等专著。《子尹先生年谱》为其平生力作,初稿始于北大求学期间,其后二十余年中,时有修改,至四易其稿;其精审处,或有胜于姚大荣、凌惕安、赵乃康诸氏者。年前承吴道安夫人余效先老师出示幸存诸稿,嘱为点校,因不揣謭陋,勉力为之。校点时以作者1937誊正稿为底本。该稿排比精严,书写清丽,一笔不苟,诚为书法佳品。吴著《子尹先生年谱》,曾于1927刊布于他和友人在上海创办的《竞渡杂志》(1927)和贵阳《改进日报》。现此二报刊均绝版,特校点发表,以供国内研究珍者参考。

  • 标签: 郑子尹 莫友芝 演变史 郑珍 佩韦 道安
  • 简介:东汉玄(127—200),对《礼记》的注释能在诸家注释中脱颖而出,最终保留至今,与其涉猎广泛、博学多才有关。他杂采诸家,巧妙地利用群书来诠释、补充、校正《礼记》,看似随意点染,实为大家手笔,使得《礼记注》摇曳多姿,成绩斐然。本文试对玄利用群书作注加以分析,不当之处希就正于方家。

  • 标签: 广泛 《礼记》 博学 东汉 诠释 郑玄
  • 简介:在正安县乐俭台附近,有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村落,当地人称灯笼坝。灯笼坝从何得名?相传有一个康氏智退元兵的动人故事:

  • 标签: 郑康氏 元朝军队 中国 贵州 历史故事
  • 简介:晚清的“西南巨儒”珍(字子尹),深通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专精《说文解字》,一生著作宏富,在经学、小学和史学方面成就颇大。这里仅就他的经学作一粗略评述。珍崇尚顾炎武醇博学风,承袭其“经世致用”、“博学于文”的治学精神。顾氏是

  • 标签: 郑珍 “经世致用” 《仪礼》 《礼》 笺释 经注
  • 简介:公元十三世纪後期,寓居江南姑苏城内一位中读书人思肖,悲愤地在《泣秋赋》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蒙古族的元朝已经占领了苏杭一带,仓皇南逃的宋朝二王不久即覆亡了,但思肖仍痴盼着“南国正统”的复归。引入注目的是,在他独立寒秋,怅惘四顾时,还“东望蓬莱”。想像中的日本烽烟昏迷,是因为当时元朝有侵曰之擧。那麽,这篇赋当作於1281秋。同时,他还写了《元鞑攻日本败北歌》。数月前,他又写过《元贼谋取日本二绝》。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反战意识,後都收於《心史》一书中。

  • 标签: 郑思肖 《心史》 日本 南宋时期 中国 文学研究
  • 简介:芝龙(1604—1661),小名一官,字曰甲,号飞黄(或称飞虹),福建南安石井人。他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明末著名的海盗兼海商。他精明强悍,通晓多种语言,就抚为明将后,在明清交替风云变幻之际,曾拥立南明隆武政权,但最终又叛明降清,

  • 标签: 郑芝龙 福建南安 精明强悍 海商 福建巡抚 东印度公司
  • 简介:福清市有条街道名为“一拂街”.是为了纪念北宋时邑人侠。侠,字介夫,号“一拂居士”、“大庆居士”,生于北宋庆历元年(1041),家住福清海口镇覆釜山下(今为牛宅村),后迁至县城西塘,因而人们又称其为“西塘先生”。

  • 标签: 王安石变法 原因 福清市 北宋 居士 西塘
  • 简介:二十年前我拜读了杨天宇教授的大作《论玄(三礼注)》(《文史》第21辑),就被文中缜密严谨的论证所折服。后来陆续见到先生一系列研究礼书、礼学的论著问世,尤其是上海古籍出版社隆重推出他撰著的《仪礼译注》、《周礼译注》和《礼记译注》,颇受读者喜爱,同时得到学术界的好评,我也向自己的研究生推荐了这几部书。

  • 标签: 礼学研究 郑玄 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史》 译注 学术界
  • 简介:韩故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与韩国的都城,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周围双洎河与黄水河交汇处,在城址选择上突出了水源与漕运的重要作用。城的形制呈不规则长方形,按照地形构筑城垣,其规模超过了旧制度的规定。该城址东西两城并列,西城是政治活动中心,东城是经济活动中心,宫廷、官署主要分布在西城,手工业作坊则聚结在东城。郑国贵族墓葬区置于城内,韩国王陵级墓冢均设在郊外。其他布局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突破与创新。对于后世都市的规划,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标签: 郑韩故城 古代城市 规划布局
  • 简介:<正>玄注释中使用了"之言"和"之为言"两种形式,但一般都认为"之为言"功能、含义都与"之言"相同,因而将二者归为一类,一般称为"之言"类术语。关于该类术语的功用,许多论著中都曾提到,但对于该类术语的来源或者说发展脉络,诸家谈的并不多,本文试着就此问题做了一些考察,希望能给这方面研究提供一些启示。我们认为"之为言"与术语"之言"的形成是紧密相关的,可以说术语"之言"就是从以往文献中"之为言"的用法演化而来的。这一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 标签: 谓词性 解释词义 毛诗笺 周礼注 训诂学家 春秋穀梁传
  • 简介:孔子一直很推崇《诗经》,可谓言必称《诗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打开《论语》,却发现他似乎对《诗经》十五国《风》中的《风》深恶痛绝。在《论语》中,孔子厌恶声的话有两段。

  • 标签: 郑声淫 孔子 《诗经》 《论语》 《郑风》 《风》
  • 简介:沉香,因其形成周期漫长而显得十分珍贵。如果将沉香雕刻成工艺品,那就更为奢侈了。作为雕刻艺人,一辈子如果能得到一块沉香小试牛刀,那就是幸运儿了。而在黄山脚下,有一位轻人,近年来却专门雕刻沉香,成为沉香木雕刻大师。此人就是黄山歙县人尧锦。

  • 标签: 沉香 雕刻 大师 工艺品 年轻人
  • 简介:康熙元年(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殖民者遭到驱逐。荷兰人不甘心军事上的失败及贸易利益的损失.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试图联合与郑氏为敌的清政府力量反攻台湾。其后数年间.荷兰殖民者数次派兵远征.或联合清军.或单独行动.但都归于失败。

  • 标签: 荷兰殖民者 郑成功收复台湾 政府力量 贸易利益 荷兰人 敌人
  • 简介:最近,我在收集莫友芝时,在贵州省博物馆发现一本(1957黎庶昌侄孙黎竹君售),其中有珍诗17首,各种印本,均未收录,今特钞录于后,以供爱好诗者研究.

  • 标签: 郑珍 诗歌 湘佩 《鄙亭逸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