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从西南联大学人把自己的学术研究与祖国的救亡自觉地联系在一起,对学术的独立、自由有着极为明晰的自觉,不同的治学理路与观点"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会通、融贯中西、文理、古今之学,治学中的忘我之境等方面入手,勾勒出了西南联大独具魅力的学术精神。

  • 标签: 西南联大 救国 独立 自由 忘我
  • 简介:<正>清代的学术文化,涵盖面宽广,博大精深.流派纷呈.内容极为丰富多采。它像一条汹涌奔注的江河,汇百川细流,扩万顷洪波,浩浩淼淼,气象万千。有清一代的学者们,深入钻研,求真务实,在众多的领域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成果,充实了我国的思想宝库。研究清代的学术文化是一项很有意义,但又艰难繁重的工作。因为清代载籍之富,学者之众,流派之多,领域之广,业绩之丰,为前世所罕见。而遗留存世的注疏、论说、考证、文集、札说浩如烟海,难以计数,超过其他朝代何啻十倍、数十倍。如何发掘、利用、研究、宏扬清代的学术文化,撷其精萃,以利于当前之文化转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

  • 标签: 学术文化 清代学术 乾嘉学派 注疏 文集 求真务实
  • 简介: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于2008年建立的院属研究机构。中心旨在传承和发扬清史研究所在清代皇家园林研究领域的学术优势,搭建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资源共享的文化发展平台,在调动和依靠清史所研究力量的同时,面向社会,巩固和加强与园林管理部门等各方机构的交往与合作,全方位发掘相关档案、文献资料,有效利用各种文化资源,从清代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历史地理、历史文献学等诸多领域多学科、多角度地阐释和反映清代皇家州林的多元文化功能,积极推进和拓展学术研究。

  • 标签: 皇家园林 清代 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机构 学术研究
  • 简介:田余庆先生,祖籍湖南湘阴,1924年2月11日出生于陕西南郑(今汉中市)。先后就读于湘雅医学院(贵阳、重庆)、西南联合大学政治系(昆明),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历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助教,历史学系助教、讲师、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系学术委员会主席,并曾兼任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与出版规划小组成员等职务。2014年12月25日因

  • 标签: 先生学术 学术论著 田余庆先生
  • 简介:张承志的学术路子非常广阔,先后投身于考古学、蒙古史、中亚探查、回族与伊斯兰等分野,尤在“后《心灵史》”阶段,他用具有个人风格的文学散文、学术论文及学术随笔等文体,将学术与人生结合起来。本文尝试从北方民族史及文化研究、回族与伊斯兰研究、考古学及古代交通史、学术思想史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张承志的学术思想作一大略的述评,以期引起更多研究者及读者的关注。

  • 标签: 张承志 学术思想 北方民族史 回族研究 考古学 古代交通史
  • 简介:我国当代的社会经济问题,主要有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财政、股份制、农民、国有企业改革、失业下岗、流动人口和民工潮、社会保障、教科文、社会控制机制等问题,对此,地方志能够提供什么资料呢?志书有着丰富的资料,但是从本届志书来看还是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志书的篇目是一个“大而全”、体系完

  • 标签: 如何提高 国有企业改革 学术 社会控制机制 流动人口 失业下岗
  • 简介:汉晋之际的巴蜀学术,以地方志的撰述为洋洋大观。据刘琳先生《华阳国志校注》的统计,在常璩之前,其成书者即达三十余种。时全国方志亦不过百余种,巴蜀方志(分属历史、地理、人物三类)就占去约l/5的江山。其中有八种《蜀本纪》(作者分别为扬雄、司马相如、严遵、阳城衡、郑廑、尹贡、谯周、任熙),三种《巴蜀耆旧传》,二种《益部耆旧传》(陈术、陈寿),二种《蜀书》(陈寿、王崇)以及来敏《本蜀论》,李尤《蜀纪》,常宽《蜀后志》,谯周《益州记》《三巴记》,黄容《梁州巴记》,祝龟《汉中耆旧传》。

  • 标签: 汉晋之际 巴蜀 学术 地方志 司马相如 谯周
  • 简介:本文通过比较简本与传世本((金滕》的叙事结构与用辞,认为简本关于“周公居东”、“风雷示变”等史事的叙述与汉代马融、郑玄等学者的经说比较一致,推断与之类似的《金滕》版本在战国以后仍有传授,马、郑所持的经说即是针对此类版本所作的注解。筒本围绕成王“未逆公——亲逆公——出逆公”的线索,比传世本文从字顺,也更多地掺入了整理者的观念,其叙述历史具有战国子书的特点。从其用辞及情景设置来看,简本带有比较鲜明的战国时期色彩。

  • 标签: 清华简 《金縢》 《尚书》版本
  • 简介:人文社会科学有一些很宏大的概念,其内涵之丰富着实令人很难把握,譬如“文化”、“人文”之类。据说人们给文化下的定义有300多种。人文究竟何指,也是莫衷一是。“学术”这个概念也是如此。《现代汉语词典》给其下的定义为:“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而许多有关著作在谈及学术这一概念时,语多含混。

  • 标签: 梁启超 学术定义 人文社会科学 方志学 研究范围 研究对象
  • 简介:刘浦江教授,祖籍重庆垫江,1961年出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专业,进入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任教。1988年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北京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2015年1月6日因病去世。刘浦江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勤勉治学,业绩斐然,

  • 标签: 刘浦江 学术论著 教授学术
  • 简介:张舜徽赞赏清代学者的通人之学,表彰扬州学派治学能"创"能"通",这对打破学术研究分工太细的狭隘现象,是有现实意义的.他还总结了清代学者实事求是的治学之道,认为是比较接近科学的方法,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张舜徽评判清代学术的治学趋向,分为"清初"、"乾嘉"、"道咸以下"三个时期,赞扬清代学者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张舜徽还对清代学术有关的史实和学术界尚存争议的问题,进行了精细考证,突破前人成说,提出己见,充分显示了他的朴学功底和严谨的学风.

  • 标签: 张舜徽 清代 学术 考证
  • 简介:<正>博士制度复趋完备这是汉初学术复兴的标识之三。“博士”,古代学官之职称,所谓“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始建自战国,鲁、宋、魏都有博士之设。秦设博士,并置博士弟子员,是奉常(汉改太常)时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

  • 标签: 汉初 学术发展 博士制度 文化政策 博士弟子 后汉书
  • 简介:清代儒学以江南为主要活动舞台,“一代学术几为江浙皖三省所独占”。江南学术群体有三个特点:一、私学成风,父子相传,蔚然成风。顾炎武秉其继祖和继母之教;惠栋“受家学,益弘其业”,氏“四世传经”,咸有著述;庄存与幼承家学,五岁起由父亲、伯父和族伯教导;刘师培出身于仪征经学世家。二、各群体之间广泛接触,

  • 标签: 清代 江南地区 学术群体 特点 儒学 文化史
  • 简介:安徽省歙县新安中学成果名称:'五大亮点'实现育人目标学校简介安徽省歙县新安中学是一所新建的公办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富资河畔,其前身是1993年建成的歙县新安学校初中部。学校占地127亩,建筑总面积80427平方米,建有高标准的教学楼、实验楼、科技楼、艺术楼,拥有3个多媒体教室、4个阅览室、5个微机室,均配齐了现代教育教学设备;此外,学校还建有1000座的大型会场、400米标准塑胶跑道、10个标准篮球场,是皖

  • 标签: 成果名称 现代教育教学 艺术楼 建筑总面积 育人目标 初中部
  • 简介:<正>达六十年的乾隆朝,是清代臻于全盛时期,做为这一时期的最高主宰——乾隆皇帝,是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关键人物。白新良同志所著长达41万字的《乾隆传》一书。已于1990年7月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是国内在清史研究中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清史资料浩如烟海,撰写乾隆帝传记,仅必读基本史料《清高宗实录》,就多达1500卷,约相当二十四史总卷数的一半,可谓工程烦难;另外,乾隆一朝跨度大,又是处于国内外历史变化复杂的

  • 标签: 乾隆皇帝 清史研究 乾隆帝 乾隆朝 重大作用 二十四史
  • 简介:四川省第十三次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达州市捷报频传:《开江县志》(1986-2005)获得志书类一等奖,《大竹县志》(1986~2002)、《宣汉县军事志》、《万源市军事志》获得志书类二等奖,《渠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渠县财政志》、《渠县工商行政管理志》获得志书类三等奖;

  • 标签: 优秀成果 达州市 修志工作 农村信用合作社 工商行政管理 评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