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假如我还年轻,我愿到锦西外国语实验小学当老师,因为在锦西是幸福的!锦西“以生命为”的教育故事吸引着我,锦西,是我向往的地方!我能到锦西来学习,能见到锦西的校长、老师和孩子们,是非常幸运、非常快乐的!我要感谢锦西的校长、老师,尤其要感谢锦西的孩子们。孩子们童稚的爱心感染着我,我分享了孩子们美好学习生活的快乐。

  • 标签: 生命教育 学习生活 诗篇 实验小学 教育故事 孩子
  • 简介: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复建项目。在连续6的南京重洽会上未“嫁”出去之后。已取得重要进展。人们对金陵大报恩寺的历史研究方兴未艾。今献疑浙江平湖新近出土国家一级文物《妙法莲华经》原为金陵大报恩寺之物。若然。可为重建金陵大报恩寺再添东风。

  • 标签: 平湖 历史研究 报恩 金陵 琉璃塔 出土
  • 简介:根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召开的“基础国情数据库”建设会议精神和金华市信息建设5规划的要求,20021月,金华市地方志办公室着手利用金华市地方志信息资源,按照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用并举的建设方针,建立金华市情网络数据库。3月14曰,金华市情WWW.jh-sp.gov.cn域名(报经市政府同意后)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正式注册,金华市方志信息工程正式启动。4、5月收集有关资料、筹集资金,6、7月进行设计、开发、建设,金华市情网络数据库于7月底开通试运行。

  • 标签: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 资料 会议精神
  • 简介:改革开放30来,西藏高等教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初步形成了能够满足西藏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涵盖高等职业、普通(专)科、留学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国家乃至全社会为发展西藏高等教育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政策,为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经过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30来的探索和实践,西藏已初步形成了符合西藏实际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基本经验,凭借这些经验,西藏高等教育将迎来更大的辉煌。

  • 标签: 改革开放30年来 西藏 高等教育 成就 经验
  • 简介:0月8日,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电影档案和研究机构———中国影资料馆建馆40周庆祝大会在该馆艺术影院举行。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计委、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影公司、中国影家协会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同志到会祝贺,在京的电影制片厂、电影公司和...

  • 标签: 中国电影 资料馆 庆祝活动 庆祝大会 外国电影 影片资料库
  • 简介:由《中国诗学体系论》、《中国诗学批评史》的作者陈良运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在各省市二十多位学者积极参与、通力合作下,费时一半之力,于19959月在江西顺利问世。中国乃泱泱诗歌大国,在我国古代各种文体中,无论是就数量抑或质量而言,诗歌都占据了主导地位。与这种文学现象相适应,也蕴育了丰富又精深的诗歌理论。掌握一定的诗学理论,对于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于领悟诗歌深广的意蕴及优美的艺术表现,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近二十年来,中国文学批评这一学术领域的耕耘硕果累累,已出现了集各

  • 标签: 诗歌理论 中国诗歌 陈良运 论诗 中国文学批评 批评史
  • 简介:1947,胡适“教育计划”的发表引发了中国大学的发展方向是重点扶植还是普遍救济,以及留学生的派遣是停废还是继续的论争。其实质是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显示出战后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 标签: 胡适 高等教育 教育资源 论争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从第二届修志的启动来看,如何总结第一届志书的得失,第二届修志是续修,还是重修?在这之前已经有各种文章对此作了分析,总体来看各有不同,但人们从志书编纂的工作思路、志书的篇章节目体式上谈得多,从地方史志多元信息的层面则谈得少。

  • 标签: 地方史志 信息化 多元化 志书编纂 修志 续修
  • 简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高度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信息的成功实现和信息水平的提高。实现地方志工作的信息网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我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90代中后期,我国地方志信息建设在一些省市开始建设,已有20多个省市开展了地方志信息建设,部分省市已建成投入使用。广西地方志信息建设起步晚、进度快,已建成运行。

  • 标签: 地方志 广西 信息化 建设
  • 简介:地方志信息建设对于充分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推动地方志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地方志信息建设的内容包括地方志网站建设、数字方志馆建设和办公自动建设,重点是地方志网站和数字方志馆建设。虽然全国地方志信息建设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但仍存在许多不规范、不科学的地方,究其原因是对地方志信息建设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缺乏明晰的认识,而建设统一、科学、开放、高效的地方志网站和数字方志馆,正是地方志信息建设发展的方向。

  • 标签: 地方志 信息化 网站 方志馆
  • 简介:众所周知,教育对于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进步是非常关键的,它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类的每一种文明要继续发扬光大,都非常需要传承知识的重要载体——人才,只要需要人才的地方,那么教育就是不可或缺的。伊斯兰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绵延数千,准确地说已经历时1350多年的风风雨雨,并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这与十六世纪中叶起形成的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中国穆斯林经堂教育制度密不可分。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 经堂教育 培养人才 教育制度 十六世纪 穆斯林
  • 简介:我国具有近代意义的留学生教育虽然只有150多年的历史,但却出现了清末民初、“五四”之后和80代以来三次留学潮和五代留学生(即洋务运动、清末民初、30代前后、50代和80代)。这批留学生,特别是留美生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影响。……

  • 标签: 《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 留学生教育 中国 近代
  • 简介:<正>“夫中国之有师范学校,自光绪二十八年始,民间之自立师范学校自通州(今江苏南通市)始”.这是张謇在创办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后向世界所发出的豪迈宣言.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1894中状元,做了一多的京官.张謇是通过科举跻身仕途的,多年的幕僚磨练,加上一贯的好学,使他的学说和才干有了长足的进步,声誉鹊起,为朝野所瞩目.他自己也想为国家有所作为,但是清廷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官场的倾轧,伤透了他的报国之心.从此,他便弃官从商,开始兴办实业,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值得一提的是张謇还曾是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的首创者.

  • 标签: 师范教育 师范学校 张謇 大生纱厂 近代中国 通州
  • 简介:公民与臣民,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前者具有人格独立、政治参与、社会责任等特征,乃现代社会的标志;后者具有人格依附、政治陪衬、不负责任等特色,是专制时代的产物。五四运动以后,培养公民还是造就臣民,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公民教育或党教育来实现的。因此,了解一下民国时期的公民教育与党教育,对于当前的社会转型或有补益。

  • 标签: 公民教育 党化教育 民国时期 人格独立 政治参与 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