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通过对十洞地区的岩洞寨(黎平县)与九洞地区小黄寨(从江县)的鼓楼大歌的构成、竞技原则、竞歌实况、唱法、音乐形态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以探索侗族大歌在表演中如何获得生命活力,合唱中变与不变是如何规定,对同一首歌,青年歌队如何简单化演唱,老年歌队又如何复杂化演唱等问题。这将丰富我们对鼓楼大歌的“尾腔预示法”、“抛高式旋法”、“公领母跟”等音乐形态及表现手法的认知,和便于掌握歌手间的合唱竞技法则。

  • 标签: 岩洞寨 小黄寨 侗族大歌 鼓楼竞歌 合唱技法
  • 简介:与是人类文明史上两座并置的高峰,本文就以它们为基点进行中国先秦与古代希腊、中国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比较,论述了四个问题.一、比较的可能;二、比较的困难;三、比较的视点:源头、时期、价值、影响;四、比较的态度.

  • 标签: 《乐记》 《诗学》 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 先秦时代 希腊
  • 简介:本文通过对近现代中日中小学音乐教育各个发展时期的梳理、研究,探讨两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规律及得失.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借鉴日本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成功经验,总结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揭示两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共同规律,探求其发展趋势.

  • 标签: 中日中小学 音乐教育 比较研究
  • 简介:民国时期曾先后创办有四种同名《音乐杂志》,它们分别是由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国乐改进社、上海音乐艺文社以及丁善德、陈洪于不同时期创办的。这些杂志虽有着不同的创刊背景,但却冠以相同的期刊名号,并以其历时性的时隐时现,一方面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20~40年代中国音乐期刊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彰显了这一时期音乐工作者对主流音乐文化的思想认识以及艺术实践追求。

  • 标签: 民国时期 四种同名《音乐杂志》 办刊背景 编辑印刷工艺 栏目设计 刊登内容
  • 简介:近年来,音乐表演理论研究在国内外音乐学研究领域逐渐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从总体来看,国外的音乐表演理论体现出专题性、系统性和科学化的研究特色,而国内的研究特点则表现为综合性、描述性。国内音乐表演理论建设还需保持开放性的学术眼光,积极吸取国际研究的前沿理论和方法,加强研究深度,提高研究水平。

  • 标签: 音乐表演理论 真实性 表演测量 表现性 比较和评价
  • 简介:《茉莉花》这首民歌小调,在清代已开始广为流传。到近现代,大江南北,高原平川,都有它的足迹。不仅被中国人民喜爱,还漂洋过海传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人民心目中的中国民歌的代表。《茉莉花》在祖国各地流传过程中,不知经过多少人的创作加工,由于各地气候、地理环境、方言、音乐传统、人民性格、审美情趣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其在节奏、节拍、旋律、音阶

  • 标签: 茉莉花 中国民歌 传统音乐 比较研究 体裁形式 唱腔
  • 简介:唐山皮影是我国影响较大的剧种之一,流行于我国冀东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在皮影伴奏中,四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皮影伴奏乐器除了四胡外,另一种胡琴乐器是二胡,本文从二者的伴奏手法、乐器形制、演奏方法、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 标签: 唐山皮影 四胡 二胡
  • 简介:语言和音乐是一个少数民族最显著的特征,二者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生活在贵州境内的水族与南部侗族的语源关系极其密切,属同一语支的两族在音乐特别是民歌上的差异性很大.本文试从同语源角度探析两个民族的音声观与民歌分类的关系,用本族音乐语境解析两族民歌的分类逻辑,比较两族音声观的差异性。

  • 标签: 音声观 音乐分类 南部侗族与水族 比较研究
  • 简介:转调与交替调式,是我们在学习乐理中经常遇到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弄清楚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对于他们理解、掌握有关转调,调式方面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我们都知道,在音乐作品中,由一个调进行到另一个调叫做转调。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转调的前后两调之中,有一个稳定的起主要作用的调——主调;另一个则处于不稳定的次要地位上

  • 标签: 乐理教学 转调 交替调式 比较
  • 简介:山东和东北三省之间历史渊源久远,两个地区之间人口的流动是民歌传播与交流的纽带和载体。当山东民歌通过“闯关东”的移民传播到东北三省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与当地原住民的民歌交融成新的民歌再生态变体。而在东北民歌形成的过程中,只有山东等关内民歌的传播还不能派生出具有东北风格的新的民歌来,必须由山东等地民歌与东北原住民的民歌及语言、民风民俗水乳交融般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既与关内民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富有独特的东北风味。东北民歌变的是各种演唱的技巧和表现的手法,不变的是骠悍、粗犷的特质;山东民歌变的是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不变的是它的质朴和爽朗。

  • 标签: 山东移民 闯关东 山东民歌 东北民歌 比较
  • 简介:济宁地区汉代碑刻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其中大致可分为汉代刻石(汉画像刻石题记)和汉代碑刻两大类,这两种汉碑在书法艺术的表现上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体现着艺术风格上面的矛盾与冲突。本文重点站在书法艺术的角度上对二者的艺术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以窥探其二者在汉隶表现中,点画、字形结构和章法布局三个方面的不同,从而在今后的汉隶临习和创作中可以更好的汲取其二者的养分,力求重现其古朴自然的同时又可以进行大胆的艺术创作表现形式。

  • 标签: 汉代刻碑 汉代刻石 点画表现 字形结构 章法布局
  • 简介:肖邦钢琴练习曲是钢琴文献库中的瑰宝,是日常钢琴教学当中的常用曲目,由此改编的《12首长笛练习曲》也越来越多地受到长笛教师与学生的青睐。文章把长笛改编版与原作版作了详细的分析与对比,揭示出改编版的改编特点,从而说明其训练价值与意义。

  • 标签: 肖邦 钢琴练习曲 莫伊斯 长笛练习曲 改编
  • 简介:《太古传宗》与《纳书楹曲谱》都收录了元代王实甫所著《西厢记》乐谱,杨荫浏先生曾谈到这两种乐谱音调完全相异,本文通过几首曲牌的对比,发现它们的音调并非完全相异,它们间也有相似、相近之处,二谱之间的脉缘关系不能简单否定。

  • 标签: 太古传宗 纳书楹曲谱 比较研究
  • 简介: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雷默著作《音乐教育的哲学》中文译著的出版,以及学术界“审美”、“文化”、“功能”、“创造”音乐教育哲学话语的不同诉求,“音乐教育哲学”逐渐受到我国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音乐教育到底应该是“审美”、“文化”、“功能”,还是“创造”?音乐教育者该如何走出这一学术“困扰”?上世纪90年代中期,

  • 标签: 《音乐教育的哲学》 教育哲学思想 审美 实践 北美 “文化”
  • 简介:本论文从声乐的角度,对云南同东南亚泰国、缅甸、老挝等国掸傣系族群的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展开比较研究,其主要内容有:关于"南传佛教音乐文化丛"核心层次--巴利语经腔及其跨地域性佛教音乐风格的比较,具体涉及到云南与东南亚佛教仪式中早课、晚课和各种巴利语经腔套曲的比较研究;中介层次--民族语经腔及其地域性佛教音乐风格的比较,主要涉及云南与泰国、老挝安居节公众仪式里的大型傣语经腔套曲,如《维先达腊》的比较研究;外围层次一一宗教-世俗声乐形式的结合及其传统文化特征的比较,主要涉及到各种仪式中同佛教有关的声乐概念、民间吟唱《赞哈》及各种节庆民歌的比较研究等等.

  • 标签: 云南 东南亚 掸傣系族群 佛教节 庆仪式声乐 比较研究
  • 简介:宫廷中的戏曲演出是宫廷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两朝的戏曲演出有一定的延续性,二者无论是在演剧管理机构、演出人员构成以及演出的形式和剧目等方面都有相似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 标签: 戏曲演出 宫廷 明清 文化活动 管理机构 人员构成
  • 简介:<正>十九世纪是和声教学开始兴旺的时期,由于欧洲各地音乐学院的不断创立和音乐教育的普遍需要,一本本凝聚着理论家心血的和声学教科书陆续出版,从而改变了过去主要以对位法作为作曲理论教材的状况。和声,无论在创作中还是在音乐理论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声学教程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由于作者的理论观点不同、教学要求不同、具体处理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和声教学体系。在各派和声教学体系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如何从

  • 标签: 和声学教程 和声教学 教学体系 十九世纪 下属和弦 辟斯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