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历代智者歌以咏之,比德畅神;古今仁者图以记之,益寿延年。而浙之西湖、雁荡、富春,苏之太湖、留园、钟山,皖之黄海、白岳、九华,更以富诗情画意成为丹青粉本。近代以来,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诸家,莫不流连于斯,得天独厚,妙笔生花。江南山水钟灵毓秀,画坛英杰代不乏人,继上世纪陆俨少以后,浙之孔仲起、杜高杰、童中焘则为跨世纪三杰。孔以江海奔腾、水势激荡见称,杜以秀水雄山、古木横云取胜,童以峰峦浑厚、山姿清润载誉。皆为当代山水画史增辉添彩。

  • 标签: 山水画 浙江大学 教授 观赏 逸云 诗情画意
  • 简介:本文为《为持续变革设计:设计与设计师如何驾驭可持续性议题》的书评。通过可持续发展是当下所倡导的设计方向、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如何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及手段等方面,介绍了《为持续变革设计》一书的写作背景、内容和持续设计的意义。

  • 标签: 可持续设计 设计 设计师
  • 简介:从事中国画教学这些年,常与同学们探讨关于绘画状态的问题,也常遇到一些同学勤于笔墨,却苦于"拿不出令自己满意"的绘画作品来,付出的时间与收到的效果不成正比,我以为症结的关键在于大家的"想法太多",小到害怕浪费了一张纸,大到担心老师、

  • 标签: 绘画作品 中国画教学 同学 笔墨
  • 简介:中国当代架上绘画艺术走到了它的临界点,随着1990年代从玩世到艳俗,伴随政治波谱的三种表现风格的反复自我复制,绘画对反抗和躁动形象图像的尽情表现之后,中国当代艺术来到了一个转折点,即绘画如何向着绘画艺术的绘画性和精神高度冲击,而"抽象绘画"就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提高自己品质的一个最为根本的尺度。中国当前的抽象绘画已经有过一些极为有意义的探索了,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的几种方式或一些步骤:首先是那些带有中国文化写意与西方表现手法结合的抽象画,这是一个比较直观的结合,虽然中国文化没有西

  • 标签: 中国文化 刘可 自我复制 表现风格 如何向 精神高度
  • 简介:曾先后写过两篇有关周俊杰先生书法艺术的小文章,今日,当我第三次认真审视先生书艺,又有了想说几句的念头,这完全出于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使然。首先,面对周俊杰先生的书艺创作,想来毋须笔者饶舌。早在二三十年前,在中国

  • 标签: 先锋 笔道 这一个
  • 简介:  中国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旅法华裔艺术家熊秉明先生生前曾说:"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这是基于中国传统诸文、艺之比较与中西文化对比之后得出的结论,得到诸多有识之士的认同.由记事到成为艺术,再到受到自然、社会规律改造升华而成为载"道"之器,中国书法就如一条内脉,在中华文化数千年发展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 标签: 临摹创作 创作赵孟 小青著
  • 简介:199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雕塑界,李象是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其作品不仅有鲜明的个人语言特征,清晰的发展线索,而且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院雕塑在新时期的变化与拓展。事实上,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国雕塑致力于学院化的建设。所谓雕塑艺术的学院化,在于能将既有的雕塑知识、范式以系统化的训练传授给学生,能将从古典到现代阶段的精华结晶化、课程化,

  • 标签: 雕塑艺术 李象 现代阶段 学院化 课程化 语言特征
  • 简介:,原名郝丽春,1912年12月25日生于山西灵石县。著名现代版画家,美术评论家,1931年考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1933年与曹白等组织木铃木刻研究会,同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后,力参加上海救亡演剧

  • 标签: 现实主义 力群 人物访谈 版画 美术评论 艺术风格
  • 简介:有“文人画”之说,一“文”一“人”而成之画,谓之“文人画”。所谓“文”者,以成其志;“人”者,以成君子。《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标签: “文人画” “文” 《春秋》 儒家经典 《易》 《礼》
  • 简介:一宋克在书法史上的历史地位宋克(一三二七—一三八七)字仲温,一字克温,号南宫生,又号东吴生,长洲人,元末明初书法大家。宋克因负诗才,又与杨维祯、倪瓒、高启、徐贲、张雨、饶介、杨基、王行、施耐庵等交游,在元末的苏松文化圈已经知名度很高。在书法方面,

  • 标签: 书法大家 施耐庵 饶介 书法史 元末明初 倪瓒
  • 简介:荆浩,字浩然,号洪谷子,唐时河内郡河内县人,今河南沁阳,唐末隐居太行山洪谷,有《笔法记》传世。荆浩生平记载甚简约,生卒年不详,本文考证,荆浩生于约唐文宗太和四年(830),殁于约唐昭宗天佑三年(906)。

  • 标签: 荆浩 《笔法记》 唐末 生卒年 唐文宗 河内
  • 简介:《笔法记》评张璪:"故张璪员外树石,气韵俱盛,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旷古绝今,未之有也。"张璪,生卒不详,字文通,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官至检校祠部员外郎,故荆浩称"张员外"。《历代名画记·唐朝下》载张璪作画时"朱泚乱京",指建中四年(783)泾原军哗变。

  • 标签: 荆浩 《笔法记》 气韵 笔墨 作画
  • 简介: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金农、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终生贫困,“癸未秋,先生没于扬州佛舍”。(罗聘《冬心先生续集跋》)《清史稿·列传·艺术》“金农”条略日:金农分隶小变汉法,截毫端,作擘窠大字。年五十,始从事于画。初写竹,继画梅,又画马,复画佛。“性逋峭,世以迂怪目之。诗亦壤削苦硬”。

  • 标签: “扬州八怪” 金农 艺术 画马
  • 简介:扬州"八怪"之称,最早见于清汪鋆《扬州画苑录》,其卷二"虞蟾"条云:"所惜同时并举,另出偏师,怪以八名(如李复堂、啸村之类——原注),画非一体,似苏(秦)、张(仪)之捭阖,偭徐(熙)、黄(筌)之遗规。率汰三笔五笔,覆酱嫌桷(原字为左"牛",右"角",字典无此字),胡诌五言七言,打油自喜。非无异趣,适赴歧途。示崭新于一时,只盛行乎百里。

  • 标签: “扬州八怪” 画家 绘画作品 绘画技法 徐迅
  • 简介:2010年3月4日下午由中国美术馆和朱德工作室联合举办的全面反映旅法中国艺术家朱德艺术历程的“朱德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朱德回顾展”展出的作品,除油画、水墨、书法之外,还有陶瓷、速写以及朱德从艺历程的文献资料等。展览涵盖了朱德从早期到最新的作品,类型多样,重点突出,113件作品清晰地呈现出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探索和艺术风格的演变过程。

  • 标签: 中国美术馆 朱德群 2010年 艺术历程 文献资料 艺术风格
  • 简介:本文将黄庭坚在舟中观“长年荡桨,丁拨棹”的形象描述进行历史复原,并置于北宋当时社会生活中进行考察,结合文献记载、图例、作品以及黄氏此一时段的书论依理序说,从构成原理、形式美感和风格特征等层面来展现“长年荡桨,丁拨棹”所喻知的书学内涵。进一步印证黄庭坚从自然物理中所获得的力度美感和运动节律,通灵感悟为他草书紧駃曲涩、奇宕纵逸的审美价值观。

  • 标签: 黄庭坚 长年荡桨 群丁拨棹 形象喻知
  • 简介:一、从《桃花渔艇图》到桃源涧恽寿平《南田画跋》中有《为周太史画桃源》一则:桃源,仙灵之窟宅也,飘渺变幻而不可知。图桃源者,必精思入神,独契灵异,凿鸿蒙,破荒忽,游于无何有之乡,然后溪洞桃花,通于象外,可从尺幅间一问津矣。

  • 标签: 恽寿平 春树 想象 读解 交谊 桃源
  • 简介:本文对《瑞鹤图》赵佶题跋中“清晓”与“次夕”时间上的矛盾提出质疑,探讨了此图诗文、画作与题跋三者的关系。这一解读对我们重新认识古代名作有启发意义。

  • 标签: 《瑞鹤图》 赵佶 清晓 次夕 审美价值 北宋
  • 简介:刘丽萍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1990年参加“女画家的世界”展览,以《地支》等一批油画而崭露头角,展示了新的气象和创作上的自如与自在的状态。刘丽萍是一位善于观察生活的艺术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她的作品以土地川泽丘陵,衍沃原隰的大地上的诸种生命形态为艺术表现对象,扎根于大地,体现出随顺众生、尊重众生的情怀,充满了对自然生命的敬意。刘丽萍敏感于时代的问题,而提问的方式不张扬,不夸张,没有国际大都会的摩登和纷沓嘈杂,而是俯首于大地,从他人不着意处入手,内求深掘,在好似不经意间散发出最本质的东西。从而拾得无限自然和生机,正如庄子云:“无声之中,独闻和焉。”

  • 标签: 艺术创作 刘丽 自然生命 学院版画 观察生活 90年代
  • 简介:我国近代著名书法家李瑞清写于80年前的三幅书法作品,不久前在湖北沙市被重新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其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李瑞清在题款中要言不繁地将他多年来悉心研究的八分书的心得体会,通过摹写碑帖分别予以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出现于汉代,且在书法史上一直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的八分书,在分行布白、结体笔势等作书要诀上,有了一种较为直观的解说。

  • 标签: 八分书 李瑞清 心得体会 重新发现 书法作品 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