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正>在围绕着西方现代派文艺的讨论中,就涉及到文艺作品的真实性问题。的确,没有一个西方现代派文艺家认为自己的作品是不真实的,也没有一个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流派不以真实相标榜。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有多少这样的文艺流派,就有多少关于真实的主张;有多少这样的文艺家,大体上讲,也就相应有多少对真实的不同看法。英国现代著名作家阿·赫胥黎在《夜晚的音乐》一书里写道;“‘真实?’人们会问,‘是不是譬如说2+2=4,或者说维多丽亚女王在1837年登基,光是以每秒钟187000哩的速度行进这类真实?’当然不是,诸如此类的真实在文学作品中显然是不多的。”阿·赫胥黎是1963年下世的。他死后不久,即在六十年代后期,西方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绘画流派,人称“超级现实

  • 标签: 超现实主义 真实观 文艺流派 六十年代 西方现代主义 象征派
  • 简介:在当代英美文学理论界,英国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毫无疑问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以其《文学原理引论》(1983年)一书而蜚声英美文学理论界,并以其睿智、诙谐的文风赢得了大批专业和非专业的读者,因此该书自面世以来热销不衰,以至于哈佛商学院竟然把此书列为成功营销的一个案例,各大学的英美文学系也将其指定为必读书,

  • 标签: 伊格尔顿 批评观 英美文学 哈佛商学院 文学原理 理论界
  • 简介:由唐入宋,重建成圣工夫成为儒家主要问题,旧有的《中庸》诠释范式已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李翱作《复性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回应,但未形成新的《中庸》诠释范式。北宋契嵩禅师依据佛教如来藏系思想,将佛教本体论思维模式纳入《中庸》,形成了以中庸之体、用、境为内容的《中庸》新范式。这一新范式正式回应了重建成圣工夫的问题,即中庸之体是重建成圣工夫的本体依据,中庸之用是重建成圣工夫的经验依据,中庸之境是重建成圣工夫的最终效果。

  • 标签: 契嵩 范式 中庸之体 中庸之用 中庸之境
  • 简介:钱谦益编纂《列朝诗集》,是以吴中诗学传统为本位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质。《列朝诗集》有意识地以流派之中吴中籍诗人的多少,和宗旨纲领是否合于吴中诗学传统,作为标准,来评价和定位明代的各种诗学流派;并且整理出了一条完整的吴中诗学发展脉络,以之为明代文学发展的主线和正脉。

  • 标签: 钱谦益 《列朝诗集》 吴中诗学本位
  • 简介:雅俗观念是书法审美中的重要范畴。高二适对于书法雅俗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古为雅,以今为俗,通过对章草的回溯和学习,来实现"草法亦与之变化入古,斯不落于俗"的目的;以文为雅,以匠为俗,重视读书和诗文对于书法家审美趣味的陶冶作用,彰显书法的文化属性,强调以文养书;以清为雅,以浊为俗,这涉及到审美趣味的汰练和人生境界的提升,通过线条的瘦实现笔力的劲,以虚和的心境实现精神的自由。

  • 标签: 高二适 书法观念 章草
  • 简介:<正>陈慧在《评现代派文艺的一个观念—“非人性化”》(《人民日报》90年8月30日)一文中指出:有些论者把“非人性化”赞为“现代观念”,甚至说它是人类对自身的前所未有的“清醒意识”。流弊所及,在创作实践中照搬“非人性化”观念的也不乏其人,有些作者热衷于挖掘人的兽性、野性、原欲、非理性、无意识、性冲动等等,以为只有这样才标写得“深刻”,才能归入“新潮”。在对“人”的本性的认识上,传统人道主义信奉“性善论”,与之相反,“非人性化”力主“性恶论”,认为人在本质上与禽兽无异,而且这种恶性是无法改变的。在对“人”的能力的估价上,前者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后者则认为

  • 标签: 现代派文艺 创作实践 非理性 非人性化 性冲动 原欲
  • 简介:今道友信对孔子语言的批判,基于其超越存在的形而上学理论。对语言的极端重视,是西方现代哲学的重要特征,尊崇柏拉图思想并随欧洲大陆哲学家们完成哲学的语言转向的今道友信,自然也将语言并将对语言的理解置于最重要的位置上。在今道友信美的形而上学思索中,语言在最高的意义上体现为诗,这样的诗便成为人向存在言说的心声,成为人与存在本身之间的话语。人与存在本身对话,是由于人向往存在本身,而人向往存在本身则意味着人是超越的,即便今道友信所说的作为绝对的超越者的存在本身是先验设定的,但这种设定也只能说明它是源于人的超越本质。

  • 标签: 语言观 批判 孔子 西方现代哲学 存在本身 柏拉图思想
  • 简介:虞山诗派是形成于明末清初江南海虞的一个地城性的诗歌流派,钱谦益为其宗师.当冯舒、冯班成为有力的辅翼后,虞山诗派形成了规模,在明末清初诗坛上与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派和以吴伟业为首的娄东派相鼎立,影响极大.钱谦益与二冯诗学既有趋同亦有分歧,尤其体现在对宋元诗的认识上.而趋同与歧异并存正是虞山诗派兼容乃大的条件,它也使虞山后代诗人继承、发展、超越成为可能.

  • 标签: 虞山诗派 钱谦益 冯舒 冯班 诗学观 明末清初
  • 简介:柏拉图《理想国》中提到教育问题,对后世教育有影响,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称赞“不是一部关于政治的论著,而是迄今为止关于教育的最好的论文,像这样的教育论文,还从来没人写过”。教育思想精辟深刻,使我们受益颇多。教育思想对古代希腊和后世欧洲乃至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不少教育观点到现在仍有启示和借鉴作用,对个人的成功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教育 成才 理想国
  • 简介:王阳明'心学'的构建历程实则是其对《大学》不断诠释的历程。基于王阳明'心学'的发展过程将其对《大学》的诠释亦划分为四个阶段。在其'心学'发端阶段,王阳明走出程朱理学'格物'视域下物人二分的格局,以'知行本体'揭示本体心体;在其'心学'深化阶段,王阳明告别知行之论,进入'意'的层面,主张于'意'中用功,倡导'诚意'功夫法门;在其'心学'成熟阶段,王阳明由'意'进入'良知',力倡'致良知'功夫法门;因'良知'直契本然心体,故归越后王阳明由功夫转入境界,主张'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而进入'心学'化境阶段。通观王阳明'心学'演进历程,其'心学'的建构与其突破朱熹《大学》实则是一体而两面之关系。

  • 标签: 王阳明 《大学》古本 诚意 “致良知” 境界
  • 简介:沈曾植(1850-1922)是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曾一度奉劝康有为“勿言政事,宜以金石陶谴”,而后康有为写成著名的碑学理论著作《广艺舟双楫》。虽然沈曾植在书法实践方面碑帖并举,甚至碑刻经典无所不临,而且成就斐然,但是他仍然未为碑学所囿。而成为碑学最早的反叛者之一,积极为帖派书法张目,为民国碑帖融合书风的发展甚至近现代帖派书法发展作了理论上的铺垫。

  • 标签: 沈曾植 反叛者 碑学 《广艺舟双楫》 帖学 清末民初
  • 简介:生态批评是当代文学批评中的新视角。生态自我具有勇于承担的人格魅力,自我和谐是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从更高层次看是一种生存和道德智慧。《红字》中的海丝特是一位在父权主义、清教教规以及道德谴责的夹缝中生存的女性,她没有屈从命运的安排,而是选择了一种优雅生存的生活方式,走出了生存的困顿,最终形成了其"自我"人格的重构。

  • 标签: 《红字》 海丝特 生态自我观 自我人格重构
  • 简介:萨特的哲学思想在世界各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其文学同样影响深远。本文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出发,探讨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通过对其早期作品《恶心》的作品解析,寻找萨特文学影响深远的原因。

  • 标签: 萨特 存在主义 哲学 文学
  • 简介:本文分析了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中未经诠释的学术话语“存在编码”,参照汉语写作中的同类现象,依次阐释:存在编码与语词的自然语义及其修辞化变异的关系:存在编码与人类经验世界的关系:存在编码以何种方式参与文学文本建构。指出:进入文学书写的“存在编码”,是个人修辞对公共经验局部偏离的存在之思与存在之诗。强势传播公共经验的文学书写,可能导向个人的傀儡生存;通篇流淌个人修辞的文学书写,可能导向个人介入社会的话语阻断。

  • 标签: 存在编码 个人修辞 公共经验 文学语言
  • 简介: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学者称鹤山先生,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是南宋后期重要的理学家。对于魏了翁的理学思想,学界近年来多有探讨,而笔者在此主要通过文集序跋分析作为理学家之魏了翁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即考察魏了翁所撰文集序跋中所涵载的文学信息。笔者勾稽《全宋文》及相关文献可知,魏了翁所撰文集序跋共计四十二篇。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在此四十二篇文集序跋中,魏了翁所撰序题跋的对象大多是理学同道。

  • 标签: 魏了翁 序跋 文集 文学观 《全宋文》 理学家
  • 简介:不知是批评事业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批评事业,总之我是同它在某个难以述清的时间与地点遭遇了。于是,真正的生活就此开始,它注定要让我对其一生都心存感激。之所以这样以为,是因为批评向我无私敞开的理论境域,赋予了我充分爱我所爱的理由和自由。我逐渐意识到,那一度曾经令我望而生畏的理论原来既可创造我的生活,亦可废弃我的生活。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而我却相信本质是同存在一起到来的,只是我们的认识能力总是在怠慢它而已。事实上,如果我们不先行解决某些理论上的问题,我们的生活就不可能真正开始,因为在我们彻底明晓自己究竟需要怎样的生活之前,那一切只不过是一场令人痛心的梦游。就此而言,我想说理论本身便是生活。

  • 标签: 批评观 存在先于本质 认识能力 生活 事业
  • 简介:印第安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和谐、平衡、统一的宇宙观之上的,这种宇宙对于唤起当代印第安人的民族意识、回归印第安传统具有至关重要意义。希尔科在小说《仪式》中,通过展现印第安宇宙的独特性,表达了印第安族裔群体回归印第安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

  • 标签: 《仪式》 传统文化因素 印第安宇宙观
  • 简介: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一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被误控谋杀妻子及妻子的情人而被判无期徒刑,身陷囹圄却一直对自由怀着希望,最终凭借丰厚的知识获得自由的故事。本文通过对这部电影的赏析,从希望、知识、救赎三个方面探讨了该片在今天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 标签: 希望 知识 救赎
  • 简介:空间的建构是绘画艺术画面表达的主要手段。一件绘画作品的产生,可以说是物象物理空间、艺术家心灵空间以及画面空间三者统合的结果。因此绘画艺术又被称作“空间艺术”。而不同民族的绘画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民族不同的空间意识形态。

  • 标签: 物理空间 山水画 绘画艺术 画面空间 绘画作品 心灵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