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关心现代诗的出路问题的人可能不少,而且此问题已反复提起有年了,在中国如此,在不少的外国也如此。外国有种种关于“诗歌的死亡”的怀疑或假设,这里不必作详细介绍,因为我们对于自己新诗的发展情势将体会得更真切。许多作家,甚至一般读书识字的人,年青时热衷于写新诗,后来成熟一些便放弃了这种爱好;不独不屑为之,甚至不屑读之,也不是没有。当然,矢志不移,终生为繁荣现代诗歌而努力的仁人志士也存在。但不管怎样,在这一艺术领域中作出成绩者,远比其它领域少。举个熟悉的例子说吧,徐志摩大概可以称为中国现代的“诗仙’,他的诗写得很俊逸:不拘形式,却有形式感,本意不在于说教,却也不流于淫逸或狂野,从中是可以体味到一些诗的“自由”。他在二十四岁之后才有一个时期爆发“山洪’般的诗情。即使这样,他在那个短期内写出的很多东西,后来都

  • 标签: 现代诗 散文化倾向 现代主义者 旧体诗 中国新诗 “现代主义”
  • 简介:中国传统图案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造型丰富,变化多样.在众多历史文化中,传统装饰图案纹样由于各个民族不同的生活习惯、信仰,而种类繁多,特征鲜明.经过上千年历史的沉淀,其美学价值、艺术语言、装饰规律,均给后人带来极大的艺术启示.探讨在现代设计领域中将传统图案纹样更好地运用及创新,继承其精华,这是对我们每一个人尤其作为一名设计者自身艺术修养的提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将来图形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传统图案 现代设计 历史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图案纹样 传统装饰
  • 简介:<正>吴福辉在《走向自讽和寓意》(《上海文学》1990年5期)一文中指出:“五四”以来的讽刺粗粗可分成三支。鲁迅一派是社会讽刺与悲笑的制造者,几乎一切当代讽刺家均能寻到这个源头。老舍与京派作家是风俗的轻喜剧品格。这一支还有抒情讽刺的变体,比如废名、师陀。何立伟被汪曾祺点醒他与废名的联系之后,近来忽然写起《天下的小事》这类佯装木讷、内含忧愤的讽刺小说,更接近废名的《莫须有先生传》风格了。而钱钟书在老一代讽刺中是一个独特的例外。他的《围城》建立起整体的象征暗喻结构,超前与世界现代讽刺相联结。当代的具有先锋性质

  • 标签: 上海文学 社会讽刺 喜剧品格 京派作家 讽刺小说 汪曾祺
  • 简介:孔子在《论语》中强调学习的重要地位,提倡快乐学习、多闻博见、终身学习、实践学习等方法,重视基础、思考、自学和提问。认真研究和科学对待孔子的学习思想,具有当代价值。

  • 标签: 《论语》 学习理论 现代审视
  • 简介:摘要当下,舞蹈作为肢体语言传达思想的视觉艺术,其运行机制、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已发生转变,受此影响,现代舞蹈审美已发生巨大转向。通过分析时代思想的转变,视觉技术的发展,全球化的冲击等方面对舞蹈审美转向的影响,理清其转向内因,探究在此转向下舞蹈的发展途径。

  • 标签:
  • 简介:当许多讨论仍围绕着当今中国儒学复苏的话题时,刘剑梅的著作《庄子与中国现代文学》(ZhuangziandModernChineseLiterature)则展现了严谨且富于洞见的对于中国道家哲学传统的探究,而道家传统的重要性在中国现代思想及文学研究领域非同小可。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 庄子 中国现代思想 哲学传统 中国儒学 文学研究
  • 简介:绘画透视学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而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美术中,绘画透视学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从更加立体、形象的角度将绘画中的二维图像变为三维的呈现模式,并从不同角度呈现不一样的世界,从而使作品更加逼真、形象,给人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和感受,促进了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发展。

  • 标签: 透视学 绘画透视学 现代 后现代主义
  • 简介:《亚洲新电影之现代性》中的“现代性”折射出亚洲新电影在文本形式、内容精神及品格风貌等各方面特性。将“现代性”视为一个动态概念,亚洲新电影可被视为一个具有开放性与颠覆性、正在演进中的动态体系,从而诠释出电影与亚洲文化、社会和政治之间一种富于张力的、复杂又暧昧的交互关系。亚洲新电影在亚洲国家/民族身份的建构中,既有自觉的主体意识的生成与寻觅,又追问自己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认同与被阐释。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冲突与碰撞中,亚洲新电影铸就了自身具有内部异质性与文化想象的独特品格。

  • 标签: 《亚洲新电影之现代性》 全球化 主体性 民族身份 文化自反
  • 简介:我们正处于现代、前现代和后现代交织在一起的社会历史时期,无法用单一的现代或前现代或后现代来概括,只好用别现代称呼。“别”的“别裁”“别体”“别传”的古义,虽然在今天容易产生误读,表面上看类似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生造的词“differrance”(延异),

  • 标签: 后现代 审美形态 “囧” 社会历史 解构主义 前现代
  • 简介:随着中国社会现代性的演进,工业化大生产、商品经济完成了对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改造,理性的、重视法规的、科学的、工业发达的、效率高的现代城市文明取代了直觉的、人文主义的、以农业为主的、

  • 标签: 社会现代性 左翼作家 书写 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 商品经济
  • 简介:<正>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种空间:多向的线条交叉成立体的构筑,以物质的状态显现又让思维自由穿插其间,能够感受到空气的流动、音律的敲击和色味的诱惑,听任心灵以最大的限度拓伸,又柔软地缩成一团,幸福的青绿枝条就摇动着创作的手臂,从枝到叶都播放着鲜润的语言。——这便是作家创作中完全投入的心境与情绪。

  • 标签: 现代抒情小说 情绪结构 形式情绪 情感 社会心态 抒情意境
  • 简介: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把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统称为"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超越,其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随后渐渐扩展到文学艺术的其他领域。本文主要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相关理论和定义作以梳理总结,分析当代较为经典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作品,从而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设计方法,明确其对于当代设计的影响,并就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与应用提出自己的观点。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设计 人性化 复杂性
  • 简介:浓郁的现代都市气息 序《美方雇员》彭荆风在贵州作家群中,余未人是位写作勤奋的女作家,近10年发表了众多的短篇、中篇、长篇和散文、报告文学;《美方雇员》这部中篇小说集中的7个中篇,曾散见于《中国作家》、《小说家》、《花溪》等刊物,得到读者的好评。中篇小...

  • 标签: 现代都市 中篇小说 艺术功力 短篇小说 作家 雇员
  • 简介:民族国家意识作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王一川先生指出:“中国形象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都具有空前的重要性:作家和诗人们总是从不同角度去想象中国。”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从乡土的角度来想象和构造中国形象,则是一种非常直接也比较普遍的现象。以人的自由自觉为核心的道德、政治、经济、法律等层面的理性原则,贯穿在乡土中国形象的建构和想象中,在从乡土性出发对本民族的自我审视的具象表达中,形成了现代性新传统。

  • 标签: 文学的现代性 中国形象 乡土性 中国文学史 形态 国家意识
  • 简介:<正>袁可嘉在《光明日报》(88年6月26日)发表的《还是叫“中国式现代派”,好》中认为,把当前有别于我国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和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的、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西方现代派文学和现代文论影响和启迪的作品称为“伪现代派”不妥,还是叫“中国式现代派”好。因为这一新品种的主要内容、精神和思想还是中国式的,现代中国人的,不是西方人的,更不是现代西方人的。他说: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展,中国式现代派将有所进展。人民在思维方式上必将有巨大变化,

  • 标签: 西方现代派文学 中国式 现实主义文学 西方人 现代中国人 思维方式
  • 简介:近十几年来,"中国画的现状、前景,中国画的何去何从,再次成为国内美术界争论的焦点。但今天的争论是昨天争论的继续,回顾本世纪前期的争论状况,有助于对今天难分难解的问题作历史的清理"。本文试图通过对近现代"美术革命"思潮的分析来探究中国画的发展。

  • 标签: 美术 美术革命 思潮
  • 简介:黄子平在分析丁玲《在医院中》的时候,引进了“现代性”这样一个概念。他设问说:“为什么是‘医院’,而不是可能更为偏狭保守的乡村(如鲁迅的‘未庄’)?……当然,描写一个本来即以治疗病患为己任的单位的‘病态’,可以讽刺性地使上述‘尖锐对立’显得更为鲜明触目。……但是,不容忽略的是,尽管有这样多的‘愚昧无知、偏狭保守、自私苟安’等‘小生产者的思想习气’,从结构上看,‘医院’这种社

  • 标签: 中国现代性 中国现代化 现代性问题 国家意识形态 中央集权 概念
  • 简介:七十年前的烽火硝烟中,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成的西南联大,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扎下了它暂时的营地。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西南联大无疑是一所真正意义上丰碑式的大学。它的出现虽说是在战争环境中,为了保存中国现代正规教育的脉息而采取的临时举措,但风雨如晦之中,它“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立民主堡垒之称号”,推崇人文主义、学术自由和通才教育,具备真正学院精神的本质内涵,这种精神依托健全的治校机制与办学理念,有效地保证了联大一切教育科研以及学术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也吸引和荟萃了海内外众多著名的大师、专家,以及跻身世界学术前沿的青年学者,凝聚了中国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鼎盛的学者和教授队伍,从而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培养、造就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其中有许多人成为蜚声中外的科学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

  • 标签: 西南联大 现代主义 诗派 北京大学 中国现代 学术自由
  • 简介:对于小说叙述,我们首先应当从模式化的角度来看待它,它不具备一定的模式便不会区别于其他语言,也不会呈现出它的具有特征的世界。因此,小说叙述总要确立一定的语言模式。但是,千变万化的小说叙述现象不可能被纳入一个统一的轨道或单一的系统中,它必然有其非模式化的方面,即总是对自身的模式有解除倾向。这样,小说叙述是一个不断拆毁自身模式又重建自身模式的过程。每一部小说都是语言模式的某一肯定方面,也是另一否定方面。没有完全符合规范的虚构语言,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虚构语言的规范。模式可以用它的固定性来统一个别语言,也可以被个别语言的变化所摧毁而获得重建。

  • 标签: 语言模式 语言符号 小说叙述 现代小说 能指与所指 结构主义
  • 简介:中原现代早期绘画因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美术教育、写实主义绘画、中原农耕文化、战争、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具有浑厚、粗犷的阳刚之气及浓郁的乡土气息的绘画风格。其阳刚和乡土之气具有粗中有气、朴而有神、浑朴相融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生活内容.表现了雅俗共赏的审美观念.成为20世纪中国繁荣的大众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绘画风格 中原 早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 解析 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