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最新数字,1993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左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叶震预测说,今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在10%左右。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粮、油、肉、水产品产量突破历史记录。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生产和效益均比上年同期增长四成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了19.5%,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前11个月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比上年同期增长

  • 标签: 国民经济增长 水产品产量 国有工业企业 新闻发言人 国内生产总值 国家统计局
  • 简介:中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直接推动。其中,推动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对每年国债发行量的控制。实践证明,国债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拟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对国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

  • 标签: 国债 GDP 误差修正模型
  • 简介: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农村市场在国内市场中居于重要地位,而农民收入不高,消费水平低,严重影响了内需的扩大,更不利于经济

  • 标签: 农业规模 经营规模化 扩大内需特色农业 城乡差距
  • 简介:经济增长决定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对于满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文章首先对山西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了一般分析,之后以1978~2009年山西省财政收入与GDP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利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山西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做了进一步分析,并根据结论提出了增强二者协调性的对策建议。

  • 标签: 财政收入 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 简介:试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及其制衡法则崔永和,向玉竹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问题,一直是哲学、经济学、生物学及其他相关的具体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课题。同人类单纯依赖环境与试图完全摆脱环境约束的两种不同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相联系,哲学上长期存在着...

  • 标签: 经济增长 人类活动 经济效益 经济发展 马克思 自然环境
  • 简介:为了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消费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用协整分析方法检验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与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采用恩格尔一葛兰杰(EG)检验并考虑数据结构变化的可能,研究了外部经济环境冲击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消费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如不考虑样本数据的结构变化,对于变结构时间序列数据,EG方法没有检验到协整关系;如考虑结构变化,通过设定虚拟变量,协整关系被成功测出.并且建立了不同时期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消费之间已形成长期稳定均衡关系,该关系分别于1989年和1997年产生显著变化.

  • 标签: 变结构协整 经济增长 虚拟变量 消费 误差修正模型
  • 简介:经济增长是各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从理论角度探索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一直是个重点课题.文章针对湖北省的经济增长及其主要影响变量1990—2012年的年度数据,结合因子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算法,并引入时间变量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物质资本增长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3.46%,外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35%,因此湖北经济增长属于投资驱动型.

  • 标签: 湖北省 经济增长 计量经济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因子分析法
  • 简介:通过VAR模型的建立来研究影响福建省经济增长的因素,得出居民年消费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进出口贸易值对福建省GDP增长的影响。此外,福建省经济增长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均衡稳定的关系,并且进出口贸易值对经济增长拉动最为明显.

  • 标签: 回归分析 VAR模型 GRANGER因果检验 脉冲分析 方差分解分析
  • 简介:为了明确我国民事诉讼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以1978—2012年由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审民事案件数与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样本数据,通过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民事诉讼量与经济增长的水平值序列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民事诉讼量的长期收入弹性为0.5359,即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对应的拉动民事诉讼量将会增加0.5359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对民事诉讼量增长的作用显而易见;经济增长与民事诉讼量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是民事诉讼量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有助于预测民事诉讼量,民事诉讼量不利于预测经济增长.

  • 标签: 民事诉讼 GDP 协整分析 误差修正模型 GRANGER因果检验
  • 简介:随着我国旅游行业地快速健康发展,旅游行业实现了对自身产业发展结构地优化和调整,以调整为背景,能够有效促进旅游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本文重点分析我国旅游产业结构发展变迁对于实现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影响。通过总结分析各项调查数据,利用相关计算方法计算得出结论,为旅游产业结构变迁提供参考性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及实现旅游经济增长提供帮助。

  • 标签: 旅游行业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 简介: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于教育的中长期经济效果基本看法一致,即都认为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进而可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但利用教育来刺激经济的短期增长仍缺乏一致的意见。1999年4月至6月初,北京大学课题组就教育对短期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

  • 标签: 短期经济 规模扩展 普通高校 高等教育规模 基本结论 作用研究
  • 简介: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以人力资本为依托的发展时期,当前各国在经济领域的竞争,实质上已经变成了人力资本的竞争。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强大拉动力已经多次被验证。在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河南省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河南省经济增长都起到促进作用,而且人力资本所起的作用已经超过了物质资本的作用。所以,河南省要想获得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

  • 标签: 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 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
  • 简介: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文章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描述,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名义产出和实际产出进行了估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信息技术产业对GDP和GDP增长率的贡献以及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指出了信息技术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特别是1997年以来通货紧缩型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信息技术 经济增长 通货紧缩 实证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引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简称C-D)生产函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实证分析模型,利用贵州省公共投资1990—2009年度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协整分析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得出贵州公共投资存量与GDP两者存在相互促进的双向因果关系,公共投资资本的产出弹性较高,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强。并得出总量生产函数对于非公共投资存量和就业人数为规模报酬不变,而对于所有生产要素为规模报酬递增。

  • 标签: 公共投资 经济增长 产出弹性
  • 简介:在分析现有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数量脱钩理论研究了1995—2015年中国三大区域、30省市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状态,并对区域碳排放减排目标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状态总体呈“M”型波动特征;东部脱钩指数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区域间脱钩状态变动较大,呈差异化特征。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可见需要因地制宜和因地施策实施碳减排。

  • 标签: 经济增长 碳排放 数量脱钩 碳减排
  • 简介: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着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别于其他国家,研究我国的经济增长就存在一定的必要性。本文是基于自回归分布滞后(ADL)模型,对我国1978—2013年的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即判断数据的平稳性,然后进行协整检验及Granger检验,判断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最后构建误差修正(VEC)模型,从实证视角验证了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关系。

  • 标签: 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财政收入 经济增长 误差修正模型
  • 简介: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及其与国内各区域相互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对国内其他区域的溢出效应大,发挥着引领全国经济的火车头作用;从国内其他区域获得的溢出效应更大,在区际经济联系中得到更大的收益;外溢效应更多被中部和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区所吸收,对经济落后的西北、西南区域的溢出效应较小,但是西北、西南区域对东部沿海地区的溢出效应却较大。

  • 标签: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东部沿海 溢出效应 实证分析
  • 简介:我国“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我国今后五年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这表明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和环境已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在未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应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质量经济”问题已成为理论研究的新的重要课题。本文在阐述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构成的基础上,结合温州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的一些问题,从金融支持机制的角度对相关指标的优化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 标签: 温州地区 区域经济 质量指标 优化 金融支持机制 经济增长质量
  • 简介:为研究安徽省建筑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选取了二者从1983到2013年之间的相关数据,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相关知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建筑业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显现出单向的因果关系,即我省经济增长是建筑业得以发展的原因。在对安徽省建筑业和GDP的方差分解研究中表明,安徽省经济增长对于促进建筑事业的贡献作用要大于后者对前者的作用。当前安徽省经济发展方式面临转型的背景下,针对我省经济发展与建筑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实现我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 标签: 安徽省 经济增长 建筑业
  • 简介:"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也在逐年增加.文章以精准扶贫为研究背景,采用线性面板回归和门槛效应回归模型对我国省际间2005—2015年间农村扶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扶持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受到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农村扶持和经济增长呈现出倒U型关系,在低城市化地区,农村扶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这种促进作用在逐渐降低;此外,产业结构水平、农村投资以及城乡消费差距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精准扶贫深入推进,要更加注重支农惠农体系的建设,提高农村的扶持力度,协调好城市化发展和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 标签: 精准扶贫 农村扶持 农村救济 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