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双妊娠的发生率增加,早产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有证据表明,超声检测宫颈长度和胎儿纤维蛋白测试可以预测双妊娠的自发性早产,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有效的双妊娠的自发性早产的干预措施。本文对双自发性早产的预测和预防进行阐述。

  • 标签: 早产 预测 预防
  • 简介:摘要小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作为新生儿中的特殊群体,在围生期患儿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存活者往往遗留许多健康问题和后遗症。早期积极的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体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提高免疫力,但过快生长又与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等相关。如何权衡利弊,实现最适追赶生长,是目前SGA营养支持所面临的重要挑战。该文就SGA生长发育特征、营养需求、喂养策略及生长速度进行综述,旨在为小于龄儿喂养指南的进一步制定提供基础资料。

  • 标签: 小于胎龄儿 营养 喂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双绒毛膜双之一死宫内(single intrauterine fetal demise,sIUFD)存活儿的围产期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生殖医学科行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新鲜胚胎移植的4922个周期(包括3116个FET周期的单活产周期和1806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单活产周期)。其中新鲜周期的对照组纳入1000个单分裂胚移植后的单活产周期,消失双综合征(vanishing twin syndrome,VTS)组纳入806个双分裂胚移植后双绒毛膜sIUFD幸存儿单活产的VTS周期。冻融周期的对照组纳入2445个单胚胎移植(613例分裂胚和1832例囊胚)后单活产周期,VTS组纳入385个双分裂胚移植和286个双囊胚移植后双绒毛膜sIUFD幸存儿单活产的VTS周期。分别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以及孕龄、出生体质量、早产率、低出生体质量率、小于龄儿率和先天畸形率等围产期结局的差异。结果在囊胚移植的冻融周期中,VTS组出生体质量低[(3 316.82±617.69)g比(3 405.16±550.68)g,P=0.013],低出生体质量的发生风险高[aOR(95% CI)=2.70(1.46~5.00),P=0.002],但在分裂胚移植周期中,VTS组和对照组围产期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冻融周期囊胚移植后受孕的VTS幸存儿围产期风险升高,选择性单胚移植是改善辅助生殖技术受孕患者妊娠预后的关键。

  • 标签: 生殖技术,辅助 消失双胎综合征 围产期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陕西省育龄妇女围孕期钙补充与单新生儿小于龄儿(SGA)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0-2013年陕西省30个区(县)曾经怀孕且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信息。以单新生儿是否为SGA为因变量,分别以育龄妇女围孕期和不同孕期是否进行钙补充为自变量,调整协变量,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建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育龄妇女28 357名,年龄(28.08±4.74)岁;农村居民占79.28%;围孕期钙补充率达60.90%。单新生儿中,女婴12 810名(45.17%),体重为(3.27±0.16)kg,龄(277.44±8.80)d;SGA发生率为11.35%,其中母亲围孕期进行钙补充SGA发生率为10.48%,母亲围孕期未进行钙补充SGA发生率为12.70%。母亲是否为高龄产妇、母亲户籍、母亲职业、母亲产次、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对其围孕期是否进行钙补充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在调整上述协变量后,结果显示,育龄妇女围孕期进行钙补充,其单子女发生SGA风险减少16%(OR=0.84,95%CI:0.77~0.92)。进一步对围孕期的不同时期分析显示,孕中期和孕晚期进行钙补充对新生儿SGA发生风险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孕期钙补充与SGA结局关联的亚组分析显示,非高龄产妇、母亲文化程度较低且家庭经济状况为中等,其围孕期进行钙补充与其单新生儿是否为SGA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龄妇女围孕期进行钙补充与陕西省单新生SGA的发生风险降低有关。

  • 标签: 钙补充 小于胎龄儿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 简介:摘要玛瑙山铁锰多金属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产于岩体外接触带玛瑙山背斜虚脱部位、间破碎带、次级断裂构造及花岗斑岩脉两侧边缘或附近。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阶段性。研究结果表明,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于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铁锰多金属矿床。运用玛瑙山铁锰多金属的成矿模式,在玛瑙山铁锰多金属深、边部及外围枫树下、水湖里、天字号一带,可能找到同类型的铁锰多金属矿床。

  • 标签: 成矿规律 铁锰多金属矿 玛瑙山 湖南郴州
  • 简介:摘要心监护是目前产程中监护胎儿的主要手段,但其广泛应用并未降低脑瘫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反而增加了剖宫产及阴道手术产率。近年来提出的心监护三级评价系统对客观评价心监护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胎心监护 三级评价系统 局限性
  • 简介:摘要急性双输血综合征(TTTS)是单绒毛膜双妊娠极其罕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单绒毛膜双妊娠的1.5%~2.5%。本文报道了1例急性TTTS,并结合产前心监护、产后胎盘灌注以及文献复习,以期加深对于急性TTTS的认识。急性TTTS多发生于两胎儿脐带附着位置较近的病例,因此,孕期应加强对单绒毛膜双脐带附着位置的检查,对于脐带附着位置较近的病例,孕晚期和围分娩期应加强胎儿监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小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出生的足月SGA为SGA组,按1∶1比例随机抽取同期、同龄的足月适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为AGA组,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及母亲妊娠期情况,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足月S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SGA组和AGA组各纳入733例,两组性别、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妊娠期高血压(OR=4.930,95%CI 2.616~9.288)、子痫前期(OR=7.648,95%CI 4.060~14.404)、妊娠期贫血(OR=1.868,95%CI 1.440~2.423)、首次分娩(OR=2.070,95%CI 1.658~2.586)、孕前体质指数偏低(OR=1.480,95%CI 1.111~1.973)是足月S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孕期体重增长超过正常范围(OR=0.483,95%CI 0.235~0.990)是足月SGA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妊娠期合并贫血、首次分娩、孕前体质指数偏低是足月S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期体重增长超过正常范围是其保护因素。

  • 标签: 婴儿,小于胎龄 危险因素 足月儿
  • 简介:摘要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其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人体通过摄入、吸入和皮肤接触暴露于微塑料。微塑料可通过细胞毒性与干扰信号转导、影响能量动态平衡和新陈代谢、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以及作为微生物和有毒化学物质的载体等机制影响母健康。本文旨在综述微塑料的理化性质、人体暴露途径、对母的不良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 标签: 母亲暴露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物 微塑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妊娠合并葡萄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9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0例宫内妊娠合并葡萄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同期本院产科分娩65 960例,宫内妊娠合并葡萄的发生率为1/6 596。10例中,完全性葡萄与胎儿共存(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 and coexisting fetus,CHMCF)和部分性葡萄与胎儿共存(partial hydatidiform mole and coexistent fetus,PHMCF)分别为4例和6例。10例患者年龄(30.9±4.1)岁,范围为26~35岁;妊娠2.5(1~4)次。9例在22周+3(12周+3~32周+3)发现,1例于孕9周+发现。(2)6例妊娠期反复阴道出血,3例出现妊娠呕吐,2例妊娠中晚期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发生子痫前期,1例发生重度二尖瓣反流伴轻度肺动脉高压。(3)10例血清β-hCG最高值为139 935(16 990~546 033)U/L,其中CHMCF和PHMCF患者分别为212 500(200 000~546 033)U/L和60 768(16 990~225 000)U/L。(4)5例超声提示胎盘蜂窝状暗区,2例超声仅提示胎盘增厚,1例B超示双侧卵巢巨大黄素化囊肿、胸部CT见左肺下叶多个转移瘤、肺部MRI提示左侧肺部胸膜壁多个结节、盆腔MRI提示妊娠合并完全性葡萄,1例超声提示胎盘水泡样,1例超声提示胎儿腹壁连续中断、可见包块、其内可见胃泡、肝脏、部分肠管回声以及脐膨出,1例为胚胎停育。(5)1例羊水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X,未发现异常,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检测结果为arr[hg19](1-22)×2。其余病例拒绝产前诊断。(6)10例患者中,3例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2例行药物流产+清宫术,2例发生自然流产行清宫术、妊娠物可见胎儿及葡萄样组织,1例葡萄局部侵犯子宫、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因孕妇左下肺转移瘤行剖宫取术,1例孕33周+4发生子痫前期、行剖宫产获得两早产儿;4例病理提示妊娠合并完全性水泡状块、免疫组织化学P57(-),6例病理提示妊娠合并部分性水泡状块、P57(+)。(7)10例患者按葡萄术后随访,2例CHMCF发生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并予以化疗,8例未发生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结论产前发现宫内妊娠合并葡萄后,应立即鉴别PHMCF或CHMCF。CHMCF可能存在更高的流产、胎儿宫内死亡、早产、子痫前期等妊娠并发症风险,是否继续妊娠,应采取个体化原则。PHMCF患者胎儿畸形或胎儿丢失风险较高,建议及时终止妊娠。

  • 标签: 葡萄胎 子痫前期 妊娠并发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粪性腹膜炎产前超声诊断与胎儿临床结局的相关性,重新认识源性疾病。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前超声诊断、出生后证实的46例粪性腹膜炎患儿病例,保守治疗组35例(男18例,女17例),龄(38. 42±0. 86)周;手术组11例(男8例,女3例),龄(37. 85±1. 65)周。粪性腹膜炎产前超声诊断标准为腹腔内钙化灶,伴或不伴腹水、假性囊肿、肠管扩张和羊水过多等超声声像学表现。所有诊断病例均动态监测孕期过程至分娩,超声检查对病灶形态、大小或内部回声等发生变化进行分析和形态描述,结合产前临床胎儿学分析和孕期管理。生后进行临床追踪复查及随访,有明确手术指征者手术治疗。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产前超声诊断粪性腹膜炎共46例,腹腔内钙化灶46例(100%),钙化灶合并腹水25例(54. 3%),合并假性囊肿18例(39. 1%),合并肠管扩张12例(26%),合并羊水过多11例(23. 9%)。46例粪性腹膜炎全部出生,生后体检和X线检查再次得到确定诊断,35例(76%)生后仅需要保守治疗,11例(23. 9%)生后因肠梗阻新生儿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治疗成活,随访1~5年均健康发育,有2例分别于6个月和8个月因腹股沟疝和隐睾腹腔镜手术检查发现腹腔钙化灶已经吸收。腹腔内钙化合并腹腔积液、腹腔内假性囊肿、肠管扩张和羊水过多的发生比例在各组手术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粪性腹膜炎产前超声与胎儿临床结局关系密切,需要从源性疾病再认识。大多数粪性腹膜炎出生后仅需要保守治疗,小部分需手术治疗,临床结局均良好。

  • 标签: 腹膜炎 产前诊断 胎儿
  • 简介:摘要子痫前期是产科特发的多系统疾病,常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双妊娠为高危妊娠,发生子痫前期时病情重,母儿并发症增加,其临床诊治研究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重视。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多样化,双绒毛膜性、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初产妇、高龄等均为双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终止妊娠时机根据绒毛膜性来选择,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以减少母儿不良妊娠结局。临床研究多是利用综合指标联合筛查的方式预测子痫前期,如何药物预防仍需进一步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 标签: 双胎妊娠 子痫前期 妊娠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二产妇产后负性情绪并对其危险因素予以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二产妇400例,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产妇产后负性情绪进行调查,并根据结果分为研究组(有负性情绪产妇)与对照组(无负性情绪产妇),比较两组人口学特征,产科特征情况以及社会支持状况,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00例二产妇中,负性情绪76例,发生率19.00%,职业、妊娠合并症、分娩陪伴、孕期增重、产前焦虑、产前抑郁、家庭月收入均可能是二产妇产后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均P<0.05)。研究组新生儿性别不满意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早接触早吸吮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产妇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职业、有妊娠合并症、无分娩陪伴、孕期增重、产前焦虑、产前抑郁、新生儿性别不满意均是二产妇产后负性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接触早吸吮、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是二产妇产后负性情绪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产妇产后负性情绪的发生风险较高,且无职业、有妊娠合并症、无分娩陪伴、孕期增重、产前焦虑、产前抑郁、新生儿性别不满意均会增加其产后负性情绪发生风险,早接触早吸吮、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可有效降低其产后负性情绪发生风险,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 标签: 产妇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妊娠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且双均活产的双妊娠孕妇2 035例及其4 070例活产新生儿,其中211例窒息新生儿作为窒息组,余未发生窒息的3 859例新生儿作为非窒息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χ2趋势检验比较组间产妇及新生儿一般资料及围产期并发症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结果2 035例孕妇年龄为(31.8±4.4)岁(17~52岁)。分娩孕周为(35.2±2.2)周(25~40周),早产1 330例(65.4%),其中≥34周的早产997例(49.0%)。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妊娠占22.6%(460/2 035)。4 070例新生儿总体窒息发生率为5.2%(211/4 070),其中双之大为5.0%(102/2 035),双之小为5.4%(109/2 035)。随着龄增加,双之大、双之小和总体的窒息发生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值分别为549.693、1 089.709和1 601.965,P值均<0.001);随着出生体重增大,双之大、双之小和总体的窒息发生率也呈下降趋势(χ2趋势值分别为437.906、848.007和1 273.386,P值均<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窒息组较非窒息组龄及出生体重低[(34.1±2.8)与(35.3±2.1)周,t=6.279;(2 113.3±565.7)与(2 339.6±478.7) g,t=5.700],而男婴[58.3%(123/211)与48.5%(1 878/3 859),χ2=7.704]、阴道分娩[10.4%(22/211)与4.5%(173/3 859),χ2=15.493]、单绒毛膜双羊膜囊[27.5%(58/211)与22.3%(862/3 859),χ2=7.714]、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特殊并发症[8.1%(17/211)与2.5%(95/3 859),χ2=23.403]和胎儿窘迫[13.7%(29/211)与3.8%(148/3 859),χ2=47.222]的比例高(P值均<0.05)。校正龄、出生体重、性别后的多因素分析发现,阴道分娩(OR=1.748,95%CI:1.069~2.861)、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特殊并发症(OR=3.200,95%CI:2.056~4.982)和胎儿窘迫(OR=2.017,95%CI:1.073~3.791)是双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龄小、出生体重低的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阴道分娩、胎儿窘迫及合并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特殊并发症的双新生儿更容易发生新生儿窒息,临床需做好充分复苏准备。

  • 标签: 妊娠,双胎 新生儿窒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电子心监护是产科评估胎儿宫内情况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能够快速、有效识别胎儿缺氧,为改善可能发生的不良妊娠结局赢得契机。但电子心监护能否减少新生儿脑瘫和死产的发生尚无有力证据支持。此外,有研究表明EFM可能会导致剖宫产率的增加,特别是低危妊娠。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心监护应用的一些研究进展,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电子胎心监护 新生儿结局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孕妇产前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济宁市3所医院的481例二孕妇进行调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抑郁情况,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自编一般资料问卷测量其相关因素。结果二孕妇抑郁的发生率为45.90%,SDS标准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社会支持间均呈负相关(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4 999元(OR:0.333,95%CI:0.115~0.967)、5 000元及以上(OR:0.198,95%CI:0.063~0.620),长子/女年龄6~10岁(OR:0.629,95%CI:0.402~0.985)、11岁及以上(OR:0.280,95%CI:0.153~0.513)是二孕妇产前抑郁的保护性因素;与丈夫关系差(OR:4.639,95%CI:1.833~11.743)、分娩恐惧(OR:1.980,95%CI:1.290~3.039)是二孕妇产前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二孕妇存在产前抑郁,应加强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使孕妇平稳度过孕期。

  • 标签: 二胎孕妇 产前抑郁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2017年至2018年于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就诊的4例双妊娠联合宫颈环扎术实施延迟分娩病例的诊治经过和母儿预后。4例患者均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妊娠,在第1个胎儿自然娩出后,均表现为宫缩逐渐减弱或消退,未诱发第2个胎儿启动分娩。充分知情同意后在母情况稳定2~3 d后行宫颈环扎术实施延迟分娩。第1个胎儿分娩孕周分别为25+4、23+1、27+1和23周。第2个胎儿分娩孕周分别为30+1、32+6、31+4和24周。延迟分娩间隔时间分别为32、69、31和7 d。延迟分娩胎儿4例,存活3例。存活的这3例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均≥8分,出生体重分别为1 390、2 290和1 620 g,随访至生后2年,均未见发育异常。母体均未发生严重感染、出血和宫颈撕裂等并发症。

  • 标签: 妊娠,双胎 环扎术,宫颈 接生,产科 时间因素
  • 简介:摘要普朗铜矿采用自然崩落法采矿在放管理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采取了其改进措施,按照自然崩落法放管理的基本原理,针对现场实践中所遇到的放控制问题进行了处理,对普朗铜矿放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目前自然崩落法放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 标签: 自然崩落法放矿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会阴超声检查足月单低置胎盘孕妇阴道试产分娩结局,探讨低置胎盘孕妇阴道试产的影响因素及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分娩,经会阴超声检查确诊为低置胎盘并行阴道试产的足月单孕妇80例。以胎盘下缘据子宫颈内口距离(IOD)1 cm为界,分为IOD≤1 cm组和1~2 cm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同时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80例低置胎盘孕妇中,IOD≤1 cm组41例,1~2 cm组39例,两组孕妇的中转剖宫产率分别为15%(6/41)和15%(6/39),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 334±360)和(3 460±365)g,产后出血率分别为24%(10/41)和26%(10/39),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80例低置胎盘孕妇中,未发生产后出血60例,发生产后出血20例,胎盘人工剥离率分别为2%(1/60)和20%(4/20),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 330±368)和(3 591±284)g,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盘人工剥离是低置胎盘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30.448,P=0.029)。结论IOD≤1 cm与1~2 cm低置胎盘孕妇的阴道试产结局相当,排除禁忌均可尝试阴道试产。阴道试产的主要不良并发症为产后出血,胎盘人工剥离者需做好相应预案。

  • 标签: 前置胎盘 试分娩 分娩,产道 接生,产科 产后出血 超声检查,产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