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X线监视下超细胃镜联合大钳道内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胃出口恶性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7例普通胃镜不能通过的胃出口恶性梗阻患者资料,通过超细胃镜联合大钳道内镜完成支架置入,对比支架置入前后患者胃出口梗阻评分、体力状况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同时观察在支架置入9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27/27)。支架置入后胃出口梗阻评分及体力状况评分均较置入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架置入前后生命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支架相关的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在无X线监视下,超细胃镜联合大钳道内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胃出口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胃出口梗阻 恶性梗阻 超细胃镜 金属支架
  • 简介:摘要长段气管缺损的修复重建是临床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目前用于修复重建的气管替代物包括同种异体气管、自体组织、人工气管以及组织工程气管,然而不同的气管替代物都有一定的缺陷,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3D打印技术是近年迅速发展的一项技术,由于其个性化,精准化,速度快的特点在医学领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3D打印技术与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长段气管缺损修复重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标签: 3D打印 组织工程 气管重建
  • 简介:摘要异位甲状腺(ectopic thyroid tissue,ETT)是一种甲状腺器官先天发育异常疾病,发病率低,临床以舌根ETT较为多见。本文报道一例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正常甲状腺峡部缺如同时存在喉声门下气管及疑是舌根部ETT病例。该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术后恢复良好,随访4个月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缝护理模式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介入手术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围期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围期应用无缝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围期不良情绪、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介入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缝护理模式能有效减轻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介入手术患者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围期并发症,提高患者介入手术治疗效果及满意率。

  • 标签: 无缝护理模式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手术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内支架置入与斑块旋切治疗下肢动脉短段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符合泛大西洋协会指南(TASC)Ⅱ分型为A、B型股浅动脉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两组纳入研究,支架置入组50例(50条动脉)和斑块旋切组50例(50条动脉),Rutherford分级3~5级。通过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在技术成功率、治疗成功率、首次手术费用、通畅率、术后踝肱指数(ABI)、保肢率方面的差异。结果支架置入组与斑块旋切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8%和86%(P>0.05)。术后ABI分别为0.82±0.19和0.80±0.27(P>0.05)。首次手术费[(34 820±1 051)元比(45 635±1 358)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98.0%比98.0%)、1年(89.8%比85.7%)及2年(73.5%比68.8%)一期累积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二期累积通畅率(81.6%比7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肢率(97.9%比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置入和斑块旋切治疗TASC A、B型股浅动脉病变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外周动脉疾病 跛行 股浅动脉 支架 斑块旋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小肠减压管联合结肠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结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8年9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因恶性结肠梗阻接受消化内镜治疗的患者资料纳入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小肠减压管联合结肠金属支架置入组(联合组)和单纯结肠金属支架置入组(单纯组),比较两组在支架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后续外科手术吻合方式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以及治疗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83例患者,其中联合组18例,单纯组65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单纯组支架置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18/18)比98.5%(64/65), χ2=0.280,P=0.597],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5.6%(1/18)比21.9%(14/64),χ2=2.432,P=0.119]。联合组有8例、单纯组有2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联合组支架置入到外科手术时间(6.75±1.28)d,短于单纯组的(9.58±5.76)d(t=3.649,P<0.001),联合组外科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12.5%(1/8),低于单纯组的54.2%(13/24)(P=0.045)。两组手术吻合方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或联合小肠减压管治疗恶性肠梗阻安全有效,且金属支架置入前使用小肠减压管可缩短接受外科手术时间,降低外科手术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肠梗阻 结直肠肿瘤 内镜治疗 小肠减压管 肠道金属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单纯通过经膀胱镜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治疗<3个月婴儿的原发性肾积水的疗效和其相应的并发症进行研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自2014年1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个月重度肾积水患儿20例。其中,男19例,女1例;年龄为(1.95±0.56)个月;患侧为左侧14例,右侧6例。所有患儿均接受经膀胱镜输尿管支架置入一期治疗重度肾积水,于术前、输尿管支架置入后及取出后对患儿进行B型超声检查,并对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相应的治疗结果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儿中有2例置管失败(左、右侧各1例),予更换为肾造瘘以缓解肾积水,另外18例均顺利置入输尿管支架管,中操作时间短,为(15.22±5.75)min,出血量极微,为(0.50±0.42)ml,术后观察到的并发症主要表现有泌尿系统感染、血尿和支架管的梗阻。患儿住院天数为(4.72±1.81)d,治疗前肾盂前后径及肾皮质厚度分别为(34.28±7.00)mm和(1.86±0.66)mm,置管后6个月变化为(11.00±4.56)mm和(4.47±1.32)mm,可观察到肾积水程度的明显缓解和肾皮质的增厚。而在取出输尿管支架管后,有8例患儿的肾积水无再次加重表现,观察至今无特殊处理。结论经膀胱镜输尿管支架置入是一种微创术式,可作为临床治疗小婴儿(<3个月)重度肾积水的一种选择方法,术后可明确缓解肾积水程度,并且在取出支架管后存在治愈此年龄段原发性肾积水的可能,使患儿免受于较大手术创伤,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

  • 标签: 婴儿 肾盂积水 输尿管 支架
  • 简介:摘要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重要病因,针对其治疗的颈动脉支架置入(CAS)目前已在临床普遍开展。脑高灌注综合征(CHS)是CAS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将对CAS术后CHS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其预防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高灌注综合征 现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补救性支架植入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5医院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前向血流不能维持,采取补救性支架置入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术后血管再通程度[脑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cerebral infarction,TICI)分级]、机械取栓次数、术后血管再闭塞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1周NIHSS评分、90 d临床良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0~2分]比率等指标。结果16例患者机械取栓后共补救性置入支架16枚(其中Solitaire支架15枚,阿波罗支架1枚),TICI=3级者12例,TICI=2b级者4例。平均取栓次数为(3.25±1.09)次。7例存在局限性狭窄,支架置入前进行球囊扩张。从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为(10.96±3.24) h。术后24 h复查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显示血管再闭塞者3例,颅内出血3例(均<10 ml)。去骨瓣减压2例,术前NIHSS评分(24.25±4.58)分,术后1周(7.44±5.09)分。90 d良好预后(mRs≤2)10例,死亡1例(肺部感染)。结论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后,存在重度狭窄或前向血流不能维持时,采取Solitaire支架或其他支架补救性置入,并发症较少,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支架置入 补救性治疗 机械取栓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环气管部分切除及其扩大式治疗严重喉气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7年9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环气管部分切除治疗的喉气管狭窄患者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56岁,中位年龄25岁。病因: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后引起11例,颈部外伤4例,特发性3例。狭窄部位:声门下+气管12例,声门+声门下+气管3例,声门下2例,声门+声门下1例,伴一侧声带固定者2例。1例术前曾行球囊扩张,8例曾行喉气管重建。喉气管狭窄严重程度按欧洲喉科学会提出的改良Myer-Cotton方法分度:Ⅲb 1例,Ⅲc 1例,Ⅳa 2例,Ⅳb 12例,Ⅳc 2例。观察记录手术效果、拔管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8例患者中,采用环气管部分切除12例,拔管11例;扩大的环气管部分切除6例,拔管5例。切除狭窄段气道长度1.5~4.0 cm,中位数2.8 cm。术后并发症:伤口感染2例,吻合口肉芽2例,皮下气肿1例,误吸1例,一侧杓状软骨脱垂1例。无喉返神经损伤和气管食管瘘发生。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结论环气管部分切除是治疗严重声门下狭窄并累及上段气管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其扩大式对累及声门的狭窄也有效。这两种式也为喉气管重建失败的患者提供了挽救性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喉狭窄 气管狭窄 吻合术,外科 环状软骨切除术 再手术
  • 简介:摘要隧道式带涤纶套半永久血液透析导管是临床上经常选择的血液透析通路,术后血胸是一个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报告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右颈内静脉隧道式带涤纶套半永久血液透析导管置入术后出现血胸以及成功救治的经历,结合国内外相关病例报告进行文献综述。

  • 标签: 半永久导管 血液透析 血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EMLA)乳膏气管黏膜表面麻醉用于胸腔镜肺楔形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择期全静脉麻醉下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的患者80例,根据中是否使用EMLA乳膏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于术前在双腔气管插管大、小套囊处涂抹EMLA乳膏,对照组在套囊处以医用石蜡油润滑。回顾2组患者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等一般情况,术前(T0)收缩压(SBP)、舒张压(DPB)、心率(HR),中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后患者翻身侧卧(T1)、肺楔形切除(T2)、毕恢复平卧(T3)、拔除气管导管(T4)时SBP、DBP、HR及气管导管移位时循环反应发生率、全身麻醉药用量、气管黏膜损伤情况,术后拔管期咳嗽情况及术后1 d随访情况。结果2组中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拔管期咳嗽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50%比55.00%,χ2=12.170,P<0.01)。观察组T0、T1、T3时SBP、D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SBP、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2组T0、T1、T2、T3、T4时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气管导管移位时循环反应阳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比60.00%,χ2=13.333,P<0.01)。2组患者术后1 d并未出现喘鸣、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喉痉挛、饮水呛咳等并发症。结论EMLA乳膏气管黏膜表面麻醉用于胸腔镜肺楔形切除中能有效减轻双腔气管导管移位时对气管膜的刺激,降低拔管期咳嗽发生率及循环反应阳性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气管内黏膜表面麻醉 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 循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纯内镜超声引导下行哑铃样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5年10月至2018年7月58例因胰腺假性囊肿行哑铃样金属支架置入的患者临床资料。11例单纯内镜超声引导下行哑铃样金属支架置入为病例组;47例X线联合内镜超声引导下行哑铃样金属支架置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手术操作时间及手术成功率。结果病例组手术成功率为100%(11/11),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100%(47/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手术操作时间(15.82±5.528)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22.62±7.820)min(P<0.05)。结论单纯内镜超声引导下置入哑铃样金属支架成功率高、手术操作时间短、无X线暴露,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X线 胰腺假囊肿 超声检查 哑铃样金属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采用跨越腹股沟韧带支架置入治疗左髂静脉长段闭塞病变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共有73例长段髂股静脉闭塞患者(包括4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后残余左髂静脉长段闭塞和31例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接受了介入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球囊扩张并置入至少两枚支架支架远端越过腹股沟韧带。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肿痛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后残余左髂静脉长段闭塞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组[(35±12) min比(62±12) min,P<0.05]。平均支架数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28.34(12~50)个月,总体累积一期、辅助一期和二期支架通畅率在6个月时分别为100%、100%和100%,12个月时为87.7%、95.9%和100%,24个月时为75.8%、85.1%和96.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支架断裂。结论跨腹股沟韧带支架置入治疗长段髂静脉闭塞性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成形术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透明质酸注射隆鼻与硅胶假体置入隆鼻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许昌市中心医院就诊并接受透明质酸注射隆鼻的44例患者(研究组)及接受硅胶假体置入隆鼻的40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半年、1年的鼻尖挺翘满意度、鼻形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及1年的效果维持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感染、过敏、材料下滑移位、歪斜变形)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1周、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的鼻尖挺翘满意度分别为80.00%(32/40)、65.00%(26/40)、47.50%(19/40),观察组分别为93.18%(41/44)、79.55%(35/44)、63.64%(28/41);对照组术后1周、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的鼻形满意度分别为80.00%(32/40)、55.00%(22/40)、40.00%(16/40),观察组分别为90.91%(40/44)、75.00%(33/44)、56.82%(25/44);两组鼻尖挺翘满意度、鼻形满意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两组患者效果维持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过敏、材料下滑移位、歪斜变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55%,2/44)低于对照组(27.50%,11/40),P<0.05。结论透明质酸注射隆鼻与硅胶假体置入隆鼻都是效果良好的隆鼻式,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但透明质酸注射隆鼻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透明质酸注射隆鼻术 硅胶假体置入隆鼻术 美容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效果。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余姚市人民医院为区域内4家市级医院、3家中心卫生院的40名医务人员提供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的理论与操作培训,并辅助开展该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基层医务人员在接受适宜技术培训前、培训后的理论与操作考核结果,以及基层医院应用适宜技术救治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结果培训前基层医务人员对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优秀率、合格率分别为10.0%(4/40)、12.5%(5/40),培训后分别为30.0%(12/40)、55.0%(22/40),培训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16.157,均P<0.005);培训前基层医务人员对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操作考核熟练、一般分别为5.0%(2/40)、15.0%(6/40),培训后分别为25.0%(10/40)、52.5%(21/40),培训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12.579,均P<0.005)。适宜技术推广期间,基层医院共收治急性肠梗阻患者429例,实施鼻胃管减压218例、肠梗阻导管减压211例,有效率分别为62.8%、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55,P<0.01)。结论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能提高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救治效果。

  • 标签: 肠梗阻 导管,留置 减压 治疗应用 医院,县 医院,乡村 适宜技术 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5I粒子气道覆膜支架气管腺样囊性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行125I粒子气道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的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8例,对比治疗前后气促指数、管腔直径、管壁厚度、管壁周围病灶的变化,并观察并发症。结果8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25I粒子气道覆膜支架11枚(直筒型支架2枚,L型支架2枚,Y型支架7枚,共使用粒子243颗)。支架置入后2周内出现移位2例,后重新置入并固定,未再移位。中位支架置入时间为2.9(2.3,3.0)个月。治疗后的气促指数较术前明显下降(分别为0.1和3.4,t=8.881,P<0.01);复查支气管镜,1例气道腔内肿瘤残余,其余7例气道腔内肿瘤完全消失,气道黏膜光滑、苍白、部分瘢痕形成(呈放疗后改变);复查胸部CT,病变处管腔直径显著扩大(分别为13.1和3.3 mm,t=-7.839,P<0.01),管壁厚度明显缩小(分别为4.3和14.4 mm,t=7.620,P<0.01),7例管壁周围病灶完全消失,1例病灶缩小>50%。中位随访时间为28.0(24.8,31.5)个月,1例2年内复发,2年无复发6例。随访期间,无死亡事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125I粒子气道覆膜支架能有效扩张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气道、缓解气促症状,同时具有内放疗作用,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观察。

  • 标签: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支架 气管肿瘤 癌,腺样囊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构建鼻再造软骨支架的方法。方法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鼻整形与再造中心收治鼻再造患者212例(男115例,女97例,年龄6~59岁,平均28岁。),均采用自体肋软骨精细化构建鼻再造支架。结果212例鼻再造患者均完成手术,其中65例手术5次,66例手术4次,9例手术3次,52例手术6次,20例手术7次,212例患者均至少经历前三期手术完成第1疗程再造,至少每间隔半年再行修整手术。再造方法以额部扩张皮瓣为主192例(90%),上臂皮管20例(1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6%,其中扩张器相关并发症(扩张器破裂4例、扩张器感染2例、扩张器注水壶移位2例)占全部并发症的61.5%,其余为皮瓣远端感染2例、皮瓣蒂部感染1例和术后远期感染2例。均经相应处理后症状缓解。随访6~36个月,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结论根据美容隆鼻软骨支架雕刻理念,精细化软骨支架的结构,效果稳定可靠。

  • 标签: 肋软骨 鼻再造术 肋软骨支架 精细化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EO Baby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收治的2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共23个动脉瘤,其中5个位于前交通动脉,10个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处,2个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3个位于M2段、3个位于大脑前动脉A3段;所有动脉瘤的颈体比均>1/2。其中,22个动脉瘤采用单纯LEO Baby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另1个采用Y形支架(LEO Baby + Neuroform EZ)栓塞。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检查,以判断动脉瘤闭塞和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术后3个月评估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以判断患者预后,其中≤2分为预后良好;术后6~8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判断动脉瘤闭塞和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结果21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造影显示,18个(78.3%)动脉瘤为Raymond Ⅰ级,3个(13.0%)为Ⅱ级,2个(8.7%)为Ⅲ级。2例(9.5%,2/21)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因重度肺部感染死亡;另1例因迟发性血管痉挛导致脑梗死,出院时mRS为3分。20例患者术后3个月均行mRS,其中1例为1分、1例为2分,余18例均为0分;预后均良好。16例患者的17个动脉瘤获得DSA随访,随访时间为(6.4±0.7)个月(6~8个月),其中15个为术后即刻Raymond Ⅰ级,显示闭塞完全;另2个分别为术后即刻Raymond Ⅱ、Ⅲ级,均未见瘤颈、瘤腔进一步增长。所有动脉瘤均未出现支架内狭窄或迟发性血栓形成事件。结论初步推测LEO Baby支架应用于具有小直径载瘤动脉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中是安全、有效的;同时为颅内位于血管分叉部和血管远端的动脉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性 治疗结果 宽颈 LEO Baby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