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船员劳务恶意诉讼已成为当下审判活动的顽疾。2012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全面加强了防治恶意诉讼的力度,创设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3款的相关规定出发,结合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十四章之规定,分析了该制度的创设背景、法律要件,并对具体实施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探讨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对防治船员劳务恶意诉讼的重要意义。

  • 标签: 第三人撤销之诉 船员劳务 恶意诉讼
  • 简介:<正>前不久,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在海南大学召开。年会的主题是:新民事诉讼法的理解与适用。在小组讨论时,我主持了一节。主题是关于第三人撤销之诉问题。会上座无虚席,发言热烈,感触良多。众所周知,我们的国家正在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框架,经济的发展已超过世人的预想。伴随着社会经济大潮的狂奔,社会关系主体正日趋复杂。主体的多样性加速了社会交往的频繁与纷繁,种种迹象表明,社会关系正朝多元

  • 标签: 撤销之诉 民事诉讼法 海南大学 小组讨论 三人 社会经济
  • 简介:<正>一、美国诉讼第三人制度的基本形态英美法系的诉讼第三人制度以美国最具代表性。在美国,诉讼第三人制度存在于联邦民事诉讼规则和民事诉讼实践中,主要包括两种类型:诉讼参加制度和引入第三人制度。

  • 标签: 三人 本诉 衡平法 第三人诉讼 英美法系 主参加
  • 简介:我国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在第56条增设了第三人撤销之诉,以实现事后对案外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由此在我国目前的立法中对案外人的事后救济就有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提起再审制度并存。第三人利益的保护是各国民事诉讼普遍关注的内容,考察相关国家的类似制度我们发现,我国目前的第三人撤销之诉未来需要合理定位、扩大主体适用范围、与第三人再审制度择一适用及增设诈害防止参加等事前救济形式,以妥当保护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 标签: 第三人撤销之诉 再审 诈害防止参加
  • 简介:这是一起因婚外情而导致的抚养权纠纷案:一个非法同居出生的男孩,成为两个家庭争夺的对象,致使3个人为此黯然神伤。两个女人都自称是孩子的母亲,她们都对孩子充满期盼,她们都希望法院主持公道。究竟谁才是孩子的亲生母亲?最后谁又会成为孩子的监护人呢?更重要的是,作为"罪魁祸首"的他究竟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 标签: 抚养权 “第三者” 儿子 亲生母亲 非法同居 孩子
  • 简介:2003年6月5日。兵团团委、综治委等九委局院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对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翟举等10名同志授予第三届“兵团杰出青年卫士”称号和授予薛平等11名同志第三届“兵团优秀青年卫士”称号。本刊将这些青年卫士的近况展现出来以飨读者。

  • 标签: 翟举 青少年犯罪 维权工作 监狱工作 李克慧 检察员
  • 简介:本文讨论了WTO争端解决程序中的第三方在磋商、专家组听证和上诉等程序中的权利和义务,并对目前第三方制度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同时提供了改进的建议,以便于我国从事国际贸易的商界和法律界人士了解WTO下的第三方制度。

  • 标签: WTO争端解决程序 第三方权利义务
  • 简介:合同对第三人也能够产生保护作用的现象在比较法上不乏其例,但其规范方式则存在不同做法,作为介乎于合同法与侵权法之间的法律现象,只有结合具体法律制度背景才能对其做出有意义的评判。从法律实证的角度看,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均未承认合同对第三人的保护作用。由于侵权责任法在保护民事权益方面业已提供了充分的救济渠道,故我国没有引入德国式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合同的制度需要。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基于其独特的工具价值,可以在对第三人提供超出侵权法的更为便利或优厚的合同保护方面发挥作用,在中国现行法体系下,应当肯定其存在价值。

  • 标签: 第三人 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合同 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 简介:2012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在第56条第3款增设了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主要目的在于给那些认为自己民事权益因生效裁判的内容错误而受到侵害的第三人提供相应的救济程序,但该制度的设立在借鉴域外经验时忽视了理论和制度背景的巨大差异,对其所做的目的解释和依据条文本身得出的文义解释之间存在着冲突,且与第三人另行起诉、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以及案外人申请再审等程序之间的关系亦存在诸多模糊之处。这些问题有待于通过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的方式予以合理解决。

  • 标签: 第三人撤销之诉 救济程序 判决效力相对性原则 目的解释 文义解释
  • 简介:编辑同志:由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存在第三人这一诉讼参加人的情况,所以有部分审判人员要求原告在其起诉状中书列第三人,否则就不予受理。笔者认为,原告在其起诉状中不应书列第三人。

  • 标签: 起诉状 三人 不予受理 审判人员 诉讼当事人 诉讼请求
  • 简介:在既有公海保护区国际法律依据的基础上,探究公海保护区对公海自由和公海权利的限制能否对第三方产生法律上的拘束力,并尝试从两个层面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一是从条约法的角度来回答条约的第三方效力问题,二是从海洋法视角下公海国际法律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以判断公海保护区能否通过习惯国际法拘束第三方。据此得出结论认为,公海保护区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够获得针对第三方的国际法律效力,但这一结论并不妨碍公海保护区在两种特殊的情况下对第三方产生国际法律效力的可能:其一,公海保护区可能会依据全球性的国际条约获得间接的第三方效力;其二,公海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措施存在通过习惯国际法而对第三方产生法律效力的可能性。

  • 标签: 公海保护区 公海自由 第三方效力
  • 简介:第三人利益合同作为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一个例外,并非一种固有的合同类型,而是一种特殊的法律描绘,对现代交易关系的顺利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个方面对第三人利益合同进行了研究: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含义,包括什么是第三人利益合同及第三人的界定;第三人利益合同中法律关系的结构;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法律价值.

  • 标签: 第三人利益合同 问题思考 合同相对性原则 合同类型 交易关系 法律关系
  • 简介:第三人撤销之诉既是民诉法第二修正稿的亮点,又有诸多问题需要探讨。设置第三人撤销之诉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是程序价值的要求,同时也是权利人利益保障的全方位体现。基于此,民诉法第二修正稿在第56条第3款设置了第三人撤销之诉。法律的出台,与理论、实践之间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在充分研究台湾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基础上,文章从立法模式以及设置程序两方面提出了更为详尽的完善制度。

  • 标签: 第三人 撤销之诉 程序诉权
  • 简介:2011年7月,市院确定了九龙坡等11个区县院为第三批规范化检察院创建单位。在各创建单位自查申报的基础上,市院对11个创建单位的执法规范化建设、队伍建设、检务保障、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等工作进行了检查评估。市院决定,命名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等10个区县院为“规范化建设检察院”。

  • 标签: 人民检察院 执法规范化 信息化建设 队伍建设 检查评估 九龙坡区
  • 简介:【裁判要旨】第三人向原债权人出具还款承诺书,自愿承担债务人的债务,法院应认定该承诺属于债务加入,在债权人未作出免除原债务人债务的明确意思表示下,债权人有权请求原债务人与第三人一同承担还款责任。

  • 标签: 还款责任 第三人 承诺书 法律性质 债务人 债权人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中国仲裁制度的发展。有关仲裁是否该引入民诉法中有关第三人的规定。成为国内仲裁界与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一些城市的仲裁委员会。为提高仲裁效率和使裁决得以顺利执行,在仲裁规则中新增加了关于追加第三人的规定。

  • 标签: 仲裁第三人 风险 难点 设立 仲裁委员会 仲裁制度
  • 简介:虚假诉讼不是我国民事诉讼实践特有的现象,有诉讼的地方就可能存在虚假诉讼。解决虚假诉讼问题不应强调虚假诉讼问题的地域特殊性,而应当将虚假诉讼的各种情形分类,进行类型化研究。具体而言,首先,应当区分一方当事人侵害另外一方当事人权利的虚假诉讼,以及双方当事人共同侵害案外第三人权利的虚假诉讼。其次,在双方当事人共同侵害案外第三人权利的虚假诉讼中,应当区分受判决既判力拘束的案外第三人,以及仅受前诉判决事实影响的案外第三人。最后,具体讨论法律应当为受判决既判力拘束的案外第三人和仅受前诉判决事实影响的案外第三人分别提供怎样的事前救济、事后救济。我国民事诉讼法理论继受于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本文从立法史的角度整理了日本法中虚假诉讼案外第三人救济的发展脉络,希望对我国民事诉讼法体系性解释虚假诉讼处置问题产生借鉴意义。

  • 标签: 虚假诉讼 第三人撤销之诉 第三人再审 既判力的主观范围 登记请求权 事实预决效力
  • 简介:杨某于1995年5月与王某结婚,婚后生育一子。1996年6月,王某因盗窃被判处徒刑10年。1996年7月,杨某在外务工期间认识唐某并同居生活。1998年10月1日,杨某与唐某在唐某的户籍所在地登记结婚,并生育二子。2000年3月,杨某向法院起诉要求与王某离婚。在审理杨某起诉的离婚案过程中,唐某于2001年6月6日,以杨某隐瞒已结婚的事实为由,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依法追究杨某的重婚罪。在讨论过程中,对唐某是否享有刑事自诉权认识不一致,请予解答。

  • 标签: 刑事自诉 结婚 第三人 2001年6月 1996年 配偶
  • 简介:具体的实体权利能否产生排除强制执行的效力,至少与民事实体权利的内涵、实体权利的适用情形、强制执行行为的种类等种因素有关。特定的实体权利只有在特定的情形下才能够产生排除特定执行行为的效力,这可以称为特定原则。没有在任何情形下都绝对能产生排除强制执行效力的权利,即使强如所有权也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产生排除强制执行的效力;也没有在任何情形下都绝对不能产生排除强制执行效力的权利,即使弱如债权请求权也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排除特定执行行为的效力。

  • 标签: 异议之诉 让与担保 保留所有权 占有 租赁权
  • 简介:承担第三方义务的私人主体拥有技术或者经营、管理上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发现与阻止违法行为,同时也更符合成本收益分析的要求。法律控制越是复杂,立法者越是需要使用侵权法、第三方义务制度与政府规制来共同实现法律实施与遵从目标、实现最佳威慑效果。能否产生有效的威慑是判断第三方义务是否适当的关键,除非第三方义务可以有效阻止违法行为,否则立法者不应过多地赋予私人主体承担第三方义务。政府如何更好地监督第三方义务主体,如何保护相对人的言论自由、平等权、职业自由等基本权利,均是构建第三方义务制度需要认真考量的内容。

  • 标签: 行政法 私人主体 第三方义务 规制实施 规制遵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