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1 个结果
  • 简介:女权主义疗法对国内的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实际上对他的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与传统疗法的大相径庭,使他的发展经历了很多曲折。本文是一篇对该疗法理论的综述,介绍了他的起源、宗旨、发展、主要理论思想以及基本治疗原则。希望通过本文,让更多的人关注女权主义疗法,关注女性心理健康,共同促进两性的平等、合作与和谐。

  • 标签: 女权主义 心理治疗 概述 治疗原则 概述 抗拒的重构
  • 简介:美国心理学家K.帕格门特的宗教应对理论(copingtheory)是宗教心理学近年来较有影响力的新理论之一。帕格门特将心理学的应对理论应用到宗教学研究中,对很多宗教心理现象都有一定的解释力。帕格门特认为,当面临现实的选择时,人们会使用各种资源来帮助他们进行选择——宗教正是资源的一种。在理论意义上,作为一种应对资源,宗教编织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之中——它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变化和影响力,而不是超然的目标。在实际层面上,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应对理论对信徒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正面效果。本文在对宗教应对理论进行分析梳理的同时,也希冀它能对心理健康研究有一定启示,对中国宗教心理的研究做出贡献。

  • 标签: 宗教应对理论 心理健康 帕格门特
  • 简介:基于成就目标的三分法,Harackiewicz等人提出多重目标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类型的成就目标将会带来最佳的适应性结果,这种观点与单纯强调掌握目标正性作用的传统目标理论相对立。根据多重目标对成就结果的作用模式,理论学家分别提出了四种模型:累加目标模型、交互目标模型、特定目标模型以及选择目标模型。最近的实证研究支持了选择目标模型的观点。并为如何提升个体的成就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成就目标 多重目标理论 三分法 成绩-接近目标
  • 简介:<正>要把我国的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下去,必须运用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作指导。当前教改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把有关的教育科学理论普及到教师、家长和学生中去,使他们可以更加有效地理解和运用它。《3·3·3系列智能学具》就是一种把心理学理论“物化”的工具,即通过师生共同操作演示了“教与学”、“知识和能力”、“外因和内因”的辩证关系和促进全面发展的方法体系。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具所“物化”的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理论作些简析。

  • 标签: 教学改革 教育与发展 最近发展区域 关键问题 操作演示 教与学
  • 简介:按照态度的结构理论,态度包含认知、情感和意向三种成分.该研究采用问卷测查的方式,考察了学习态度中的三种成分与学习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学习行为最主要的因素不是认知,而是意向和情感.所以要使学生真正形成一种能够促进学习行为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关键在于使他们产生对学习的愉悦体验和强烈的投入意愿.

  • 标签: 学习态度 学习行为 结构理论
  • 简介:精神分析学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始创,这场人类文明史上的革命对各个学科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任何理论都不会凭空而生,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来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并非建立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之上,而是作为一种思想通过思辨产生的。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作为历史长河的一部分加以审视,从哲学理论中探寻其“无意识理论”、“本能论”和“人格论”的源头和流变,从而加深对弗洛伊德建立的早期精神分析学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哲学之于心理学思想的紧密联系。

  • 标签: 精神分析学 哲学源流 无意识 本能论 人格论
  • 简介:社会融合的心理建构对促进社会融合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融合的心理建构通常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体对群体或社会的认同,另一方面是群体或社会对个体的接纳。因此,社会融合的心理建构主要围绕认同和接纳展开。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的社会融合应该是个体积极主动地认同群体或社会,而群体或社会以更具包容性的姿态接纳个体。

  • 标签: 自我认同 社会认同 社会接纳 和谐社会 社会融合
  • 简介:尝试用新的视角——取向研究视角,对价值观进行整合研究,建构一种与社会情境结合更紧密、更具概括性的价值观取向理论。价值观取向理论的假设结构模型包括四种价值观取向维度:社会取向,个人取向,积极取向和消极取向。根据理论模型编制价值观取向量表,以974名被试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该理论结构的存在,理论结构中各维度的因素负荷和拟合指数良好,价值观取向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

  • 标签: 价值观 取向理论 结构 实证
  • 简介:心智游移普遍存在于个体的意识体验中,主要指自发产生的、与当前外界环境无关的思维加工。目前,有关心智游移的理论在其与执行控制的关系上存在争议,主要有心智游移的执行控制理论、控制失败假说和全局可用性假说等。当前的研究主要基于口头报告,并辅以问卷和量表,一些客观指标和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也正尝试着对它进行探究。采用这些方法,心智游移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行为水平上,相关研究探讨了它的时间属性、与元意识的关系、不同因素对它的作用以及它对认知加工的影响等;在认知神经水平上,默认网络与心智游移的关系备受关注,对心智游移时脑电成分的研究也有助于对其机制的了解。未来的研究在心智游移的产生机制、功能和研究方法上可以有进一步的发展。

  • 标签: 心智游移 执行控制 口头报告
  • 简介: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是指对变态心理产生的原因、发展规律和诊断治疗原则进行解释的各种理论或假设。有关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很多,本文将围绕目前影响最大的几种理论模式进行讨论,包括医学模式、心理动力模式、行为认知模式、社会文化模式等,同时对近年来兴起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给予介绍。

  • 标签: 变态心理学 社会模式 治疗原则 医学模式 动力模式 认知模式
  • 简介:基于自我确认理论开展的大量研究,有助于理解自尊对人际互动行为的调节作用.然而,研究者对自尊的测量工具不尽相同,筛选实验被试的标准也不尽一致,实验范式忽略了对实际人际互动情境的操纵,单纯采用人际选择反应作为测量自我确认的指标,因而难以形成具有整合性的理论模型.今后的研究有必要在编制合适的测量工具的基础上,将整体自尊与特殊自尊作为两个独立的变量置于整合性实验范式下开展研究,同时采用对人际评价信息的认知判断和对评价者的交往选择的双维指标,以全面揭示整体自尊与特殊自尊对自我确认过程的相对作用及其心理机制.

  • 标签: 整体自尊 特殊自尊 人际互动 认知判断 人际选择 自我确认
  • 简介:当今由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群体和个体心理障碍层出不尽,已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视。我们讲社会心理因素(sociopsychologicalfactors)是构成社会心理的各种现象的总和。社会心理是由大群体心理、小群体心理、集体心理及个性心理构成的。属于大群体心理的有民族心理,例如民族自我意识、民族性格、民族情感、民族风俗与习惯、民族传统以及民族的社会定势等;其他大群体心理也都有各自的社会心理成分。

  • 标签: 团体心理咨询 社会心理因素 群体心理 实务 民族自我意识 民族心理
  • 简介:通过对弗洛伊德力比多(libido)概念的产生背号、具体含义的梳理,力比多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的探讨,使读者在头脑中构建清晰地力比多理论体系。

  • 标签: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力比多理论
  • 简介:风险决策理论对于人们是否作出冒险行为的选择提出了两种比较典型的解释:一种解释把风险决策归因于人们共有的基本过程,即“较冷”的心理和认知过程。这些理论认为风险选择是由人类基本的心理和感觉机制引起的。而另一种解释则把风险决策归因于“较热”的情感和动机过程。这些理论认为,情境和人格因素会增强风险决策的动机并导致风险决策个体差异的存在。本文对这两种解释的不同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 标签: 风险决策 基数效用理论 展望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 简介:一、定义所谓网络心理咨询,是指以网络为媒介,运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帮助当事人以恰当的方式解决其心理问题的过程:就目前而言,网络咨询方式主要包括即时聊天软件(QQ,ICQ)、电子邮件(E—mail)、电子布告(BBS)个别或团体交谈等。正如互联网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影响喜忧参半。互联网被人们形象地喻作“双刃剑”一样。网络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新形式,

  • 标签: 网络心理咨询 理论与实践 电子邮件 心理学理论 “双刃剑” 心理问题
  • 简介:考察139名五、七年级学生在逐次阅读10组图文材料的过程中对阅读测试与媒体信息的关系的自我监察并据此对阅读时间分配模式的自我调节过程,结果发现:(1)二年级被试能够监察阅读测试和图文之间的相倚关系,并据此对图文阅读时间分配模式进行自我调节,分配更多时间在与测试相关的材料上;(2)五、七年级被试的图文时间分配均呈现逐步调节的模式。(3)七年级被试比五年级被试对阅读测试与图文的关系的监察更为准确、时间分配模式调节出现的时机更早,时间分配调节策略的使用更合理,测试成绩更高。

  • 标签: 自我调节学习过程 多媒体学习 外在暗示线索 时间分配
  • 简介:我很爱自己的丈夫,可以为他做一切,我不图别的回报,只要他对我忠诚。为了捍卫我们的婚姻,我经常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言行。他高兴的时候就会和我解释,但更多的时候不说话,我说多了,他会冲我吼:“烦不烦?”前些天,我终于抓住了他的把柄,为了挽救他,我什么都做了……他说“我是帮你证明自己的预感是正确的。你刚开始怀疑我时,我真的没有留意过外面的女人,毕竟你对我的关心不是所有女人都能给我的,但你的多疑使我无法忍受,如果不弄出来点事来,真的对不起你。”这是什么话呀?男人真够无赖无耻的!

  • 标签: 婚姻 呵护 学习 女人 丈夫 言行
  • 简介:本研究通过问卷对两所师范大学的351名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其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特点及关系。结果发现,高师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深层型动机为主导,同时也兼有表面型动机和成就型动机。随年级升高,高师学生的三种学习动机都呈现出减退的趋势;并且成就型动机上存在性别差异。另一方面,高师学生的学习策略也以深层型策略为主导,其次是成就型策略,再次是表面型策略。成就型策略和表面型策略表现出年级特征;深层型策略和成就型策略存在性别差异。最后结合本研究的结果讨论了相应的教育措施

  • 标签: 高师学生 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
  • 简介:“心理理论”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在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年龄和发展阶段问题上仍存在争议。该研究以3所城市幼儿园中的233名3-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意外转移”和“欺骗外表”两个错误信念测验任务考察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年龄和发展阶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3岁之前儿童已理解外表与真实的区别,但还不能理解错误信念。4岁儿童理解了欺骗外表任务中自己和他人的错误信念,5岁儿童理解了意外转移任务中的错误信念。4-5岁是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关键年龄,但这会因测验任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 标签: 心理理论 错误信念 存在 他人 发展心理学 测验
  • 简介:<正>目前,在苏联心理学中,"个性"是个经常提到的、应用十分广泛的概念。"个性"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苏联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年龄与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理论的重要部分之一,是理解苏联心理学理论的一把钥匙,因此,有必要做个初步介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苏联心理学个性理论的发展过程。苏联个性理论的发展大

  • 标签: 苏联心理学 个性理论 个性特点 亚结构 心理学理论 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