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雷慕是法国首位经院汉学家,他的道教研究基本沿袭了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对于道教的贬斥态度,体现了19世纪欧洲人面对异质宗教时的“基督教至上”和“欧洲中心论”的时代偏见。然而他又在欧洲首译道教劝善书《太上感应篇》,率先选译《道德经》,在19世纪的欧洲开启了道经译介和道教研究的序幕。本文尝试通过梳理雷慕对于《太上感应篇》及《道德经》的译介与诠释,以及其对于法、英、德等国的道教研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揭示雷慕在道家和道教思想于欧洲的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中介角色,再现19世纪前后欧洲对于道教的认识及研究特色。

  • 标签: 雷慕沙 道经译介 道教研究
  • 简介:当你踏足被称为“中国部落文化第一村”——岜,就仿佛步人了远古时期的原始部落。你会看到这里的男子崇尚武力,清一色的挽着发髻——“鬏鬏”(苗话叫“户棍”),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捕鱼,神气极了;岜妇女着装也较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手蜀,十分耀人眼目。

  • 标签: 从江民族三中 民族教育 教育体制 教学内容 校园文化
  • 简介:"边疆"不仅是一个地域性的政治概念,也是一个经济、文化、社会、象征的概念。边疆社会文化则是中国边疆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无论是美国边疆学派,还是早期中国边政学派,抑或是后来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关于边疆社会的研究,都表明边疆社会文化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民族、族群文化互相交往、渗透的关系。因此,边疆地区民族文化也存在着另一个重要的面向,即文化杂糅(culturalhybridity)。以往表现民族文化的民族志影片更多地关注单一民族文化类型,强调民族文化独特性的一面。本文以民族志影片《游走的呗》为例,提出边疆社会文化的影像呈现和表述都不应忽视边疆社会文化类型的重要特征,即文化的复合性、杂糅性以及文化的链接(articulation)。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关系到在摄制边疆社会民族文化的民族志影片过程中应该持有的文化立场和态度。

  • 标签: 文化杂糅 边疆社会文化 宗教信仰 民族志影片
  • 简介:天主教在上海市南汇县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明代,因为徐光启等当朝高官硕儒皈依了天主教,该教便以上海徐家汇为中心向周边地区传播。南汇近其地,也就较早成了天主教的传教区。明朝末年,横沔的汤巷建立了南汇境内的第一座天主堂。其后,直至康熙年问罗马教廷与清政府发生“礼仪之争”,清政府驱逐西方传教士,禁绝天主教为止,天主教在南汇一直缓慢地发展,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鸦片战争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

  • 标签: 天主教 西方传教士 皈依 徐光启 明朝末年 传播
  • 简介:为充分发挥我省穆斯林的体育特色,提高运动水平,锻炼培养体育人才,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发扬团结和谐、爱国爱教的民族精神,推动穆斯林文体事业健康发展,同时隆重纪念穆圣(穆罕默德)诞辰1442周年,继承和弘扬穆圣的优良品德,进一步增进各地州、县市穆斯林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加深民族情感,扩大相互交往,促进经济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由红河州伊斯兰教协会主办,甸区委、区公所承办的云南省第七届穆斯林“圣诞杯”篮球邀请赛2月25日在甸开幕。

  • 标签: 穆斯林 邀请赛 云南省 篮球 圣诞 伊斯兰教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