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云南西双版纳和德宏等地的傣族几乎全民信奉南传佛教。南传佛教与傣族文化碰撞形成傣族佛教,形成傣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基本要素。苏是傣族民众在礼佛活动中所进行的传统道德教育仪式,具有明显的神圣性与现实生活性。傣族苏历史悠久、实践性强,一直是傣族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 标签: 云南傣族 南传佛教 苏玛仪式
  • 简介:上刀梯解邪是湘西土家族梯主持的一种常见小型仪式。该仪式具有道教符箓派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的典型特征,是土家族民间信仰对道教文化借鉴、吸收的结果。在仪式过程中,梯通过象征体系构建了一个神圣空间,并在这个空间中帮助、引导仪式主体完成从凶险、困厄状态到平安、正常生活状态的过渡,有明显的通过意义。在当下湘西土家族社区,由于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和民众现实精神需求,上刀梯解邪仪式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 标签: 梯玛 上刀梯 解邪
  • 简介:煌莫高窟共490余窟,只有列285号的西魏大统四、五年禅窟中的壁画,绘著象头人身的誐尼(Ganesa),位于大自在天的下面。窟中这样的像从来只出现一次,以后便消失了。闻说榆林窟亦有一幅,惜未获睹。誐尼在印度教的神话里,地位甚高,他是代表智慧和学问之神(godofwisdom),又是淫婆(Siva)与婆罗和底(Pāravatī)的儿子,从古事纪(Purānas)时代以来即受到崇高的歌颂。何以敦煌石窟只有一见?我在膽拜该窟之后,这个问题一直回旋在脑海中,久未解决。

  • 标签: 敦煌石窟 莫高窟 榆林窟 印度教 西魏 壁画
  • 简介:"边疆"不仅是一个地域性的政治概念,也是一个经济、文化、社会、象征的概念。边疆社会文化则是中国边疆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无论是美国边疆学派,还是早期中国边政学派,抑或是后来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关于边疆社会的研究,都表明边疆社会文化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民族、族群文化互相交往、渗透的关系。因此,边疆地区民族文化也存在着另一个重要的面向,即文化杂糅(culturalhybridity)。以往表现民族文化的民族志影片更多地关注单一民族文化类型,强调民族文化独特性的一面。本文以民族志影片《游走的呗》为例,提出边疆社会文化的影像呈现和表述都不应忽视边疆社会文化类型的重要特征,即文化的复合性、杂糅性以及文化的链接(articulation)。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关系到在摄制边疆社会民族文化的民族志影片过程中应该持有的文化立场和态度。

  • 标签: 文化杂糅 边疆社会文化 宗教信仰 民族志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