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哮喘家庭授权管理项目对哮喘患儿家庭功能及哮喘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2月进入杭州市儿童医院留观室的90例哮喘患儿家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由儿科专科护士对患儿家庭进行常规的自我管理指导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哮喘家庭授权管理项目进行干预。在干预前(哮喘患儿及家属进入观察室内就诊时)和干预结束后(干预的第6周)采用父母压力指数(PSI)量表、家庭环境量表(FES)、哮喘严重度评分表对结局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PSI量表总分、哮喘状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FES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家庭授权管理项目有利于降低父母压力指数,提高功能状态,并改善其哮喘症状

  • 标签: 哮喘 儿童 家庭授权管理项目 家庭功能 哮喘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症状群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接收的肺癌患者12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症状群评分及负性情绪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干预后的失眠、便秘、食欲减弱、腹泻症状评分及负性情绪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干预后的SCL-90评分量表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有效管理控制其症状群,有助于改善其负性情绪,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肺癌 集束化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症状群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社区服务站中经过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 50例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与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种方法在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 1) 50例患者中有 16人为有症状心肌缺血, 34人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检测组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 34人,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 100%,常规检测组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 22人,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 64.71%( 22/34),研究数据表明,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更高,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常规心电图无法检测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持续时间及 24小时内的变化情况,动态心电图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主要集中在 6: 00-11: 59,并能完整记录患者 24小时内心肌缺血变化情况。结论: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能够有效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情况,并记录患者 24小时内心肌缺血变化情况、持续时间。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在临床较常见,患者多伴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的许多运功症状具有一定疗效,但相关参数过多,局限于单个因素的研究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因此综合多个参数制订理想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不同部位的高低频rTMS对帕金森病的冻结步态、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强直等运动症状的临床作用,旨在为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帕金森病 运动症状 初级运动皮质 辅助运动区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头颅磁共振临床应用的普及,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无症状脑栓塞(ACE)的检出率逐渐提高。多数ACE为单一病灶,直径多<3 mm,主要发生于脑皮质。消融导管、消融术式以及围术期抗凝管理均与ACE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目前ACE的长期影响尚不清楚,可能与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痴呆等相关。因此,需关注ACE的发生机制、相关因素,并予以针对性防治。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无症状脑栓塞 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应用藏医药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择取消化性溃疡病例,共76例,分2组,n=38,分别应用藏医药(观察组)和常规西药(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小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治疗中藏医药的服用除在症状改善上有比较确切的效果外,其用药副作用小、复发少的优势也比较突出。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藏医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我国乳腺癌症状群研究现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了解乳腺癌症状群研究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实践及护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 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乳腺癌症状群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统计分析。 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3篇,其中横断面研究6篇、纵向研究4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综述2篇。研究大多采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进行症状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测定分析症状群的组成,消化道症状群和心理相关症状群是乳腺癌患者的共性症状群。结论 国内关于乳腺癌症状群的研究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应注重对乳腺癌患者症状群的评估,根据其生理学机制及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

  • 标签: 乳腺癌 症状群 文献计量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但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且引起社区传播的风险更大。目前,关于人群中无症状感染率及其传染性尚无定论。本研究设计选取COVID-19疫情高发与低发地区作为研究现场,对社区人群和重点人群(包括COVID-19治愈病例、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医护人员/CDC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发热门诊患者)开展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血清抗体和核酸检测,确定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和暴露风险人群的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率,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对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开展流行病学随访,分析血清抗体水平变化,评估传染性和传播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无症状感染 血清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对疾病临床症状、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6 年 5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 60 例,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 30 例接受常规治疗)和研究组( 30 例接受补气活血法治疗),比较治疗状况,如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改善状况等 。结果:研究组治疗疗效 93.33% 高于对照组 66.67% ( P< 0.05)。治疗前组间 ST 段压低状况差异小( P>0.05 ),治疗后,研究组 24h ST 段压低持续总时间、 24h ST 段压力总次数低于对照组 ( P< 0.05)。治疗前组间心率、血压差异小( P>0.05 ),治疗后,研究组 RPP 、 SBP 、 HR 低于对照组 ( P< 0.05)。 结论:冠心病接受补气活血法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心肌缺血等,效果明显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对疾病临床症状、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6年 5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 60例,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 30例接受常规治疗)和研究组( 30例接受补气活血法治疗),比较治疗状况,如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改善状况等。结果:研究组治疗疗效 93.33%高于对照组 66.67%( P<0.05)。治疗前组间 ST段压低状况差异小( P>0.05),治疗后,研究组 24h ST段压低持续总时间、 24h ST段压力总次数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组间心率、血压差异小( P>0.05),治疗后,研究组 RPP、 SBP、 HR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冠心病接受补气活血法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心肌缺血等,效果明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行为和精神症状的护理干预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入院的60例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针对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接受不同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60.0%。研究组显著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行为 精神症状 护理干预 措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移植受者出院后的疲乏症状与其生活状态的相关性,为预防患者术后出现疲乏症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9—12月,以方便抽样法选取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移植门诊的280例肝移植受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得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出现疲乏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280例患者,其中出现疲乏症状的有130例占4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术后存活天数、性别、近1周锻炼总时间、体质量指数、工作状态、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睡眠质量、负面情绪、营养风险会影响到患者的疲乏症状(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近1周锻炼总时间(OR=0.674,95%CI 0.512~0.887)、术后存活天数(OR=0.993,95%CI 0.989~0.997)和负面情绪量表得分(OR=1.484,95%CI 1.157~1.902)对患者的疲乏症状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术后存活天数、锻炼时间和负面情绪是影响患者疲乏症状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与活动锻炼情况做好评估与管理,以改善疲乏症状

  • 标签: 肝移植 疲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为孕晚期无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例报告,母儿结局良好。患者孕38周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 d"于2020年2月11日入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患者孕期定期产前检查且均未见异常。因其丈夫及姐姐分别于患者入院前14和7 d先后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入院前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入院前无任何不适。入院第3天,胸部CT示两肺未见异常,仅两侧少量胸腔积液;患者出现不规律宫缩,急诊剖宫产娩出一活女婴。未行羊水、脐带血、胎盘等病原学检查。术后未行母乳喂养,患者与新生儿分室隔离,参与剖宫产手术相关医护人员术后均采取单间隔离。新生儿于出生当天、1日龄分别取外周血、鼻咽拭子,9日龄分别取鼻咽拭子、肛拭子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术后8 d胸部CT提示两侧少量胸腔积液,术后11和12 d复测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结果均为阴性。母女于术后14 d顺利出院。参与手术的相关医护人员术后14 d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阴性。

  • 标签: 妊娠并发症,感染性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冠状病毒属 核酸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与冲动特质对强迫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共纳入符合DSM-Ⅳ强迫症诊断的患者134例及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82例,采用强迫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obsessive compulsive inventory-revised,OCI-R)、Barratt冲动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11)、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CTQ-SF)评估两组被试强迫症状严重度、症状维度、冲动特质及童年创伤水平,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Y-BOCS)评估强迫症疾病严重度;并以强迫症状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不同成分的冲动特质及童年创伤得分为自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冲动特质及童年创伤对强迫症状的影响。结果强迫症患者在无计划冲动[(26.80±4.57)分]、注意冲动[(18.96±3.51)分]、情感虐待[6(5,9)分]、躯体虐待[5(5,6)分]、情感忽视[11(9,14)分]得分高于健康对照相[分别为(24.39±4.15)分、(16.18±2.76)分、6(5,7)分、5(5,5)分、(10.00±3.42)分](P<0.05,P<0.01)。强迫症患者OCI-R强迫症状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均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强迫症患者强迫排序得分受注意冲动、躯体忽视影响显著(B=0.191,P=0.011; B=0.273,P=0.005);强迫囤积的得分受情感虐待影响显著(B=0.204,P=0.002)。强迫观念的得分受注意冲动、情感虐待共同影响(B=0.499,P<0.01; B=0.175,P=0.008);精神中和的得分受注意冲动、躯体忽视影响显著(B=0.365,P<0.01; B=0.199,P=0.034)。结论强迫症患者童年创伤及注意冲动水平对不同的强迫症状表现影响不同。

  • 标签: 强迫症状 童年创伤 冲动特质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护理耳穴埋豆用于改善肝炎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 方法: 收集 2018年 5 月 ~2020年 1月笔者所在医院中医内科接诊的 100 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双盲随机数字法,将所选的 100 例 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 n=50 例,行单纯常规护理 )和实验组( n=50 例,行中医护理联合 耳穴埋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发生腹胀、纳呆、乏力、黄疸等临床症状的概率,无显著差异, P > 0.05 ;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后腹胀、纳呆、乏力、黄疸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与单纯常规护理相比,予以 肝炎患者中医护理耳穴埋豆,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护理质量,值得继续推广或应用。

  • 标签: 中医护理 耳穴埋豆 肝炎 临床症状 改善效果
  • 作者: 王嗣予 李静 张超 王福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国家感染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北京 100039;解放军医学院,北京 100853,国家感染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北京 100039;安徽省蚌埠医学院 233000,国家感染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北京 100039,国家感染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北京 100039;解放军医学院,北京 100853;安徽省蚌埠医学院 233000
  • 简介:摘要截至2020年4月28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全球大流行已导致300多万人感染,20多万人死亡。目前我国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其中对无症状感染的应对是当前防疫工作的重点之一。无症状感染者在感染早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部分无症状感染者处于发病前的潜伏期阶段。儿童和孕妇无症状感染发生的比例更高,但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本文就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流行特点、感染性以及病毒排出或核酸持续阳性的原因等进行全面综述,同时强调积极主动对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核酸和抗体检测,并及时诊治是当前COVID-19防控的重要内容之一。

  • 标签: 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无症状感染 传染性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研究眩晕宁片联合敏思朗治疗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4-20206月,收治耳石症复位后有残余症状的患者9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敏思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眩晕宁片、敏思朗(甲磺酸倍他司丁片),比较两组临床治疗后耳石残余症状的缓解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耳石残余症状总有效率:93.87%95.91%,对照组:77.55%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宁片联合敏思朗治疗耳石复位后残余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症状,缩短耳石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持续时间。

  • 标签: 眩晕宁片敏思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耳石复位后残余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合并随机对照试验中的结局变量,论证盆底肌训练(PFMT)对妇女尿失禁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检索2005年1月至2019年7月发表于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上关于PFMT治疗尿失禁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利用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合并尿失禁影响程度、每日尿失禁次数、1 h尿垫测试及盆底肌力量参数结局变量。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9项,PFMT组共有患者483例,对照组共有患者469例。与对照组比较,PFMT组尿失禁影响程度评分、每日尿失禁次数、1 h尿垫测试尿垫增重程度均显著下降;而盆底肌力量参数均明显提高。尽管部分合并变量异质性较高,但总体结局方向未改变,合并结果较可信。结论PFMT能通过修复盆底肌功能并有效缓解妇女尿失禁症状

  • 标签: 尿失禁 盆底肌训练 有效性 盆底肌力量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