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维吾尔族假性剥脱综合征(PEX)、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PEX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角膜内皮形态学差异。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全军眼科中心就诊治疗的维吾尔族PEX患者76例(76眼),PEXG患者82例(82眼),POAG患者64例(64眼)以及ARC患者76例(76眼)分别作为PEX组、PEXG组、POAG组及ARC组。收集各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六角型细胞比例(HEX)、变异系数(CV)、角膜中央厚度(CCT) (眼前节OCT)等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ARC组、PEX组、PEXG组及POAG组ECD分别为(2 565±202)/mm2、(2 286±178)/mm2、(2 104±376)/mm2、(2 206±206)/mm2。PEX组、PEXG组及POAG组ECD低于AR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6.19、6.58,均P<0.001);PEXG组ECD低于PEX组、POA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RC组相比,PEX组、PEXG组以及POAG组CV较高,HEX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EX组CCT与AR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XG组CCT较PEX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2),较POAG组也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吾尔族PEX患者ECD减少,PEXG患者CCT变薄,提示在对PEX、PEXG患者行手术治疗时应更注意对角膜的保护。

  • 标签: 假性剥脱综合征 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角膜中央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引起剥脱性皮炎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给予细心的护理。结果经过2-3周积极对症治疗,患者皮疹渐消失、皮损痊愈,无护理并发症。结论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皮肤病,不仅需要及时,全面、正确的治疗,精心,细致的护理亦很重要,只有经过有效的护理才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护理并发症。

  • 标签: 剥脱性皮炎 护理
  • 简介:摘要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是预防有症状或者无症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的一项有效治疗手段,但是术中阻断颈动脉缺血期可能会引起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发生,应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术中脑缺血,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可以通过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的变化从而反映颅内灌注,判断缺血的发生,由于其操作简单、无创,可以进行术中连续监测而广泛应用于CEA。文章结合近年国内外最新研究,分析CEA术中各种神经监测技术的实用性及准确性,围绕CEA术中各种神经监测技术、NIRS与其他监测技术之间的相关性、NIRS在预测术中缺血及术后过度灌注方面发挥的作用展开介绍,多方面探索NIRS在临床中的作用,使其在临床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功效。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近红外光谱 脑缺血 脑氧饱和度 过度灌注综合征
  • 简介:目的对下肢静脉曲张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其临床护理进行相关的讨论,总结相关经验,从而提高这个方面的护理水平.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医院中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共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个组,其中每组分别为40例.对两组进行不同的处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些护理,对观察组则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同时对两组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相关的记录,最终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结果在住院时间、拆线时间以及并发症3个方面,观察组所用的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所需住院的时间.同时在-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之后并发症的概率,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病痛,对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不开胸食管剥脱术治疗颈段食管癌的效果。方法自1995年7月至2004年12月对21例颈段食管癌患者行不开胸食管剥脱术并I期行胃咽吻合或胃食管端侧吻合术。结果本组病人的手术切除率100%。手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8例,其中吻合口瘘3例,肺部感染3例,伤口裂开1例,气胸1例。18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胃液反流。1例住院期间因胃大出血死亡。除2例失访外其余患者获得随访27个月~12年,13例存活超过1年,6例存活超过3年,3例存活超过5年。结论不开胸食管剥脱术手术简单。效果满意,适用于颈段食管癌。食管剥脱术后行胃代食管者胃液反流严重,手术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 标签: 颈段食管癌 不开胸的食管剥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严重剥脱性皮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6年3月12日收治的一例脑出血恢复期严重剥脱性皮炎患者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27d精心护理,患者因严重剥脱性皮炎引发的继发感染完全康复,患者多发皮疹及破溃明显好转,病变基本痊愈。结论脑出血恢复期出现严重剥脱性皮炎,多引药物引起,病情危重,可能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临床护理中应在常规抗炎和消毒隔离的基础上,兼顾做好皮肤护理、粘膜护理和营养支持,停服可能引起剥脱性皮炎的药物,经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脑出血 恢复期 剥脱性皮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改良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血管类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5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予以不同手术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如出血量及手术、住院时间等,差异显著(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6.4%,27/28)显著高于对照组(78.6%,22/28),差异显著(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的并发症情况(14.3%,4/24)也明显低于对照组(53.6%,15/28),如疼痛、深静脉血栓、淤血等,差异显著(P<0.01)。结论临床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改良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可助于疗效的提升,显著改善手术中的各项指标,在避免并发症的同时加速了患者健康的恢复,应广泛推广。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改良高位结扎剥脱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52例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本次观察,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后开展手术,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本次观察中的52例患者都成功的进行了CEA治疗。术后1周、术后6个月时的颈内动脉狭窄处血管内径、SPV、PI与手术前相比,明显增大;且PSV、EDV与手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个月有1例患者出现TIA,采取了保守治疗措施。结论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分析后,对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与治疗效果。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高龄 颈动脉狭窄 临床疗效
  • 简介:总结了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严重剥脱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即:早期积极配合抢救,密切观察病情,术后彻底冲洗、清创,术后密切观察,术后保持引流畅通,配合功能锻炼,可防止伤肢皮肤坏死,减少致残率。

  • 标签: 骨折 皮肤剥脱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综合干预内容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此次以88例于2014年01月至2016年04月因下肢静脉曲张进入本县医院治疗的患者作救治对象,参照不同干预内容予以分组基础组42例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46例则加行综合干预内容,对比两组病例干预质量。结果基础组有12例(28.57%)出现并发症,同时观察组有3例(6.52%)(P<0.05)。结论选择张高位结扎剥脱法以及激光治疗术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救治时,建议配合展开综合干预内容,效果显著。

  • 标签: 并发症 下肢静脉曲张 激光治疗术 综合干预 高位结扎剥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手术时机选择。方法根据不同病程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需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的慢性结核性脓胸手术患者分为两组,观察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各项术后观察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时,最佳治疗时间为病程6-12周之间的患者。

  • 标签: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慢性结核性脓胸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声带任克氏水肿压榨术与上皮剥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7例声带任克氏水肿,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3例。所有患者在全麻状态支撑喉镜引导下配合显微镜下手术。观察组给予声带任克氏水肿压榨术;对照组采用声带任克氏水肿上皮剥脱术,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带任克氏水肿压榨术以微创为原则,保护声带黏膜,症状恢复快,有效率高等优点。

  • 标签: [] 任克氏水肿 声带 显微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颅内动脉侧支循环超声影像评估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安全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0例接受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接受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者作为观察组(n=40),未接受影像学评估者作为参考组(n=20),观察两组术中、后患侧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VMCA)及血管搏动指数(PIMCA)变化情况,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结果术中、术后两组患者MVMCA、PIMCA水平出现波动,参考组波动程度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参考组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患侧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死亡患者(P>0.05)。结论术前经TCD影像学联合评估患者颅内动脉侧支循环,可提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安全性、成功率,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 标签: 颅内动脉侧支循环 TCCD TCD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冰敷在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并剥脱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30例进行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加压包扎,观察组术后在常规加压包扎基础上实施冰敷,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评分、两侧内踝尖水平周径差值、皮下血肿面积。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评分、两侧内踝尖水平周径差值、皮下血肿面积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干预后的各项指标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进行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后实施冰敷处理,可有效缓解疼痛、肢体肿胀以及皮下血肿。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高位结扎 剥脱术 冰敷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剥脱剂加入中药治疗面部色素痣和雀斑的临床效果.方法:联合中药皮肤剥脱剂治疗皮肤色素痣及雀斑221例,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共治疗色素痣176例,其中痊愈率86.93%,显效6.82%,有效5.11%,无效1.04%;雀斑45例,痊愈84.44%,显效8.89%,有效6.67%.所有病例经3~12个月随访,未出现毒副作用.结论:在化学皮肤剥脱剂中加入中药制剂可以减少化学剥脱剂的用量与浓度,减少术后局部的炎症反应,促进皮肤愈合.

  • 标签: 色素痣 雀班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药剥脱剂 化学剥脱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护理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选取30例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于2020年1月-2022年6月从本院中完成选取,依据平分原则分人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的研究组、参照组,各15例,分析相关结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综合护理方法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和借鉴价值。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效果。方法:将50例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在2017年10月-2019年4月,50例患者均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比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及神经缺损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血清指标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且神经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P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内膜 剥脱术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配电网中分布电源接入的增多,系统具有更多优化控制手段的同时优化复杂性也不断提高。尤其传统优化过程将无功补偿点选取和无功优化解耦,不能完全考虑分布电源对无功优化的影响。本文针对传统优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考虑分布电源的配电网补偿自选取无功优化,通过分析分布电源接入后对电网的影响,将基于网损微增率的灵敏度约束纳入到优化模型中。该模型考虑了分布电源接入对无功补偿点选取的影响,能够自动选取无功补偿器投入,并且通过缩小可行解范围,减少了迭代的次数,提高优化效率。

  • 标签: 分布式电源 网损微增率 灵敏度约束 无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