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OH)是一种年龄相关的睾酮缺乏综合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LOH已严重影响中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尽管近年来国内外诊疗指南陆续发布,LOH的管理策略逐渐规范,但在诊断标准、睾酮替代治疗(TRT)的利弊以及治疗目标等方面仍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将在比较各版指南的基础上,对LOH的年龄界限、特异性症状及体征、睾酮的诊断切点、TRT治疗的获益以及非睾酮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 标签: 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诊断标准 睾酮替代治疗 非睾酮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性腺发育不良病人的细胞遗传学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2例性腺发育不良患者,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比较其核型分类情况。结果112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存在染色体核型异常,其中染色体数量异常18例,占其全部核型异常的51.43%,结构异常患者13例,占其全部异常核型的37.14%,另有4例患者为性反转,且异常核型以47XXY为主,占全部核型异常患者的40.00%,占全部患者的12.50%,另有77例患者核型异常,但性腺发育异常。结论染色体异常可导致患者出现性腺发育异常,通过检查该类患者外周血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能够有效观察患者发病原因,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性腺发育不良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核型
  • 简介:1病例资料女,46岁。体检发现右侧乳腺实性结节就诊。患者无疼痛,无皮肤红肿、破溃,无发热,无乳头溢液。超声检查:右乳腺2点钟近乳头处大小约0.7cm×0.5cm的实性结节,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后方回声衰减,内可见点状强回声钙化(图1A)。于右乳腺8点钟距乳头约1cm处大小约0.9cm×0.4cm的实性结节,边界欠清晰,内可见粗大强回声钙化(图1B)。

  • 标签: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硬化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超声表现特征,并探讨超声诊断乳腺硬化性腺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6例硬化性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临床诊断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超声特征并分析诊断准确率.结果(1)肿块多呈边缘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2)肿块直径多小于3cm,(3)肿块后方可有轻度增强,(4)肿块多呈平行位生长,(5)病灶血流不丰富.结论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超声表现复杂,具有特异的声像图特征较少,诊断准确率较低,有必要可以配合其他影像学诊断方法,并要求超声检查医师不断提高对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认识.

  • 标签: 乳腺硬化性腺病 超声 诊断准确率
  • 简介:精索的转移性肿瘤临床罕见,本中心于2014年12月收治该病患者1例,其临床表现具有鲜明特点,特报道并对该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者男,52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包块1月"于2014年12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包块,体积渐增大,质硬,无明显发热等不适,渐出现右侧阴囊肿胀,体积增大,未行特殊治疗,以上症状渐加重。2天前至当地医院

  • 标签: 右侧腹股沟 转移性肿瘤 转移性腺癌 右侧阴囊 右侧睾丸 转移性癌
  • 简介:乳腺腺上皮和肌上皮同时出现肿瘤性增生并形成界限明显的肿块,即为乳腺腺肌上皮瘤(breastadenomyoepithelioma,AME)。AME是非常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肿瘤,在犬乳腺和人唾液腺中较为常见,且大部分为良性,由Hamperl等于1970年首次报道。

  • 标签: 乳腺肿瘤 恶性腺肌上皮瘤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口腔颌面部多形性腺瘤复发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00年3月至2012年3月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颌面部多形性腺瘤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性别、手术方式、肿瘤发生部位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3例颌面部多形性腺瘤患者中18例复发,总发生率为33.96%;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在多形性腺瘤复发因素中无明显差异;53例中,21例行局部切除术,其中13例复发,占21.90%,32例行腮腺全叶切除术,其中5例复发,占15.63%,χ2=12.11,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颌面部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率较高,手术方式是重要复发因素之一,采用全叶切除术明显比局部切除的术后复发率低。

  • 标签: 颌面部 多形性腺瘤 复发因素
  • 简介:目的总结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临床表现、病理及内镜下特征,探讨FA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FAP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及内镜检查等资料.结果35例患者中28例(80.O%)有家族史;临床表现以腹泻最为多见,占74.3%(26/35);直肠及左半结肠腺瘤性息肉分布密集,直肠腺瘤癌变率高.结论FAP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依靠大肠内发现成百上千枚腺瘤性息肉进行诊断,肠外表现有助于诊断,结肠镜检查是安全可靠的早期诊断手段.

  • 标签: 腺瘤息肉病 结肠 结肠镜检查 肠外表现
  • 简介:每天采样观察3~60日龄人工养殖的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性腺分化和发育的组织学。结果表明:在水温(20±4)℃下,黄颡鱼卵巢的分化明显早于精巢,性腺的分化型为雌性异体型。孵出后14d卵巢开始分化,原始性腺在横切面出现组织突起,逐步形成卵巢腔;雄性分化始于孵出后54d,主要标志是形成输精管原基,进而形成输精管。本研究成果为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黄颡鱼 性腺分化 组织学观察
  • 简介:摘要患者男,48岁,主因"皮肤、巩膜黄染伴尿色加深15 d"入院治疗。完善检查,考虑胆管占位性病变,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理提示:胆管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病理分期:T2N0M0。术后恢复良好,行辅助性化疗及生物治疗,术后12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显示无复发。

  • 标签: 癌,神经内分泌 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 胆管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生殖细胞肿瘤(GCT)是一类多见于年轻人群的肿瘤,常发生于性腺部位(包括男性睾丸和女性卵巢),病理类型多样,虽然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肿瘤标志物如AFP、β-hCG、乳酸脱氢酶(LDH)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缺乏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的GCT及其晚期耐药患者还需要更敏感和特异的标志物。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发现多种微小RNA(miRNA)在不同类型GCT中存在异常表达,其中miR-371a-3p在GCT的诊断、疗效评估及随访监测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段,有望成为新型肿瘤标志物。本文就miRNA在性腺GCT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能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后膀胱灌注的治疗护理经验。方法回顾10年来在我科就诊的女性腺性膀胱炎3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病例按膀胱灌注药物不同分成三组.对它们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回顾了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护理方法。结果393例患者无一例中途停止灌注治疗,治疗有效率达92%以上。结论膀胱灌注化疗对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疗效显著,而正确的膀胱灌注护理和患者依从性教育是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标签: 腺性膀胱炎 膀胱灌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中为患者实施性腺辐射防护的价值。方法:设置实验后对于在我院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进行抽取,患者入组时间2020.1-2021.3,共计入组例数为90例,通过随机方式实现研究分组,共分2组,防护组使用防护装置实施性腺辐射防护方法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对照组则实施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比较观察指标:会阴区(相对位置为性腺部位)的辐射剂量。结果:对于防护组、对照组实施性腺部位辐射剂量比较,防护组用防护装置后性腺部位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造影检查床上用防护装置在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为患者实施性腺部位辐射防护,能够减少对于患者性腺部位的辐射剂量。

  • 标签: 介入手术 心脏 防护 性腺辐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复发病例第2次手术分别采用浅叶切除术、腮腺全切术和扩大切除术。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与组织学类型及术式关系密切,富于细胞者易复发,肿瘤单纯切除术复发率高。结论不规范的手术方法是导致多形性腺瘤复发的直接原因。

  • 标签: 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旺炽性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17-2020年收治2例旺炽性腺性膀胱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2例旺炽性腺性膀胱炎患者均为男性,例1,67岁,下尿路症状明显;例2,33岁,以结石引起腰痛症状为主要表现。2例泌尿系彩超均提示膀胱占位。2例均行经尿道膀胱镜检查术+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均提示:旺炽性腺性膀胱炎。例1术后行吉西他滨膀胱灌注,随访3年,未复发;例2未行膀胱灌注,尚未开始随访。结论:旺炽性腺性膀胱炎是临床罕见病,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应警惕。病理活检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膀胱灌注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可降低复发。

  • 标签: 旺炽性腺性膀胱炎 囊性-腺性膀胱炎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男性后尿道原发性腺癌的3例病理诊断结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入院诊断的3例男性后尿道原发性腺癌患者。对其进行病理诊断,分析疾病的病理特点。结果:3例患者的肝脏形态无明显异常,肝叶内存在无回声区,大小在1.5*1.6cm-1.7*1.7cm间,边界比较清晰,其余实质回声比较均匀,管系的走行无异常。检查胆囊大小基本正常,囊内无异常声像,胆囊壁较光滑。胰腺头体部回声均匀,大小正常,脾脏不大,回声均匀。3例患者肾脏无明显异常,膀胱充盈良好,未见异常回声。病理结果尿道肿物为高-中分化腺癌,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排除前列腺癌。结论:男性后尿道原发性腺癌多呈现高-中分化特点,多合并前列腺增生,是男性群体比较罕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可以通过其病理诊断分析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男性后尿道原发性腺癌 病理诊断 超声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腮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rcinoma ex pleomorphic adenoma, CXPA),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CXPA的病例特点、临床分类、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特点:该例CXPA患者临床病程长,诊断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癌成分为肌上皮癌。组织:肿瘤细胞在上皮、粘液、软骨样成份中见异型细胞,细胞排列呈巢状、条索状,浸润性生长,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上皮及肌上皮标志物CK7、EMA、P63、S-100、AB、SMA等阳性、Ki-67增殖指数60%。结论:CXPA较为少见,形态学表现较为多样,病理学结合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必要时需结合放疗,术后注意密切随访。

  • 标签: 腮腺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恶性多形性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克罗米芬联合人绝经促性腺激素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药组与联合组,每组75例。单药组采用克罗米芬治疗,联合组采用克罗米芬联合人绝经促性腺激素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排卵率、妊娠率、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如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89.33%)、排卵率(92.00%)和妊娠率(80.00%)高于单药组(72.00、77.33%、65.33%),P<0.05;治疗前,两组FSH、LH、E2、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SH、LH、E2、P水平较本组治疗前上升(P<0.05),联合组FSH、LH、E2、P水平高于单药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药联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疗效显著,能有效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 克罗米芬 性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