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验及质量控制

/ 2

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验及质量控制

刘海珠常鑫毕艳妮

刘海珠常鑫毕艳妮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264200)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356-01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妇女受精卵移行至子宫内着床后形成胚胎,由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产生,具有促性腺发育的一种糖蛋白激素,由一条α多肽链(分子量1.8万)和一条β多肽链(分子量3.2万)组成。HCG的α多肽链与其它激素,如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及促甲状腺素(TSH)的α链相似;而β-多肽链基本上是HCG特有。故用β-HCG的抗体来测定HCG特异性高。HCG主要存在于孕妇的血液、尿液、羊水、初乳和胎儿的体内,主要用于早期妊娠的诊断及滋养层细胞肿瘤的诊断及疗效观察。

1测定方法及评价

1.1胶乳凝集抑制试验(LAT)以HCG作为抗原注入兔子体内,使其产生相应抗体,当这种抗体与HCG抗原相遇时发生免疫反应,但此反应不能为肉眼所见。利用化学方法将HCG抗原交联在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上,制成HCG胶乳抗原,此胶乳抗原与HCG抗体结合,产生肉眼可见的胶乳颗粒状凝集。本法操作简便、价格便宜、快速(5min)、试剂易得。但因灵敏度低(100~500IU/L)、特异性不高而趋淘汰。

1.2单克隆双抗体酶免疫法首先将β-HCG单抗包被聚乙烯酶标板小孔底部,加入被检尿液(或HCG的标准品),被检样品中HCG抗原与包被在小孔底部的抗体结合,再加入特异性的酶标β-HCG抗体,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洗去过量的未结合酶标抗体,加入酶作用底物及显色剂显色,颜色的深浅与被检尿液中HCG含量成正比。此法灵敏度(20~50IU/L)高,可定量,临床常用,适合批量检测。不足是操作较复杂,所需时间较长。

1.3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在试带(纤维素膜)的特定位置,分别包被羊抗鼠IgG抗体、羊抗人HCG抗体,呈上下两条线排列;另外试带上还含有均匀分布的胶体金标记人β-HCG单抗、胶体金标记的鼠IgG抗原。检测时将试带浸入被测尿液后迅速取出,由于层吸作用,尿中的HCG抗原先与胶体金标记的人β-HCG单抗结合,移行至特定位置即羊抗人HCG抗体检测线时,形成金标记β-HCG单抗-β-HCG抗原-羊抗人HCG抗体的双抗体夹心式复合物,试带即显1条紫红色线为阳性;同时金标记鼠IgG抗原随尿上行至羊抗鼠IgG抗体时,形成金标记鼠IgG抗原与羊抗鼠IgG抗体复合物,试带也显1条紫红色线,为阴性对照即质控线。本法简便快速(1~15min)、特异性强、灵敏度高(10~25IU/L),可半定量,在受精后7~10d即可作出诊断,故临床应用广泛。

2质量控制

2.1标本要新鲜,留尿前不要大量饮水以免稀释,晨尿最好。

2.2胶乳凝集抑制试验,要求所用试剂胶乳抗原和抗血清应同一批号,更换试剂时要与上一批作阴性和阳性对照。加尿液,抗血清和胶乳抗原一定要按顺序,滴加大小要一致。室温20℃反应较好,若温度太低,应延长1~5min看结果。试剂保存于2℃~8℃冰箱中,试验前取出放室温,严重蛋白尿、血尿、严重的细菌污染及尿中含有多量盐类结晶均不宜做此试验。

2.3单克隆双抗体酶免疫法和胶体金标记酶免疫层析法,操作步骤以试剂盒要求为准。胶体金标记酶免疫法应用的试剂条,应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3临床意义

3.1早期妊娠诊断在受孕1周后血清中的HCG大约在50IU/L左右,7~14d尿液当中可测出,妊娠后的22~24d尿液中超过1000IU/L,60~70d达到8000~320000IU/L,以后逐渐降低,120d以后至分娩维持在5000~20000IU/L之间,产后5~6d消失。血清中的HCG略高于尿液。单克隆双抗体免疫法和胶体金标记法,在受精卵着床后7~10d即能测出,胶乳凝集抑制试验一般在停经后35~40d出现阳性。

3.2滋养层细胞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及男性患睾丸畸胎瘤的尿中,HCG含量较正常妊娠孕妇明显增高,葡萄胎1:200稀释阳性,绒毛膜上皮癌1:500稀释后仍呈阳性反应,故可用胶乳凝集抑制稀释试验加以鉴别诊断。滋养层细胞瘤患者术后3周,HCG应低于50IU/L,8~12周转阴性,如仍呈阳性反应,提示可能有残存瘤组织,具有潜在复发的可能。另外血清HCG测定可用于了解胎盘功能。

3.3协助诊断异位妊娠及流产①异位妊娠也称“宫外孕”,在宫外孕流产或破裂前,HCG约60%为阳性,宫外孕流产或破裂后大部分转阴,此方法有助于和急腹症相鉴别。②不完全流产患者的子宫内尚有胎盘组织残留,妊娠试验仍可为阳性。完全流产或死胎,由阳性转为阴性。在保胎治疗过程中,尿HCG不断下降说明保胎无效,反之,明显上升表示保胎成功。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南京.第二版.1997.

[2]严忠浩、金筠春主编.新编检验检查诊断手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11

[3]刘火媛;B组链球菌抗体的酶标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J];国际免疫学杂志;198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