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在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6年3月—2020年5月采用FD治疗的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89例,其中男34例、女55例,年龄28~75岁(平均53.08岁)。患者术前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复杂动脉瘤,其中大型或巨大动脉瘤45例,微小动脉瘤4例,夹层动脉瘤25例,梭形动脉瘤1例,串联多发动脉瘤14例。患者行FD或FD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即刻行DSA检查,观察支架位置、动脉瘤栓塞情况,动脉瘤栓塞程度依照0'Kelly-Marotta(OKM)分级标准进行评定。患者出院时及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状况。术后6~12个月采用DSA、CT血管造影(CTA)或MR血管造影(MRA)复查观察支架位置、动脉瘤栓塞情况。结果89例患者108个动脉瘤,FD治疗56例,FD结合弹簧圈栓塞33例。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FD,术后即刻DSA检查显示支架位置良好,瘤腔内血流均出现滞留现象;108个动脉瘤栓塞程度:OKM分级,A级68个(63.0%),B级39个(36.1%),C级1个(0.9%)。围手术期缺血性并发症10例(其中1例死亡),出血性并发症2例。出院时mRS评分0分25例,1分57例,2分4例,3分1例,5分1例,6分1例。80例患者获随访7 d~20个月,平均12.4个月。随访期间1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继发肺部感染死亡;1例患者不明原因死亡,考虑动脉瘤再出血可能。末次随访mRS评分0分39例,1分37例,2分2例,6分2例。术后6~12个月48例患者行影像学检查显示:支架位置良好、无移动,支架内无狭窄;48个动脉瘤栓塞程度OKM分级D级33个,C级7个,B级8个。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动脉瘤复发。结论FD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流导向装置 栓塞,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复发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采用PED治疗的14例复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中,仅行PED治疗10例,PED联合弹簧圈治疗4例。所有患者均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行影像学随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情况。结果14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5枚PED。所有PED均到位良好。术后即刻DSA检查显示动脉瘤内血流滞留,载瘤动脉的分支血管均通畅;Dyna CT检查显示支架均准确覆盖瘤颈,贴壁良好。术后2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1例为脑梗死,经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另1例发生中脑出血后死亡。除死亡患者外,余13例患者均获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范围为12~48个月),无一例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末次随访mRS均为0分。11例患者行影像学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范围为3~16个月),其中完全栓塞8例(包括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3例开颅夹闭术后复发、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以及1例单纯支架置入术后复发的患者),瘤颈残余2例(均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患者),瘤体部分显影1例(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患者)。结论应用PED进行再治疗的单纯弹簧圈栓塞或开颅夹闭术后复发的动脉瘤患者预后良好,而PED治疗曾行支架置入术的复发动脉瘤的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复发 治疗结果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
  • 简介:【摘要】 目的 介绍一种临床的自动使用止血带装置的制作与使用方法。方法 一种临床的自动使用止血带装置,包括底座、立柱、传动装置、电机、卷筒、横梁、右滑块、止血带、短拉线、长拉线、左滑块、定滑轮、拉力设定旋钮、启动开关、电源接口模块、自动控制装置、拉力检测传感器、柔性垫块,具有自动自动控制压力,自动更换垫巾等功能。结果 根据设定值,可以调控止血带作用于患者手臂的压力和时间。结论 临床的自动使用止血带装置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精准控制勒紧程度与时间,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 【关键词】 止血带;自动装置;临床使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那么去医院及体检中心等相关医疗场所的次数也会增加。做身体检查,生病住院,采血和输液等护理治疗操作都不可避免。静脉采血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静脉输液是临床诊治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1]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无论是静脉采血,或是静脉输液,止血带的应用都是很重要的环节[2] 。使用止血带就会有压力作用到患者身上,时间延长,压力过大就会造成患者的不舒适。国外有文献报道[3 ], 最佳的止血带压力应在肢体动脉血流阻断压(Limb occlusion,LOP) 的基础上确定, 按照不同的个体, 不同的部位所需的阻断肢体动脉血流的最小压力而定, 建议设定成人上肢止血带压力以LOP 加6.67kPa(50mmHg) 为适宜, 下肢压力以LOP 加10.0kPa(75mmHg) 为适宜。加压时间不能超过3 分钟[2] 。因此,设计一种临床的自动使用止血带装置来控制压力及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材料制作与方法 1.1 材料 一种临床的自动使用止血带装置,包括底座、立柱、传动装置、电机、卷筒、横梁、右滑块、止血带、短拉线、长拉线、左滑块、定滑轮、 拉力设定旋钮、启动开关、电源接口模块、自动控制装置、拉力检测传感器、柔性垫块,具有自动自动控制压力,自动更换垫巾等功能。外观采用ABS 树脂,内部采用不锈钢材料。 1.2 制作方法 底座上安装有立柱 , 立柱顶部安装横梁;立柱侧面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装置与安装在横梁右端上的卷筒的轴连接;横梁左端安装有定滑轮;底座上中间位置安装有柔性垫块,柔性垫块上固定连接一根止血带的中部位置,止血带上安装有拉力检测传感器;横梁的下部,带有滑道,滑道内安装有左滑块和右滑块;止血带的左端连接左滑块,短拉线的一端连接左滑块,短拉线的另一端缠绕在卷筒上;止血带的右端连接右滑块,长拉线的一端连接右滑块,长拉线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缠绕在卷筒上;拉力设定旋钮和启动开关安装在底座上,拉力设定旋钮和启动开关分别与自动控制装置连接,自动控制装置与电源接口模块连接;电机分别与自动控制装置和电源接口模块连接。垫巾辊筒安装在底座内,一次性垫巾缠绕在垫巾辊筒上,一次性垫巾的长度方向,每隔20 厘米带有一条间断打孔的断开线。其结构示意图 , 见图 1 。

  • 标签:
  • 简介:为确保新建的催化重整装置正式投产后,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提高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水平,保障作业人员身心健康,按照《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规范、标准的要求,作者对该装置从生产工艺特性、试运转、技术防护及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 标签: 催化重整 职业病危害 防护 管理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本科自制简易单孔腹腔镜装置相对一次性单孔多通道装置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推广其在基层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本院妇科自制单孔腹腔镜装置在147例单孔腹腔镜手术(LESS)中的应用情况,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为指标,对此装置的可行性做详细评估。结果14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7例于下腹部增加1~2个常规穿刺器,手术时间40~200 min,术中出血10~200 ml,术后排气时间1~2 d,术后住院时间1~5 d。结论自制单孔腹腔镜通路装置在妇科普通手术中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且价格低廉,值得基层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制单孔装置 单孔腹腔镜 妇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行血液透析病人在透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静脉压报警,大多原因为:血流量不充足、血液回流不通畅、静脉穿刺部位渗漏或者静脉感应装置连接处有血液阻塞。这些原因可通过调节血流量、静脉重新穿刺或将静脉感应装置连接处的血液用注射器注回静脉壶内,静脉压便可恢复正常。在排除上述原因后,静脉壶无凝血症状,静脉压仍然报警,使血液透析无法继续进行,我们采用血液透析穿刺针解决了此问题。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血液透析病人 静脉压报警 静脉穿刺部位 装置 感应 针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自制颈部冷敷装置在扁桃体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150例,根据抛硬币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75人)、实验组(75人),分别采用传统冰敷,自制颈部冷敷装置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冰敷满意度、血肿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更低,冰敷满意度评分更高,血肿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自制颈部冷敷装置在扁桃体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理想。

  • 标签: 自制颈部冷敷装置 扁桃体切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两种持续膀胱冲洗装置用于前列腺术后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行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持续膀胱冲洗,对照组采用传统装置,实验组采用改良装置。结果:实验组冲洗效果更佳。结论:改良后的持续膀胱冲洗装置具有多种优势,可以有效提升治疗的效果、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可以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及难度,因此具备广泛推广价值。

  • 标签: 前列腺术 膀胱冲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心室辅助装置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2020 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法平均分为双室组和左室组,每组35例,双室组采用双室辅助装置治疗模式,及左室组采取左心室辅助装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中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左心室辅助装置 双室辅助装置治疗 终末期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新型CT-SIM的激光灯定位装置,提高了肿瘤放疗的精准度,完善了肿瘤等中心点的定位,对于现代医学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CT-SIM新型激光灯定位装置,以及CT-SIM新型激光灯定位装置的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和通信设计,希望读者对这种新型的激光灯定位装置设计有清晰的认识。

  • 标签: CT-SIM 激光灯定位装置 机械结构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改良全密闭式持续膀胱冲洗装置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前列腺电切手术并且需要进行膀胱冲洗的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有患者44例,接受改良全密闭式持续膀胱冲洗装置进行膀胱冲洗,对照组有患者44例,接受常规冲洗装置进行膀胱冲洗,对比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换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冲洗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90、5.524、5.250,P

  • 标签: 改良全密闭式持续膀胱冲洗装置 临床应用 效果
  • 简介: 【摘要】随着现在电子产品的过多使用和不合理用眼,需要进行眼部手术的人群越来越多,而五官科眼部手术后,需要对患者眼部周边处进行按摩护理,同时还要对患者眼睛进行消炎或者滴入眼药水,设计一种五官科眼部护理装置,方便眼部按摩和辅助滴眼药水。

  • 标签: 眼部 护理 按摩
  • 简介:摘要:以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FD)为代表的分流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在10余年的临床研究中,随着PED的不断更新发展,其已成为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重要治疗手段,PED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过程中相较于常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完全闭塞率高,死亡率低,很大程度改善了动脉瘤患者的预后,为动脉瘤患者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并且随着分流器的普及和临床医师经验积累,不断有扩展其适应症的报道,如梭形动脉瘤、破裂动脉瘤、后循环动脉瘤、假性动脉瘤等,随着PED适应症进一步扩展,PED已经成为血管内治疗中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 颅内动脉瘤 适应症 并发症 抗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护理干预对减少PICU静脉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PICU行静脉输液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2022年1月-2022年6月,随机对患者进行编号,奇数设为对照组(n=40例),偶数设为观察组(n=40例)。对照组由护理人员按照既有的方法和流程进行拔针、换药,观察组在明确静脉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原因的基础上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静脉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更少(<0.05)。结论:护理干预可减少PICU静脉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PICU 静脉输液装置 残余药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