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鼻内镜下扁桃联合腺样切除用于小儿鼾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0例2016年2月-2017年8月小儿鼾症患儿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扁桃联合腺样切除治疗,观察组行鼻内镜下扁桃联合腺样切除治疗。比较两组小儿鼾症治疗效果;手术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手术前后患儿ASA-18生活质量分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小儿鼾症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ASA-18生活质量分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ASA-18生活质量分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鼾症患儿行鼻内镜下扁桃联合腺样切除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创伤,加速术后康复,减轻患儿痛苦,改善其通气状况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鼻内镜下扁桃体 腺样体切除 小儿 鼾症
  • 简介:目的探讨行单节段经皮椎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后发生症状性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对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并行PVP的94例患者行回顾性研究,19位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出现症状性椎再骨折(再骨折组),75位未发生再骨折(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生物学和手术各参数。结果随访出现再骨折病例中,邻近椎再骨折11例(57.89%,11/19),非邻近椎再骨折8例(42.11%,8/19),邻位椎骨折均为术后6月以内发生,非邻位椎再骨折中仅2例(25.00%,2/8)发生在术后6月以内。既往骨折病史(P=0.01)、骨水泥是否分布对称(P=0.02)、骨水泥量(P=0.02)及骨水泥分布位置(P=0.03)是椎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水泥填充位置、骨水泥量、分布是否对称以及既往骨折病史是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而PVP术后更长时间内出现椎再骨折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相关。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再骨折 骨水泥 水泥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晶状眼后房型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护理配合,以期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选择49例高度近视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结果49例(95眼)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高度近视状况均得到改善,视力明显提高,其有效率为100%。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

  • 标签: 有晶状体眼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眼植入Artisan人工晶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地分析24例24眼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眼植入虹膜固定Artisan人工晶状的手术后结果。纳入病例包括外伤性晶状脱位、视网膜脱离或球内异物行晶状玻璃切除术后及晶状摘出术后囊膜缺失。手术前后进行完整的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眼压、角膜内皮计数、瞳孔形态、人工晶状固定情况、虹膜玻璃体视网膜情况,记录手术中和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患者随访12~24mo。所有手术眼视力均有提高,手术前裸眼视力为手动~0.2(logMAR1.91±0.89),手术后末次随访裸眼视力为0.2~1.0(logMAR0.46±0.59)。手术后1,3,12mo术眼平均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1.26,-0.43,-0.35D,±2.0D以内者术后3mo和12mo分别占66.7%和83.3%,±1.0D以内者分别占41.7%和50%。手术前及术后3,12mo眼压分别为16.95±7.85,12.38±4.68,15.96±5.25mmHg。手术前及手术后3,12mo平均角膜内皮计数分别为2493.8,2270.3,2263.7个/mm2,手术后1~3mo,4~12mo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8.96%,0.27%,手术后12mo内皮细胞总丢失率为9.23%。手术后无持续性葡萄膜炎,虹膜无明显手术损伤和萎缩,瞳孔形态无变化,Artisan人工晶状正位牢固固定,对玻璃体视网膜无影响。玻璃切除眼手术中使用前房灌注可避免眼球塌陷。结论: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眼植入虹膜固定Artisan人工晶状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但仍需要长期的随访观察以进一步对Artisan人工晶状植入术作出评价。

  • 标签: 无晶状体眼 人工晶状体植入 虹膜固定人工晶状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通过弧形骨钻与直骨钻注入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模型中分布,评价弧形骨钻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个新鲜小牛胸腰椎椎标本(T10~L5)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脱钙法建立骨质疏松椎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弧形骨钻,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直骨钻。在透视下分别进行椎弓根穿刺,分别记录骨钻尖端越过椎中线的数量及骨钻尖端至椎中线距离,然后在透视下行经皮椎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记录骨水泥分布情况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骨钻尖端越过椎中线的椎数分别是18个和7个;弧形骨钻与直骨钻尖端至椎中线距离分别为(4.5±0.6)mm和(1.1±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形骨钻组与直骨钻组骨水泥注入量分别为(5.5±1.4)ml和(4.1±1.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形骨钻组与直骨钻组骨水泥分布达到或过中线分别是19例与11例,骨水泥渗漏数分别为4例与9例。结论实验证明弹性弧形骨钻可以改变穿刺通道的方向,且能引导骨水泥的分布,实现单侧穿刺骨水泥椎两侧都能均衡分布的目的。

  • 标签: 脊柱 骨质疏松性骨折 动物实验 骨水泥成形术 骨钻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臂X光机监控下采用经皮椎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35例。本研究共治疗41个椎,对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评价。结果35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平均8个月,其中24例患者术后胸腰背部疼痛立即消失,11例患者疼痛部分缓解;8例当日离床,27例次日离床,35例患者均于5d内出院。术后X线片示伤椎内骨水泥均匀分布,无渗漏。术后3个月复查,疼痛无复发,X线片示椎体高度无进一步丢失。结论经皮椎成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止痛效果和明显的微创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小儿扁桃腺样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开展时间是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共纳入84例观察对象,全部是此阶段于本医院进行扁桃腺样切除术治疗的小儿患者,结合掷骰子结果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围手术期护理。比照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住院时间互相比照,提示实验组患者均更低,均存在很大差异(P﹤0.05)。结论:对扁桃腺样切除术小儿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具有理想效果,能够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可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 住院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成形术(PVP)治疗老年多节段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5月~2011年3月收治的48例多节段椎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经皮椎成形术(PVP)治疗,使用意大利TECRESSPA公司生产的填充骨水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过,无中止手术病例,且耐受性均较好。手术时间平均为(43.5±12.5)min;术中出现骨水泥外漏2例,发生率为4.2%。未发现有神经根压迫、肺栓塞、术后感染及术后局部疼痛加重病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成形术(PVP)治疗老年多节段椎压缩性骨折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多节段 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
  • 简介: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一﹑概念:即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它是给皮肤或末梢神经以刺激,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通路至脊髓感觉通路﹑丘脑至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感觉区,在刺激的对侧头皮相应部位记录到的电活动。二﹑感诱发电位的分类:(一)按记录和刺激电极放置部位分类1﹑上肢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2﹑感觉神经动作电位3﹑节段性诱发电位4﹑三叉神经感诱发电位5﹑其他脑干诱发电位或反射6﹑膈神经和肋间神经诱发电位7﹑食管﹑直肠脑诱发电位8﹑二氧化碳激光痛觉诱发电位9﹑外阴部诱发电位10﹑

  • 标签: 体感诱发电位地形图 临床应用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痛觉诱发电位 二氧化碳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后凸成形术治疗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3例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后凸成形术,术前给予体位护理、心理护理、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术后做好病情观察、药物治疗、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功能锻炼、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疼痛均得到缓解。结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成形术的围手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可使患者顺利接受手术,减轻疼痛,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满意。

  • 标签: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样扁桃切除术治疗睡眠呼吸障碍症(OSAHS)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共收治51例睡眠呼吸障碍症患儿,行腺样及扁桃切除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观察患儿多导睡眠监测(PSG)参数变化,同时采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表平价患儿术前后行为异常情况。结果术后AHI、OAI、ODI、LSaO2及觉醒指数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前Conners问卷评分为(13.92±1.53)分,行为异常患儿比例为47.1%(24/51),术后Conners问卷评分为(6.47±1.39)分,行为异常患儿比例为15.7%(8/51),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样扁桃切除术能显著改善OSAHS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睡眠质量,对患儿的异常行为有明显治疗作用。

  • 标签: OASHS 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前牙区种植术后与普通拔牙术后可摘局部临时修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更多医生知道传统美学临时修复与种植区临时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存在差异。不是通常理解下的口腔修复科医生即可以直接制作种植术后的各种修复。而是一定要经过特殊的培训,更深入的学习,才可以由传统的修复美学转型到种植术后美学修复。本文从前牙临时可摘美学修复阐述了这一观点。

  • 标签: 前牙美学 临时可摘修复体 种植术后 拔牙术后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成形术(PV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继发相邻椎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3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骨科因单节段OVCF行PVP治疗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是否继发相邻椎骨折将患者分为继发骨折组(A组,38例)和无继发骨折组(B组,102例)。记录所有患者术后继发相邻椎骨折的潜在影响因素,包括非手术因素(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椎骨密度、楔形角范围、骨折位置、有无外力参与、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和手术因素(骨水泥填充材料、注入量、注入方式、渗漏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以上因素组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其与术后相邻椎骨折的相关性。结果组间比较,椎骨密度、楔形角范围、骨折位置、有无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及有无外力参与5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相关分析;其余统计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5个指标进入方程,与术后相邻椎骨折具有相关性。结论椎骨密度低、楔形角≥15°、骨折位于胸腰交界处、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及外力作用5个指标是术后继发相邻椎骨折的影响因素,手术因素不会增加继发相邻椎骨折风险。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骨折 压缩性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治疗症状性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骨折治疗方法。方法2012年11月~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成形术(PVP)治疗陈旧性老年骨折疏松椎骨折骨不连病人66例,72个椎。结果术中、术后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情况发生。发生椎间隙渗漏3个椎(考虑患椎有终板损伤),椎弓根渗漏1个椎,无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脊柱后凸畸形无明显改善,术前、术后患椎椎体高度恢复不明显,16个椎有10%~20%左右高度恢复,术前、术后患椎椎体高度恢复不明显,16个椎有10%~20%左右高度恢复,术前、术后椎的后凸角度变化不大,6个椎后凸角度有10°左右的减少。所有患者术后腰背疼痛明显缓解,腰背肌力量明显增大,有7例患者仍感有腰背痛,但服用止痛药有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法,由术前的(8.8±1.8)分下降为术后的(2.5±0.81)分(P〈0.01),采用剔除性功能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由术前的(41.6±27.1)分下降为术后的(16.8±6.2)分(P〈0.05);经6~36个月随访(平均17.2个月)无一例疼痛术后复发,椎体高度经X线片检查术后无改变,患椎内骨水泥弥散良好。结论PVP术可以很好地缓解症状性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骨折患者的疼痛,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陈旧性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在扁桃、腺样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使用快速康复理念,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进行扁桃、腺样切除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时间为20191--20207月,并将其分为两组,第一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式,第二组使用快速康复理念,每组患者各54例。结果:1)第一组满意度为43(例)79.62%,第二组满意度为52(例)96.29%。(P<0.05),两组有差异。(2第一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例)12.96%,第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例)3.70%。(P<0.05),两组有差异。结论:扁桃、腺样切除术手术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方式,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扁桃体 腺样体切除术手术 快速康复理念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爆裂骨折应用椎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49例接受椎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对他们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术前、术后一天、末次随访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疼痛程度分别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估;术前、术后一天、末次随访通过X线侧位片对椎后凸角和伤椎高度进行测量,并对术后一天和末次随访的凸角矫正率和椎体高度回复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15例患者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情况,患者出现神经脊髓症状不明显;末次随访及术后一天ODI及VAS评分比术前相比,下降明显(p<0.05),椎后凸角逐渐减小,伤椎高度逐渐上升,变化幅度明显(p<0.05));椎后凸角及伤椎高度丢失不明显(p>0.05),末次随访和术后一天的后凸角矫正率和高度恢复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爆裂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对椎后凸成形术进行应用,效果较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椎体爆裂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扁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扁桃炎患者33例,均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评估术后疼痛程度与临床疗效。结果33例患者全部治愈,有效率为100%。全组手术时间(22.92±2.94)min;出血量(11.45±7.94)ml;术后疼痛评分(3.03±1.73)分;愈合时间(9.24±1.83)d。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理想,操作简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扁桃体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刀切除腺样及扁桃治疗儿童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48例儿童鼾症患者,入院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随机平均分组。对其中的24例鼾症患儿予以常规腺样刮除术及扁桃剥离术(设为对照组),对其中的24例鼾症患儿予以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手术(设为观察组)。以两组间临床疗效及疼痛评分的差异作为观察指标,评估低温等离子刀切除腺样及扁桃治疗儿童鼾症的效果。结果:对组间临床疗效、疼痛评分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刀切除腺样及扁桃治疗儿童鼾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行性及安全性高。

  • 标签: []低温等离子刀切除 腺样体 扁桃体 儿童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