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鸭绿江》的朋友命我写一些回顾性的文字。回顾这个词神圣而庄严,看了有些畏缩,但这个题目能让人认真回忆自己的写作。其实我觉得,一个人一生中有许多偶然,能留下一些文字,也肯定是一种偶然。感受了,表达了,有时竟然就是一瞬间的事。所以我想,索性就谈谈三首短诗的写作,因为其诗虽短,但在我的写作经历中却是很重要的。

  • 标签: 写作经历 人的精神 理想主义 《对话》 《骨骼》 短诗
  • 简介:我在2011年读到陈为人先生的专著《插错“搭子”的一张牌——重新解读赵树理》以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作者以‘直面一切事实’的老实态度,将所能搜集到的赵树理的方方面面,纷乱无序,甚至相互抵牾的材料,都一一展现给读者。

  • 标签: 赵树理 建国后 心境
  • 简介:在金秋的上海,在因APEC会议的举行而显得异常热闹的上海,“苏联解体的俄罗斯文学研讨会”于10月15-17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不显张扬地举行了。因与APEC会议“撞车”。会议时间由原定的三天半压缩成两天半,但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教师、学者、编辑和研究生们却潜下心来,或积极发言,或认真倾听,相互交换了研究成果。获得了大量“压缩的”信息。

  • 标签: 俄罗斯文学研究 张扬 学者 研究成果 苏联解体 研讨会
  • 简介:近两年的长篇创作被认为呈丰收景象,一些著名作家纷纷推出重要作品,如贾平凹的《秦腔》、刘醒龙的《圣天门口》、莫言的《生死疲劳》、余华的《兄弟》、铁凝的《笨花》、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阎连科的《受活》《丁庄梦》、东西的《后悔录》、阿来的《空山》、范稳的《水乳大地》《悲悯大地》、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毕飞宇的《平原》,等等。这些长篇不但相对集中地出版,而且有一个明显的共同倾向,就是绝大部分作品都有着强烈的“史诗化”追求,或为当下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存照树碑,或重述一段漫长的中华民族近现代史,或借原始民族的神话历史吟唱自己心中的挽歌……在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文学变革”近二十年后,当代文学的创作重新出现趋向“史诗化”的热潮并非偶然。这说明,“宏大叙事”虽然解体,

  • 标签: 宏大叙事 诗化 创作 长篇 追求 《水乳大地》
  • 简介:摘要至今为止,新湘少版小学英语在湖南已经被大部分小学生使用。自然拼读法,这是一种适合学生的,从语言语音上学习的方法,它在书中的F部分体现,恰恰反映了我省已经开始重视这种方法。即使这样,在一线的老师也会因为不熟悉这种方法而草草结束课程,还认为这是增加了教学负担。微课教学已经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通过其教学内容少、时间短、资源情景化、创新等特点交叉在教学中使用,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自己学习自然拼读法,这样一来会尽可能较少老师的负担。

  • 标签: 自然拼读法 微课教学 自主学习
  • 简介:意外社会事件“实际我们上世纪70年代生的人都很少忤逆,父子之间存在深刻而天然的秩序.父亲像是残暴而仁慈的君主,统治、安排、照应我们的一切。·…所有语言都是命令与对命令的接受。2002年,我因为一个河南的电话离开家庭,我走得那么轻松,从来没想到父亲会连手也不伸出来拦一下,他只是像失势的狮王一样眼冒怒火,死死盯着地面。我就那样超越界线,从此无君无父,浪荡江湖。”这是“70”小说家阿乙在《模范青年》中对“70”生人的看法,它也适用于概括“70”作家一十年桌的创作所程.

  • 标签: “70后” 社会事件 小说家 重构 中国 城镇
  • 简介:今日昆山的群文舞台姹紫嫣红,流光溢彩.精彩的文艺演出,一靠软件优秀,就是表演节目要有高质量;二靠硬件优良,就是舞台搭建、音响配备、灯光设置、舞美制作等方面都需要与时俱进.这些硬件设施的改善依赖于经济实力的支撑.由于昆山经济形势自改革开放以后日益好转,所以昆山的群文舞台也在不断改善,已看到渐入佳境的发展态势.

  • 标签: 改革开放 舞台 昆山 江苏 硬件设施 文艺演出
  • 简介:<正>中国文学史上有些聚讼纷纭的悬案,并非都仅仅是因年代久远、史料湮没所致。往往是由一个错误结论产生于前,后世又金以此先入为主,遂使问题之澄清显得十分困难。《红楼梦》成书问题可谓典型的一例。其实,高鹗续作四十回之说,论据十分单薄,本不足凭信(另详),却因始出俞曲园这样的大学者,又经声名显赫的胡适之先生一番“考证”,竟应者如云,几成定音。其后,胡氏学术

  • 标签: 红楼梦 曹雪芹 续作 生年 康熙 内证
  • 简介:五六十年代是世界华文文学格局雏型开始呈现的时期,潜性互动构成了这一时期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海外华文文学的基本关系,这一关系一方面表明处于政策的、地理的隔绝中的各地区华文文学既"血脉相通",又"各行其是",另一方面也表明各地区华文文学间的多向辐射、双向互动关系开始形成,从而提供了民族新文学的一种新的整体性.梳理清这种关系,有可能获得构建五六十年代中华文学史的新视角.

  • 标签: 文学关系 潜性互动 整体性
  • 简介:曹立波先生<〈梧门诗话〉收录的题曹寅诗评注>一文介绍了认为'现知的研究资料未见提及'的研究曹寅的重要资料:所收张大受给曹寅的三首题诗,并认为题诗作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间.其实,张大受的题诗原有六首,非但所收的三首此前学界早有著录,而且,另外的三首也非'现知的研究资料未见提及';题诗的作期当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至雍正元年(1723)间.

  • 标签: 《梧门诗话》 曹立波 先生 作期 考辨 发现
  • 简介:美国埃默里大学里德教授的新著《巴赫金视域下的浪漫主义文学》立足于当下理论语境,综合运用巴赫金思想、尤其是他的哲学、美学、文学学与语言学思想,重新解读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对浪漫主义文学本体论、主体论、体裁论进行了独特的反思与创造性再建构。该书不但是具体运用巴赫金思想的一次有益尝试,而且丰富了浪漫主义文学研究方法论内涵,为“理论时代”如何重审文学传统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 标签: 里德 《巴赫金视域下的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本体论 主体论 体裁论
  • 简介:张艺谋导演的影片我很爱看,觉得它们每一部都有深刻意义与艺术特色,像《红高粱》热烈的激情,像《大红灯笼高高挂》幽冷的寓意,像《菊豆》动人心魄的传奇色彩,像《秋菊打官司》原汁原味的现实描述……近来,张导演又特别推出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影片,我当然兴致勃勃地又去看了。我承认,这部影片确实像电视及一些报刊介绍的那样,由于全部使用非职业演员,又在山村小学校实地拍摄,给我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几乎不是在看电影,而是真的走进那个小学校,与魏敏艺以及那些可爱的小同学们相处在一起似的C其中,山村的贫苦,学校的破败,真让城里的我们震惊。于是,也自然生出要更加努力学习以及应为“希望工程”作些贡献的愿望。这,也许就是

  • 标签: 中学生 小老师 艺术特色 影片 张艺谋导演 贫困山区
  • 简介:一、那小尼分明就是她自己大幕徐徐拉开,露出空荡荡的舞台。空阔得犹似荒原,让人生出无尽的联想。悠扬的笛声从远处传来,一朵杏黄色的云踏着音乐飘然而至,观众会倏地联想起凌波而立的洛神或屈原《九歌》的意境。随着满面惆怅的小尼姑出现,空荡的

  • 标签: 传记小说 《九歌》 痴梦 言慧珠 李老师 黑七类
  • 简介:权力存在于空间结构之中,以微观隐秘的方式渗透其间。在石黑一雄的小说《长日留痕》中,他掀开英帝国乡村神话的面纱,让我们看到自然风景和乡间庄园是被帝国权力浇铸而成的。乡间自然风景在人为建构下成为界划自我和他者的标准。乡间庄园通过内外空间的分配和区隔确定严密的等级秩序。透过权力化空间构形的剖析,石黑一雄将社会的权力规训机制用空间的方式系统地展示出来,使人们体悟到萦绕于周遭的压制之源,即空间化的权力。

  • 标签: 石黑一雄 《长日留痕》 权力 乡村神话 英国性
  • 简介:"京派""海派"论争不久,茅盾和罗念生因《荷马史诗》引发了论争,双方非但未能达成共识,反而由学术争鸣上升为人身攻击。这场论争及余波不仅凸显了作家(学者)在学术(文学)论文撰写上随意与严谨的对立,还凸显了学术(文学)生产的商业化与反商业化,以及政治立场上左翼知识分子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对立。梳理这场论争及余波的"明"与"暗",不但确证了茅盾1930年代"卖文为生"的写作倾向,而且有助于窥探1930年代上海左翼文人与北方文人间微妙而复杂的人事纠葛。

  • 标签: 《荷马史诗》 论争 京派 海派
  • 简介:<正>科恩兄弟凭借影片《老无所依》摘取第8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等重要大奖之后,今年又将推出一部黑色喜剧《阅即焚》。这部演员阵容强大到令人眩目的影片,本来已被于今年5月举办的戛纳电影节邀请参加展映,但最终因后期制作问题而错过。而一向讲求效率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将于今年8月27日至9月6日举行),抢准时机,将本片确定为今年电影节的开幕片。这是

  • 标签: 黑色喜剧 科恩兄弟 戛纳电影节 老无所依 倾情演绎 鲁尼
  • 简介:在建国十七年的长篇小说中,以知识分子为主角而称得上是优秀作品的,寥寥无几。经历了建国初期一系列政治批判的作家们深刻地认识到,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必须遵从一种安全的叙事模式——成长叙事。“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革命历史中成长”一直是马克思主义这一现代性叙事中的重要主题。在无产阶级革命的烈火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必须经历一个“再锻炼、再教育和再改造”的过程,

  • 标签: 知识分子形象 建国后十七年 叙事策略 长篇小说 “成长” 小资产阶级
  • 简介:冯明德今天的会议,主题是就散文诗创作进行研讨。在这里我根据《散文诗》刊来稿谈一谈2007年的散文诗创作。首先是在题材上贴近生活,走向平民。新年第一期的头条,我刊推出了反映民工生活的《在城市的屋檐下》,我在荐读语中说,相对于风花雪月的篇章,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诗,耿林莽先生读后即来信表示有同感。随后又推出了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栏目。

  • 标签: 散文诗 诗创作 写作 思考 语言 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