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蔡熙研究员的《"多彩贵州"的文化蕴含研究》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多彩贵州"的文化内涵,内容丰富,论述细致深入,时空跨度大,但结构清晰,古今源流脉络分明,极富地方文化特色,是一部力度与深度兼具的学术专著,同时字里行间洋溢着丰富的感情色彩,流露出著者对贵州文化的深厚感情。

  • 标签: 《“多彩贵州”的文化蕴含研究》 新创获 地方文化
  • 简介:滕凤谦先生是中国剪纸领域具有开拓性和转折性意义的学者与艺术家,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新剪纸的先行者,也是开中国民间剪纸文化研究之先河的探索者。滕凤谦对中国剪纸的研究与艺术创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影响是深远的。滕凤谦,1920年生于河北省迁安县。1939年,他从迁安县县立中学毕业后,考入天津河北省第一师范学校,至1942年毕业后,又考入北平国立师范大学工艺系学习。

  • 标签: 剪纸艺术 中国 文化 开拓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 艺术创作
  • 简介:关于注杜,自有宋以来曲折发展。宋之“千家注杜”多为考证、考释,少有发明;元明注杜多承刘辰翁批点之法,而往往流于粗疏;有清一代,注杜则趋向于辨本清源,广深精细,其中清初文坛盟主钱谦益首开清代注杜之先河,在诗史互证下渐成“以注为著”之学术创见体系。如此而言,其先导性、独特性、创见性非别家注杜所及,故多有学者以此为突破来进行清代杜诗学之研究

  • 标签: 钱注杜诗 杜诗学 互证 文坛盟主 创见性 元明
  • 简介:郭建勋先生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著者最具代表性的辞赋学研究成果,在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楚辞与楚辞学、楚辞的文体学意义、骚体文学研究、汉魏六朝辞赋研究.全书虽然由单篇文章组成,但基本都服务于对"楚辞去路"即楚辞文体演变、艺术演变研究这一总体指导思想,每部分都是对这一主题中某个方面的探讨,整体观鲜明突出.

  • 标签: 辞赋 楚辞学 赋学 骚体 文体演变 汉魏六朝
  • 简介:如今。逐渐被娱乐化的诗歌界经常会有闹剧出现。诗歌不断地遭到误解,而诗歌批评的位置此时或许比诗歌本身还让人迷惑。许多人远离了诗歌,更多的人远离了诗歌批评和研究,综合起来考量,从事诗歌批评与研究应该是当下较为尴尬的文学行为了。即便如此,出于对诗歌这种语言精华艺术的热爱,仍然有一些执著的人在默默地从事着诗歌批评与研究工作。罗振亚先生就是这些人当中非常虔诚与执著的一位学者型批评家。

  • 标签: 新诗批评 罗振亚 新诗研究 诗歌批评 伦理 娱乐化
  • 简介:本刊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四日召开第六次编委扩大会,大多数编委都在会上发了言,对当前红学研究和本刊的工作提出看法和意见。这次会议的综合报道,巳于本刊一九八七年第一辑发表。这里我们选登吴组缃、杨宪益、张毕来、廖仲安和陈毓罴等五位编委的发言,供大家参考。发言稿是根据录音整理,标题是编者加的。

  • 标签: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红楼梦研究 突破口 红学研究 红学史 看法
  • 简介: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些关于儒学西传的研究论文和著作。历史上儒学不仅仅作为东方智慧曾对东亚文明发生过重要的作用,儒学还传人欧洲,与欧洲文明产生了思想互动。研究儒学西传是儒学研究扩展的一个新领域,可以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空间理解儒学.使儒学的价值和意义具有普世性的特征。中国学术界对儒学西传这一新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世纪,尤其是理雅各对儒学经典的翻译,而对儒学西传的源头时期即16至18世纪的儒学西传,研究相对较少。

  • 标签: 儒学研究 欧洲研究 西传 开拓性 16至18世纪 导论
  • 简介:虽然翻译活动历史悠久,但印度古代并未孕育出有价值的翻译理论。殖民时期,印度与西方的文化互动促进了印度的语际翻译和翻译研究。后殖民时期,特别是近30年来,印度的翻译研究更是成为机制化的学术活动。印度学者对印度翻译传统以及翻译的社会功能、翻译策略、评价翻译质量的标准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探索。印度学者具有强烈后殖民色彩的文化翻译论、印度语言文学的内部互译研究、符际翻译研究等均有特色,有的还走在了世界前沿。印度学者的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关系非常密切,对中国学界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 标签: 印度 翻译研究 文化翻译 内部互译 符际翻译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永嘉学派的经济思想在浙东实学中最具系统性,宋代浙东实学经济思想既是其地域经济文化的产物,可参见拙作《叶适经济思想研究

  • 标签: 学经济 实学 思想研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  美国研究卢作孚的起步于九十年代后期,  美国博士研究生首先选择了卢作孚研究,中国城市史研究可以说基本上是上海研究

  • 标签: 卢作孚研究 美国卢作孚
  • 简介:对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的研究,做为一门专学,学界称之为“蒲学”。“蒲学”与“曹学”(曹雪芹及其《红楼梦》的研究),“阳明学”(明代王阳明学说的研究)等并驾齐名于文史领域。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不愧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大瑰宝,《聊斋志异》现已被译为英、法、德、日、俄等二十多种文字。

  • 标签: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曹学 世界文学 曹雪芹 《红楼梦》
  • 简介:在巴金研究中,书信研究是亟待拓展的领域之一。在此,我怀抛砖引玉之想,就巴金书信的有关情况作一些叙述,并对某些相关问题讲一点个人的意见。

  • 标签: 巴金 书信研究 作家 中国 现代 文学评论
  • 简介:福建动漫产业真正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相对而言,起步较晚。21世纪初始,福建省政府逐渐加大了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力度,动漫企业和动漫从业人员的数量也呈逐年递增趋势。对动漫产业的投入与研发,促进了福建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从分析福建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机制入手,以SWOT法分析了当前福建动漫产业发展机制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探讨了推进福建动漫产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 标签: 福建动漫产业 SWOT分析法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季布一诺”的典故源于秦末季布和曹丘生的故事,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此典故被后世应用广泛且形式灵活多样。“季布一诺”典故内涵丰富,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其现实意义亦十分丰富。

  • 标签: 季布一诺 典故溯源 变体形式 使用情况 内涵 意义
  • 简介:<正>黄俶成先生是扬州八怪研究学者.介入甚早,成果丰硕。近日见到黄先生选注的《扬州八怪诗歌三百首》,起初以为是资料本,仔细阅读,才明白富于学术见解,是选本,也是学术成果。扬州八怪,通常指八家,研究者综合史述,认为有十五家。黄先生独持己见,认为是十四家,闵贞列入乃近人见解,且是否到过扬州,在扬州有无艺术活动,尚有疑问,故不应列入。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我是赞同先生意见的,但要成为海内共识,尚有待高明。诗歌300首,黄先生是从约20000首中选

  • 标签: 扬州八怪 三百首 选注 从约 闵贞 学术见解
  • 简介:<正>《明清小说研究》是一本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普及古典文学知识的优秀刊物。它集欣赏性、实用性、趣味性、可读性,为明清小说研究者和明清小说爱好者提供了一份温馨的田园。不过美中不足贵刊在印刷版本上还欠精美。里面的错别字不少,仅《明清小说研究》1994.4而言:①93页上数6行,“有地方仪(议)会”;②同页下数10行,“从屈辱到杨(扬)眉吐气”;③102页下数8行”……因戊戊(戌)政变而…。”;④116页上数13行“陆云龙作过《魏忠紧(贤)小说斥奸书》”等。另外贵刊在印刷上也有缺字的现象,同期100页下数9行“万壑?蛇

  • 标签: 明清小说研究 园地 印刷版本 古典文学 欣赏性 爱好者
  • 简介: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山水画构图更是体现山水画形式和意境的重要艺术手段。构图是评价中国山水画优劣的重要标准,也是决定绘画创作成败的关键因素。构图不是画面景物的简单罗列和填塞,而是画家主观情感与画面主题相结合的综合体现。但人们在学习山水画创作时往往注重对笔墨技法的研究,而忽视了构图的重要性,从而使作品缺乏生命力和艺术表现力。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构图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传统绘画艺术 艺术表现力 艺术手段
  • 简介:谈到传统木刻拓本年画,人们大都会联想到绵竹地区生产的一种木刻拓本年画,俗称“黑货”。另有年画研究泰斗、收藏大家王树村所藏的明代木刻朱拓年画“寿星图”。然而,这并非此类年画产品的全貌。本文通过已有的研究文献和传世年画.探寻这种特殊类型年画,包括这类传统木刻拓本年画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年画题材和地区分类等内容。

  • 标签: 年画 木刻 拓本 传统 特殊类型 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