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植物中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alkaloids,PAs)是引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英国和我国等许多国家都有与舍PAs植物或草药相关的肝小静脉闭塞病或肝损害的报道。全球约有6000余种植物舍PAs,主要为4个科某些属的植物,即(1)菊科的千里光属、橐吾属、泽兰属、菊三七属和蜂斗菜属;(2)紫草科的所有属;(3)豆科的猪屎豆属;(4)兰科的羊耳蒜属。我国有38种中草药舍PAs,常用的有12种:千里光、狗舌草、菊三七、款冬、佩兰、泽兰、山紫菀、紫草、天芥菜、野百合、猪屎豆、羊耳蒜。PAs本身的毒性极低,但其代谢物有肝毒性。PAs致肝毒性的摄入量,成人通常为每日数毫克至数百毫克,但WHO认为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每日最低摄入量为0.015mg/kg,即相当于70kg体重成人每天1mg。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顽固性腹水、黄疸、肝大。肝小静脉闭塞病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近年有报道用糖皮质激素或肝素治疗,但疗效和安全性尚待研究。作者认为,我国应加强舍PAs植物致中毒的教育和监测。

  • 标签: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肝小静脉闭塞病 植物 草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监测细菌耐药性和检验微生物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时间为2019.01-2021.01之间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非重病原菌8020株为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所有标本均微生物检测和细菌耐药性,观察菌种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本组8020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阴性菌分别占比29.5%和70.5%,其中前者包括β溶血链球菌、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分别占14%、32%、18%、29%、7%;后者包括非发酵菌、肠杆菌科及其他,分别占35%、61%、4%。革兰阴性、阳性菌等均具有程度不同的耐药性。结论:临床监测和检验细菌耐药性及微生物的价值较高,有利于准确掌握细菌耐药性改变,且有利于指导临床科学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控制感染发生率。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微生物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和分析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预防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81例单胎产妇,采取抽签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般产后健康教育,观察组于产后6—8周开始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法对盆底肌进行锻炼。观察和记录两组对象盆底功能训练效果,调查和对比两组对象的性生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取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进行训练,能有效降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该训练方法预防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电刺激 生物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就快速检验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效果观察及影响因素予以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本人工作医院的103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目标展开研究,并分别使用传统、快速检验技术对所有患者展开微生物检验,对比分析相关检验结果。结果:比较检验阳性率,传统、快速检验技术指标水平对比差异不强烈,无统计学价值(P>0.05);比较特异性、灵敏度,快速检验技术相关指标水平更具优势,指标对比差异均显示出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快速检验技术 微生物检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重组蛋白表达系统是生物制药领域中的重要工具,用于大规模生产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目标基因导入到适当的宿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制来表达和产生目标蛋白质。重组蛋白表达系统的构建和优化对于提高蛋白质产量、纯度和活性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重组蛋白表达系统的构建和优化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 标签: 重组蛋白 表达系统 构建与优化 生物制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患者中的实施意义。方法:纳入52例尿路感染患者,均为2021年07月-2023年07月期间院内治疗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尿常规检验与微生物检验,记录相关检验结果与诊断准确率。结果:在检验后,尿常规检验结果显示有43例为尿路感染患者,有9例为漏诊患者;微生物检验结果显示有52例为尿路感染患者,有0例为漏诊患者。微生物检验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尿常规检验(P<0.05)。结论:对于尿路感染患者而言,尿常规检验与微生物检验均可发挥诊断效果,但后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为日后治疗作参考,适合普及。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尿路感染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生物监测中的效果。方法 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2022年1月-2022年12月分别在本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常规管理(对照组)与强化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生物监测人员共计30例,前后均为该批人员,分析两组的不同管理成效。结果 观察组生物缺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物监测合格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消毒供应中心生物监测中,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后,可减少其生物缺陷事件的发生,利于提升生物监测的合格率,护理质量好,相关人员也十分满意。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生物监测 生物缺陷事件
  • 简介:【摘要】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生物标志物对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诊断提供参考价值,筛选具有高死亡风险的患者,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治疗措施。基于此,本文主要综述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身无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前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宫颈癌 盆腔淋巴结转移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生物刺激反馈仪按摩实施催乳通乳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0年11月,止于2022年7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我院实施分娩产妇,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产妇数为78,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9;其中,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实施生物刺激反馈仪按摩用于实验组,就2组护理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两组产妇产后泌乳量,实验组产妇产后24-72h泌乳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催乳通乳时间和效果,实验组产妇通乳时间比对照组短,实验组催乳通乳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后实施生物刺激反馈仪按摩护理,能够优化催乳效果,避免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

  • 标签: 催乳通乳 生物刺激反馈仪 按摩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抽选院内收治50例原发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0年1月-2021年12月纳为研究组,并选择同一时间院内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纳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肿瘤生物标志物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肿瘤生物标志物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指标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结果准确,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支持,临床价值明确。

  • 标签: 肿瘤生物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法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药品检测环境微生物,采用多种测序技术对其实施鉴定分析,评定其应用价值。方法 以药品微生物实验室为对象,采集、收集其环境当中的细菌(248株)、霉菌(6株),实施鉴定操作(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依据所得到的生化鉴定结果,基于种属分类学,选择20种具有代表性的细菌(28株)与霉菌(6株),分别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Hiseq2000与Ion torrent测序平台)、一代测序技术(基于ABI3500测序平台)实施鉴定分析,对菌株鉴定方法所具有的准确性进行相互验证。结果 在28株细菌当中,较之生化鉴定,16SrDNA一代测序鉴定有23株属水平分类一致,10株种水平分类一致。用Hiseq2000对细菌混合实施全基因测序鉴定,较之16SrDNA一代测序,15株种水平一致,2株属水平一致;针对霉菌全基因组测序而言,得到菌信息3株,相比于一代测序结果(霉菌LSU rDNA),3株菌信息缺失。用Ion torrent开展16S rDNA宏基因组测序鉴定,与16S rDNA一代测序结果相比较,有11种对应,且10种属对一代测序当中的28株菌进行了覆盖。结论 针对新一代的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及配套的分析方法而言,需持续健全与优化,方能快速、准确的对环境微生物混合菌株实施鉴定,更好的实施建库溯源工作。

  • 标签: 药品检测环境 测序技术 微生物鉴定
  • 简介:  摘要:对泰山四叶参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进行抗病原真菌及抗氧化活性研究。从泰山四叶参中分离10株内生真菌,SYSZ-2、SYSZ-6、SYSZ-7三株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SYSZ-7对五种病原菌的抑制活性均在55%以上,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达到82.1%,SYSZ-2、SYSZ-7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为四叶参资源开发和物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四叶参 内生真菌 抑菌 抗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中,分析在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将快检验技术应用其内,分析其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大数据抽调法将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6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实验主体,遵循同等比较法则将上述患者分为甲组(n=31例,进行常规检测技术)和乙组(n=31例,进行快速检测技术)。分析两组采用不同检测技术后,分析其微生物检测阳性率及两种检测技术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差异。结果:两组经不同微生物检测技术检测后发现乙组患者取得96.7%的阳性率、而甲组患者也取得了90.3%的阳性率,差异不明显(P>0.05);但两组患者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却有很大差异(P0.05)。结论:在微生物检验工作当中,无论是常规检验技术还是快速检验技术皆能够满足日常需求,但快速检验技术效果更佳理想,且特异性及敏感性效果较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快速检验技术 微生物检验 特异性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药品检测环境微生物,采用多种测序技术对其实施鉴定分析,评定其应用价值。方法 以药品微生物实验室为对象,采集、收集其环境当中的细菌(248株)、霉菌(6株),实施鉴定操作(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依据所得到的生化鉴定结果,基于种属分类学,选择20种具有代表性的细菌(28株)与霉菌(6株),分别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Hiseq2000与Ion torrent测序平台)、一代测序技术(基于ABI3500测序平台)实施鉴定分析,对菌株鉴定方法所具有的准确性进行相互验证。结果 在28株细菌当中,较之生化鉴定,16SrDNA一代测序鉴定有23株属水平分类一致,10株种水平分类一致。用Hiseq2000对细菌混合实施全基因测序鉴定,较之16SrDNA一代测序,15株种水平一致,2株属水平一致;针对霉菌全基因组测序而言,得到菌信息3株,相比于一代测序结果(霉菌LSU rDNA),3株菌信息缺失。用Ion torrent开展16S rDNA宏基因组测序鉴定,与16S rDNA一代测序结果相比较,有11种对应,且10种属对一代测序当中的28株菌进行了覆盖。结论 针对新一代的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及配套的分析方法而言,需持续健全与优化,方能快速、准确的对环境微生物混合菌株实施鉴定,更好的实施建库溯源工作。

  • 标签: 药品检测环境 测序技术 微生物鉴定
  • 简介:摘要: 目的:为研究磷酸苯丙哌林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二零二零年版第四部的规定,通过平皿法、稀释法、膜过滤法三种检验方法,对所有测试菌株的回收率进行了测定。结果:使用膜过滤法测定细菌数量、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每一种菌株的回收率都在50%-200%之间。结论: 采用膜过滤法,可以有效地去除磷酸苯丙哌林胶囊的抑菌效果,能客观地反映出药物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从而实现检测的目的,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本文对有机生物分析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做了简单介绍,重点阐述了有机生物分析设备以及检测方法在食物中微量成分检测中的应用,有机分析新型纳米材料的应用以及其对药物成分的检测,以期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指导和思路。

  • 标签: 新型哟及分析仪器 成分检测 生物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用于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诊治的7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融入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的患者除过用传统西药治疗外,再加入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利于抑郁程度减轻及睡眠质量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电生物反馈 抑郁症 疗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