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探讨战时生物危害防护问题及对策,对于提高我军的卫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军战时生物危害防护存在的问题,从制定条例制度、建立监测防护体系、充分做好战前准备、加强战时两类危险源的控制等方面,提出战时生物危害防护的应对措施。

  • 标签: 战时 生物危害 防护 对策 危险源
  • 简介:抑郁一直伴随着人类。媒体报道,2014年4月28日,新华社安徽分社副社长宋斌疑患抑郁症自杀,此后,陆续又有一些媒体、金融人员和政府官员因抑郁自杀,再次引起人们对抑郁的关注。一个最为严重的现实是,中国每年有20多万人因重度抑郁而自杀。抑郁的分级和后果抑郁最通俗的解释就是不高兴或很不高兴,情绪低

  • 标签: 郁症 生物学因素 重度抑郁 副社长 基因差异 促皮质素
  • 简介:目的研究交让木中的生物碱成分。方法样品用95%的乙醇进行提取,所得浸膏用酸-碱处理方法处理后得到总生物碱,之后经正相硅胶、SephadexLH-20、反向硅胶(RP-18)、高效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得到生物碱单体,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个虎皮楠生物碱,经鉴定分别为daphniyunnineB(1)、daphmacrodinA(2)、macropodumineB(3)、daphnicyclidinL(4)。结论化合物daphniyunnineB(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交让木 生物碱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研究蔓荆子生物碱体外抗氧化的活性。方法:运用Fenton体系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评价蔓荆子生物碱体外抗氧化的能力,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物碱浓度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蔓荆子生物碱对—OH和O2-清除能力与其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其生物碱浓度与对—OH清除能力呈正相关,与对O^2-清除能力呈负相关。结论:蔓荆子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是1种天然有效的抗氧化剂。

  • 标签: 蔓荆子 生物碱 体外抗氧化
  • 简介:近年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药物尤其是手性药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对CD及其衍生物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色谱、薄层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高速逆流色谱以及膜分离等方法中的应用作了系统介绍,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环糊精 手性药物 对映体 药物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姜黄素衍生物(Curc-OEG)抑制原代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活化以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IV型胶原酶、DNA酶消化SD雄性大鼠肝脏,percoll梯度离心得到纯化的肝星状细胞。细胞分离后1d分别加入0、6.25、12.5μg/mL的姜黄素衍生物,作用7d后用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细胞α-SMA、TGF-β1、Smad2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在第14天分别加入0、6.25、12.5、25、50、75μg/mL的姜黄素衍生物,作用24h后RT-PCR检测凋亡基因Bax、Bcl-2的mRNA水平和纤维化相关基因TGF-β1、collagenI、NF-κB及TIMP-1的mRNA水平。结果:药物作用7d后,6.25μg/mL和12.5μg/mL浓度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数目分别减少了56%和86%。在12.5μg/mL浓度药物作用下,原代肝星状细胞α-SMA、TGF-β1及Smad2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下调83%、85%及75%,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调94%、92%及73%(P〈0.05)。25μg/mL浓度药物作用24h后,细胞凋亡明显。在50μg/mL浓度药物作用下,活化的肝星状细胞Bax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约2.3倍,Bcl-2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约5.6倍;TGF-β1、collagenI、NF-κB及TIMP-1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下调90%、83%、74%、65%(P〈0.05)。结论:姜黄素衍生物可以明显抑制原代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促进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凋亡及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 标签: 肝纤维化 姜黄素 肝星状细胞 活化 凋亡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C-Jun结合蛋白1(c-Junactivationdomainbindingprotein1,JAB1)和β-连环素(β-catenin)的表达,探讨JAB1和β-caten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1)应用免疫组化学方法(SP法)检测94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JAB1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2)分析JAB1和β-catenin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之间的关系。结果(1)JAB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86.686,P<0.001),JAB1在低分化型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4.3%,高于中、高分化型中的79.7%(χ2=5.634,P=0.018);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表达率为94.6%,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例中的73.7%(χ2=8.344,P=0.004);在Dukes分期C期+D期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2%,在A期+B期中阳性表达率为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24,P=0.004);JAB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在94例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异常表达数为61例(64.9%),癌旁组织异常表达数为26例(27.7%),二者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26.209,P<0.001),β-catenin在低分化型大肠癌中的异常表达率为91.4%,高于中、高分化型中的72.9%(χ2=4.686,P=0.030);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异常表达率为98.2%,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例的76.3%(P=0.001);在Dukes分期C期+D期中的异常表达率为90.9%,在A期+B期中异常表达率为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54,P=0.002)。β-catenin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JAB1、β-catenin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及发展;(2)JAB1�

  • 标签: C-Jun结合蛋白1 Β-连环素 大肠癌
  • 简介:简要阐述山西农业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办学背景,并对现行专业课程体系的弊端进行分析,针对就如何发挥地方农业院校及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优势,创造条件,培养出具有生物特色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人才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

  • 标签: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课程建设 生物特色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侵犯身体多脏器的典型的自体免疫疾病,对人体危害极大。严重肾脏受累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如果不给予适当治疗会进展到末期肾病,甚至死亡。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是现今研究关注的热点。现有的激素治疗由于副作用以及对病程恶化无显著改善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生物技术药物因其良好的靶向性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临床试验中证明。本文对生物技术药物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生物技术药物 B细胞活化因子 耐受原 疫苗
  • 简介:为了完善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前沿生物医学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多学科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药学人才,探索建立融合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实验训练的化学生物学综合课程体系。该体系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并重,学习与思考同步的教育理念,具有前沿性、实用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药学 化学生物学 课程体系建设
  • 简介:目的对益母草的总生物碱含量和急性毒性大小进行研究,探讨不同配伍对益母草的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含量与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法,进行不同配伍方式中益母草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及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益母草、益母草+当归、益母草+川芎、益母草+木香和益母丸全方样品中,益母草总生物碱的含量依次为0.51%,0.34%,0.37%,0.37%,0.36%。益母草组无法做出LD舶值,其MTD值为2.34g·kg^-1,相当于临床70蝇人每埏体重日用量的218.8倍,其中2只小鼠死亡;益母草+当归、益母草+川芎、益母草+木香和益母丸全方的MLD值相当于含益母草生药量分别为2.34,3.52,3.23,3.60,3.32g·kg^-1,分别相当于临床70蝇人每埏体重日用量的328.8,301.6,336.3,310.0倍,连续观察14d,小鼠一般状况良好,无死亡。结论不同配伍对益母草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和毒性各不相同,其最大耐受量提示益母草毒性较小,可通过与当归、川芎、木香等中药配伍降低益母草中总生物碱的含量达到减毒的目的。

  • 标签: 益母草 配伍 总生物碱 急性毒性
  • 简介:目的考察不同塑料外包装材料对复方西瓜霜滴眼液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常温留样和加速试验法(40℃±2℃),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瓜氨酸含量)和气相色谱法(测定天然冰片、乙醇的含量),分别考察复方西瓜霜滴眼液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丙烯(PP)和聚酯(PET)3种塑料外包装材料中存放0、1、2、3、6个月后瓜氨酸、天然冰片和乙醇的含量。结果PET材料的药用滴眼剂瓶密封性最好,PP材料的次之,LDPE材料的密封性相对最差,不利于复方滴眼液的保存。结论复方西瓜霜滴眼液适合选择密封性相对较好的聚酯、聚丙烯材料作为外包装材料

  • 标签: 塑料外包装 复方西瓜霜滴眼液 瓜氨酸 天然冰片 乙醇
  • 简介:完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材编写,积累长期的教学经验,结合药物动力学的相关文献报道和应用实践,提出提高教材编写质量的改进建议。

  • 标签: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教材编写 建议
  • 简介:目的研究非诺贝特(FNB)-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FNB原药及其HP-β-CD包合物,采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并采用3P97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FNB及其HP-β-CD包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开放一室房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6.67±3.50)h和(3.17±2.62)h,Cmax分别为(6.31±3.04)μg.mL^-1和(39.82±16.25)μg.mL^-1,AUC0~t分别为(81.36±51.00)μg.h.mL^-1和(462.74±196.68)μg.h.mL^-1,AUC0~∞分别为(90.34±51.72)μg.h.mL^-1和(483.90±260.92)μg.h.mL^-1,2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NB包合物的相对原药生物利用度为535.6%。结论FNB与HP-β-CD形成包合物后,其在大鼠体内的吸收速度明显加快,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 标签: 非诺贝特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 简介:目的研究土槿乙酸B(PLAB)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和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研究PLAB的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絮状表皮癣菌的活性.将白色念珠菌经不同浓度PLAB及氟康唑作用28h后,经过皂化、提取未皂化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麦角甾醇的含量变化.结果:PLAB对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絮状表皮癣菌这三株菌株的MIC50分别为16、32、16μg·mL-1.PLAB能使白色念珠菌中的麦角甾醇含量下降(P〈0.05),且含量变化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PLAB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通过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而发挥高效抗真菌活性.

  • 标签: 土槿乙酸B(PLAB) 高效液相色谱法 白色念珠菌 麦角甾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