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SA)对克林霉素3种耐药表型菌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132株SA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了解SA对克林霉素耐药表型及其不同耐药表型菌株对15种药物的耐药情况,质量控制参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标准。结果:132株SA对克林霉素3种耐药表型分别为敏感型(53株,占40.15%)、结构耐药型(57例,占43.18%)、诱导耐药型(22株,占16.67%),敏感型、结构耐药型的菌株数显著高于诱导耐药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23,P=0.000)。3种耐药表型菌株对莫西沙星、利奈唑烷、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均无耐药,对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和呋喃唑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结论:SA对克林霉素3种耐药表型分布不同,不同耐药表型菌株的耐药性不同,结构耐药型菌株的耐药性总体高于敏感型和诱导耐药型。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克林霉素 大环内酯类 替加环素 诱导性
  • 简介:目的:APJ受体是1993年发现的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与血管紧张素111型受体AT1有很高的同源性,其内源性配体为Apelim近来发现APJ受体在心肌肥厚形成中存在双重作用,心肌细胞中APJ受体的激活一方面可以改善心肌功能,另一方面却可以提高大鼠对压力诱导的心肌肥厚的敏感性。本文探讨APJ受体在压力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自噬、P13K调节机制,为阐明APJ受体在压力诱导的心肌肥厚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心肌细胞肥大 APJ受体 压力诱导 PI3K 自噬 调节
  • 简介:以乌拉坦麻醉猫膈神经放电及肋间外肌放电为指标(可分别反映延髓呼吸中枢背侧组DRG和腹外侧组VRG的活动),观察3-(2′,2′,2′-苯基环戊基羟基乙氧基)奎宁环(PCHE)对抗敌敌畏(DDVP)的呼吸中枢抑制作用,椎动脉(iva)注射DDVP2mg,膈神经放电立即被抑制,继之肋间外肌放电也抑制或先短暂兴奋再抑制,再于椎动脉注射阿托品0.2mg,仅少数动物(1/3)的肋间外肌放电开始恢复,当加大剂量至0.25mg时,部分动物的两种放电才恢复(2/6)。注射PCHE0.2mg,可使大部分动物(5/6)的两种放电同时恢复,提示DDVP优势影响DRG,阿托品对VRG的作用要比DRG明显,PCHE对DRG及VRG均有较强的作用;PCHE在低于阿托品剂量就可产生更强的对抗DDVP所致的呼吸中枢抑制作用。

  • 标签: 敌敌畏 阿托品 抗胆硷药 膈神经 肋间外肌 呼吸抑制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阿仑膦酸钠联合碳酸钙D3治疗骨质疏松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54例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阿仑膦酸钠联合碳酸钙D3治疗,依据奇数偶数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在阿仑膦酸钠联合碳酸钙D3治疗骨质疏松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阿仑膦酸钠 碳酸钙D3 骨质疏松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多西环素不良反应的认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报道并分析3例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所致静脉炎的药品不良反应,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等数据库资源,收集使用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出现静脉炎的相关文献,对多西环素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可致静脉炎。近10年文献报道的多西环素不良反应病例中,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8例,其中静脉给药4例,占静脉给药不良反应的80.00%;口服给药4例,占口服给药不良反应的9.30%。结论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可引起静脉炎及全身性严重不良反应,静脉给药途径更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建议能口服者尽量避免静脉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 静脉炎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肛门术后皮肤护理过程中3M液体敷料与造口粉联合应用效果。方法:于2020年09月--2021年09月本院纳入的106例肛门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运动数字随机表法,将研究对象分组干预对照并命名常规组、研究组,各53例.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肛周皮肤护理,研究组联合应用造口粉与3M液体敷料进行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住院治疗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小儿 肛门手术 术后护理 3M液体敷料 造口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讨论社区医院在高危妊娠急危重病人转诊的作用。方法3例急危重高危妊娠病历回顾分析总结。结论社区医院在首诊中对高危妊娠急危重病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早转诊。利用本区域转诊网络,建立绿色通道。

  • 标签: 高危妊娠 社区医院 双向转诊 绿色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HT3受体拮抗剂穴位注射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组和对照组。穴位组在手术结束后选取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后静脉推注恩丹西酮。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穴位组在术后>6h且≤24h、24h总的时间段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完全缓解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在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且优于静脉注射,在术后可有效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 标签: 术后恶心呕吐 穴位疗法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3种抗消化性溃疡药(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与铝碳酸镁)联用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与铝碳酸镁联用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与莫沙比利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2.00%(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为6.00%(P〉0.05)。结论:采用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与铝碳酸镁联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奥美拉唑与莫沙比利联用治疗。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莫沙比利 铝碳酸镁 奥美拉唑 临床疗效 反流性食管炎
  • 简介:目的:评价胃癌组织中微管不稳定蛋白(stathmin1,STMN1)、Ⅲ型β-微管蛋白(β-Ⅲ-tubin,TUBB3)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09/2014-10在本院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完整的胃腺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STMN1、TUBB3的表达情况。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STMN1和TUBB3在胃癌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0.0%(4/20),5.0%(1/20),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8.5%(37/54),33.3%(18/54),两者在胃癌组织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组间比较,均P〈0.05);STMN1蛋白在低分化组织中高表达(P〈0.05)。胃癌组织中STMN1和TUBB3共同表达阳性率为29.6%(16/54),通过秩相关分析显示STMN1和TUBB3表达呈正相关(P〈0.05,r=0.276)。结论:胃癌组织存在STMN1和TUBB3过表达,两者表达呈正相关,且STMN1与分化程度显著相关,以上研究表明STMN1表达情况可能成为临床治疗胃癌的一个重要标志物,虽然不能用来早期诊断,但是可以为选择治疗药物以及药物疗效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胃癌 免疫组化 STMN1 TUBB3
  • 简介:1-2-3研究结果显示.门冬胰岛素30每天1、2、3次有效降糖的同时,轻微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5.4%、22.4%、12.0%,患者-年,增加注射次数并未带来额外的低血糖发生风险。随着门冬胰岛素30注射次数的增加,患者每千克体重餐时胰岛素总剂量无显著变化。

  • 标签: 糖尿病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简单强化治疗 疗效 安全性 每日3次
  • 简介:目的:观察短期与长期烟草烟雾暴露小鼠肺组织和外周血CD4^+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Treg细胞在烟草诱导气道慢性炎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长期暴露24周组、短期暴露4周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用烟草烟雾暴露法建立小鼠气道炎症模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学计数和分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CD4^+T细胞比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Foxp3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和BALF中IL-6、TGF-B和IL-10水平。结果:短期暴露组肺组织和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5.24±0.86)%和(5.24±1.2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厂(2.52±0.62)9/5和(3.54±0.87)%];而长期暴露组肺组织和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1.83±0.39)%和(1.88±0.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短期暴露组肺组织Foxp3mRNA表达量为2.67±0.73,显著高于对照组(1.49±0.37);而长期暴露组Foxp3mR-NA表达量为0.61±0.21,显著低于对照组(1.49±0.37)(均P〈0.01)。长期暴露组外周血IL-6和TGF-β分别为(56.47±19.41)pg/mL、(144.22±43.19)ng/mL,均显著高于短期暴露组L(6.22±2.06)pg/mL、(23.32±8.32)ng/mL]和对照组[(5.12±1.48)pg/mL、(18.14±13.0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长期暴露组外周血IL-10浓度为(4.04±2.57)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26±2.02)pg/mL;而短期暴露组外周血IL一10浓度为(10.42±2.45)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短期与长期烟草暴露可导致小鼠Treg细胞比例和相关细胞因子改变,提示Treg细胞可能参与气道炎症发生的免疫调节。对烟草暴露引起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烟草暴露 气道炎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研究氯通道ClC-3和CyclinD1在鼻咽癌细胞周期调控中的相互关系,探讨ClC-3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ClC-3反义寡核苷酸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用反义技术分别抑制细胞内ClC-3和CyclinD1的表达,用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40μg/mlClC-3反义寡核苷酸能明显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胞内ClC-3的表达下调对CyclinD1表达没有影响,而CyclinD1的表达下调则抑制鼻咽癌细胞ClC-3的表达。结论氯通道ClC-3参与了鼻咽癌细胞的周期调控,CyclinD1可能位于该调控通路的上游。

  • 标签: CLC-3 肿瘤细胞 细胞周期蛋白 D1
  • 简介:目的观察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体外扩增及其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胰腺癌细胞系(PC3)凋亡和抑制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抗凝新鲜全血以获得单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dearcells,PBMC),用贴壁法获取DC和去DC的单核细胞(即免疫效应细胞),并分别用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人白介素4(IL-4)、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PC3肿瘤相关抗原(PC3TAA)和人白介素2(IL-2)培养正常人或胰腺癌病人DC和免疫效应细胞,5—6天后将DC和免疫效应细胞混合培养1—2天并计数细胞。观察DC生长状况,检测DC表型(CD1a、CD80、CD83、CD86)。用乳酸脱氢酶法(1actatedehydrogenase)和MTT法检测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的抑制作用,TdT法检测培养上清液对PC3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体外多种细胞因子和肿瘤相关抗原能有效引起DC增殖,并高表达CD80、CD83、CD86;体外实验中,酶法:最大抑制(杀伤)效率为62.4%,MTT法:最大抑制(杀伤)效率为98.1%;DC培养上清液和DC混合免疫效应细胞培养上清液均能有效地引起PC3凋亡。结论DC在抗胰腺肿瘤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诱导免疫效应 胰腺癌 细胞凋亡 PC3 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