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世界各地糖尿病增加是主要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在上升。2型糖尿病越来越常见是因为:随着人寿命延长,糖尿病更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中。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迁移到市区,运动减少,吃得更多,不健康食物,越来越多的人正变得肥胖成为2型糖尿病主要原因。糖尿病增加系列眼部疾病风险,包括白内障,但是与糖尿病有关盲主要原因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常在患糖尿病后十至二十年之间发生并且当糖尿病未确诊及未治疗发展更快。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
  • 简介:飞秒(10-15s)激光经证实可以有效降低切割组织所需能量并可减少对周围组织损伤.该激光系统灵活性使得它不仅可以完成传统角膜基质内手术,而且可以进行新角膜屈光手术.本研究就其机制、手术方法过程、并发症等方面做综述.

  • 标签: 飞秒激光 基质内屈光手术 角膜基质 近视 激光装置 角膜瓣移位
  • 简介:目的探讨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行改进小梁切除术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9例(51眼)持续性高眼压状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如下改进小梁切除术:1.术中先行前房穿刺并多次放液降压,2.隧道刀制作薄层大巩膜瓣并紧密缝合,3.术中散瞳、术毕皮质类固醇结膜下注射等。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眼压控制情况、视力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观察随访1-6个月,眼压控制≤21mmHg者4611~:,术后视力术前提高者42眼。本组病例均未出现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等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对持续高眼压状态青光眼应积极手术治疗,改进后小粱切除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并有效预防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持续性高眼压 小梁切除术 改进
  • 简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作为种生长因子,在角膜纤维修复反应中发挥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机制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TGF-β可通过Smad等信号传导通路调控修复细胞生物学行为,充分发挥角膜基质细胞促进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形成、诱导细胞移行正效作用。我们就TGF-β概况、分子结构、TGF-β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眼前节分布、在角膜上生物学功能以及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愈合中研究作综述。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 屈光手术 生物学功能 角膜屈光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干眼症发生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07年11月间眼科门诊就诊屈光不正、眼底病患者及行常规体检健康者133人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干眼病检测两个部分。问卷调查内容有人口学特征、工作环境、生活习惯与全身疾病等。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与干眼症发病相关联因素,然后再对有意义因素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找出干眼病发生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干眼症发病相关因素有年龄、荧光屏接触时间、野外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吸烟糖尿病。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有统计学意义因素为:年龄、野外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结论就纳入本研究因素而言,影响干眼症发病主要因素是年龄、野外工作时间工作环境,而荧光屏接触时间、吸烟及罹患糖尿病在定程度上影响着干眼病发生。

  • 标签: 干眼病 SCHIRMER试验 泪膜破裂时间 荧光素染色评分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4~10岁不同近视程度儿童视神经纤维层(retinalnervefiberlayer,RNFL)厚度改变。方法:收集2012-01/2014-05于我院就诊高度近视儿童12例(屈光度逸-6.00D),中度近视儿童14例(-3.00D≤屈光度〈-6.00D),轻度近视儿童14例(0D≤屈光度〈-3.00D),对所有患儿完善RNFL厚度测量,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高度近视组平均RNFL厚度为102.36±10.33μm,中度近视组平均RNFL厚度为106.52±9.46μm,轻度近视组平均RNFL厚度为112.66±9.79μm。高度近视组较轻度近视组儿童平均RNFL厚度变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与轻度近视组相比,RNF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方象限,高度近视组与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与轻度近视组RNFL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组各象限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度近视患者平均R较轻度近视组明显变薄,且在下方象限高度近视与中度近视组较轻度近视组均明显变薄。在对近视儿童诊疗过程中,我们应当完善近视RNFL厚度检查辅助诊断,可为近视儿童观察及随访提供客观指标。

  • 标签: 儿童 屈光不正 视神经纤维层
  • 简介:目的本文报道了12例同时性多灶性喉癌并通过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多灶性喉癌发生学来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1年间我院行全喉切除术12例同时性多灶性喉癌TNM分期、肿瘤位置、大小、组织学类型、病理学分级以及病史等.结果同时性多灶性喉癌发病率是1.4%(12/861).所有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同病例各病灶组织学类型病理学分级均相同.二病灶喉癌发生率占总数91.7%(11/12),仅例为三病灶喉癌、67%(8/12)患者中二病灶分别位于双声带游离缘对应处.3例(25%)有术前放疗史,1例术前曾行多次声带活检为不典型增生.所有病例术前均未诊断出多灶性.结论声门型同时性多灶性喉癌可能为单中心起源.腔内种植即声带振动癌细胞从侧声带游离缘种植到对侧接触损伤处,可能是喉癌多灶性原因之,放疗可能是多灶性喉癌诱发因素.

  • 标签: 多灶性 同时性 喉癌 临床分析 1991~2001年 临床病理学特点
  • 简介:目的方法比较显微镜下与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d)手术疗效。随机选取孔源性RD患者48例(48眼),分别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A组)14例(14眼),与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B组)共34例(34眼)行裂孔及变性区定位,裂孔及裂孔周围行视网膜冷凝,释放视网膜下液体后硅胶块填压及环扎,确认裂孔位于巩膜嵴上,如术中眼压过低,则玻璃体腔内注入空气或C3F8。术后定期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视网膜下液体吸收情况及冷凝反应。结果两组术后随访1-6个月,A组患者术后100%视网膜裂孔闭合,视网膜完全复位,视力提高12眼,矫正视力〈0.3者4眼(33.3%),≥0.3者8眼(66.7%),另外2眼视力不提高。其中,视网膜下液体吸收者缓慢者2眼(16.7%),6天后完全吸收。冷凝反应0级1眼(8.3%),Ⅰ级4眼(33.3%),Ⅱ级8眼(66.7%),Ⅲ级1眼(8.3%)。B组患者术后100%视网膜裂孔闭合,3例未复位,2次手术后成功复位,矫正视力〈0.3者12眼(35.3%),≥0.3者22眼(64.7%)。冷凝反应0级3眼(8.8%),Ⅰ级4眼(11.8%),Ⅱ级25眼(73.5%),Ⅲ级2眼(5.9%)。结论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手术相对简单,手术效果好,安全性高,更值得推广。

  • 标签: 显微镜 双目间接检眼镜 视网膜脱离
  • 简介:目的利用Micro-CT扫描数据建立中耳听骨链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用Micro—CT扫描成人颞骨标本,将获得图像数据通过MicroView、Mimics等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再将模型转入其有限元分析(finiteelementanalysis,FEA)模块Remesh环境中进行调整、细化及面网格优化,通过SOLIDEWORK软件转换为实体网格。结果初步形成三维几何模型可清晰地辨别鼓室腔、听小骨内耳系统,但部分图像不同程度存在噪点。最终形成了FEA软件可识别的成人中耳听骨链三维有限元网格模型,网格划分后听骨链有限元模型中,完整听骨链节点数降低,原来包括805个不合理节点在内12498个节点降低到2050个,在此基础上建立有限元模型共1350个8节点四面体单元。结论结合Micro—CT技术及Mimics软件三维建模方法可以快速获得精确听骨链三维数据,是建立听骨链三维有限元模型有效途径。(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83。85)

  • 标签: Micro—CT 听骨链 有限元法 建模
  • 简介:目的:探讨裂隙灯眼前段处理系统在眼科临床工作中各种实际应用状况及操作技巧。方法:应用配置佳能PowerShotA720IS型数码照相机(1200万像素)SLM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部病变情况,并在裂隙灯下根据不同病变位置,在不同色彩、角度下进行照相(放大倍率×10;×16;×20)。结果:采集不同种类疾病具有代表性照片:眼睑及结膜肿物、结膜裂伤、角膜炎、角膜异物、翼状胬肉、前房积血、前房角异物等如图示。结论:裂隙灯眼前段处理系统应用为临床医疗文献提供直接定性依据,给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带来便利,照片直观、经济,在眼科领域临床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 标签: 裂隙灯 眼前段处理系统 眼科 临床应用技巧
  • 简介:目的评价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黄斑区视网膜分析系统(macularedemamodule,MEM)三个技术参数,了解其变异性及可重复性来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78只眼)正常健康志愿者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黄斑区视网膜分析系统进行检查。分析扫描深度值(Z)、视网膜信号宽度值(W)、水肿指数值(E)三参数均值及变异系数,并分析黄斑反射图、地形图、信号宽度图、水肿指数图图像特征。结果黄斑中心0.5mm范围内视网膜扫描深度均值(Z)为1.4430848,变异系数55.6%。W值为795.27±193.53,变异系数17.6%。E值为1.13±0.35,变异系数27.8%。不同个体三参数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个体变异较大。不同时间段三参数测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EM可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量化分析,个体变异较大,但重复性好,HRT-Ⅱ检查适合黄斑疾病个体随诊观察。

  • 标签: 黄斑水肿 视网膜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二种切口(角膜、巩膜切口)不同手术阶段疼痛感觉及镇痛效果.方法铺巾、开睑后滴"0.4%爱而卡因"表面麻醉剂二次后手术.随机选择角膜切口组,巩膜切口组各120例,在手术各阶段中不作任何提示,征询病人疼痛感觉,详细记录按疼痛分级表,并客观评价镇痛效果.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范围5~25min,平均7.2min.两组病例在水分离,超声乳化,清除皮质阶段中角膜切口组3级疼痛以下发生率分别为9.2%,25.0%,12.5%;巩膜切口组分别为12.5%,22.5%,13.3%.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病例均能很好耐受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并植入囊袋内人工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率为3.8%,囊撕裂率5.8%,无晶状体核坠入玻璃体内眼内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方式行超声乳化手术是安全而有效.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表面麻醉 角膜切口 巩膜切口 镇痛效果
  • 简介:先天性白内障临床中并不少见,是造成儿童视力障碍重要原因。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时机选择,术后视力矫正,屈光误差矫正及预测,术后弱视治疗,以及其发病高危因素可能致病基因等,直是眼科界关注焦点内容。本文从临床研究及基因研究两方面综述先天性白内障研究进展。

  • 标签: 先天性白内障 临床 基因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诊断视网膜脱离中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患者共50只患眼高频及彩色、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视网膜脱离患眼47只,完全性网脱11眼,部分性网脱36眼。47只患眼都可见玻璃体内异常光带,其中43眼光带内可显示彩色血流信号,占91%。漏诊3例,诊断符合率94%。结论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视网膜脱离具有独特诊断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彩色多普勒 能量多普勒
  • 简介:目的:报道1例罕见临床上表现为眼眶炎性假瘤形式视神经束膜炎,并且强调区分视神经束膜炎脱髓鞘球后视神经炎。方法:病例报道。结果:个54岁健康马来西亚女性,主诉右侧持续性头痛3d伴有复视。疼痛与眼球活动相关联。脑部眼眶MRI显示右侧视神经鞘眶内脂肪条纹异常增强,未有异常增强提示脱髓鞘疾病。这名患者诊断为右眼视神经束膜炎。从开始使用全身性类固醇激素,维持并逐渐减量超过6mo。她症状得到缓解并且直到最近随访都没有复发。结论:所有的眼眶炎性假瘤病例都应该考虑存在视神经束膜炎可能,在开始治疗必须与球后视神经炎相鉴别。因为这两种疾病有不同治疗原则预后。

  • 标签: 视神经束膜炎 眼眶炎性假瘤 球后视神经炎
  • 简介:目的制备左氧氟沙星热敏型耳用凝胶,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检测。方法制备以泊洛沙姆407为基质左氧氟沙星热敏性耳用凝胶,根据中耳温度筛选泊洛沙姆407最佳处方浓度,采用立式Franz扩散池模型对该制剂体外释放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左氧氟沙星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3.0~10.5mg/L,在此浓度范围内吸光度(A)浓度(c)呈良好线性关系,即C(mg/L)=12.582A+0.2976(r=0.9986,n=6);平均回收率为100.09%,相对标准偏差(RSD)=0.61%(n=6);泊洛沙姆407在处方中最佳浓度为17%;药物释放具有控释性,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结论该耳用热敏型凝胶具有较好控释性能,且制备方法简单,用药剂量易于控制。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泊洛沙姆407 热敏型耳用凝胶 体外释放 立式扩散池法
  • 简介:目的:评价新型硅胶管(RS次性使用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管断裂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01/2015-10来我院就诊47例47眼泪小管断裂患者完整临床资料。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新型硅胶管从上、下泪小点“U”形置入,在泪道中保留3mo。拔管后,观察泪道通畅率、是否伴有泪溢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泪小管吻合成功,新型硅胶管顺利植入。未发生硅胶管相关并发症,如眼部刺激、泪小点外翻撕裂、过早脱落等。治愈41例(87%),泪道冲洗通畅,无泪溢。部分治愈4例(9%),患眼轻微泪溢,但泪道冲洗通畅。失败2例(4%),患眼泪溢,泪道冲洗不畅。结论: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新型硅胶管是种安全、有效、无创置入物,其操作过程简单,易于掌握,术者学习曲线短。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硅胶管 双泪小管置入
  • 简介: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在内眦赘皮术中应用抑制瘢痕形成安全性疗效。方法:选择2012-03/2014-03在我院眼部整形美容科接受内眦赘皮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术毕即刻进行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39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取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国际推荐OSAS瘢痕评价量表,两位经验丰富整形医师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mo瘢痕情况进行评估,分别从瘢痕颜色、平整度、弹性程度及瘢痕宽度4个方面对瘢痕整体情况进行评估打分,对两组术后1,6mo瘢痕情况评估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4例、对照组6例失访,其余患者按期回访评估。术后1mo瘢痕颜色、弹性、平整性及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瘢痕颜色、弹性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瘢痕平整度及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在不同时间分别比较均发现,1mo瘢痕颜色、隆起度、宽度及硬度达到峰值,与6mo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随诊期间无1例诉伤口牵扯痛及痒感,对照组于术后3mo内有5例患者伤口有轻微痒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A型肉毒毒素可在定程度上减轻内眦赘皮矫正术后短期瘢痕形成,及术后炎症反应性痒感及牵扯痛,可达到远期切口平整外观,降低瘢痕增生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内眦赘皮 瘢痕
  • 简介:目的:探索通过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仪(HRA2)观测正常大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分布以及荧光标记白细胞在眼底运动情况方法。方法:大鼠麻醉后散瞳并将其置于动物台上,荧光素钠血管造影观察大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分布,并照相进行视频记录。另外,体外分离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并用CFDA(6-carboxyfluoresceindiacetate)进行荧光标记,之后通过尾静脉将其回输进入同窝另只大鼠体内,观察白细胞在眼底血管运动情况。结果:通过HRA2能够清楚而有效观察到大鼠视网膜4级以上血管形态分布情况,并能够观察到白细胞在眼底血管中各种运动状态。结论:建立了种通过HRA2观测大鼠视网膜血管及白细胞运动方法。

  • 标签: 微循环 眼底血管造影 大鼠 白细胞运动
  • 简介:目的观察单纯性巩膜暴露术与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疗效。方法将73例(73眼)单侧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分为A、B2组。A组进行单纯性巩膜暴露术,B组进行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比较2组术前翼状胬肉突入角膜缘长度,术后角结膜上皮愈合时间及术后3个月复发率。结果术前2组翼状胬肉突人角膜缘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比A组角结膜上皮愈合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3个月复发率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比单纯性巩膜暴露术更有效。

  • 标签: 翼状胬肉 单纯性巩膜暴露术 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 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