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根治及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及胆脂瘤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6例接受治疗的慢性化脓性及胆脂瘤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 2组,各 43例,对照组给予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根治及鼓室成形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慢性化脓性及胆脂瘤中耳炎患者给予根治及鼓室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显著。

  • 标签: 乳突根治 鼓室成形术 慢性化脓性及胆脂瘤中耳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突发性与非聋耳鸣患者的研究,探讨两者主观性耳鸣与听力损伤关系的特征。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的30例突发性聋伴耳鸣和30例病程不等的耳鸣伴中轻度听力下降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纯音检测,耳鸣频率匹配与声导测试(排除中耳问题)项目,观察和分析检测结果的特征,探讨聋伴耳鸣和非突发性耳鸣的联系。结果:聋组耳鸣匹配频率与听力损伤及其邻近频率的相符性均达到80%左右,而非聋耳鸣患者的耳鸣匹配频率与听力下降的频率的相符性有约73%左右;两组耳鸣匹配的强度显示,50%左右为高出阈值上5分贝内,37%左右为高出阈值上5-10分贝,13%左右为高出阈值上11分贝,其中仅有极少数的耳鸣强度超出阈值20分贝甚至30分贝以上,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聋与非聋患者的耳鸣发生频率与其听力损伤情况有相关性,而与匹配响度、听力损失程度之间无明显关系。

  • 标签: 突聋 非突聋 耳鸣 频率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小腿远端蒂神经营养血管修复足踝部恶性肿瘤术后遗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某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足踝部恶性肿瘤术后遗留创面的30例患者定为本次研究的对象,30例患者术后创面均未愈合且有溃疡,给予30例患者小腿远端蒂神经营养血管修复术,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小腿远端蒂神经营养血管修复足踝部恶性肿瘤术后遗留创面的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接受小腿远端蒂神经营养血管修复术,术后对患者实施36个月的随访,术后患者成活30例(100%),通过测量和比较发现患者面积为67~82cm2,平均面积为(68.13±4.98)cm2,患者蒂部的宽度均为3-5cm,平均蒂部宽度为(4.09±0.36)cm。通过随访发现,患者经小腿远端蒂神经营养血管修复术后,患者弹性以及质地均较好,供区愈合情况良好,足踝活动无影响,30例患者均未发生慢性骨髓炎、肉芽瘢痕、股骨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小腿远端蒂神经营养血管修复足踝部恶性肿瘤术后遗留创面,可修复足踝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创面不愈合或者溃疡等情况,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足踝功能,安全性高,临床可参考。

  • 标签: 小腿远端 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 足踝部 恶性肿瘤术 遗留创面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腘窝直接动脉穿支蒂股后神经营养血管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挛缩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6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5例采用腘窝直接动脉穿支蒂股后神经营养血管逆行转移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8~15岁;外伤3例,烧伤2例;切取最大面积18cm×8cm,最小10cm×6cm.结果5例患者移植皮均一期成活,随访6个月~3年,腘窝部均获得满意外形及功能,股后部供区亦未遗留明显畸形,儿童生长发育未受明显影响.结论穿支蒂股后神经营养血管血供充分、供区较隐蔽、可供切取范围广、手术操作简单、不牺牲下肢主要动脉、供区可一期缝合,是修复儿童腘窝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

  • 标签: 外科皮瓣 股后皮神经 皮神经营养血 管皮瓣 腘窝
  • 简介:目的探讨去骨减压加颞脑表面贴附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4例去骨减压加颞脑表面贴附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术后存活12例,大部分意识状态及肢体功能逐渐恢复,能独立生活(ADLⅡ级)5例,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7例,死亡2例。结论去骨减压加颞脑表面贴附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改善生存质量。

  • 标签: 去骨瓣减压术 颞肌脑表面覆盖 大面积脑梗塞
  • 简介:目的探讨胸廓改形术加转移带蒂一期手术治疗曲菌性脓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曲菌性脓胸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术中行不同程度的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和改良的胸廓成形术。结果术后2例达一期愈合;1例术后残腔变小,经加强抗真菌及局部冲洗等处理后延期拔除胸管洽愈;1例术后合并肺炎,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并行抗真菌及抗炎治疗好转。结论采用胸廓改形术加转移带蒂一期手术治疗曲菌性脓胸其创伤较常规胸廓改形术小,术后经合理的支持及抗真菌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是治疗曲菌性脓胸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曲菌病 脓胸 转移肌瓣 胸廓改形术
  • 简介:目的研究苷激酶1(thymidinekinases,TK1)在层浸润性膀胱上皮癌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9例层浸润性膀胱癌切除术后癌组织及良性组织,甲醛固定后用于做TK1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cally,IHC)。免疫组化的结果以半定量的方式表达,由2个独立的观察者分别判断。TK1染色的定位分为单纯细胞核染色及细胞核和细胞浆共同染色。研究TK1的表达与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相关性,并分析TK1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相对于良性组织,TK1在浸润性膀胱癌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癌组织中细胞浆染色更多见(P<0.05)。TK1在良性尿路上皮基底层组织中表达少见。结论TK1在浸润性膀胱癌与良性膀胱上皮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表明TK1有作为诊断层浸润性膀胱癌标志物的潜能。

  • 标签: 膀胱癌 生物标志物 胸苷激酶1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椎旁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脊柱腰段骨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6例脊柱腰段骨折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5月-2021年05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8例(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和观察组38例(行椎旁间隙入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VAS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脊柱腰段骨折患者椎旁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手术效果,减轻患者疼痛,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微创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准备执行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选定以下间隙阻滞为主的麻醉措施后所产生的作用及成效。方法:研究在外科患者中选取并执行,且均接受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具体时间为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研究人员的总数量为60例,后续比对中依据抛币法,将所有研究人员划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依次实施全身麻醉、全身麻醉+下间隙阻滞,以对照组和研究组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组别名称,将各组患者过程中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记录麻醉后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在过程中对术后各个阶段内疼痛情况的控制作用及麻醉效用的持续时长,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研究组在过程中对该麻醉措施的选择倾向性及综合成效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下间隙阻滞有效控制了术后各个时间段的疼痛程度,总体镇痛效用更适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胸大肌下间隙阻滞 不停跳冠脉搭桥 镇痛效果
  • 简介:目的:为带前臂内侧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前臂内侧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供血情况。结果:前臂内侧神经近侧的血供来源于尺侧返动脉混合支,起始处外径为0.8mm,穿出筋膜前长度为1.1cm;中段主要来自尺动脉近中段和远中段的粗大支,起始处外径均为0.7mm,穿出深筋膜前长度均为1.0cm;远侧有尺动脉腕上皮支,起始处外径为0.9mm,穿出深筋膜前长为2.6cm。其神经旁血管网与神经(穿)支及神经内血管广泛吻合组成了神经血管轴。结论:可设计成带前臂内侧神经及营养血管为蒂筋膜皮,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 标签: 前臂内侧皮神经 血管 蒂筋膜皮瓣 静脉血
  • 简介:目的:应用脐旁穿支修复手及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并探讨其优缺点。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治疗13例手和前臂深度软组织缺损患者。受伤部位及致伤原因包括手部热压伤(2例)、手部及前臂的电击伤(3例)、前臂深度烧伤(2例)、手及前臂挤压伤(3例)和手部撕脱伤(3例)。入院后给予清创、负压吸引、植皮等治疗,封闭部分创面。肌腱和骨暴露创面采用脐旁穿支修复。结果13例脐旁穿支一期转移后均完全成活,蒂部宽6-8cm,长度为16-20cm。断蒂时间为16-20d。断蒂后3例出现部分缘缺血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10例完全成活。术后随访4-24个月,大部分质地良好,2例臃肿给予修薄手术。结论脐旁穿支具有血运可靠、质地好、切取面积大、转移方便等优点,是修复手及前臂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 标签: 脐旁穿支皮瓣 前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手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简单修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到2017年10月收治手外伤患者且通过简单修复技术的患者纳入研究,研究对象共84例,84例患者中手外伤后仅存在软组织损伤的患者有29例,合并有肌腱损伤的20例,合并有骨骼外露的患者30例,伤口处污染造成感染的患者17例,远端指节缺损的患者6例,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简单修复技术。结果手术后84例患者有82例患者简单成活,2例患者在蒂离断后边缘部分出现坏死,在积极治疗后边缘生长正常。对患者术后进行随访,患者均对患手外观治疗效果满意,功能则较为满意,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结论利用简单修复术在伤后早期对缺损处进行修复并选择适宜的配合适宜的术后处理和适当的术后功能锻炼可以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者手的功能及外观,且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易学习的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手外伤 组织缺损 简单皮瓣 修复
  • 简介:目的研究皮肤撕脱伤组织中E-选择素的表达,探讨E-选择素分子与坏死的关系。方法将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复制成皮肤撕脱伤模型后,分别取组织采用PCR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E-选择素分子的表达。并测定成活面积。结果皮肤撕脱伤组织中E-选择素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选择素可能与皮肤撕脱伤继发坏死相关。

  • 标签: E-选择素 皮肤撕脱伤 免疫组化 PCR
  • 简介:目的探索治疗睑黄瘤切除后手术修复方法。方法应用上睑松弛皮肤横行设计超长皮下蒂旋转修复睑黄瘤切除的创面。设计的比率可达1:6-10。结果19例全部成活。其中一例(单侧)术后2年复发,再次用相同的方法治愈。结论超长皮下蒂旋转是修复睑黄瘤手术切除后创面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创面较大时更有显著的指征。

  • 标签: 睑黄瘤 上睑 超长皮下蒂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