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alloon-PKP)和珠链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arl-PKP)3种术式在成人正常胸腰椎标本实验中的骨水泥渗漏率,并探讨其临床预防策略。方法选成年人尸体正常胸腰椎标本6例共60椎(T8-L5),均经大体及放射学检查排除骨折及肿瘤等疾病,且骨密度(0.764±0.108)g/cm^2、T值〈-2.5的骨质疏松标本;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VP组、Balloon-PKP组、Pearl-PKP组,每组20椎。3组均在C形臂X线机监测下进行手术操作并灌注骨水泥,术后CT扫描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统计分析3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椎序、操作方法(组别)、骨水泥量、骨密度对两分类反应变量骨水泥有无渗漏的影响。结果PVP组术中骨水泥渗漏率为65.0%(13/20),高于Balloon-PKP组的15.0%(3/20)和Pearl-PKP组的20.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0,P〈0.01),Balloon-PKP组与Pearl-PKP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Balloon-PKP组和Pearl-PKP组的骨水泥渗漏与不渗漏椎体的平均灌注剂量分别为(3.9±1.1)mL和(5.3±1.4)mL、(5.0±1.7)mL和(4.4±1.7)mL、(5.4±1.7)mL和(4.2±1.4)mL,除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4,P〈0.05),其他两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64、1.298,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操作方法、骨水泥灌注量对骨水泥渗漏有影响(P值均〈0.05),而椎序、骨密度等对骨水泥渗漏无影响(P值均〉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后凸成形术中,椎体内扩张有助于预防骨水泥渗漏,Balloon-PKP较PVP渗漏明显降低;Pearl-PKP与传统Balloon-PKP一样能减少术中骨水泥渗漏。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椎 腰椎 椎体后凸成形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背景:关节置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置换后出现关节感染是灾难性的,随着关节置换技术的日益成熟,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率已明显下降。目的:观察自制活动型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后感染翻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22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后感染患者,女14例,男8例,年龄66-81岁,平均69.5岁。明确诊断后给予翻修处理,如考虑一期翻修,取出原有假体,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再次安装;如选择二期翻修,则在清创同时将自制活动型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放入股骨及胫骨处,待6个月-1年感染控制后再考虑安放翻修假体。于翻修后随访,行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0个月。治疗后2例单纯清创患者和1例一期翻修患者感染复发,给予二期翻修处理,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假体脱位、松动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达到感染治愈标准。末次随访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58-86分,平均(70.2±0.4)分。提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后需根据相应病情及感染不同时期,选择正确治疗方法根治感染,尽力保留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 感染 翻修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采取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样本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研究对象是60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研究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每组收入30例,将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纳入实验组,将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纳入对照组,参比经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伤椎体前缘高度均低于对照组,COBB角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和参照组COBB角、伤椎体前缘高度对比治疗前,P<0.05,统计学存在分析计算意义。结论将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应用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作用比较显著。

  • 标签: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安全性
  • 简介:我们早期曾报道应用半球窝状多孔涂层髋臼假体,连续对20例高选择性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或完全脱位患者施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7年的结果报道。此文是对这些髋关节在其后9年,即术后平均随访16年(范围,11.5~19年)的结果报道。在我们早期报道后,有2个髋臼壳行翻修术,其中1个由于无菌性松动,另1个由于聚乙烯衬垫在固定齿片未破裂情况下脱落。其余髋臼壳固定良好。X线片未见骨盆骨溶解,聚乙烯衬垫平均磨损率为0.09mm/年。髋臼壳的无菌性松动定义为失败,术后平均16年髋臼壳的生存率为92%。我们认为本组经严格选择的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患者,经长达16年的随访髋臼杯的固定极好。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 髋关节发育不良 完全脱位 治疗性 术后 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非对称性渐进分步骨水泥填充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评价椎体高度的恢复及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评估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6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压缩患者。将6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为双侧对称等量骨水泥填充组,B组为双侧非对称不等量骨水泥填充组,各34例。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通过影像学观测病椎的高度和后凸畸形的改变以及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统计分析总体骨水泥渗漏率。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6个月。非对称组视觉模拟评分从术前平均(8.01±1.77)分降至术后平均(2.93±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平均增加8.1mm、7.8mm、0.2mm,椎体高度前缘、中央、后缘恢复率平均为59.1%、51.9%、29.3%,椎体后凸畸形矫正平均10.29。,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对称组有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总体骨水泥渗漏率为8.82%,远小于对称组骨水泥渗漏率(20.58%)。结论: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非对称性渐进分步骨水泥填充法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非对称性渐进分步骨水泥填充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体骨水泥注入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椎体骨水泥注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恢复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率(77.78%),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骨水泥注入 抗骨质疏松药物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不同骨水泥注射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同时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生理载荷作用下不同骨水泥量对伤椎段生物力学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本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共36个椎体。将其按注入的骨水泥量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术前及术后的VAS评分,ODI指数。同时利用MIMICS软件对3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前后的CT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导入ABAQUS软件中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O.3MPa轴向载荷进行生物力学分析,观察生理载荷下不同骨水泥量伤椎增强模型整体及各部分的VonMises应力。结果:3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原有症状加重或神经症状出现,5ml组2例,7ml中4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8.9月。三组术后VAS评分和ODI和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骨水泥注入量与疼痛缓解程度无相关性。成功建立了不同骨水泥量伤椎增强椎体后凸成形术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当轴向压力以生理载荷0.3MPa时,骨水泥量的注入量和伤椎的刚度呈正相关。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有效缓解疼痛,和骨水泥的的注入量无明显相关性。伤椎的刚度和强度恢复和骨水泥注入量呈正相关,随着骨水泥注入量的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牛率增大。

  • 标签: 骨水泥注入量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临床疗效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81例作为观察对象,病例收治及观察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采用随机分成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给予常规组40例老年患者实施低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给予治疗组41例老年患者实施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老年病例治疗后的后凸Cobb角、腰椎损伤ODI评分、骨水泥注射量、术后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充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老年病例(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针对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实施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疗效显著,减少骨水泥的渗漏现象,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胸腰椎骨折康复效果。

  • 标签: 高黏度骨水泥 经皮椎体成形术 老年 患者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骨水泥旷置术、胫骨骨搬移外固定术及该两种手术的联合应用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正确ICD-9-CM-3 手术编码。方法 通过查阅完整出院病案,在2011 版 ICD-9-CM-3 分类中找出正确编码。结果 使用万古霉素骨水泥旷置术,手术编码为:84.56、77.67、99.21;使用胫骨骨搬移外固定术,手术编码为78.17、77.27、77.67、84.72;使用万古霉素骨水泥旷置术联合应用胫骨骨搬移术,手术编码为:78.17、77.27、84.56、77.67、99.21、78.67、84.72。结论 完整、准确的手术编码,需编码员严格按照编码查找步骤,并仔细核对类目表,理解类目、亚目或细目下方的另编码、包括及不包括等注释。

  • 标签: 万古霉素骨水泥旷置术 胫骨骨搬移外固定术 ICD-9-CM-3手术编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联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高黏度骨水泥治疗的疗效。方法:以2020年1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万古霉素硫酸钙或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418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患者资料,男257例,女161例;年龄为19~55岁,平均35.6岁;骨折Gustilo分型:Ⅰ型163例,Ⅱ型132例,ⅢA型56例,ⅢB型67例.一期在外院行钢板固定334例,髓内钉固定21例,外固定支架固定63例.骨髓炎按Cierny-Mader分类:Ⅰ型21例,Ⅱ型26例,Ⅲ型366例,Ⅳ型5例.取出钢板或髓内钉,所有患者改行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266例无骨外露患者,采用伤口放置万古霉素硫酸钙颗粒治疗201例,放置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65例;对于152例存在骨外露的患者,均采用伤口放置万古霉素硫酸钙颗粒联合皮瓣移植治疗.结果418例患者术后获12~108个月(平均37.5个月)随访.单纯万古霉素硫酸钙治疗的201例患者中,骨髓炎愈合174例(86.6%),骨折愈合201例(100.0%).单纯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的65例患者中,骨髓炎愈合57例(87.7%),骨折愈合65例(100.0%).万古霉素硫酸钙结合皮瓣治疗的152例患者中,骨髓炎愈合131例(86.2%),骨折愈合147例(96.7%).362例患者骨髓炎愈合时间为2~14个月,平均3.0个月.413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3.5~20.0个月,平均14.0个月.23例患者发生针道感染.结论对于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的骨髓炎,骨的固定首选外固定支架.无骨外露时,伤口内放置万古霉素硫酸钙或万古霉素骨水泥的治愈率均较高;存在骨外露时,采用万古霉素硫酸钙结合皮瓣治疗的效果满意.

  • 标签: 骨折 开放性 骨髓炎 万古霉素 硫酸钙 骨水泥
  • 简介:我们曾经报告采用高髋臼中心植入多孔涂层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的方法,对34例(36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患者行翻修手术,术后随访平均10年的结果。本文将报告对21例(23髋)患者平均随访16.8年的结果。在最初的44例(46髋)患者中,39例(41髋;89%)患者仍使用原来的髋臼杯。2例(4.3%)髋臼杯因无菌性松动而翻修,3例(6.5%)髋臼杯因感染而翻修。6例股骨侧假体因为股骨骨溶解行翻修,另外7例无骨溶解但因无菌性松动行翻修。基于我们平均随访16.8年的结果,我们相信:在部分髋臼严重骨缺损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时,高髋臼中心植入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仍然是一种优良的方法。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随访 翻修术 植入 髋臼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高粘度骨水泥不同注入量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为:OVCFs患者;共99例,病例的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缺血性疾病伴足踝部慢性感染患者实施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结合抗生素骨水泥方案的效能。方法:研究样本采集2020年0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本院诊治的80例下肢缺血性疾病伴足踝部慢性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抗生素联合骨水泥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胫骨横向搬移技术,对比治疗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缺血性疾病伴足踝部慢性感染患者实施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结合抗生素骨水泥方案有效率较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足踝部慢性感染 下肢缺血性疾病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 骨水泥 抗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骨水泥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为: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共70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9年11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11月,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方法,35例)和实验组(应用经皮椎弓根骨水泥螺钉内固定联合PVP手术方法,35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效果(伤椎前缘高度、视觉模拟评分、伤椎后凸Cobb角)、不良反应(螺钉松动、切口感染、伤椎塌陷以及神经刺激症等)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骨水泥螺钉内固定联合PVP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与此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经皮椎弓根骨水泥螺钉内固定 伤椎经皮椎体成形术 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在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Muller分型C型)错过最佳清创治疗时,通常以一期跨关节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待开放性创口获得控制后,二期行内固定治疗。本次病例主要报告一例在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上已经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骨髓腔内或深部组织出现大量脓性渗出液的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患者,使用一期内固定、载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成功治愈。

  • 标签: 股骨远端骨折 开放性骨折 载抗生素骨水泥链珠 负压封闭引流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股骨髓腔内打压植骨联合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3月~2014年3月75岁以上高龄,80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伴严重骨质疏松且骨皮质薄的患者,术中行股骨髓腔内打压植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6个月,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90.2%.末次随访X光片显示股骨髓腔内植骨部位骨性愈合良好,未见骨水泥渗漏,假体稳定性良好,无松动及下沉.结论股骨髓腔内打压植骨术联合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伴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疗效满意,明显降低假体松动及下沉、有效的增强骨折端愈合强度,减少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1.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良好且随访满意,减少长时间卧床的并发症发生.关键词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打压植骨置换治疗人工股骨头骨水泥假体松动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8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08-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