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体外撑开结合伤椎骨水泥注入治疗中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皮椎弓根钉体外撑开结合伤椎骨水泥注入法治疗。测量手术前后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的高度丢失率。结果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12~30个月,平均21个月,除2例神经功能A级症状无改善外,其余均有1~3级的恢复。术后Cobb角0°~12°,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0%~100%,平均96.2%。术后12个月时Cobb角0°~16°。结论经皮伤椎成形术结合体外椎弓根钉撑开系统一期矫正伤椎的压缩高度及恢复正常的脊柱生理曲度,创伤小,是中老年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钉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骨水泥型和生物型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我院2004年3月至2012年11月行人工股骨头节置换手术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中选取100例,年龄65-85岁,获得随访98例。其中51例行骨水泥型假体置换,47例行生物型假体置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骨水泥组术后1月到半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生物组,术后1年时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水泥或生物型假体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均能得到满意疗效。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生物型 骨水泥型 早期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水泥与生物型髋关节置换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及3周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 生物型髋关节置换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水泥结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同种异体骨条结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两种治疗老年人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6月到2012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肱骨外科胫骨折的老年人患者40例,按照数字随机分成两组,A组(n=20)和B组(n=20)。其中A组患者使用骨水泥结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治疗方式,B组患者使用同种异体骨条结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治疗方式。跟踪随访20月,对疗效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在术后随访4个月后,骨水泥治疗组,患者优良率达到70%,同种异体骨条治疗组,患者优良率达50%,二者差异显著,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20月后,骨水泥治疗组,患者优良率达95%,同种异体骨条治疗组,患者优良率达90%,二者的差异不明显,p大于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早期来看,骨水泥治疗方法比同种异体骨条治疗方法有优势,长期来看,二者的治疗效平分秋色,难分上下。但是鉴于老年人这类群体骨质疏松的特殊性,选择骨水泥治疗方法,能在早期很好的使骨折部位得到固定,疗效质量更高,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骨水泥 骨条 老年人 肱骨外科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骨水泥型和生物型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方法我院2004年3月至2012年11月行人工股骨头节置换手术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中选取100例,年龄65-85岁,获得随访98例。其中51例行骨水泥型假体置换,47例行生物型假体置换,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及输血率、术中有无心血管病意外。结果生物型假体组手术时间少,而骨水泥型假体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及输血量等方面具有优势(P<0.05)。结论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前,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来选择假体类型,骨水泥或生物型假体均能得到满意疗效。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生物型 骨水泥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不同剂量骨水泥在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老年OVCF术后患者中选取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采用低剂量(3-5ml)骨水泥,对照组(40例)采用高剂量(10-12ml)骨水泥,对比两组椎体高度、疼痛程度、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比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1月、术后半年椎体前缘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1月、术后半年VAS评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腰椎Q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得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1月、术后半年ODI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中使用低剂量骨水泥能够改善椎体高度,促使运动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