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现阶段经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是治疗肾脏结石的主要外科微创技术。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泌尿外科王少刚教授总结了6000余例PCNL的经验,于2011年提出超声引导下俯卧位SVOF两步穿刺法,并在全国各地基层医院积极推广,为肾结石的微创治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而努力。与X线定位比较,超声定位PCNL经过泌尿外科医师10多年的努力已经有很多改善,能精准地用于PCNL术前肾脏结石的定位穿刺。王少刚教授的方法要点包括:S代表距皮肤最近距离,V代表穿刺点选择在相对最高点,O代表穿刺的角度呈钝角,F代表穹窿顶进针。两步法是第一步在超声监测下进针至肾脏周围脂肪中,活动穿刺针让术者在超声下辨认穿刺针,第二步在超声引导下进针,按上述SVOF原则进入肾集合系统。超声穿刺定位还可适时观测肾脏的供血图像,避开主要血管。这种方法适合孤立肾的肾结石患者。将这几个操作步骤结合在一起,特别是术前认真复习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为每个患者提供合适的手术方案,可在基层医院通过培训后推广。在有条件的医疗中心,还可与3D导航技术或手术室的设备联合,外科概念是SVOF,手术中应用的PCNL和麻醉结合起来就是精准医疗。泌尿外科医师在做肾结石手术前必须付出时间与精力来切实掌握超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的基本技术,否则就无法掌握SVOF两步法。有意开展PCNL的泌尿外科医师可先用超声机做泌尿外科门诊患者常规超声检查。熟悉肾脏和其他器官的超声图像。我们要有这样的认识,目前的影像学是公共平台,任何专科医师均能使用。在现有的各种超声设备中,可以挑选适合泌尿外科手术的超声探头,特别是适合做肾脏手术的探头。结合各种体位和麻醉,比如最近王少刚教授在学术会议上提到的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给肾结石患�

  • 标签: 超声探头 肾脏结石 泌尿外科医师 肾脏手术 常规超声检查 最近距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的方法和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所做的96例肺部外周性病灶穿刺活检的临床资料,就如何提高穿刺准确性及影响诊断准确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6例患者穿刺取材均获得成功,获得了组织碎片或/和血性黏稠液体,穿刺成功率为100%。活检诊断准确率为96%。6例发生轻度气胸,4例穿刺后咯血痰。结论CT引导经肺穿刺术相对是安全的,可有效提高肺内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且并发症相对较低。

  • 标签: 肺外周性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活检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32-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不同瓣修复头面颈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本人2010年4月-2015年3月之间接受的头面颈部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例。参照组患者应用胸锁乳突肌瓣进行修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任意瓣修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总移植成功率均为100%,差异不具有可比性,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结果无显性著(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但是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瓣修复头面颈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任意瓣的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头面颈部软组织缺损 胸锁乳突肌皮瓣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足跟瓣修复术后实施舒适护理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100例行足跟瓣修复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则实施舒适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瓣外形臃肿、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1)。结论在小儿足跟瓣修复术后应用舒适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小儿,足跟,皮瓣修复,舒适护理,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及评价采用穿通支瓣修复臀骶部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臀骶部褥疮患者,按照缺损创面的位置和大小分类设计臀部、骶部穿通支岛状瓣或穿通支推进瓣进行修复。所切取瓣最大面积达20cm×15cm,穿通支外径在1.1mm以上,游离穿通支血管蒂长度为2.0~3.5cm。结果患者行瓣移植术后无瓣坏死、创面感染、瘘管形成等术后并发症,创面愈合较快。出院后随访患者6~24个月,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局部褥疮未复发。结论穿通支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不损伤臀部肌肉,供区大部分能直接缝合,是修复臀骶部褥疮的良好办法。

  • 标签: 褥疮 骶尾部 外科皮瓣 穿通支
  • 简介:1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48岁,因'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拟右侧股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治疗。以腹股沟韧带下2.0~3.0cm,股动脉搏动内侧0.5~1.0cm为穿刺点,穿刺2次穿刺成功,导管插入长度为20cm,置管后行血液透析治疗。置管透析当天晚上查房时见患者置管处敷料湿润,详细询问患者,诉可能与小便时污染有关,立即换药、更换无菌敷料,第2天血液透析前换药,患者置管处仍见敷料湿润,挤压置管处可见少许无色液体渗出,换药后行B超检查提示导管位于股静脉管腔内,

  • 标签: 股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无菌敷料 穿刺点 尿毒症期 腹股沟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穿支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自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52例手部创伤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穿支瓣修复处理,对比治疗前后手功能恢复情况、手部疼痛评分,并对瓣成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手部关节活动度、关节伸屈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手部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瓣成活率100%。结论穿支瓣用于手部创伤修复患者中,不仅可以提高手部关节活动度、关节伸屈功能,还可提高瓣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穿支皮瓣 手外科 手部关节活动度 关节伸屈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治疗中使用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实用性与安全性.方法将按照一定条件筛选出来的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10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选择经桡动脉部位进行穿刺介入治疗,而对照组则选择股动脉途径进行穿刺介入治疗.对比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的成功率为95%,对照组手术的成功率为9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例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治疗中使用经桡动脉穿刺手术方法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几率,适宜在医疗实践中广泛推广并应用.关键词并发症;冠心病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76-02

  • 标签:
  • 简介:我国为原发性肝癌(HCC)高发区之一,尽管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其适应范围较窄,而且约80%HCC合并肝硬化导致肝功能低下以及肿瘤多中心生长或肿瘤部位特殊,如近膈肌包膜下、血管周围等,致使能手术切除者仅占肝癌患者的10%~40%左右,并且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80%~90%,因此,研究非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

  • 标签: 治疗 肝癌患者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 HCC 手术切除 注射药物
  • 简介:手指脱套伤是常见的手外伤,而同时两指脱套伤在临床上也屡见不鲜,尤以指体较长的食、中指及中、环指多见.自2001年以来,我院共收治了两指同时脱套伤16例,均采用单蒂双叶瓣修复,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手指脱套伤 皮瓣修复 末节 手外伤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经克氏针固定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2月 ~2018年 4月期间收治的 5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经克氏针固定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 28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 96.43%> 82.14%)、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 80.14±3.62)分>( 69.62±4.01)分 ]相对更高( P< 0.05),而并发症发生率( 3.57%< 14.29%)相对更低( P< 0.05),骨折愈合时间 [( 29.05±4.02) d<( 41.29±4.41) d]和住院时间 [( 4.62±1.05) d<( 8.49±1.64) d]相对更短( P< 0.05)结论: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经克氏针固定方法,能够良好的固定骨折,加快其功能恢复。

  • 标签: 经皮克氏针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烧伤整形外科中游离瓣的应用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2018年6月-2020年6月接收的烧伤患者,对68例临床资料采用回顾的方法进行分析。患者分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经过游离瓣治疗,再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的游离瓣的瓣成活情况恢复较好。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烧伤采用游离瓣和针对性护理具有显著的疗效,有效的提升了治疗成功几率,使患者有较高的满意程度,并且,极大的减少了医患之间事故的发生。

  • 标签: []烧伤 游离皮瓣 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天竹植物甙、丹酚以及 天竹植物甙与丹酚复配 3 种溶液对昆明小鼠的抗炎止痛效果 。 方法: 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 1 : 选取 体型体重较为一致、雌雄各半的 健康昆明小鼠,分为 4 组, 每组 10 只,分别为阴性组( DMSO)、天竹植物甙组、丹酚组,丹酚 +天竹植物甙组,进行抗炎效果对比实验;热板法试验 2 :将筛选合格的 昆明小鼠 40 只,随机分为 4 组,每组 10 只, 在给药后 0.5 h 置于 热板( 水温恒温 55±0.5℃) 上,记录小鼠因热刺激产生疼痛反应的潜伏期 ,进行止痛效果实验 。结果: 抗炎效果实验显示 天竹植物甙组、 丹酚组以及 天竹植物甙 +丹酚组对昆明小鼠致炎耳朵的 肿胀抑制率分别 为( 10.2±2.2) %、( 18.5±3.1) %和 ( 26.5±4.3) %。天竹植物甙 +丹酚组的肿胀抑制率与天竹植物甙组的肿胀抑制率、丹酚组的肿胀抑制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同时止痛效果实验显示 天竹植物甙组、丹酚组以及 天竹植物甙 +丹酚组昆明小鼠的 痛觉潜伏期分别 为 7.2±0.9s、 7.4±0.8s和 12.6±1.1s。天竹植物甙 +丹酚组痛觉潜伏期与天竹植物甙组痛觉潜伏期、丹酚组痛觉潜伏期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

  • 标签: 天竹植物甙 丹皮酚 抗炎 止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游离瓣移植修复四肢创面的护理重点。方法抽取我科2015年的9月~2017年的1月所诊治且接受游离瓣移植修复的31例四肢创伤患者,予以本组患者悉心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瓣均成活,本组患者接受护理后SDS、SAS评分与接受护理前相比更低,表明本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心理状况改善明显,P<0.05。结论游离瓣移植术是治疗四肢创伤的有效术式,重视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是保障治疗成功率提高恢复效率的关键。

  • 标签: 游离皮瓣移植 四肢创伤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