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经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外科32名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令其中18名患者接受传统治疗(传统组),剩下18名患者(观察组)行微创经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经调查显示,观察组疗效、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微创经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骨折 微创经皮 加压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 将 85 例经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随机 分为两组,即对照组 41 例,常规护理;观察组 44 例,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恢复情况,记录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 24h 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55% 低于对照组发生率 19.51%,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手术室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其心功能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82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间,并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分组方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实施常规护理的 4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再将实施预见性护理的 41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并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 LDVT)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L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在内科 ICU脑卒中住院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4月 ~2018年 12月 我院内科ICU收治的 10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10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内科ICU脑卒中住院患者中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预防性护理干预 内科 ICU 脑卒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直肠癌手术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应用循证护理对于降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这种并发症的有效性。方法:将2020/11-2021/11期间治疗的22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10例和加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110例。探究患者术后出现DVT概率及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24hD-二聚体D-D)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术后应用循证护理的直肠癌观察组患者比术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出现DVT的概率更低(P<0.05);与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观察组APTT与PT指标更高、D-D指标较低(P<0.05)。结论:对直肠癌手术患者在术后采用循证护理能促进患者凝血功能恢复并减低患者患有DVT概率。

  • 标签: 循证护理 直肠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盆腔炎性疾病导致的慢性盆腔痛患者进行经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按照入院时间收集100例盆腔炎性疾病导致慢性盆腔痛患者,作为客观研究对象,利用双盲法,将其中50例设立为实验组,剩余均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A型治疗(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单纯的药物治疗上,采用A型(药物治疗)+B型(经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后,各项治疗维度评分,患者的疼痛维度评分调查。结果:不同治疗方法后,实验组的各项维度评分变化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距,组间差存意义,(P

  • 标签: 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 盆腔炎性疾病 慢性盆腔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经椎间孔镜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 本次 82例研究对象是 2018年 12 月 -2019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 41 例观察组与 41 例对照组分别采取围手术期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躯体疼痛、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健康状况、生命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 结论 经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同时,给予围手术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感,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保证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加快患者预后恢复速度,值得临床实践。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围手术期 经皮椎间孔镜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开展经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型术(PKP)联合体位复位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 将8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分为参照组(采用经穿刺成形术治疗)与干预组(采用PKP治疗),均组4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1.5-2023.4.30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椎体高度与Cobb角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椎体高度比参照组高,Cobb角比参照组大,P<0.05。结论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开展体位复位联合PKP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疼痛,促进椎体高度与Cobb角恢复正常,值得借鉴与应用。

  • 标签: 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型术 椎体高度 Cobb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优质护理服务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为对象,病例数58例,随机划分A组(常规护理)与B组(优质护理服务),均29例。结果:A组下肢静脉血栓、满意度与生活质量有异于B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期间,优质护理服务应用效果显著,可以预防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同时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本院行妇科手术的 132 例患者分到观察组( n=66 例)和对照组( n=66 例),观察组施以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有 P < 0.05 。结论 在行妇科手术的患者中施以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满意度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 多潘立酮 +复方氢氧化铝治疗 BRG ( 胆汁反流性胃炎) 的临床疗效。 方法: 纳入病例是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92 例 BRG 患者,随机平均分为 2 组,参照组 46 例患者采纳多潘立酮治疗,实验组 46 例患者采纳 多潘立酮 +复方氢氧化铝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 95.65% )显著比参照组( 71.74% )高 ,实验组黏膜充血、胆汁反流、黏膜水肿症状消失时间显著比参照组短, P <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6.52% )与参照组( 4.35% )比较, P >0.05 。 结论: 多潘立酮 +复方氢氧化铝可在短期内有效减轻 BRG 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借鉴。

  • 标签: 多潘立酮 复方氢氧化铝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收治的 40例手指各部位软组织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20)和观察组( n=20),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邻近瓣或腹部瓣修复,观察组利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瓣游离移植修复,治疗后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和静态两点辨别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M2PD和 S2PD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利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重建手部感觉,恢复手功能,恢复后手外形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皮瓣 修复 手指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及下肢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抽取近两年在本院进行关节置换术的 86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红蓝球法分成两组,病例为 43例的对照组于术后行常规护理,病例为 43例的研究组于术后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术后 DVT发生率及下肢功能恢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 DVT发生率比对照组的低,其 HSS、 ROM、 BI评分等比对照组的高,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可对下肢 DVT形成进行良好预防,并有效改善下肢功能。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早期康复护理 下肢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取 50 例膝关节置换患者为对象,其中对照组 25 例常规护理,研究组 25 例早期康复护理,对比 2 组患者护理情况。 结果: 研究组 FDPs 与血清 D- 二聚体 、 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 )。研究组 SVT 发生率 4% ,低于对照组 32% ( P < 0.05 )。 结论: 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加快下肢功能的恢复速度。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选择432例我院收治的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试验样本,依照摸球法分为A、B两组,病例数同为216例,各自的术式为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比较2组手术效果上的差异。结果:相较于A组,B组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VAS评分、ODI评分低,各项均为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中。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双节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经肾镜取石术治疗的复杂肾结石患者中采取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肾镜取石术治疗的复杂肾结石患者中抽选86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3例,接受预见性护理,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护理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护理满意度为86.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62、3.888,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经皮肾镜取石术 复杂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1月01日至2020年03月01日在本院就诊的3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划入参照组与研究组(n=17)。参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经静脉溶栓治疗,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是94.12%,参照组的症状恢复率是76.47%,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例并发症,参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4例并发症,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肺癌切除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护理满意度会产生何种影响。方法:将原发性肺癌患者确定为实验主体,需要分成两个组,其依据的为硬币法,总病例数为120例,正面的60例以对照组命名,反面的60例以研究组命名,选择了不同的护理方法,即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对比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满意度两项的差别。结果:研究组为组名者,其护理满意度高,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同比对照组为组名者,数据的差异上为P<0.05,即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可以让原发性肺癌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同时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值得广泛性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肺癌 预防性护理 护理满意度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多方位精准护理在经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经肾镜取石术治疗。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围术期多方位精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实验组的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经肾镜取石术围术期的多方位精准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生症,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 标签: 多方位精准护理 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结石合并糖尿 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