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56iCT低剂量扫描在胸主动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方案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行胸主动CT血管造影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B、C、D、E五个组,各30例,A组患者使用机器默认设置进行扫描(120kV、350mAs),B组患者扫描设置为120kV、300mAs,C组患者扫描设置为120kV、250mAs,D组患者扫描设置为120kV、200mAs,E组患者扫描设置为120kV、50mAs,比较五种方案CT的图像质量.结果A、B、C、D组患者CT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E组与A组的的图像质量存在差异(P<0.05).结论256iCT低剂量扫描应用于胸主动CT血管造影中,推荐mAs为200mAs,可以为检查者在最少受照剂量下,提供优质的CT图像,有效的控制了辐射剂量的吸收.关键词低剂量扫描;胸主动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Theapplicationsandeffectsof256iCTlow-dosescanusedinthoracicaortaCTangiography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ssandeffectsof256iCTlow-dosescanusedinthoracicaortaCTangiography.MethodCollected150casesofpatientsinourhospitalfromMarch2014toMarch2015,whowouldbetreatedbythoracicaortaCTangiography,randomlydividedthemintoA,B,C,D,Efivegroups,n=30.ThescanfactorsofAgroupweredefaultsetting(120kv,350mAs),ThescanfactorsofBgroupwere120kV、300mAs,thescanfactorsofCgroupwere120kV、250mAs,thescanfactorsofDgroupwere120kV,200mAs,thescanfactorsofEgroupwere120kV、150mAs,comparedCTimagequalityoffivegroups.ResultstheCTimagequalityofA,B,C,Dgrouphavenoobviousdifference(P>0.05),theimagequalityofgroupEhadsignificantlydifferenceswithgroupA(P<0.05).Conclusionapplicationoflow-dosescan256iCTtothoracicaortaCTangiography,recommendedsettingis200mAs,useleastilluminateddosestKoeyprwoovriddsehighqualityofCTimage,effectivelycontroltheabsorptionofradiationdose.Low-dosescan;ThoracicaorticCTangiography;Theimagequality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27-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腹主动瘤(AAA)手术切除和腔内隔绝的适应证及时机,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围手术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0年3月在我科进行手术切除和腔内隔绝治疗33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择期行手术切除和腔内隔绝的围手术期情况。结果5例急诊手术患者中,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7例择期手术患者中,开放手术组:1例术后第2天因急性广泛前壁心机梗死死亡,1例术后出现右下肢缺血症状,彩超显示右侧髂外动脉狭窄,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腔内隔绝组:2例术后1个月内出现臀部疼痛和行走困难。随访1~3个月,均未见异常。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腔内隔绝组明显优于手术切除组;但住院费用方面,腔内隔绝组远高于手术切除组。结论腔内隔绝治疗AAA的创伤小、恢复快、近期疗效理想,适合高龄和不易耐受开放手术的患者,但费用较开放手术高。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外科手术 腔内隔绝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瘤(AA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临床疑诊AAA患者均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1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技术对传送至AW4.1工作站的原始数据进行重建,获得二维或三维的立体图像。结果30例疑诊AAA患者中有7例真性腹主动瘤,15例假性动脉瘤,8例主动夹层。MPR能准确显示瘤体位置、形态、范围及附壁血栓。MIP能较好地显示瘤壁及附壁血栓内的钙化。VR技术能立体精确显示腹主动、瘤体及周围组织结构的空间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治疗腹主动瘤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 简介:目的比较IABP保护性置入和被动性置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因术前高危因素而接受了保护性IABP的置入,26例PCI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接受IABP的紧急置入的临床资料。比较心功能分级,不稳定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效的心绞痛,左主千狭窄〉70%等资料的差别。结果保护性IABP的置入组术前病情程度无显著差别,保护性IABP的置入组与紧急置入IABP组相比同手术期死亡率为65.4%降至11.1%。保护性IABP的置入组死亡率较紧急置入IABP组减少6倍,在急性心肌梗塞抢救过程中保护性IABP的置入与紧急置入IABP相比能显著降低围手术期的死亡率。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 简介:方法选用腹主动狭窄的大鼠实验性心肌肥厚模型,采用光镜,电镜形态计量手段,定量观察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找普利防治心肌肥厚的作用,并比较了倍他乐克对心肌肥厚的作用。结果卡托普利组大鼠的全心/体重比,心肌组织/间质比,心肌细胞横径及心肌细胞线粒体体密度与对照组类似(P>0.05),明显不同于心肌肥厚组(P<0.05),而倍他乐克组上述指标与心肌肥厚相似(P>0.05)。本实验表明卡托普利通过保护心肌细胞及间质而使心肌组织免遭损伤因素生肥厚的作用,即对大鼠高血压性心肌肥厚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 标签: 防治 卡托普利 形态计量 心肌肥厚 腹主动脉狭窄性高血压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主动夹层整体护理中预见性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7月-2021年4月收治的主动夹层患者56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红蓝球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预见性疼痛护理,进行比较的为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相比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疼痛护理实施于主动夹层整体护理中效果良好,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整体护理 预见性疼痛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吸虫肝病合并高血压中主动硬化的发生率与影响因素。方法:根据795例血吸虫肝病合并高血压社区居民DR摄片结果有无主动硬化分成2组比较,并分析各类指标与主动硬化的相关性。结果:主动硬化组年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甘油三酯明显高于无主动硬化组(P=0.000;0.012;0.007;0.009);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02)。 女性、年龄增加、甘油三酯、HCY及心电图异常是血吸虫肝病合并高血压发生主动硬化的危险因素(OR=0.421;1.058;1.082;1.027;1.495,P均

  • 标签: 血吸虫肝病 高血压 主动脉硬化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主动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0例主动夹层患者,总结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原因以及对于谵妄发生的预测模型。结果:选取的180例患者中,发生谵妄的有108例(60.00%,108/180),其中男性患者69例(63.89%,69/108),女性患者39例(36.11%,39/108)。发生谵妄的原因主要有:高血压病史、血氧水平、药物因素。结论:在主动夹层患者中出现术后谵妄的因素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因素有关,所以临床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的状态,采取预测模型尽可能减少患者发生谵妄。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腹主动瘤腔内修复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98例行腔内修复治疗的腹主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9,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9,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状态指标,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调查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患者满意度,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中,两组患者收缩压、心率、MAP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8%(2/4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45%(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配合腹主动瘤腔内修复能够提高手术效率,较好地控制患者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从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规范化疼痛护理在术前主动夹层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主动夹层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n=50),参照组(n=50)。两组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参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规范化疼痛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率;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疼痛情况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疼痛护理在术前主动夹层患者中可以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既可以有效患者患者疼痛还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规范化疼痛护理 术前 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根部起源特发性室性早搏或室速患者的心电特征。方法:选取我院主动根部起源特发性室性早搏或室速患者,共计30例入组分析组,另外选取30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早或室速患者为参照组,对比两组心电图相关参数。结果:分析组R波时限指数、R波振幅指数相比参照组较高,有意义(P<0.05)。结论:主动根部起源特发性室性早搏或室速的患者与常见部位的特发性室早或室速的心电图结果存在差异。

  • 标签: 主动脉根部起源特发性室性早搏 室速 心电 参数
  • 简介:患者1,男性,86岁,因"发现腹部搏动性肿物5年,腹痛1周"于2015年4月17日入院。既往史有高血压病30年,2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腹主动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示:肾下腹主动瘤,瘤体直径8.28cm,近端瘤颈0.5cm,累及双侧髂总动脉(见图1)。核素肾动态显像示:左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Gore C3 覆膜支架 肾动脉 开窗技术
  • 简介:【摘要】 总结1例双肾移植术后主动夹层患者腔内隔绝术后并发癫痫和假性动脉瘤的护理经验。 护理要点:术前做好疼痛、血压、预防夹层动脉瘤破裂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血压、口出血、预防并发症并做好管道护理、心理护理。患者术后并发症状性癫痫、口出血、左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经过精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 标签: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癫痫 假性动脉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蛇毒血凝酶与氨甲环酸在Standford A型主动夹层患者围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于我院行Standford A型主动夹层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B组、C组,每组30例。A 组患者围期不使用止血药物蛇毒血凝酶与氨甲环酸;B组患者围期常规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蛇毒血凝酶;C组患者在B组患者常规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蛇毒血凝酶基础上于中易出血的部位局部喷洒氨甲环酸、蛇毒血凝酶。比较三组患者的中出血量、术后24h胸部的引流血量;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的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比较三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需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二次开胸止血、急性肺损伤(ALI)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中出血量、术后24h胸部引流血量方面,C组明显少于A组、B组,B组明显少于A组,P<0.05;在术后即刻的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方面,C组明显少于A组、B组,B组明显少于A组,P<0.05;在术后即刻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方面,B组、C组明显少于A组,P<0.05; 在术后CRRT、二次开胸止血、ALI的发生率方面,B组、C组明显少于A组,P<0.05。 结论  静脉使用蛇毒血凝酶与氨甲环酸有利于改善Standford A型主动夹层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有利于减少Standford A型主动夹层患者中出血量、术后24h胸腔引流血量,有利于减少术后CRRT、二次开胸止血、ALI的发生率;局部应用蛇毒血凝酶与氨甲环酸可减少Standford A型主动夹层患者中出血量、术后24h胸部引流血量。

  • 标签: 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蛇毒血凝酶 氨甲环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症状性脊椎血管瘤的疗效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骨外科收治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4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治疗A组20例和治疗B组20例,观察两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情况。结果两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均无明显差异,χ2=0.00,P>0.05。治疗A组并发症发生率0.00%,治疗B组并发症发生率0.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症状性脊椎血管瘤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经皮椎体成形费用相对低廉,患者更加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症状性脊椎血管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实施微创重睑成形联合内眦部埋线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22年3月-2023年期间收治的82例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作为此次治疗对象,对82例患者均实施微创重睑成形联合内眦部埋线法治疗,分析82例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82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5.12%(78/82),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为91.46%(75/82),瘢痕持续时间为(3.25±2.26)个月。结论:使用微创重睑成形联合内眦部埋线法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这一疾病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不仅能改善患者面部美观程度,还能改善患者的视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单睑伴内眦赘皮 微创重睑成形术 内眦部埋线法 治疗优良率